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云南省昆明三中高二(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9/30 7:0:5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人們生活所依賴的各種傳播媒介不斷變化。從家庭相冊到“朋友圈”中的照片瀑布流,從影院觀影到手機上的視頻日志,當下的媒介傳播條件和媒介使用狀態(tài)今非昔比,文藝在社會生活中的呈現(xiàn)形態(tài)也不斷更迭。
媒介環(huán)境變化,從一般意義上看,是一個技術演化的邏輯。正如印刷術的發(fā)展催生了近代報刊,無線電技術催生了廣播電視,5G通訊、大數(shù)據(jù)和云計算等,是當今視頻軟件和社交應用場景的技術基礎。分析上述過程可以發(fā)現(xiàn),新媒介應用到社會生活中,從時間維度看,既有跳躍式迭代,如手機替代有線電話;也有漸進式遞變,如手機屏幕的分辨率越來越高。從空間維度看,新媒介在文藝領域中擴散的軌跡,不是一勺糖撒到水中,很快就均勻分布、化于無形,更像是一滴墨汁滴入水中,有個氤氳開來的過程。
根據(jù)對新媒介秉持的態(tài)度來看,樂之者心馳神往,怨之者棄如敞屣。從印刷時代到電影時代,再到廣電時代,也都曾出現(xiàn)類似情況。其中的關鍵問題有兩點:新媒介文藝適應社會的速度與狀態(tài),以及每個人適應新媒介文藝的速度與狀態(tài)。
新媒介文藝如何適應社會生活?在實驗室中、在圖紙上,技術是中立的,但是一旦到不同群體當中,技術的使用難免有所偏向。例如,全世界都用社交軟件,但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員在社交軟件上分享的內(nèi)容各有特色。中國人習慣的各種“網(wǎng)絡體”文章、東亞地區(qū)青年人中流行的“吃播視頻”,都體現(xiàn)了明顯的區(qū)域和文化特色。
我們每個人又該如何適應新媒介?這與前一個問題其實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從整體上說,新媒介在一個社會擴散的速度,取決于海量個體的接受程度。由于人與人的稟賦、習慣不同,每個個體對新媒介的喜好和取舍也都不一樣,但只要大家都認同“新媒介取代舊媒介,就像未來的新媒介必然取代今天的新媒介”這個觀點,就應培養(yǎng)自己適應和使用新媒介的相應能力。就像19世紀末,隨著照相術的成熟,人類進入圖像時代,這打破了長期的文字傳統(tǒng)。與閱讀文字較為單一、線性的傳播方式不同,圖像時代的傳播形態(tài)更多地呈現(xiàn)為多元化、非線性的形式。因此,百年前的先輩們克服對攝影術的恐懼、學會看電影,與今天我們學會拍視頻本質上都是對媒介生態(tài)的適應。
也正是在19世紀后半葉,生物學的“適應”這一概念被引入西方早期社會學的研究領域,個體在與社會生存環(huán)境交互作用中的心理適應,即對文化、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應對,被稱為“社會適應”。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媒介產(chǎn)業(yè)和媒介研究的興盛,個體對媒介生態(tài)的適應成為“社會適應”的重要內(nèi)容,后來還創(chuàng)造了一個概念叫“媒介素養(yǎng)”。
(摘編自陳一《如墨汁滴入水中氤氳開來--談新媒介在文藝領域的影響》)材料二:
隨著信息化的高速發(fā)展,人們逐漸意識到提高青少年媒介素養(yǎng)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青少年媒介素養(yǎng)水平偏低,一大原因是媒介素養(yǎng)教育存在一些誤區(qū)。一方面,當前媒介素養(yǎng)教育更多地將媒介素養(yǎng)視為一種功能性的社會技能,其教育實踐傾向于持工具主義的視角,較少強調青少年在媒介信息的接受和傳播過程中應遵守媒介規(guī)范和道德準則,對學生的媒介辨識能力的培養(yǎng)不足;另一方面,此前教育體系對媒介素養(yǎng)的課程設計和考核不夠重視,更多地滿足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較少強調青少年媒介文化解構、媒介行動參與、媒介信息創(chuàng)造等能力的培養(yǎng),對青少年借助媒介形成主體性人格以及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
對此,我們可考慮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加強對青少年媒介素養(yǎng)教育:
