課外閱讀。
灑滿汗水的“路口”??①發(fā)明大王愛迪生有句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边@句話是對成功之路的高度概括。然而,這么多的汗水,都灑在了攀登“頂峰”的路上嗎?不盡然,事實上,所有成功者無不在尋找“路口”的過程中灑下了大量汗水。
??②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從梯子上摔下來,人們驚慌失措地跑向愛因斯坦,可誰想到,愛因斯坦已經(jīng)完全忘記了身體上的疼痛,正思考著另一個問題:“我為什么會筆直地摔下來?哦,看來物體總是沿著阻力最小的方向運動?!边@一小小的事故,給他研究“廣義相對論”帶來了很大啟發(fā)。
??③也許你同時想起了牛頓與蘋果落地的故事和瓦特與蒸汽頂壺蓋的故事吧?這三個故事有個共同點,就是有人能對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進行思考,從而有了重大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這三個主人公都被后人稱為“科學巨匠”,他們是否三生有幸,福星高照呢?請大家想一想,誰沒有見過重物下落呢?誰沒有見過沸騰的開水產(chǎn)生的蒸汽頂開壺蓋呢?誰沒有見過從高處摔下來的物體呢?為什么真理沒有被我們發(fā)現(xiàn)呢?
??④一個一心想當飛行員的男孩來找空軍上將,問他怎樣才能成為一名飛行員。上將沒有回答他,而是帶他一起去郊游?;貋砗笏麑δ泻⒄f:“我發(fā)現(xiàn)四件小事會妨礙你成為飛行員:一是你只知道敲門,沒發(fā)現(xiàn)有門鈴;二是你在車站忘記了車票擱在哪里;三是由你做記錄時,你不確定是否帶了鉛筆;四是你把我的住所門牌號記錯了。你說人們會把一架飛機交給一個這樣的‘細心人’嗎?”
??⑤事實證明,從偶然中發(fā)現(xiàn)真理的科學家們并不是運氣好,大自然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碗水端平的。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養(yǎng)成留心觀察、用心研究習慣的人,才能夠發(fā)現(xiàn)成功的路口,從而踏上成功之路。
(1)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詞語。
驚慌失措:
嚇的慌了手腳,不知道如何是好。
嚇的慌了手腳,不知道如何是好。
(2)短文題目中“路口”的意思是 研究的問題
研究的問題
;第①段中“頂峰“的意思是 研究的成果
研究的成果
。“細心人”在文中運用引號,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其所表示的意思是 引號的作用是諷刺,說明小男孩是一個粗心、馬虎大意的孩子
引號的作用是諷刺,說明小男孩是一個粗心、馬虎大意的孩子
。
(3)請在短文中找出本文的觀點,并選擇與這個觀點意思最接近的選項。
①短文中的觀點: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養(yǎng)成留心觀察、用心研究的習慣的人才能夠發(fā)現(xiàn)成功的“路口”,從而踏上成功之路。
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養(yǎng)成留心觀察、用心研究的習慣的人才能夠發(fā)現(xiàn)成功的“路口”,從而踏上成功之路。
②與這個觀點意思最接近的名言是 B
B
。
A.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quán)威。
B.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比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
(4)作者為了證明觀點,選擇了四個正反事例,分別是:①愛因斯坦從梯子上摔下來,他不關(guān)心身體,而是有了新發(fā)現(xiàn)。
愛因斯坦從梯子上摔下來,他不關(guān)心身體,而是有了新發(fā)現(xiàn)。
;②牛頓與蘋果落地的故事。
牛頓與蘋果落地的故事。
;③瓦特與蒸汽頂壺蓋的故事。
瓦特與蒸汽頂壺蓋的故事。
;④男孩因為不細心而不能做飛行員的故事。
男孩因為不細心而不能做飛行員的故事。
;其中正面的事例有:①②③
①②③
(填序號),反面的事例有:④
④
(填序號)。這樣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述,觀點更使人信服。
(5)你還知道哪些人付出辛勤的汗水后,發(fā)現(xiàn)了成功的“路口”,從而踏上成功之路呢?請舉例說說。 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在進一步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可能還有一種物質(zhì)能夠放射光線。這種光線要比鈾放射的光線強得多,她認為,這種新的物質(zhì),也就是還未被發(fā)現(xiàn)的新元素,只是極少量地存在于礦物之中。她把它定名“鐳”,為了得到鐳,居里夫婦必須從瀝青鈾礦中分離出鐳來。他們怎樣才能得到足夠的瀝青鈾礦呢?這種礦很稀少,礦中鈾的含量極少,價格又很昂貴,根本買不起。后來,他們得到了奧地利政府贈送的一噸已提取過鈾的瀝青礦的殘渣,開始了提取純鐳的實驗。在一間簡陋的窩棚里,居里夫人要把上千公斤的瀝青礦殘渣,一鍋鍋地煮沸,還要用棍子在鍋里不停地攪拌;要搬動很大的蒸餾瓶,把滾燙的溶液倒進倒出。就這樣,經(jīng)過3年零9個月鍥而不舍的工作,1902年,居里夫婦終于從礦渣中提煉出0.1克鐳鹽,接著又初步測定了鐳的原子量。
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在進一步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可能還有一種物質(zhì)能夠放射光線。這種光線要比鈾放射的光線強得多,她認為,這種新的物質(zhì),也就是還未被發(fā)現(xiàn)的新元素,只是極少量地存在于礦物之中。她把它定名“鐳”,為了得到鐳,居里夫婦必須從瀝青鈾礦中分離出鐳來。他們怎樣才能得到足夠的瀝青鈾礦呢?這種礦很稀少,礦中鈾的含量極少,價格又很昂貴,根本買不起。后來,他們得到了奧地利政府贈送的一噸已提取過鈾的瀝青礦的殘渣,開始了提取純鐳的實驗。在一間簡陋的窩棚里,居里夫人要把上千公斤的瀝青礦殘渣,一鍋鍋地煮沸,還要用棍子在鍋里不停地攪拌;要搬動很大的蒸餾瓶,把滾燙的溶液倒進倒出。就這樣,經(jīng)過3年零9個月鍥而不舍的工作,1902年,居里夫婦終于從礦渣中提煉出0.1克鐳鹽,接著又初步測定了鐳的原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