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吉林省長春151中學高二(下)第二次月考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每題2分。

  • 1.如表是先秦典籍中的大禹形象,如表所示,據此可知,先秦時期( ?。?br />
    典籍 大禹形象
    《詩經》 豐水東注,維禹之績。
    《尚書》 上天賜禹九種方法,以此治國安民。
    《孟子》 禹之子啟賢,眾望所歸,益退避三舍,以讓賢能。
    《韓非子》 啟與友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于益,而實令啟自取之也。

    組卷:1引用:3難度:0.6
  • 2.有些考古學家認為,整個中國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就像一朵花,中心位置是中原文化,起著聯(lián)系各個區(qū)域文化的作用,同時其他文化仍舊保持著自身的活力。這說明( ?。?/h2>

    組卷:10引用:4難度:0.6
  • 3.隨著歷史的進展,中國文化的內容和空間都有不斷的變化:由黃河流域為核心的“中國”,走向世界文化中的“中國”。每一個階段,“中國”都要面對別的人群及其締造的文化,經過不斷的接觸與交換,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那些鄰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和“別人”融合為一個新的“自己”。這一論述表明中華文化具有( ?。?/h2>

    組卷:6引用:9難度:0.6
  • 4.如果說,身體的DNA保證了我們中華民族人種的傳宗接代的話,那么文化遺產,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我們民族精神的DNA,他保證了我們中華文化即民族精神的延續(xù)與傳承。材料主要強調( ?。?/h2>

    組卷:5引用:5難度:0.8
  • 5.下面是近代以來西學東漸主題變化表。這一變化反映出近代中國( ?。?br />
    時間 主題 代表文獻或譯作
    鴉片戰(zhàn)爭后 了解世界 《大英國統(tǒng)志》、《四洲志》、《海國圖志》等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 求強求富 《行軍指要》、《水師操練》、《工程致富》等
    甲午戰(zhàn)爭后 救亡圖存 《泰西新史概要》、《中東戰(zhàn)紀本末》、《文學興國策》等
    20世紀初 民主革命 《萬法精理》、美國《獨立宣言》等譯作
    20世紀初 科學啟蒙 《天文歌略》、《地理歌略》、《地球韻言》等

    組卷:12引用:20難度:0.7
  • 6.有學者指出:“中國佛教……僧人出家,還要尊敬父母,忠于國君,僧人也提倡忠君愛國。所以中國的寺院有的稱為‘護國寺’,有的稱‘報國寺’……慧遠在廬山講經,就講誦儒家的《喪服經》,闡述服喪的問題。”對材料推斷最合理的是( ?。?/h2>

    組卷:16引用:66難度:0.9
  • 7.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先后增加了線性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記憶遺產三種遺產項目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延伸。我國有多項遺產列入,如表,這一做法( ?。?br />
    遺產種類 中國入選的典型代表
    線性文化遺產 絲綢之路、大運河……
    非物質文化遺產 昆曲、龍泉青瓷傳統(tǒng)燒制技藝……
    記憶遺產 清代科舉大金榜、《本草綱目》、南京大屠殺檔案、甲骨文……

    組卷:10引用:11難度:0.7
  • 8.有學者評述:“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和管理中,自然延伸出一種‘古為今用’的三段論:不遺余力地包裝文化遺產;兢兢業(yè)業(yè)地將文化遺產申報為‘世界級’;迅雷不及掩耳地將文化遺產貨幣化?!痹搶W者認為這種“古為今用”的做法(  )

    組卷:19引用:17難度:0.6
  • 9.互相學習、充實、傳承是人類文化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阿拉伯文化在整個中世紀是一個強勢文化,對東西方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特別是“阿拉伯人點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歐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h2>

    組卷:88引用:89難度:0.5
  • 10.據考古發(fā)現(xiàn),公元前1700年前后以蘇美爾語書寫的泥板歷書(共109行)是目前所知歷史上最早的一部農人歷書。就其內容(從灌溉、耕耘到收獲)而言,是一部小自耕農的農業(yè)手冊。漢謨拉比時代還開鑿了運河并有管理嚴格的灌溉網。這表明( ?。?/h2>

    組卷:38引用:15難度:0.7
  • 11.兩河流域的烏爾第三王朝(約公元前2111~前2003年)制定的《烏爾納姆法典》明確禁止欺凌孤兒寡婦,不許富者虐待貧者。這反映了當時兩河流域(  )

