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xué)年廣西柳州市民族高中高二(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6/28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題。
    材料一:
          用筆有中鋒、側(cè)鋒、藏鋒、出鋒、方筆、圓筆、輕重、疾徐等區(qū)別,皆用單純的點畫而成其變化,來表現(xiàn)豐富的內(nèi)心情感和世界諸形象。所謂千筆萬筆,統(tǒng)于一筆,中國的大書法家正是運此一筆來構(gòu)成萬千的藝術(shù)形象,這就是中國歷代豐富的書法。
          這里所說的一筆書、一筆畫,并不真是一條不斷的線紋,而是像宋人郭若虛所說的,“王獻之能為一筆書,陸探微能為一筆畫。無適一篇之文、一物之象,而能一筆可就也。乃是自始及終,筆有朝揖,連綿相屬,氣脈不斷”。這才是一筆書、一筆畫的正確定義。古人所傳的“永字八法”,用筆為八而一氣呵成,血脈不斷,構(gòu)成一個有骨有肉、有筋有血的字體,表現(xiàn)一個生命單位,成為一個藝術(shù)境界。那么,用筆怎樣能夠表現(xiàn)骨、肉、筋、血,成為藝術(shù)境界呢?
          三國時魏國大書法家鐘繇說道:“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惫P蘸墨畫在紙帛上,留下了點畫,突破了空白,創(chuàng)造了形象。從這一畫之筆跡,流出萬象之美,也就是人內(nèi)心之美。沒有人,就感覺不到這美;沒有人,也畫不出、表達不出這美。畫家、書家、雕塑家創(chuàng)造了這條線(一畫),使萬象得以在自由自在的感覺里表現(xiàn)自己,這就是“美”!美是從“人”流出來的,又是萬物形象里節(jié)奏旋律的體現(xiàn)。所以中國人這支筆,開始于一畫,劃破了虛空,留下了筆跡,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萬象之美。而這條線,中國的先民極早就在書法里、在殷墟甲骨文里、在商周鐘鼎文里、在漢隸八分里、在晉唐真行草書里,做出極豐盛的、創(chuàng)造性的反映了。
          中國人用筆寫世界萬象,從一筆入手,但一筆畫不能攝萬象,須要變動而成八法,才能盡筆畫的“勢”,以反映物象里的“勢”。著名的“永字八法”包括側(cè)法、勒法、努法、趯法、策法、掠法、啄法、碟法等,八筆合成一個“永”字。這些筆畫,由于懸腕中鋒,運全身之力以赴之,筆跡落紙,一個點不是平鋪的一個面,而是有深度的,它是螺旋運動的終點,顯示著力量,映入眼簾??梢?,“美”就是勢、是力、是虎虎有生氣的節(jié)奏。這里所見到的中國人的美學(xué)傾向在于壯美。

    (摘編自宗白華《中國書法里的美學(xué)思想》)材料二:
          把藝術(shù)的表現(xiàn)形式說成是“生命的形式”,固然很有見地,然而,藝術(shù)的形式不僅限于此。在中國書法家看來,藝術(shù)還有更為高邈的訴求,那就是——“技進乎道”,這是超越了“生命意識”的更為高遠的認知。
          “道”從根本上不可言說,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世間萬物中處處存在,《周易?系辭上》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并非某種具體的事物,而是一種抽象的性質(zhì),代表著事物中具備的兩種矛盾。成中英先生剖析“陰陽”三義為:陰陽對峙(陰陽相反而并立,相比較而并存)、陰陽之間互相影響產(chǎn)生變化、陰陽的整體性。在書法作品中,陰陽之道就表現(xiàn)為點畫用筆的秩序感與豐富性。
          劉洪流先生認為,用筆求節(jié)奏,是陰陽宇宙意識體現(xiàn)在筆法運用過程中的大端。而細分之大概有虛實、擒縱、巧拙、剛?cè)?、曲直等多個層面。鄧寶劍老師將點畫的形態(tài)分為粗與細、露鋒與藏鋒、方筆與圓筆、直筆與曲筆、內(nèi)撅與外拓、潤與枯、濃與淡、精致與粗放、平勻與繁富幾點。這諸多“相互對峙”的形式,通過書法家的“靈心妙用”統(tǒng)一在一起,正是中國傳統(tǒng)陰陽觀念在書法用筆中的體現(xiàn)。在書法家筆下,這些不同形式的點畫形態(tài)被賦予了不同的意趣,不同的點畫形態(tài)之間不是簡單疊加,而是通過藝術(shù)的處理手法讓其獲得一種和諧的節(jié)奏感。這樣,局部的矛盾在總體上達到統(tǒng)一,使整幅作品呈現(xiàn)出秩序井然而又豐富多變的視覺效果。
