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協(xié)作體中考語文一模試卷
發(fā)布:2025/7/2 19:0:12
一、語言文字運用。
-
1.校學生會開展“愛運動,享健康”綜合性實踐活動,下面是小云同學摘抄的相關資料,請根據要求完成問題。
有不少人將東京奧運會中國運動員參賽調侃為“學生娃暑假打工順帶奪獎牌”。這些青年暑期里是 奧運會的體育健兒,九月開學他們就是校園里 的學生娃。
巔峰對決的競技場從來沒有“順帶”一說,比賽成績凝(níng)聚了一代又一代中國體育人奮力拼搏為國爭光的血和汗。比賽有贏就有輸,賽場上的精彩遠遠超出勝負結果,有著更深的內涵。通過觀賽,同樣能夠獲(huò)取 的知識和感悟。
教會我們如何正確看待輸贏,拿得起,放得下。正如洛桑奧林匹克博物館中國際奧委會對奧林匹克格言的 :“‘更快、更高、更強’是對卓(zhuō)越的表達,而不是對表現(xiàn)或勝利的稱頌(sòng)。它指的是在體育場或在生活中頃盡一個人的所有,在每一天向著完美不斷進步的過程?!?br /> 體育,能教會我們很多。
(1)文中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凝(níng)
B.獲(huò)
C.卓(zhuō)
D.頌(sòng)
(2)文中加點詞語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調侃
B.巔峰對決
C.內涵
D.頃盡
(3)文中橫線上依次填入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A.挑戰(zhàn) 隨處可見 一樣 解釋 B.挑戰(zhàn) 無處不在 不一樣 解讀 C.征戰(zhàn) 無處不在 一樣 解釋 D.征戰(zhàn) 隨處可見 不一樣 解讀
A.它教會了我們如何正確看待輸贏,放得下,拿得起。
B.體育教會我們如何正確看待輸贏,拿得起,放得下。
C.體育教會如何去拿得起,放得下,正確看待輸贏。
D.它教會如何去拿得起,放得下,正確看待輸贏。組卷:7引用:1難度:0.5 -
2.下列人物與情節(jié)、作品搭配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8難度:0.8 -
3.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 ?。?/h2>
組卷:49引用:6難度:0.7
二、古代詩文閱讀。
-
4.【閱讀鑒賞,賞友朋之情】
“送別”是唐詩中常見的主題,詩歌用豐富的寫法表達了朋友間的深情厚誼。其中“虛實結合”就是一種很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請結合表格,賞析這一手法的妙處。詩歌 實景賞析 虛景賞析 送魏二
【唐】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
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
愁聽清猿夢里長。(1)本詩一、二兩句寫了借“ (2)本詩三、四句想象了 組卷:35引用:3難度:0.5 -
5.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題。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幢?,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br />(節(jié)選自《曹劌論戰(zhàn)》)
(乙)魯恭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罰。袁安③聞之,疑其不實,陰④使人往視之。隨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過,止其旁,旁有兒童。其人曰:“兒何不捕之?”兒言雉方雛,不得捕。其人訝而起,與恭決曰:“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績也。今蝗不犯境,此一異也;愛及鳥獸,此二異也;童有仁心,此三異也。久留徒擾賢者耳,吾將速反,以狀白安?!?br />(節(jié)選自《后漢書》)
(注釋)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內。②德化:用道德來教化。③袁安:河南那太守,是魯恭的上司。④陰:暗中。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①又何間焉
②阡陌
(2)翻譯下列語句。
