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史料,獲得歷史認識,探尋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蘊,是歷史學的魅力所在。表5為不同時期歐洲人對東方的認識。
如表歐洲人對東方的認識
時期 |
歐洲人對東方的認識 |
古希臘時期 |
荷馬史詩記敘的特洛伊戰(zhàn)爭預示了東西方的分野。希波戰(zhàn)爭后,希臘人逐漸把以波斯為象征的東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蠻族”。埃斯庫羅斯在悲劇《波斯人》中把希臘的自由、民主、勝利和波斯的專制、奴性、失敗對立起來。 |
14-16世紀 |
歐洲人的東方認識延伸到了中國和日本。馬可?波羅向歐洲描繪了一個金碧輝煌的東方,金銀滿地、富庶無比的中國。 |
17-18世紀 |
歐洲刮起了一股中國風,中國的園林建筑、茶葉瓷器、書籍戲曲、儒教哲學風靡歐洲。啟蒙思想家普遍認為,用道德治理國家是中國的一大特征。道德與宗教、法律、禮儀、風俗融為一體,成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國家因而長治久安。中國社會是和平理性的理想社會。 |
18世紀下半葉 -19世紀上半葉 |
在歐洲人的認識中,西方與東方不再僅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種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學、進步,一片光明,東方非理性、愚昧、停滯,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來照耀。從此歷史有了標準,世界有了隔斷。 |
——據黃洋《古代希臘羅馬文明的“東方”想像》和許平《歐洲人東方認識的拐點》注:希波戰(zhàn)爭是對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國入侵希臘城邦所引發(fā)的一系列戰(zhàn)爭的統(tǒng)稱,結果希臘聯(lián)軍獲勝。戰(zhàn)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榮,波斯帝國從此一蹶不振。
闡述從上述材料中發(fā)現(xiàn)的歷史現(xiàn)象,并得出一個結論。(要求:現(xiàn)象至少源自兩段材料,結論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