          秩序感與豐富性是書法用筆中陰陽關(guān)系表現(xiàn)方式的概括。不同形態(tài)的點畫形式或直或曲,或剛或柔,而又曲中有直、剛?cè)峒鏉?,這正是陰陽相峙相成的具體體現(xiàn)。而富于變化的點畫形態(tài)通過一種富于節(jié)奏變化的方式組合在一起,相互生發(fā),在總體上顯現(xiàn)出和諧的秩序感。秩序感與豐富性本身就是一組陰陽關(guān)系,秩序感本身就蘊含著豐富性,不具備豐富性的形式,無所謂秩序與否;豐富性本身就要求有一定的秩序性,雜亂無章的形式本身就不具備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
    (摘編自馬春燈《書法用筆審美內(nèi)涵探究》)(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書法用筆中的一筆畫強調(diào)的是在構(gòu)成有骨有肉、有筋有血的字體時應(yīng)注重一氣呵成、血脈不斷。
    B.中國書法雖從一筆入手,但也重視筆畫的變化多端,比如“永字八法”包括側(cè)法、勒法等八筆。
    C.作品中的節(jié)奏感,不僅指每個字的“陰陽”和諧,還包括整幅作品呈現(xiàn)的秩序和多變的視覺效果。
    D.書法作品中,點畫用筆的秩序感與豐富性體現(xiàn)著陰陽相峙相成,且二者之間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蘊含著人心之美與萬象之美的筆跡一定是運用全身之力控制手腕,且運用中鋒一氣呵成的有深度的創(chuàng)作。
    B.正是因為有著超越“生命意識”的“技進乎道”的藝術(shù)追求目標(biāo),我們才更加青睞于壯美的書法作品。
    C.要想熟練掌握露鋒與藏鋒、方筆與圓筆等點畫形態(tài)的運筆變化,只需全面通曉中國傳統(tǒng)的陰陽觀念。
    D.內(nèi)心有美,手腕有力,并懂得借助于陰陽之道駕馭用筆,才能夠創(chuàng)造出具有秩序感與豐富性的書法作品。
    (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王澍在《竹云題跋》中說:“筋骨、血肉、精神、氣脈,八者全具,而后可為人書?!?br />B.姜夔《續(xù)書譜》中說:“古今真書之神妙,無出鐘元常,其次則王逸少。今觀二家之書,皆瀟灑縱橫,何拘平正?”
    C.石濤在《苦瓜和尚畫語錄》中說:“法于何立?立于一畫。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薄耙划嬅鳎瑒t障不在目,而畫可從心?!?br />D.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昔張芝學(xué)崔瑗、杜度草書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通連,隔行不斷?!?br />(4)請簡要概括兩則材料在闡釋書法用筆上的側(cè)重點。
    (5)如圖的“咸”字,取自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集序》,請闡釋該字的書寫是如何體現(xiàn)兩則材料中的觀點的。

    組卷:1引用:2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呼蘭河傳(節(jié)選)
    蕭紅
          祖母死了,我就跟祖父學(xué)詩。因為祖父的屋子空著,我就鬧著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
          早晨念詩,晚上念詩,半夜醒了也是念詩。念了一陣,念困了再睡去。
          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詩》,并沒有課本,全憑口頭傳誦,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祖父說:“少小離家老大回……”
          我也說:“少小離家老大回……”
          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覺得念起來那聲音很好聽。所以很高興地跟著喊。我喊的聲音,比祖父的聲音更大。
          我一念起詩來,我家的五間房都可以聽見,祖父怕我喊壞了喉嚨,常常警告著我說:“房蓋被你抬走了?!?br />      聽了這笑話,我略微笑了一會工夫,過不了多久,就又喊起來了。
          夜里也是照樣地喊,母親嚇唬我,說再喊她要打我。
          祖父也說:“沒有你這樣念詩的,你這不叫念詩,你這叫亂叫?!?br />      但我覺得這亂叫的習(xí)慣不能改,若不讓我叫,我念它干什么。每當(dāng)祖父教我一個新詩,一開頭我若聽了不好聽,我就說:“不學(xué)這個?!?br />      祖父于是就換一個,換一個不好,我還是不要。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br />      這一首詩,我很喜歡,我一念到第二句,“處處聞啼鳥”那處處兩字,我就高興起來了。覺得這首詩,實在是好,真好聽。
