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種類十分豐富。請根據如圖工業(yè)制硝酸的原理示意圖回答含氮化合物相關的問題:

(1)在氨合成塔中發(fā)生的氧化還原反應中,N2
氧化劑
氧化劑
(填“氧化劑”或“還原劑”)。
(2)在加熱和催化劑作用下氧化爐中的產物為NO和水,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NH3+5O2
催化劑
4NO+6H2O
4NH3+5O2
催化劑
4NO+6H2O
。
(3)用NaClO溶液吸收硝酸尾氣,可提高尾氣中NO的去除率。其它條件相同,NO轉化為
NO
-
3
的轉化率隨NaClO溶液初始pH(用稀鹽酸調節(jié))的變化如圖所示。

①在酸性NaClO溶液中,HClO氧化NO生成Cl-
NO
-
3
,其離子方程式為
3HClO+2NO+H2O=3Cl-+2
NO
-
3
+5H+
3HClO+2NO+H2O=3Cl-+2
NO
-
3
+5H+
。
②NaClO溶液的初始pH越小,NO轉化率越高,其原因是
pH越小,HClO的濃度越大,氧化能力強,則提高NO轉化率
pH越小,HClO的濃度越大,氧化能力強,則提高NO轉化率
。
(4)“吸收塔”尾部會有含NO、NO2等氮氧化物的尾氣排出,為消除它們對環(huán)境的破壞作用,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煙氣氮氧化物脫除技術是NH3催化還原氮氧化物(SCR)技術。反應原理如圖所示:

當NO2與N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時,與足量氨氣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當有18mol電子發(fā)生轉移時,則生成N2的物質的量為
6mol
6mol
。
(5)某實驗小組用足量銅與一定量濃硝酸反應,得到硝酸銅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氣體,這些氣體與1.12LO2(標準狀況)混合后通入水中,所得氣體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銅溶液中加入2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則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是
100
100
mL。

【答案】氧化劑;4NH3+5O2
催化劑
4NO+6H2O;3HClO+2NO+H2O=3Cl-+2
NO
-
3
+5H+;pH越小,HClO的濃度越大,氧化能力強,則提高NO轉化率;6mol;100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62引用:3難度:0.7
相似題
  • 1.硝酸是重要的化工產品,硝酸的工業(yè)制法包括氨氣的催化氧化等步驟。模仿硝酸的工業(yè)制備過程,在實驗室通過簡單的裝置可制備硝酸。以下為實驗室制備硝酸的流程圖(已知三氧化二鉻用作催化劑,干燥劑2為濃硫酸):

    (1)下面哪套裝置可以代替流程圖中①和②的作用
     


    (2)①中濃氨水可揮發(fā)出氨氣,實驗室檢驗氨氣的方法是
     
    。(要求寫出操作、現(xiàn)象與結論)
    (3)③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是氨氣的催化氧化,寫出反應方程式
     
    。
    (4)反應一段時間后,觀察到③中物質呈紅熱狀態(tài);停止加熱后仍能保持紅熱,該反應是
     
     反應(填“吸熱”或“放熱”)。
    (5)通過紅熱的三氧化二鉻后反應后的氣體仍然是混合氣體,其成分除了空氣外,還有
     
    。
    (6)盛有Na2CO3溶液的燒杯為尾氣處理裝置,該裝置中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
     
    NO2+
     
    Na2CO3
     
    NaNO2+
     
    CO2+□
     
    (請在橫線上補充另外一種產物并在橫線內配平出相關系數,系數為1也要標出)

    發(fā)布:2024/11/2 8:0:1組卷:71引用:1難度:0.9
  • 2.氮元素的化合物種類繁多,請結合以下工業(yè)制硝酸的原理示意圖,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 />

    發(fā)布:2024/12/4 23:30:1組卷:50引用:1難度:0.6
  • 3.硝酸銨是一種常用的化肥,其工業(yè)生產流程如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反應容器B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吸收塔C中通入空氣的目的是
     
    (用化學方程式解釋);C、D兩個反應容器中發(fā)生的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填反應容器代號)。
    (3)濃硝酸一般保存在棕色試劑瓶里,并放置在陰涼處,用化學方程式解釋原因:
     

    (4)碳與濃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發(fā)布:2024/11/5 8:0:2組卷:26難度:0.9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