    組卷:10引用:5難度:0.7
  • 12.古代埃及文明和西亞文明用武力方式向外擴展,古代希臘人則以移民方式擴大影響。造成這種不同擴展方式的根本因素是(  )

    組卷:2引用:13難度:0.7

二、材料分析題(共30分)

  • 35.歷史上形成的亞洲儒家文化圈是中國“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xiàn)。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隋唐時期,中華文明展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雄姿。漢字伴隨著漢文化東傳朝鮮、日本,南部越南,形成漢字文化圈,又稱“儒家文化圈”??疾炷骋晃幕Φ男纬?,固然要從一定的社會著眼,也要從文化的載體——具體的人出發(fā)。630年,日本派出第一批遣唐使,一方面是為了輸入唐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同時也是為了進行朝貢貿易?!扒彩箒沓蛘埲迨渴诮?。詔四門助教趙玄默就鴻臚寺教之……所得錫賚,盡市文籍,泛海而還?!?br />——摘自袁行霈《中華文明史》等材料二:先秦時期的一部文獻提出“左祖右社,面朝后市”,這個都城設計原則為歷代王朝所遵循,并遠播海外,為周邊的亞洲國家所接受。所以在廣大的漢文化圈內,出現(xiàn)許多中國式的城。
    朝鮮歷史上曾經為中國的藩屬國,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李氏朝鮮的景福宮得名自《詩經》“君子萬年,介爾景?!?,其正殿勤政殿是舉行儀式以及接受百官朝會的地方,地基明顯高于其它宮殿。
    ——據陳正祥《中國文化地理》等整理材料三:文明在交往學習中提升的規(guī)律是指人們通過交往,使文明相互交流、學習、促進。交往有兩種形式,一是正態(tài)交往,即和平友好的交往。這種交往方式本身就是文明的體現(xiàn),或曰文明的交往。二是常態(tài)交往,即非和平友好的交往。其極端形式,就是侵略、征服。這種交往方式本身就是非文明的、野蠻的。與上述兩種交往方式相聯(lián)系的學習也有兩種,一是主動學習,即在正態(tài)交往中,交往雙方被對方的文明之美所吸引、所感動,從而相互仿效。二是被動學習。所謂被動學習,即在負態(tài)交往中,吃虧的一方為求得自我保存,被動吸收對手之長,以求擊敗對手的一種學習。
    ——摘編自陶富源《文明沖突,還是文明互鑒?》(1)根據材料一與所學,從“人”的角度,分析儒家文化圈在唐朝逐漸形成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與所學,說明景福宮如何體現(xiàn)儒家思想。
    (3)從材料三中提取一個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組卷:3引用:1難度:0.5
  • 3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戰(zhàn)以來,歐洲所接納的移民人數(shù)不斷增加,這些移民逐漸成為歐洲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1945年至20世紀70年代早期,歐洲的經濟迅速發(fā)展,國際資本大規(guī)模流向歐洲,生產的擴大需要更多的勞動力。而二戰(zhàn)奪走了歐洲大量的青壯勞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時彌補勞動力缺口。這樣,歐洲成為大規(guī)模移民運動的目的地之一。對此,歐洲各國政府基本上是歡迎的,并主動到世界勞動力市場上尋找勞工。
    材料二:1973年以后,招募勞工(不管是外籍勞工還是殖民地勞工)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停止,但歐洲共同體內部的移民,事實上還在繼續(xù),技術勞工和高層次人才的移民不斷增加。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把歐共體作為一個單一的勞動力市場以及把歐盟內部的流動看作類似于民族經濟內部的流動開始成為習慣。
    ——材料一、二均摘編自薛永生《戰(zhàn)后歐洲移民與移民問題》
    材料三:在社會就業(yè)層面上,大量移民對當?shù)貏趧恿κ袌鲆残纬闪藳_擊。盡管移民人口的失業(yè)率遠高于當?shù)厝耍S多歐洲人和某些政黨依然認為,大量移民的存在明顯擠壓了本國公民的就業(yè)空間。在國家安全層面上,大量移民的存在對國家安全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由于缺乏有效的一體化社會融合政策,來自北非的移民及其后代,在社會教育、就業(yè)、語言、生活習慣等方面倍遭歧視,因而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摘編自劉曉平《戰(zhàn)后歐洲移民政策與地中海南北移民問題初探》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945年至20世紀70年代早期歐洲移民人數(shù)增加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概括1973年至20世紀90年代初期歐洲移民的特點。
    (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戰(zhàn)后歐洲移民對歐洲社會的影響。

    組卷:7引用:18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