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知識點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更多>>
已完結
熱點預測 高考復習 難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429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已完結
熱點預測 高考復習 新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164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223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三十輻共一,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第十一章)      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贊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
    (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第六十四章)(《<老子>四章》,選自《老子道德經注校譯》)(1)下面加點的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鑿戶以為室 牖:窗
    B.自者無功 伐:夸耀
    C.其脆易 洋:同“判”,分離
    D.眾人之所過 復:重復
    (2)下面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當其無,有車 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
    B.死不亡者壽 常于幾成敗之
    C.鑿戶牖為室 圣人欲不欲
    D.為之未有 合抱之木,生毫末
    (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轂,車輪的中心部位,周圍與輻條的一端相接,中間的圓孔用來插車軸。
    B.古代漢語中有些與走路有關的詞語,有其特殊的含義。如“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腳后跟;“不積跬步”的“跬”是跨出一腳。
    C.壽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詩經》《老子》等對其都有闡釋。古人認為上壽是百歲,中壽是八十歲,下壽是六十歲。
    D.老子,即老聃,相傳姓李名耳,為我國春秋時期的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曾擔任周朝管理藏書的史官,相傳曾向孔子問禮。
    (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①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②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發(fā)布:2024/12/13 14:30:1組卷:35引用:4難度:0.6
  • 223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題目。
    小至
    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殘,吹葭六琯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鄉(xiāng)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注:①這首詩是杜甫在大歷元年居夔州時所寫,此時杜甫的生活比較安定。小至:冬至日的前一天。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是說冬至到來,白晝變長,陽氣漸舒,這就意味著春天也即將到來。
    B.第三句寫刺繡女工因白晝變長而可以多繡幾根彩線,顯示出節(jié)氣的變化。
    C.頸聯(lián)描寫了春日景致,岸邊柳條嫩綠,山中臘梅迎寒開放,充滿生機。
    D.全詩圍繞“小至”來寫,敘事、寫景、抒情三者兼?zhèn)洌挥猩钋槿ぁ?br />(2)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

    發(fā)布:2024/12/13 14:0:1組卷:36引用:7難度:0.5
  • 223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一)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yè),久不售。為人迂訥,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百計營謀不能脫。不終歲,薄產累盡。會征促織,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憂悶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俺扇恢?。早出暮歸,提竹筒絲籠,于敗堵叢草處,探石發(fā)穴,靡計不施,迄無濟。即捕得三兩頭,又劣弱不中于款。宰嚴限追比,旬余,杖至百,兩股間膿血流離,并蟲亦不能行捉矣。轉側床頭,惟思自盡……
          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呵成。成述其異,宰不信。試與他蟲斗,蟲盡靡。又試之雞,果如成言。乃賞成,獻諸撫軍。撫軍大悅,以金籠進上,細疏其能。既入宮中,舉天下所貢蝴蝶、螳螂、油利撻、青絲額一切異狀遍試之,無出其右者。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jié)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悅,詔賜撫臣名馬衣緞。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宰悅,免成役。又囑學使,俾入邑。后歲余,成子精神復舊,自言身化促織,輕捷善斗,今始蘇耳。撫軍亦厚賚成。不數(shù)年,田百頃,樓閣萬椽,牛羊蹄躈各千計;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
          異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加以官貪吏虐,民日貼婦賣兒,更無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裘馬揚揚。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蒲松齡《促織》
    (二)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y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shù)矣?!毖灾踩羯跗菡?。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說》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
    B.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
    C.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
    D.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童子即童生,是指科舉時代未考取秀才的青年讀書人。學使就是提督學政(學臺),是專管教育和考試的官。
    B.蒲松齡,世稱聊齋先生。清初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作者。異史氏是作者自稱,《聊齋志異》記載了許多怪異的事,所以叫“異史”。
    C.賦斂,釋義為田賦,稅收。中國封建社會的賦稅制度含義很廣泛,一般包括:以人丁為依據(jù)的人頭稅;以戶為依據(jù)的財產稅;以田畝為依據(jù)的土地稅;以成年男子為依據(jù)的徭役和兵役;其它苛捐雜稅。
    D.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貶為永州司馬,又被成為“柳柳州”。他與唐朝另一位著名文學家韓愈并成“韓柳”,倡導了古文運動。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官貪吏虐,民日貼婦賣兒,更無休止”句,是作者對封建社會中貪官污吏的譴責?!八焓箵岢?、令尹,并受促織恩蔭”以及“一人飛升,仙及雞犬”,隱含著作者對封建官僚制度的憤懣和譏諷。
    B.“天將以酬長厚者”的說法,反映了作者對成名遭遇的深切同情,這是作者思想觀點中進步性的表現(xiàn)?!疤熳优加靡晃铩薄胺钚姓呒礊槎ɡ保⒅赋觥疤熳右货筒?,皆關民命,不可忽也”,是對當時最高統(tǒng)治者的諷諫。
    C.蔣氏的自述表明了捕蛇給蔣氏三代人帶來的影響,表現(xiàn)了蔣氏及其相鄰的悲慘生活,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橫征暴斂的罪惡。
    D.“爭奔走”三個字把永州人爭先恐后、不辭勞苦、冒死捕蛇的情景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其間的無奈和酸楚更是讓人同情,表明毒蛇雖然可怕,但賦斂之毒更可怕。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早出暮歸,提竹筒絲籠,于敗堵叢草處,探石發(fā)穴,靡計不施,迄無濟。
    ②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
    (5)選文二中敘述蔣氏和鄉(xiāng)鄰的遭遇時主要運用了對比手法,請舉出兩例對比。

