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2.8 三國至隋唐的文化》2021年同步練習卷(19)

發(fā)布:2024/10/27 2:0:2

一、選擇題

  • 1.魏晉時期,劉徽提出“極限”的觀念,其思維方向接近近代西方解析幾何及微積分的基本觀念;南北朝時,祖沖之父子推算球的體積公式,并設定了冪式定理。這表明中國古代的數學研究(  )

    組卷:81引用:5難度:0.6
  • 2.戰(zhàn)國產生了絲織品和竹簡、木簡,西漢有了紙張,文字的存在形式直接以手寫形式出現,漢字書寫性質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把文字的書寫工作從文物形式制作工藝過程中的一個中間環(huán)節(jié)中解放了出來,成為獨立的書法行為。在書寫時可以追求簡捷和隨意,并融入書者的思想感情或個性化的東西及藝術審美的要求。材料說明了( ?。?/h2>

    組卷:12難度:0.6
  • 3.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補充漢代法律;長孫無忌用經、義解釋法律,編成《唐律疏議》,后來被唐高宗賦予同等的法律效力。這一變化主要表明(  )

    組卷:10難度:0.9
  • 4.魏晉時期,儒家知識分子對先秦經文的注疏多有相互攻訐之處。唐代以降,政府下令編纂《五經正義》,去“異端邪說”,并將其列為科舉考試的內容。這一變化( ?。?/h2>

    組卷:5引用:7難度:0.7
  • 5.康有為說隋代書法的情況是:“隋碑內承周、齊峻整之緒,外收梁、陳綿麗之風,故簡要清通,匯為一局,淳樸未除,精能不露?!庇终f:“隋碑風神疏朗,體格峻整,大開唐風?!笨涤袨檎J為隋朝書法(  )

    組卷:16難度:0.6
  • 6.晉唐草書是中國草書史上的兩座高峰。晉人王羲之創(chuàng)“今草”,運筆順勢疾行,有時一筆連寫兩三個字,一方面是突破了漢代“章草”的單字造型,形成“字群結構”,但另一方面,字畫方圓變易,仍不逸出常軌,因此既遒美多姿,又易于辨識摹學,如其《初月帖》;唐人草書,首推“張顛”,傳言張旭喜歡借助酒力在友人面前當眾表演草書,個人情感得以充分表露,故而其字逸出常態(tài),有如驚雷激電,氣蒸煙合,如其《肚痛帖》。據此可知晉唐之際草書創(chuàng)作的演變呈現出(  )
    菁優(yōu)網
    (東晉)王羲之《初月帖》局部
    菁優(yōu)網
    (唐)張旭《肚痛帖》局部

    組卷:6引用:9難度:0.6
  • 7.小楚同學酷愛書法,經常臨摹“顏體”楷書。有一天發(fā)現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如圖)雖然有不少涂改的墨團,卻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查閱史書方有所悟,顏真卿是在得知顏杲卿父子英勇就義后,激昂悲憤而寫下這一傳世名作的。這說明( ?。?br />菁優(yōu)網

    組卷:21引用:10難度:0.7
  • 8.秦始皇使得篆書成為正統(tǒng),后來又出現了書寫簡便的隸書;唐宋書法家在隸書的基礎之上抒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作靈感,藝術性這一“因子”,從實用性與藝術性之合體中游離出來。這反映出書法藝術( ?。?/h2>

    組卷:13引用:8難度:0.6
  • 9.(唐太宗)“昭陵六駿”的六匹駿馬神情俊爽剛毅,姿態(tài)神武有力;(唐高宗)乾陵石刻的天馬體態(tài)渾樸勁健,呈凌空翱翔之勢;(唐高祖)獻陵的石虎、(唐德宗)崇陵的石人石馬,也都形體高大,雄健有力。這類作品( ?。?/h2>

    組卷:7引用:7難度:0.5
  • 10.馬球,又稱“擊鞠”、“擊球”,源于中亞波斯。唐朝初年,這項運動傳入中原地區(qū)后,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民間百姓,甚至婦女都成為參與者。這可以說明唐朝時期( ?。?/h2>

    組卷:11難度:0.7

二、材料解析題

  • 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關于宋代歷史,海內外學者著述頗豐,敘述各有側重,如《儒家統(tǒng)治的時代:宋的轉型》《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與武功弱勢》等,這些書名反映了作者對時代特征的理解。
           結合所學知識,就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自擬一個能夠反映其時代特征的書名,并運用具體史實予以論證。(要求:論證充分,史實準確,表述清晰。)

    組卷:188難度:0.5
  • 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文運動領袖柳宗元(773年-815年),大力宣揚“道”在文章中的作用。提出了“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學者務求諸道而遺其辭”。然而這個被反復強調的“道”,已大不同于漢儒建立的儒學體系,在他的友人韓愈看來,“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而是由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傳的“道”。柳宗元卻明確提出“文者以明道”的原則,強調文章要有“輔時及物”的作用,即能夠針對現實,經世致用。隨著對佛學的深刻認識,柳宗元進一步援佛入儒、統(tǒng)合儒釋,置韓愈的指責于不顧。
        魏晉產生的駢文,至唐代更加重視形式主義和辭采的華美成了“明道”的障礙,要完成“明道”使命,必須選擇適宜的形式。許多人崇古傾向嚴重,主張學用古體散文體,包括韓愈也持這種觀點。而柳宗元主張改變“道”的載體,站在文學發(fā)展史的高度堅決反對“榮古陋今”的錯誤觀點,用大量的事實為新體古文正名。
    --摘編自夏衛(wèi)平《柳宗元的創(chuàng)新意識》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柳宗元提倡古文運動的背景。
    (2)根據材料分析比較柳宗元與韓愈主張的不同之處。

    組卷:4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