媒介素養(yǎng)教育作為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通過全方位聯(lián)動,在多場域同時開展教育實踐。國家層面,政府和教育相關部門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強化資源配置和教育理念引導,以國家力量的介入推動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全面實施。學校教育層面,從中小學到高等學校都需要將媒介素養(yǎng)教育融入課程學習和校園文化建設,并制定專門的實施配套方案和評價體系,保證落實效果。社會層面,將媒介素養(yǎng)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動、文化活動,利用知識講座、交流活動、科普節(jié)目等喜聞樂見的方式提升學生媒介素養(yǎng)。
此外,還應提倡青少年在媒介傳播中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一種自覺的行為,青少年作為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主體,要積極地進行媒介知識的自我學習、媒介能力的自我培養(yǎng)和媒介品質的自我修養(yǎng)。在新媒介的參與中完成對新媒介的認知、對信息的判斷、對道德的提升。
(摘編自張力、張凌然《媒介素養(yǎng)成為青少年教育的“必修課”》)(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媒介在文藝領域的應用和推廣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以點帶面逐漸拓展,以漸進的方式推而廣之,終至普及。
B.由于新媒介技術本身是中立的,因而盡管使用者存在區(qū)域和文化背景的差別,但它在文藝領域里的使用并無不同。
C.新媒介在社會中擴散的速度,取決于眾多的個體對新媒介的接受程度,也與接受新媒體的個體的廣泛度密切相關。
D.媒介對信息的傳播,經(jīng)歷了由文字到圖像,從單一、線性的傳播方式到多元、非線性的傳播形式的發(fā)展過程。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新媒介取代舊媒介,媒介不斷迭代是大勢所趨,那么培養(yǎng)適應和使用新媒介的能力,進行終身學習,就顯得十分必要。
B.人類對社會上出現(xiàn)的新事物可能存在恐懼心理,但從生物學及社會學的范疇來看,學會適應才能融入社會得到更好發(fā)展。
C.“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已納入我國普通高中的學習課程,這是國家教育部門對提高青少年媒介素養(yǎng)這一熱切需求的回應。
D.背少年作為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主體,在媒介的參與中如能自覺地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教育,就可以迅速地提升自身媒介素養(yǎng)。
(3)下列各項中,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大約在20年前,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3D版“魔法報紙”,如今已演變?yōu)榭捎檬謾C瀏覽的微信視頻新聞。
B.LED技術的研發(fā)助推“人臉識別”神器上線,并通過電子顯示屏公布交通違規(guī)行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交通環(huán)境。
C.在當今這個“融媒體”時代,技術的革新迭代,倒逼廣播、報紙、電視等不同媒體為求生存而進行全面整合升級。
D.某手機廠商根據(jù)不同年齡段用戶群的需求,向市場投放適合不同群體使用的多種類型的手機,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4)在媒介信息的接受和傳播過程中應遵守什么準則?請結合材料二的內(nèi)容和如圖的漫畫談談你的理解。
(5)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組卷:11引用:3難度:0.6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文本一:
詩人
(英)毛姆 我對名人并沒有那么大的興趣,有太多人都被一種強烈的沖動所擾,就是想要親近這個星球上的偉大人物,這每每讓我不以為然。當別人提議,我可以見一見某些地位或成就高人一等之輩,這樣的機會我總會尋覓得體的借口避開。所以當我的朋友迭戈?托雷表示可以將我引見給卡利斯托?德?圣阿納時,我婉拒了 但難得一次我的理由是喜誠的:圣阿納不但是個了不起的詩人,還是個被人們寄托了很多想象的人物,他的各種歷險已經(jīng)是傳奇了,能在他的衰朽之年看一看這個人,會很有意思;但他年歲已經(jīng)太大,這時候接見一個陌生人、外國人,對他來說只能是種煩擾。