          還有一首我更喜歡的:“重重疊疊上樓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又為明月送將來?!?br />      就這“幾度呼童掃不開”,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瀝忽通掃不開”。
          越念越覺得好聽,越念越有趣味。客人來了,祖父總是呼我念詩的,我就總喜念這一首。
          那客人不知聽懂了與否,只是點頭說好。
          就這樣瞎念,到底不是久計。念了幾十首之后,祖父開講了。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弊娓刚f,“這是說小時候離開了家到外邊去,老了回來了。家鄉(xiāng)的口音還沒有改變,胡子可白了。”
          我問祖父:“為什么小的時候離家?離家到哪里去?”
          祖父說:“好比爺爺像你那么大離家,現(xiàn)在老了回來了,誰還認識呢?小孩子見了就招呼著說:你這個白胡老頭,是從哪里來的?”
          我一聽覺得不大好,趕快就問祖父:“我也要離家的嗎?等我胡子白了回來,爺爺你也不認識我了嗎?”心里很恐懼。
          祖父一聽就笑了:“等你老了還有爺爺嗎?”
          祖父說完,看我還是不很高興,他又趕快說:“你不離家的,你哪里能夠離家……快再念一首詩吧!念‘春眠不覺曉……’”我一念起“春眠不覺曉”來,又是滿口的大叫,得意極了。完全高興,什么都忘了。
          但從此再讀新詩,一定要先講的,沒有講過的也要重講。似乎那大嚷大叫的習(xí)慣稍稍好了一點。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边@首詩本來我也很喜歡的,黃梨是很好吃的。經(jīng)祖父這一講,說是兩個鳥,于是不喜歡了。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边@首詩祖父講了我也不明白,但是我喜歡這首。因為其中有桃花。桃樹一開了花不就結(jié)桃嗎?桃子不是好吃嗎?所以每念完這首詩,我就接著問祖父:“今年咱們的櫻桃樹開不開花?”
          除了念詩之外,還很喜歡吃。
          記得大門洞子?xùn)|邊那家是養(yǎng)豬的,一個大豬在前邊走,一群小豬跟在后邊。有一天一個小豬掉井了,人們用抬土的筐子把小豬從井吊了上來。吊上來,那小豬早已死了。祖父就說他要那小豬。祖父把那小豬抱到家里,用黃泥裹起來,放在灶坑里燒上了,燒好了給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邊,那整個的小豬,就擺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豬一撕開,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從來沒有吃過那么香的東西,從來沒有吃過那么好吃的東西。第二次,又有一只鴨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黃泥包起來,燒上給我吃了。在祖父燒的時候,我也幫著忙,幫著祖父攪黃泥,一邊喊著,一邊叫著,好像拉拉隊似的給祖父助興。
          鴨子比小豬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樣肥的。所以我最喜歡吃鴨子。
          我吃,祖父在旁邊看著,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說我的牙齒小,怕我咬不動,先讓我選嫩的吃,我吃剩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點一下頭,而且高興地說:“這小東西真饞”或是“這小東西吃得真快”。
          我的手滿是油,隨吃隨在大襟上擦著,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氣,只是說:“快蘸點鹽吧,快蘸點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會要反胃的……”
          說著就捏幾個鹽粒放在我手上拿著的鴨子肉上。我一張嘴又進肚去了。
          自此吃鴨子的印象非常之深,等了好久,鴨子再不掉到井里,我看井沿有一群鴨子,我拿了秫稈就往井里邊趕。可是鴨子不進去,圍著井口轉(zhuǎn),而呱呱地叫著。我就招呼了在旁邊看熱鬧的小孩子,我說:“幫我趕哪!”