    發(fā)布:2024/12/13 13:30:2組卷:14引用:2難度:0.6
  • 223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一)
          翠翠不能忘記祖父所說的事情,夢中靈魂為一種美妙歌聲浮起來了,仿佛輕輕地各處飄著。翠翠只迷述糊糊地躺在粗麻布帳子里草薦上,以為這夢做得頂美頂甜。祖父卻在床上醒看,張起個耳朵聽對溪高崖上的人唱了半夜的歌。他知道那是誰唱的,他知道是河街上天保大老走馬路的第一著,又憂愁又快樂地聽下去。
          第二天天一亮,翠翠就同祖父起身了,用溪水洗了臉,把早上說夢的忌諱去掉了,翠翠趕忙同祖父去說昨晚上所夢的事情:
    “爺爺,你說唱歌,我昨天就在夢里聽到一種頂好聽的歌聲又軟又纏綿,我像跟了這聲音各處飛,飛到對溪懸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我睡得真好,夢的真有趣!”
          祖父溫和悲憫地笑著,并不告給翠翠昨晚上的事實。
          昨晚上唱歌的,老船夫還以為是天保大老,日來便要翠翠守船,借故到城里去送藥,探聽情況。在河街見到了大老,就一把拉住那小伙子,很快樂地說:
    “大老,你這個人,又走車路又走馬路,是怎樣一個狡猾東西!”
          但老船夫卻做錯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張冠李戴”了。這兩弟兄昨晚上同時到碧溪岨去,為了作哥哥的走車路占了先,無論如何也不肯先開腔唱歌,一定得讓那弟弟先唱。翠翠同她祖父晚上聽到的歌聲,便全是那個儺送二老所唱的。大老伴弟弟回家時,就決定了同茶峒地方離開。這時正想下河去看新船裝貨。老船夫見他神情冷冷的,他拍了大老一下,輕輕地說:
    “你唱得很好,別人在夢里聽著你那個歌,為那個歌帶得很運,走了不少的路!你是第一號,是我們地方唱歌第一號?!?br />      大老望著弄渡船的老船夫涎皮的老臉,輕輕地說:
    “算了吧,你把寶貝女兒送給了會唱歌的竹雀吧?!?br />      這句話使老船夫完全弄不明白它的意思。老船夫搓著手說:
    “大老,聽我說句正經話,你那件事走車路,不對;走馬路,你有分的!”
          那大老把手指著窗口說:“伯伯,你看那邊,你要竹雀做孫女婿,竹雀在那里啊!”老船夫抬頭望到二老,正在窗口整理一個漁網。
          回碧溪岨到渡船上時,翠翠問:
    “爺爺,你同誰吵了架,臉色那樣難看!”
          祖父莞爾而笑,他到城里的事情,不告給翠翠一個字。
    (節(jié)選自沈從文的《邊城》第十四章)(二)      兩人吃完飯坐在屋里,因屋前濱水,長腳蚊子一到黃昏就嗡翁的叫著,翠翠便把蒿艾束成的煙包點燃,向屋中角隅各處晃著驅逐蚊子?;瘟艘魂?,估計全屋子里已為蒿艾煙氣熏透了,才擱到床前地上去,再坐在小板凳上來聽祖父說話。從一些故事上慢慢地談到了唱歌,祖父話說得很妙。祖父到后發(fā)問道:
    “翠翠,夢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摘那虎耳草,若當真有誰來在對溪高崖上為你唱歌,你預備怎么樣?”祖父把話當笑話說著的。
          翠翠便也當笑話答道:“有人唱歌我就聽下去,他唱多久我也聽多久!”
    “照理說: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聽??墒侨思覟槟愠?,是要你懂他歌里的意思!”
    “爺爺,懂歌里什么意思?”
    “自然是他那顆想同你要好的真心!不懂那點心事,不是同聽竹雀唱歌一樣了嗎?”
    “我懂了他的心又怎么樣?”
          祖父用拳頭把自己腿重重地捶著,且笑著:“翠翠,你人乖,爺爺笨得很,話說得不溫柔,莫生氣。我信口開河,說個笑話給你聽。你應當當笑話聽。河街天保大老走車路,請保山來提親,我告訴過你這件事了,你那神氣不愿意,是不是?可是,假若那個人還有個兄弟,走馬路,為你來唱歌,向你攀交情,你將怎么說?”
          翠翠吃了一驚,低下頭去。因為她不明白這笑話有幾分真,又不清楚這笑話是誰諂的。
          祖父說:“你告訴我,愿意哪一個?”
          翠翠便微笑著輕輕地帶點兒懇求的神氣說:“爺爺莫說這個笑話吧?!贝浯湔酒鹕砹恕?br />“我說的若是真話呢?”
    “爺爺你真是個……”翠翠說著走出去了。
          祖父說:“我說的是笑話,你生我的氣嗎?”
          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氣,走近門限邊時,就把話引到另外一件事情上去:“爺爺看天上的月亮,那么大!”說著,出了屋外,便在那一派清光的露天中站定。