記得我第一次讀他的詩是二十三歲,當時進戀得手不輕卷;他詩句中有種激情,有種英雄的孤傲和斑斕的生命力,一下讓我神魂顛倒。因為那些擲地有聲的詩句和繞梁不止的韻律已經(jīng)和我美好的青春記憶交纏在一起,所以一直到今天,我讀起它們來依然會心跳加速。我一向認為卡利斯托先生在讀者中的聲望是他應得的。當年每個年輕人都能脫口而出他的詩句,而我的朋友會無休無止地跟我討論他瘋狂的舉動、狂熱的演說(詩人之外他也是個政治家)。但這些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卡利斯托先生一直隱居在他的家鄉(xiāng)埃西哈,不屑和這個再沒有什么能讓他感興趣的世界為伍。
“他現(xiàn)在看上去怎么樣?”我問?!吧癫刹环病!薄澳阌兴恼掌瑔??”“有就好了。他三十五歲之后就拒絕面對鏡頭。他說他只想讓后世見到他年輕時的樣子?!?br /> 我知道他年輕時極為俊美,當他意識到青春一去不返時創(chuàng)作了一首感人的十四行詩,從中你可以清楚讀到曾經(jīng)被如此愛慕的容顏終于逝去,所領受的那陣刺痛是多么苦澀,多么冷酷。
但我還是拒絕了朋友的好意。再讀一遍那些耳熟能詳?shù)脑娋?,我就已?jīng)很滿足了,而我也更喜歡在埃西哈那些陽光掃過的安靜街巷自顧自漫行。所以,當我到達埃西哈的當晚就拿到那位大人物留給我的字條時,我是大為驚異的。他說,如果我能第二天上午十一點登門一見,會讓他非常高興。事已至此,除了第二天在指定時間登門造訪,我好像也沒有其他選擇了。
埃西哈是教堂之鎮(zhèn),隨便走幾步便能看到斷壁殘垣,或者是有鸛鳥筑巢的石塔。埃西哈也曾有過輝煌,很多這些白色的房子,石頭大門上都有氣勢雄偉的紋章,卡利斯托先生就住在這樣一棟房子里,拉了門鈴之后我站在欄桿外,雖然我聽見鈴聲穿透了屋子,但無人應答,我搖了第二次,第三次,終于一個老婦來到了門口。
“你要干嗎?”她問。她的黑眼睛倒好看,但情緒不佳,我猜她是在這里照顧老詩人的。我把名片遞給她?!拔腋銈冎魅擞屑s。”
她把大門打開,讓我進去。告訴我在那里等著之后,她便丟下我上樓去了。這個建筑的各種比例都很大氣,但油漆已經(jīng)黯淡,地上的瓷磚多有碎裂,還可見到多處灰泥大塊大塊地剝落。這里每樣東西都散發(fā)著貧寒的氣息,卻見不出邋遢。我知道卡利斯托先生窮。對他來說,有不少時候錢其實來得很容易,只是他從來不覺得這是件要緊的東西.總花錢如流水?,F(xiàn)在你也很容易看出來他對自己生活的拮據(jù)根本不屑一顧。院子中間有張桌子,兩側各放一張搖椅,桌上的報紙已經(jīng)是半個月之前的了。我開始猜想在溫暖的夏夜,坐在這里抽煙時,是怎樣的夢幻充斥著他的思緒。柱廊之下,墻上掛著一些西班牙的繪畫,顏色暗沉,畫藝也拙劣。這個場景,再加上我朦朧勾勒的種種聯(lián)想,和這位浪漫詩人的形象太過相稱,我?guī)缀跻贿@個地方的氣魄所壓倒。我之前對于這次會面一直很冷淡,甚至不知為何略覺得無聊,但現(xiàn)在開始有些局促起來,點了一支煙。我是照著時間來的,不知老先生是給什么耽擱了。這種寂靜讓人有些不安。
我聽見有聲響,心跳快了起來。我現(xiàn)在有些激動了,等到看見他走下樓梯時,我屏住了呼吸。他一只手里有我的名片。這是位個子很高的老人,花白的頭發(fā)依然很茂密,而濃密的眉毛依然是烏黑的,這讓他的黑眼珠里閃過的火焰更添了一分嚴峻的氣勢。在他的年紀,眼神依然保有那樣的光芒讓人贊嘆。他不帶笑意的眼神落在我的身上,冷靜地審視著我。他的衣服從上到下是黑色的,一只手中拿著一只寬邊帽。在他的儀態(tài)中有種自在和高貴。他完全是我希望的樣子,他身上沒有一寸不像個詩人。
他緩緩向我走來。他的眼睛也絕對像是鷹的眼睛。這對我來說,似乎是個重大的時刻,因為他就站在那里。莫名地在我心里,唱起了卡利斯托先生最有名的情詩,輕柔而動人。我很不好意思。還好我之前準備了該如何跟他打招呼。“大師,我這樣一個外國人能和您結識真是萬分榮幸?!?br /> 他犀利的眼神中突然有笑意搖曳了一下,嚴厲的嘴唇也有那么一瞬被微笑彎成弧線?!拔也皇窃娙?,先生,我是賣豬鬃刷子的。你弄錯了,卡利斯托先生在隔壁。”
我找錯了一幢房子。
(有刪改)文本二: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是英國著名現(xiàn)代小說家和劇作家,因其短篇小說成就最高,被稱為“英國莫泊?!焙汀岸唐≌f大師”。毛姆的短篇小說,故事性強,極具可讀性。在創(chuàng)作小說時,他要精心地編織故事情節(jié),繼而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巧妙設計。在長期的寫作中毛姆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他又被人稱為“20世紀最會講故事的人”。
