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某同學的讀書卡,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書名 |
摘編內(nèi)容 |
胡適《再論中學的國文教學》(1922年) |
中學國文的理想標準是:人人能以國語自由發(fā)表思想;人人能看平易的古書;人人能做文法通順的古文;人人有懂得古文文學的機會。 |
徐復觀《中國人的恥辱,東方人的恥辱》(1961年) |
胡適由過分的自卑心理,發(fā)而為狂悖的言論,想用誣蔑中國文化、東方文化的方法,以掩飾自己的無知,向西方人賣俏,因而得點殘羹冷炙,來維持早已掉到廁所里去了的招牌。這未免太臉厚心黑了。 |
唐德剛《胡適雜憶》(1996年) |
胡適之先生的了不起之處,便是他原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開山宗師,但是經(jīng)過五十年之考驗,他既未流于偏激,亦未落伍。開風氣之先,把我們古老的文明,導向現(xiàn)代化之路。熟讀近百年中國文化史,群賢互比,胡老師是當代第一人。 |
吳根友《簡論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后胡適的“歷史觀”》(2013年) |
改革開放以來的近40年來,學術(shù)界對胡適的整體評價逐漸由負面轉(zhuǎn)向正面,進而更加全面,對其“歷史觀”學術(shù)價值與產(chǎn)生的問題分析,也趨于客觀。 |
(1)指出《再論中學的國文教學》的史料類型并評析其價值。
(2)指出徐復觀、唐德剛、吳根友三位學者對胡適評價的傾向,結(jié)合史實簡述各自的依據(jù)。
(3)通過上述研究,該同學初步學會了通過史料研讀進行歷史解釋。試指出史料運用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