          月光極其柔和,溪面浮著一層薄薄白霧,這時節(jié)對溪若有人唱歌,隔溪應和,實在太美麗了。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陣,心里卻當真愿意聽一個人來唱歌。久之,對溪除了一片草蟲的清音復奏以外,別無所有。翠翠走回家里去,在房門邊摸著了那個蘆管,拿出來在月光下自己吹著。覺吹得不好,又遞給祖父要祖父吹。老船夫把那個蘆管豎在嘴邊,吹了個長長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軟了。
    (節(jié)選自沈從文的《邊城》第十五章)(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這句話暗示了翠翠當時朦朧的愛情狀態(tài),無奈的現(xiàn)實使她無法選擇。
    B.天保、儺送兄弟二人都愛上了翠翠。天保走車路(托人提親),沒有得到明確的答復,儺送走馬路(通過唱歌表達愛意)勝過天保,天保退出競爭,離開茶峒。
    C.“祖父溫和悲憫地笑著,并不告給翠翠昨晚上的事實?!边@句話表明祖父細膩的心思,他不想讓她過早地涉入愛河,飽嘗愛的傷痛。
    D.“翠翠,夢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摘那虎耳草,若當真有誰來在對溪高崖上為你唱歌,你預備怎么樣?”這是爺爺?shù)恼Z言描寫,表現(xiàn)祖父對孫女愛情的關心。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二)從環(huán)境渲染、人物對話、心理活動、人物的行動等多個角度和層面來表現(xiàn)翠翠情竇初開的羞澀情感。
    B.選文(二)多處寫到月光,對月光的描繪意在營造出靜謐清幽美好的水濱環(huán)境,用此烘托翠翠的心理,塑造其迷蒙凄美的形象。
    C.文本情節(jié)集中,以船夫對翠翠的關心為明線,以天保兄弟對翠翠的感情為暗線,明暗結合,富有韻味。
    D.小說對人物的心理進行了細膩的刻畫,或通過對話、獨白、神態(tài)等展現(xiàn),或借助景物、人物側面烘托。
    (3)對于“唱歌”,翠翠的心理發(fā)生哪些微妙的變化?請結合文本概括分析。
    (4)《邊城》是沈從文最負盛名的代表作,有人評價《邊城》是“一首抒情詩,亦是一幅風俗畫,展現(xiàn)出了自然、民風和人性的美”,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發(fā)布:2024/12/13 13:30:2組卷:13引用:4難度:0.5
  • 2235.閱讀《燭之武退秦師》(節(jié)選),完成下面小題。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o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是寡人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痹S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有?既東封鄭,又欲其西封,若不闕秦,將取之?闕秦利晉,唯君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乏困 共:同“供”,供給
    B.朝而夕設版焉 濟:救濟
    C.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擴張
    D.唯君 圖:考慮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且貳楚也/佚之狐言鄭伯曰
    B.是寡人過也/夫晉,何厭
    C.若舍鄭為東道主/闕秦利晉
    D.然鄭亡,子亦有不利/若不闕秦,將取之
    (3)給下面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A.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B.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C.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D.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4)用選文原句,將下面一段文字補充完整。
          在鄭國被圍的危機時刻,老臣燭之武應許了鄭伯的托付,他不顧危險地“
     