(節(jié)選自《毛姆短篇小說的藝術特色》,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愿給年歲已高的詩人帶來生活煩擾,這是“我”拒絕朋友將我引見給偉大詩人卡利斯托先生的根本原因。
B.“我”覺得“詩人”年輕時極為俊美,三十五歲后不再拍照,有虛榮的成分,但事出有因,應該予以理解。
C.當收到詩人的字條時,“我”大為驚異,既驚異于詩人對“我”行程的了解,更驚異于詩人竟然會主動邀約。
D.在“我”的想象中,詩人的樣子最好是穿著黑色的衣服,手中拿著寬邊帽,具有自在和高貴的儀態(tài)。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寫“埃西哈”白色的房子、雄偉的紋章、曾經(jīng)的財富和滿載而歸的人們,都在暗示這個地方曾經(jīng)的不平凡。
B.文中兩次寫到“我”的心跳加快,今昔相連,前后呼應,生動地突出了“我”對“詩人”的崇敬和仰慕之情。
C.小說采用全知視角敘事,講述“我”拜訪詩人卡利斯托先生,卻找錯房子認錯人的經(jīng)過,增強了文章真實性。
D.小說題為《詩人》但“詩人”在小說中并未真的出現(xiàn),是隱蔽的,體現(xiàn)作者重在寫故事,簡化人物塑造的意圖。
(3)小說中詩人卡利斯托雖未真正出場,但形象依然鮮明,請概括其形象。
(4)結合文本二,分析小說在情節(jié)安排的技巧上是如何體現(xiàn)“最會講故事”的。組卷:5引用:5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下午輪到汪老講課。他抽著煙,很隨意地走上講臺,然后又很隨意地從褲兜里摸出一本雜志,攤開來,翻到他的文章,站在那邊,很隨意地講,行于當行,止于當止。多年的風雨沖淡了記憶,但他所講的一句話一直在我腦海中瀠洄:小說寫的是回憶。他的講課很像他的散文隨筆,向聽眾展現(xiàn)一個精神的花園,靜而悠,悠而閑,讓人流連忘返,來一回“文化的休息”。汪老很懷舊,有兩個明顯的興趣點,即各地的風味吃食和風俗民情,這些都有醇厚的文化味,他總在其中寄寓人事的興衰慨嘆和對淳樸人性的執(zhí)著追求。這猶如平靜的水面,總深藏①_______講課時他還有一處“神來之筆”。大概當時他患有輕微的感冒,鼻孔下汪著兩點晶亮的涕水,他抬起身,很隨意地用袖管一蹭,然后繼續(xù)侃侃而談。一切都顯得那樣了無痕跡、②_______,仿佛窗外初夏的風,草地上的陽光。以后我又讀了他的許多文章,印象最深的有《牙疼》。文章寫到他牙痛時,雖疼起來要人命似的,但他都會③_______,而且有點幸災樂禍地想:我倒看你疼出一朵什么花!汪老苦樂隨緣,通權達變,我把這段文字看作他所有文章的“旁白”。
(1)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畫橫線處“旁白”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場去收集一些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
B.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是“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C.可是每天早晨,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時,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
D.至如梁、柱、檁、門等等,那就是我們建筑上的“詞匯”,是構成一座或一組建筑的不可少的構件和因素。
(2)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3)請根據(jù)文中的內(nèi)容,用兩個偏正短語概括汪曾祺先生上課的特點。每個短語不超過7個字。組卷:6引用:1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老子秉承“不敢為天下先”的道家思想,強調“不爭之德”,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孟子的這種舍我其誰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讓他成為“亞圣”;孫中山先生“敢為天下先”,贏得了中華民國“國父”之稱。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綜合材料,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5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