          正在吵吵叫叫的時候,祖父奔到了,祖父說:“你在干什么?”
          我說:“趕鴨子,鴨子掉井,撈出來好燒吃?!?br />      祖父說:“不用趕了,爺爺抓個鴨子給你燒著?!?br />      我不聽他的話,我還是追在鴨子的后邊跑著。
          祖父上前來把我攔住了,抱在懷里,一面給我擦著汗一面說:“跟爺爺回家,抓個鴨子燒上?!蔽蚁耄翰坏艟镍喿?,抓都抓不住,可怎么能規(guī)規(guī)矩矩貼起黃泥來讓燒呢?于是我從祖父的身上往下掙扎著,喊著:“我要掉井的!我要掉井的!”
          祖父幾乎抱不住我了……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詩》,并沒有課本,全憑口頭傳誦”,表明祖父文學(xué)造詣深厚,也暗示出家庭的敗落。
    B.初讀時,把“幾度呼童掃不開”念成“西瀝忽通掃不開”,主要是因為“我”以一種玩樂心態(tài)學(xué)詩,不認真對待。
    C.從大喊亂叫著念詩,到“似乎那大嚷大叫的習(xí)慣稍稍好了一點”,表明“我”學(xué)詩的心態(tài)有了細微的變化。
    D.“為什么小的時候離家?離家到哪里去?”“我也要離家的嗎?”等內(nèi)容,表達出“我”對自己前途渺茫的憂傷。
    (2)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房蓋被你抬走了”,祖父的這句話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也表現(xiàn)了祖父風(fēng)趣幽默的性格特點。
    B.由“黃鸝”“桃花”想到“黃梨”“桃子”,既寫出“我”喜歡這兩首詩的原因,也與下文形成對比。
    C.對吃烤小豬和烤鴨子過程的描述,細致入微,饒有趣味,表現(xiàn)了祖父對“我”的關(guān)心和愛護。
    D.小說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法,融入了作者的生活體驗,語言生動,構(gòu)思巧妙,產(chǎn)生了動人的藝術(shù)效果。
    (3)“我”跟祖父學(xué)詩這部分的敘述很有層次,請結(jié)合作品具體分析。
    (4)本文的童趣往往通過細節(jié)體現(xiàn)出來,請指出三處這樣的細節(jié)并簡要分析。

    組卷:26引用:7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題。
          民間社火是春節(jié)期間流行于民間的一種自演自娛活動,它來源于對古老的土地與火的崇拜。社,①             :火,是傳說中的火神。在以農(nóng)業(yè)文化著稱的中國,②             ,它為人類的生存發(fā)展奠定了物質(zhì)基礎(chǔ);火是人們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類生存發(fā)展必不可少的條件,遠古時期人們憑著原始思維認為火也有“靈”,并視之為具有特殊含義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崇尚火的觀念。由對古老的土地與火的崇拜,產(chǎn)生了祭祀社與火的風(fēng)俗。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認識能力的提高,祭祀社火的儀式逐漸增加了娛人的成分,成為規(guī)模盛大、內(nèi)容繁復(fù)的民間娛樂活動。宋代詩人范成大《春日田園雜興十二絕(其五)》中的“社下燒錢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③             。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dāng)?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下列選項中,和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社下燒錢鼓似雷”所用的修辭手法不同的一項是
     

    A.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B.君當(dāng)作磐石,妾當(dāng)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
    C.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D.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組卷:0引用:1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濾鏡是用來實現(xiàn)圖像的各種特殊效果的工具。近年來,濾鏡技術(shù)的運用越來越廣泛。人們在存留日常生活的影像時也常常使用濾鏡,曾有人戲言,“照片”現(xiàn)在都成“照騙”了。
          一些熱門影視劇也因濫用濾鏡,致使畫面失真,導(dǎo)致口碑崩塌。
          為了更美而誕生的濾鏡技術(shù),反而成為大眾審美異化的催化劑。這使我們不得不反思;在求美和求真之間,在審美需求與價值取向之間,我們應(yīng)該何去何從?
          對此,你有怎樣的啟發(fā)與思考?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biāo)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9引用:9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