    ,
     
    ”;之后,又憑精彩的辯詞說服了秦伯,使得“
     
    ,
     
    ”。

    發(fā)布:2024/12/13 13:30:2組卷:5引用:3難度:0.6
  • 2236.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題。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稍至栘中廄監(jiān)。時漢連伐,數(shù)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北M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恪<戎列倥?,置幣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fā)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后隨浞野侯沒胡中。及衛(wèi)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睆垊僭S之,以貨物與常。
          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告之。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欲自殺,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
          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馳召毉(現(xiàn)作“醫(yī)”)。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莸瓤蓿洑w營。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選自《漢書?蘇武傳》,有刪節(jié))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絕域。五將失道,陵獨遇戰(zhàn),而裹萬里之糧,帥徒步之師;出天漢之外,入強胡之域;以五千之眾,對十萬之軍;策疲乏之兵,當新羈之馬。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陵也不才,希當大任,意謂此時,功難堪矣。
    (選自李陵《答蘇武書》)(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B.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C.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D.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2)對下列文中加橫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郎”,官名。帝王侍從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稱。其職責原為護衛(wèi)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差遣等侍從之職。
    B.“遷”是表示中國古代官吏調動、升貶的常用詞語。一般情況下,用“左遷”表降職,“右遷”表平級調動。
    C.“胡”,古代泛指居住在北方和西方的少數(shù)民族,此處指匈奴。蠻,是我國古代對南部各民族的稱呼。
    D.“節(jié)”是符節(jié),以竹為竿,上綴有牦牛尾。古代使者所持以作憑證。蘇武“臥起操持”之物即是皇帝所賜符節(jié)。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武受到朝廷恩惠:年輕時,因為父親職任的關系而被任用,兄弟都作了皇帝的侍從官。蘇武逐漸被提升為漢宮栘園中管馬廄的官。
    B.漢匈關系時好時壞:當時漢朝廷不斷討伐匈奴,多次互派使節(jié)彼此暗中偵察,相互扣押使節(jié),天漢元年,匈奴單于新立,唯恐受到漢的襲擊,又修好關系,釋放使節(jié)。
    C.蘇武被扣有偶然因素:單于正要派使節(jié)護送蘇武等人回漢朝的時候,適逢昆邪王的兒子緱王、虞常等人在匈奴內部謀反,所以扣押蘇武。
    D.蘇武不辱使命:單于派衛(wèi)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蘇武對?;菡f:喪失氣節(jié)、玷辱使命,即使活著,也沒臉面回家,于是拔刀自刎。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
    ②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h2>