①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②袁安聞之,疑其不實,陰使人往視之。
(3)甲乙兩文各有一句話體現(xiàn)了執(zhí)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請找出來,寫在下面。組卷:270難度:0.8 -
6.根據詩文原句填空。
(1)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描寫醉翁亭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2)在古詩詞中,詩人常常運用典故來抒發(fā)含蓄而深沉的情感。李白《行路難》中“組卷:6引用:1難度:0.5
三、現(xiàn)代文閱讀。
-
7.議論文閱讀。
學校開展“擺脫手機依賴癥”的活動,小李同學收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什么是手機依賴癥 實際上手機依賴癥,他不是對手機的依賴,而是對手機里面的信息有依賴。長期玩電腦也好,手機也好,因為現(xiàn)在手機基本都能上網,這些手機有大量的各種各樣他感興趣的信息,所以他對那種信息有依賴。這些人如果得不到信息,他就會有一種不安全,或者是不舒服的心理,想了解手機里會有什么樣的信息。這些人長期地玩手機以后,他對這種信息的依賴程度會加深,他總認為信息對他的生活,或者對他的工作產生重大的影響,如果不了解或不知道這些信息的話,第一個他就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第二個,他會有意無意地產生一種想象,如果不知道這些東西將會對我未來的生活,或者是對我未來的工作產生負面的影響,長時間以后他就慢慢地形成一種自動的這種反應。
(載自網絡,有刪改) 材料二:
為什么依賴手機 在問為什么會依賴手機前,我們需要去關注我們在玩手機的時候玩什么。智能手機用戶真正用來通訊談業(yè)務的時間非常之少。大部分時間都在完成兩件事情:瀏覽新聞、論壇、游戲、書籍等信息,用信息充斥腦袋,完成與世界的連接和溝通;采用即時通訊軟件與他人聊天,完成與他人的溝通。這兩件事情又同時指向一個方向:我們需要與外在有連接,我們的腦袋里必須裝滿信息。我們不能獨處,當一個人感覺到沒事可做的時候,最容易感覺到恐慌。
這是對獨處的逃避,不僅是孤獨,更有焦慮。當我們沒事可做的時候內心就容易感覺到孤獨,這時候就總想找人說話,找點事做。以前的時候會給朋友寫信、打電話、約朋友聚餐避免孤獨,現(xiàn)在有手機即時通訊;以前沒事就會看電視,趕路、排隊、上廁所的時候會拿著書籍和報紙等打發(fā)時間避免空閑焦慮,現(xiàn)在有手機窗口了解世界;當和朋友一起吃飯,不知道該說什么陷入沉默的時候,以前會玩弄手中的紙巾等小玩意、不斷看菜譜等方式來緩解尷尬,現(xiàn)在可以玩手機實現(xiàn)“有事做”。現(xiàn)在的手機則集大成于一身且攜帶方便,于是手機成了孤獨的時候最有效的打發(fā)時間的方式。
如果你愿意看的更深,你還可以看到這是對關注的需求。很多人不明白的是,為什么聚會的時候,人們寧愿刷微博聊QQ,也不愿意和旁邊的人多說些話。同樣說一句話,如果有人在微博上給你留言,你看到“您有1條留言”的興奮度是遠遠超過對面的人跟你說一句話的,彈出一個聊天窗口也是,尤其是你發(fā)了某個行程狀態(tài)被回復后。人們通過網絡、電腦和手機構建了自己的一個世界,然后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來證明自己的存在。網絡中看不到人而只看到信息,因此比現(xiàn)實中的人更具有虛幻性和遮掩性,這種對人的關注的效果就會比現(xiàn)實中的關注加倍。于是才有了這樣的幽默:
將來我要開個法國主題餐廳,采用逼真的大餐模型,專供人拍照使用。當有美女來,坐下,拍照,發(fā)微博“今天和表姐一起吃的法國大餐”,然后護送她到對面的煎餅果子攤。
(《手機依賴癥》載自網絡,有刪改) 材料三:
手機依賴癥的危害 ①抑制褪黑激素分泌,長此以往引起內分泌紊亂;
②頭部重心經常前傾,容易導致腦供血不足,還可能增加腦癌患病率;
③易出現(xiàn)頸、肩、腰疾病,造成駝背;
④縮短脖子肌肉,導致表皮細胞衰老加快,頸部皺紋加深;
⑤引起皮膚過敏,可能會加重痘痘、粉刺等皮膚問題;
⑥引發(fā)近視,導致干眼癥;
⑦誘發(fā)腕管綜合癥、腱鞘炎和臉頰下垂等癥狀;
⑧導致“數碼癡呆”,造成記憶力減退。
(載自網絡,有刪改) 材料四:
逃離“手機依賴癥” 不少人已經意識到手機對人類健康和情感掠奪問題的嚴重性,想出不少方法來應對。洛杉磯一家餐廳可以為顧客代管手機,買單時將給予9.5折的優(yōu)惠;網友發(fā)起了“手機疊疊樂”活動,呼吁大家聚會時,所有人都交出手機,誰先碰手機誰就要被罰款;有的大學設立“課堂手機休息室”,號召學生上課前將手機上交。這些行為都是為了提醒大家玩手機應有所節(jié)制。如果吃飯、上廁所都強迫性地看手機,手機不在身邊就坐臥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生活、情緒、社會功能受到影響,就需要調整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改變:①睡前聽音樂。對于那些晚上必須玩夠手機才能睡覺的人,不妨聽聽舒緩的音樂,或者看一會兒書,通過這種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慢慢戒掉壞習慣。②多交談。每天留出一定時間和家人交流,規(guī)定自己在交談的時間內,除了接必要的電話,不可以玩手機。③帶孩子出去玩。對于愛玩手機的孩子,家長應多抽時間培養(yǎng)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帶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④試著不帶充電器。為了保證電量,這個做法可以逼自己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⑤逐漸減少玩手機次數。給自己制訂一個計劃,從減少次數開始。很多時候,人們玩手機是一種習慣性行為,如果心理上能夠明白沉迷玩手機有害,并去克制,就能收到一定效果。
(載自網絡,有刪改)(1)閱讀上述材料,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手機依賴癥不是對手機信息依賴,而是依賴手機這一物品。
B.用智能手機大部分時間是用信息裝滿腦袋,完成與他人溝通。
C.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手機對人類健康和情感掠奪問題的嚴重性。
D.制定計劃并從心理上明白沉迷手機有害,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2)下列對材料中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依賴手機是對獨處的逃避,不僅是沒事可做的孤獨,更有打發(fā)時間的焦慮。
B.手機依賴癥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抑制褪黑激素分泌,還會引發(fā)近視。
C.手機依賴是人們對關注的需求,通過手機構建自己的世界,希望得到關注。
D.手機網絡照片呈現(xiàn)都是逼真的場景,沒有遮掩性,對人的關注效果比現(xiàn)實加倍。
(3)關于“擺脫手機依賴癥”的活動,學校網站論壇同學們的跟帖:
①小明說:“手機是當下最重要的交流、學習工具,哪里能離開它呢?對于中學生來說,‘手機依賴癥’危害并不很大!”
②小華說:“我是一個走讀生,一回家就想玩手機,似乎有了‘手機依賴癥’,誰能幫幫我呢?”
針對以上同學的跟帖內容,結合小李收集的材料和生活實際,寫一段文字表達你的看法。組卷:49難度:0.4 -
8.閱讀選文,完成問題。
撿瓦
董改正 ①每年開春,雨季到來前,父親都會上房撿瓦。
②不知什么原因,每過一年,總有瓦碎若干。擺在瓦楞上的小瓦,上連云天,下覆人間,偶承雨水霜雪,多為清風明月朗朗日照,它們多是虛空之物:便是有貍貓黃鼬松鼠麻雀星夜來訪,它們輕捷如波紋,唯余沙沙之聲如雪子紛落。因何會碎呢?每次看到父親緣梯而上,我仰脖而望,總有這樣的疑惑。
③撿瓦是必須上屋,仔仔細細翻檢一遍的,討巧不得。寂寂午后,鄉(xiāng)村寧靜,毫無睡意的孩童,是接替慵懶貓狗的另類生靈。常常在捉迷藏時,被一線光柱迷住。那是陽光透過瓦隙垂射而下,在黑漆漆的老屋里,猶如影院背后小孔里射來的那根神秘的光線,無數的塵埃在那條柱形的光河里踴躍飛揚。迷迷瞪瞪之后,我會在夜里告訴父親,瓦破了,雨天又要漏水了。父親笑而不答。雨天在盼望之外到來,卻并未漏雨,真是怪事。父親說,撿漏是要上屋的。臉上掛著驕傲。
④多是在清朗的上午,萬木萌蘗,陽光正好,院子里雞啄食豬哼哼,幾個孩子仰望,臉上灑滿陽光。院子外有人荷鋤而去,有人拎籃歸來。梯子斜靠屋墻,父親囑我扶梯,口袋里插著小鏟,一手握著高粱笤帚,蹂身而上,瞬間就蹲在瓦脊上了。這時候,我便突突地心跳起來。然而卻是杞人憂天,父親說,瓦結實著呢,你怕啥?他拿著掃帚,開始打掃了。
⑤屋頂小瓦排列如田壟,一壟俯瓦如橋,一壟仰瓦如舟。仰瓦承接雨水,而俯瓦則趴伏在兩排仰瓦的連接處,如同螺帽,將整個瓦頂連成一片,既遮雨,又壓住了仰瓦,以免被風掀飛。再大的雨,只要頂無碎瓦,屋內便可聽一屋子安寧的雨聲了。父親那時便是蹲在俯瓦上,掃著落葉枯枝,朽爛的布條,鳥糞貓屎。這是撿瓦中我們最激動的時刻,仿佛一場尋寶探險。
