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九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0/23 19:0:2
一、基礎(chǔ)積累與綜合運用。(共35分)
-
1.根據(jù)提示默寫出相應的詩句。
①“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它是李白“
②故鄉(xiāng)情結(jié)是維系中華民族的紐帶,它往往藏于細節(jié)之中。它是杜甫“組卷:26引用:3難度:0.5 -
2.請運用積累的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魚化石??動作多么_______,精力多么 ______,在浪花里 ______,在大海里 ______;不幸遇到火山爆發(fā),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進了灰塵:過了多少億年,地質(zhì)kān探隊員,在巖層里發(fā)現(xiàn)你,依然栩栩如生。但你是沉默的,連嘆息也沒有,鱗和鰭都完整,卻不能動彈;你絕對的靜止,對外界毫無反應,看不見天和水,聽不見浪花的聲音。níng視著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訓:離開了運動,就沒有生命?;钪尉鸵窢?,在斗爭中前進,當死亡沒有來臨,把能量發(fā)揮干凈。
(1)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給加點的字注音。
kān
栩
níng
(2)依次填入文中橫線處的詞語,全部正確的一項是A.活潑 旺盛 浮沉 跳躍 B.活潑 旺盛 跳躍 浮沉 C.旺盛 活潑 浮沉 跳躍 D.旺盛 活潑 跳躍 浮沉
(4)根據(jù)閱讀積累,選擇與下列內(nèi)容相對應的《艾青詩選》的具體篇目。
①《大堰河——我的保姆》
②《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③《煤的對話》
A.控訴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難,勾勒了三幅饑饉流亡圖。
B.詩中的“我”被埋到地層深處,蘊藏著無窮的熱量。
C.傾訴了作者對乳母深深的懷念與感激之情。組卷:5引用:2難度:0.5
二、閱讀。(55分)
-
6.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甲】??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乙】??歐陽公作州之二年,構(gòu)亭日“豐樂”。既又直(直:直接,徑直)豐樂之東幾百步,構(gòu)亭曰“醒心”。凡公與州之賓客者游焉,則必即豐樂以飲。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為名,取韓子退之《北湖》之詩云。
??噫!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而名之以見其實,又善者矣。
??公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節(jié)選自曾鞏《醒心亭記》)(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已而夕陽在山
②樹林陰翳
③太守謂誰
④或醉且勞矣
⑤更欲久而忘歸也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②噫!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
(3)【甲】文中亭為“醉翁亭”,【乙】文中亭為“醒心亭”,亦醉亦醒,看似矛盾,請結(jié)合兩文說說你的理解。
(4)【甲】文中“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乙】文中曾鞏說:“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請聯(lián)系內(nèi)容說一說兩文中的“樂”有何異同。組卷:9引用:2難度:0.5
三、作文。(55分)
-
7.茅盾說過,“只有對于最后勝利有確信,而又能夠正確地估計到當前的困難的,方始能作韌戰(zhàn)”。說起韌戰(zhàn),我們會想到文藝作品中百折不撓的革命先輩,現(xiàn)實生活中各行各業(yè)鍥而不舍的先進人物,甚或是未來世界中篤定從容應對風云變化的奮斗者。
讀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聯(lián)想與感悟?請以《韌戰(zhàn)》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自選文體;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襲,不要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600字。組卷:108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