    發(fā)布:2024/12/13 12:30:2組卷:8引用:2難度:0.6
  • 223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愛蓮說》中用“
     
    ,
     
    ”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高尚品質。
    (2)《雨霖鈴》中“念”字領起之后,以景寫情,寓情于景,表現(xiàn)出一對離人此刻的思緒和心境的兩句是:“
     
     
    ”。
    (3)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以“
     
    ,
     
    ”兩句,抒發(fā)了對東吳繁華、孫權業(yè)績已隨歷史而去的感慨。

    發(fā)布:2024/12/13 12:30:2組卷:8引用:3難度:0.9
  • 223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h2>

    發(fā)布:2024/12/13 12:30:2組卷:37引用:5難度:0.6
  • 2239.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念奴嬌?過洞庭
    (南宋)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發(fā)蕭騷襟袖冷,穩(wěn)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巯溪殗[,不知今夕何夕!
    【注釋】①張孝祥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②嶺表,指五嶺以外的地區(qū)。經年是指作者被貶擔任廣南西路經略撫使,在嶺南過的一年。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三句寫詞人縱目洞庭,臨近中秋,浩瀚的湖面水波不興,皓月當空,展現(xiàn)出一幅玉宇澄澈的景象。
    B.“玉鑒”寫出湖水的明凈光潔,“三萬頃”是指湖面的廣闊。偌大湖面上,扁舟一葉,似入仙境般愜意。
    C.遭貶嶺南,詞人汲盡西江之水以為酒,對著北斗星慢慢斟飲,愈發(fā)增添了他客居的孤獨及貶謫的傷痛。
    D.本詞既從現(xiàn)實生活入筆敘事,又以瑰麗的想象來描繪秀麗的洞庭風光,在雄奇豪放中給人以精工之美。
    (2)后人評價“表里俱澄清”一句,“意格俱佳,提攜全篇”。請結合全詞說說你對這句評價的理解。

    發(fā)布:2024/12/13 12:30:2組卷:22引用:3難度:0.6
  • 2240.閱讀下面的詩詞,完成各題。
    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金陵懷古(其四)
    王安石
    憶昨天兵下蜀江,將軍談笑士爭降。
    黃旗已盡年三百,紫氣空收劍一雙。
    破堞自生新草木,廢宮誰識舊軒窗!
    不須搔首尋遺事,且倒花前白玉缸!
    【注】①堞:也叫女墻,城上如齒狀的矮墻。②白玉缸:白玉制成的酒杯。
    (1)下列對《桂枝香?金陵懷古》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三句寥寥數(shù)語,即交代清楚時令、地點、天氣,詞人憑欄遠眺,一片明凈肅殺的秋色映入眼簾,讓這篇登高懷古之作頓顯不凡氣勢。
    B.“彩舟”“星河”色彩鮮明;“云淡”“鷺起”,虛實相生。這兩句不僅把整幅金陵秋景圖展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而且進一步開拓了詩人和讀者的觀察視野。
    C.“千古憑高”二句寫出千古以來人們登高憑吊,不過都是空發(fā)興亡感慨,很難從六朝的相繼覆滅中吸取歷史的教訓。
    D.“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寫出了六朝的風云變幻全都隨著流水消逝,只有那寒冷煙霧和衰萎的野草還凝聚著一片蒼綠,寄寓作者興嘆。
    (2)《桂枝香?金陵懷古》與《金陵懷古(其四)》同為王安石所作,但表達的情感有所不同,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

    發(fā)布:2024/12/13 12:30:2組卷:3引用:2難度:0.6
login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