⑥有時候,會骨碌碌滾下一個乒乓球,在地上一彈多高,歡快地向我們寒暄多日未見;有時候會飄下一個羽毛球,一個毽子;有時候會是一支鉛筆,一塊橡皮,一種從未見過的果核,一片漂亮的鳥羽。更多的是頭年夏天我們射到屋頂的螺螄殼,它們骨碌骨碌地滾著,落在地上卻悄無聲息了。它們都仿佛來自歲月深處。我們或驚訝,或歡呼,或蹙眉跺腳,然后又望著屋頂上的父親。
⑦掃過之后,父親便用小鏟鏟掉瓦松,狗尾草和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瓦松或許是土著,狗尾草等,多是麻雀等銜來的,排下的。然后再鏟除積土,它們多曾是紛揚的塵埃,倦怠后附著瓦上,成了青苔的版圖,在雨煙中隱現(xiàn)成宋元青綠山水——然而都被父親毫不留情地鏟除了??晌抑?,不久之后,依然有塵土附著,依然有青苔生長,依然會有鳥兒飛來,聳頸橛尾,喳喳有聲,依然會有貍貓沙沙走過,掏破夢的泡泡,而父親依然會在某一個艷陽春日,上屋撿瓦,而我依然會為他扶梯,仰望他在云天之下,瓦屋之上,行動如貓。
⑧一片片碎瓦被找了出來,堆在一處。父親蹲在檐邊,接我遞上來的小瓦。瓦有新的,敲之鏗鏗然,如擊金玉;也有舊的,濕黑沉重,上附濕土、蟲卵,干死的青苔。父親將它們一一放在需要的地方,再把碎瓦插入俯瓦中。這項工作耗時很久,我的目光開始渙散,云天渺遠,心思渺遠,狗吠雞鳴渺遠。待我回神過來,屋頂煙云流瀉漫卷,母親開始做飯了,而院子里的弟弟妹妹,早已不見蹤影,仿佛走進了歲月深處。
⑨父親老了,撿瓦已成往事。一日回家,天雷陣陣,驚見堆疊的烏云之下,父親正在給柴堆蒙雨布。我忙奔將過去,替下父親,站在梯子的頂端,看著仰臉而望的父親。父親滿臉是笑和期待,像一個等待尋寶探險的孩子,不由剎那間淚水盈滿。屋頂依然年年積土,年年有奇異之物莫名而來,他怎么就老了呢?怎么就不能撿瓦了呢?我怎么就不能永遠做一個扶梯仰望的孩子呢?我曾經怨過他,輕視過他,如今我也即將老去,才知道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日子,每個人都成不了別人。他以自己幾十年如一日的勤儉,為我撿出一方不漏雨的空間,已經竭盡所能,還要怎樣呢?
⑩驀然想起有一年撿瓦時,父親手拈一物,呼我上梯。我接過來一看,是一顆板牙。本地風俗云,凡稚子換牙,扔到屋頂,則牙齒正而堅實。那一刻,新牙已長成,手拿舊齒,一種時光恍惚的憂傷籠罩住了我。如今,四十年過去,新牙早因蟲蛀而被我換掉,而父親給我的那顆,也早已消失在歲月深處,不變的,唯有流淌在血液里的親情,縈繞在夢魂中的往事,和那瀟瀟的安寧的雨聲。
(選自《揚子晚報》有刪改)(1)選文中“我”回憶了父親三件往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2)簡要說明第②段不能刪除的理由。
(3)選文第⑥段畫線句子運用了哪些人物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
我們或驚訝,或歡呼,或蹙眉跺腳,然后又望著屋頂上的父親。
(4)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選文第⑦段畫線的句子。
仰望他在云天之下,瓦屋之上,行動如貓。
(5)品析第⑦段兩個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掏破夢的泡泡,而父親依然會在某一個艷陽春日,上屋撿瓦,而我依然會為他扶梯
(6)文章的標題“撿瓦”意蘊豐富,請聯(lián)系全文說說你的理解。組卷:38引用:1難度:0.5 -
9.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涵養(yǎng)幾分靜氣 ①一則故事,讀來耐人尋味。父親丟了一塊表,抱怨著四處尋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兒子悄悄進屋,不一會兒就找到了。父親很好奇,兒子則回答:我就安靜地坐著,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表就找到了。
②這就是“心靜”的力量?!办o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一事當前,苦惱抱怨無濟于事,煩躁驚慌也于事無補,唯有穩(wěn)住陣腳、靜下心來、凝神細思,方能尋覓解決之道。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一語道破“靜”的重要,“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堅守內心的寧靜,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見天地之精微,察萬物之規(guī)律。那么,“靜心功夫”從何處得來?
③涵養(yǎng)靜心功夫,離不開嚴格的自律。毛澤東同志在湖南一師求學時,特意到最喧鬧的地方讀書,目的就是鍛煉意志,讓自己能夠胸懷靜氣,心緒不受外界所擾。為了讓自己安靜下來,有人給自己定下“靜坐”的“日課”,堅持每天獨坐兩小時,終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嚴格的自律,助人逐漸養(yǎng)成寧靜、專一的心態(tài),讓人雖得意而不忘形、處困頓而不沉淪、臨誘惑而不搖擺,也因靜而明志,因靜而生慧。
④有人說,每臨大事有靜氣。大事當前的靜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艱難困苦的歷練。蘇軾《書舟中作字》記載,一次乘船途中,灘險舟危,舟中士子面無人色,唯獨他“作字不少衰”。這份從容蓋因其“更變亦多矣”,所以能 臨事不懼,處變不驚??梢?,不憚于在難事、煩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煉,就能將內心打磨得成熟豁達,沉穩(wěn)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時一事的得失;多經歷幾番雨疏風驟的洗禮,耐得幾回興衰榮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來臨之時,氣定神閑、沉著冷靜,抵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讀書以養(yǎng)性,書畫以養(yǎng)心?!办o心功夫”,還可從讀書中來。寂寞憂愁時讀一闕《定風波》,心會變得豁達敞亮;委屈不平時讀一卷《寬容的哲學》,能收獲“既忍且耐”的智慧。身處低谷之時,從書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縱使“山重水復”也終將迎來“柳暗花明”;得意之時,時常讀書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端起沉甸甸的書本,走進書中的世界,浮躁之氣便能蕩滌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尋得“此心安處”。
⑥古人云:“人心多從動處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靜坐,云興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鳥啼而欣然有會,花落而瀟然自得。何地無真境,何物無真機?!焙B(yǎng)幾分靜氣,絕非暮氣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潛、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從容不迫、少一些進退失據?!办o心”的功夫,助人眼界開闊,胸襟豁達,挺過如磐風雨,包容萬千氣象,尋得生命真諦。
(文/宋威選自《人民日報》2018年1月16日04版)(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閱讀全文,請談談如何才能做到“涵養(yǎng)靜氣”。
(3)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文中第③段畫線的句子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5)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再寫出一個“涵養(yǎng)靜氣”的方法。組卷:68引用:10難度:0.7
四、名著閱讀。
-
10.依次填入下面語段橫線處的句子,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br /> 哲學,一門深奧晦澀的學科;兒童,一個直接簡單的群體。這兩者似乎風馬牛不相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因此,不少思想家認為:兒童天生就是哲學家。
①不少大人都對哲學退避三舍,小孩子就更沒辦法學。
②而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愛提問的兒童無時無刻不表現(xiàn)出一種“愛智慧”的天性。
③因此,不少人初聽到“兒童哲學”這個名詞時,都覺得不可思議。
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和大多數對世界司空見慣、冷漠麻木的成人相比,兒童離哲學要近得多。
⑤實際上,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就是對智慧的熱愛與追求。組卷:646引用:22難度:0.8 -
11.閱讀《艾青詩選》中的詩歌,完成下列任務。
樹
一棵樹,一棵樹
彼此孤離地兀立著
風與空氣
告訴著它們的距離
但是在泥土的覆蓋下
它們的根伸長著
在看不見的深處
它們把根須糾纏在一起【注】本詩寫于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階段。
任務一:下面是一段讀書筆記,請你根據詩意把它補充完整。
初讀詩歌《樹》,覺得是一首寫景狀物詩,寫出兩棵樹根須糾纏的特點。再讀詩歌發(fā)現(xiàn)托物言志,根須糾纏寫出了①
任務二:關于如何讀詩請結合《艾青詩選》分享你的閱讀體驗(不少于2條)。組卷:34引用:1難度:0.3 -
12.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問題。
??眼如丹鳳,眉似臥蠶,滴溜溜兩耳垂珠,明皎皎雙睛點漆。唇方口正,髭須地閣輕盈;額闊頂平,皮肉天倉飽滿。坐定時渾如虎相,走動時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養(yǎng)濟萬人之度量;身軀六尺,懷掃除四海之心機。
(1)以上文段選自《水滸傳》,這本書的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說家
(2)“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是許多梁山好漢的行事作風,請舉一人一事例,并說說從中體現(xiàn)了該好漢怎樣的性格特點。組卷:75難度:0.8
五、寫作。
-
1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人多的地方沒有積雪。但更多的人還是喜歡往沒有積雪的地方去走。所以,看到別人從積雪中找出那些你想象不到的寶貝的時候,不要抱怨命運不給自己成功的機會。你難道沒發(fā)現(xiàn)嗎?那些人的雙靴都已經被雪浸透了,而你的雙靴卻是那么的光潔干爽,沒有一點兒新奇的歷史。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1)表達真情實感;
(2)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3)認真書寫,力求工整、美觀;
(4)文章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姓名;
(5)不少于600字。組卷:10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