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河南省洛陽市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6/17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在《紅樓夢》第一回中,作者記述了“石頭”對空空道人所說的一段話,這段話將自己這部“石頭所記”與中國古典小說史上那些“歷來野史”“風月筆墨”“才子佳人”“之乎者也”等現(xiàn)象一一對比,反思歷來小說之流弊,反復呈示自己的《石頭記》“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敘述“我這半世親見親聞”,“其間離合悲歡,興衰際遇,俱是按跡尋蹤,不敢稍加穿鑿,至失其真”等,無不在以小說談小說,以小說省思小說,成為我國古典小說中“元小說”的杰出范本。不僅如此,在該書第一回中,作者還通過“賈雨村”(假語村言)、甄士隱(真事隱)、空空道人等虛構人物之口,多視角地對小說藝術予以反身批判、自我省思,加重了這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最偉大的小說之一的“元小說”分量。就此而言,《紅樓夢》尤其是這第一回,顯而易見,是一種顯性的“元小說”。
我們可否做這樣一個大膽的假設:整部《紅樓夢》并沒有第一回中上述這些顯性的關于小說的自我指涉、自我呈示,而將這些自我省思的思維成果隱含起來,自覺地貫徹到整個小說的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整個小說在人物塑造、人物關系、結構布局、文學語言等方面保持不變——這樣一部并無顯性的“元小說”痕跡的作品,它是否還是一部優(yōu)秀的小說作品呢?從作者對于小說藝術的自我省思來說,它是否含有“元小說”的元素呢?我認為應該給予十分肯定的回答。這樣的一部《紅樓夢》盡管沒有現(xiàn)在這樣顯性的“元小說”敘述方式、更為復雜的嵌套結構,但它仍不失為一部小說杰作,仍與那些“歷來野史”“風月筆墨”“才子佳人”“之乎者也”舊式小說形成鮮明的對照。
實際上,在人類小說藝術史上、整個藝術發(fā)展史上,并無那種顯性的“元小說”“元藝術”之征候的小說作品、藝術作品,可能是更大量的藝術存在。其中,并不乏真正的小說杰作、藝術杰作。當我們以藝術之自我指涉、自我省思品格為旨歸進行“元藝術”研究時,我認為既要關注那些顯性的“元藝術”現(xiàn)象,更要關注更大量存在著的隱性的“元藝術”現(xiàn)象。
之前那些關于“元藝術”現(xiàn)象的研究,更多地留意于所謂的畫中畫、戲中戲、藝術中的藝術、作品文本的互文關聯(lián),因此也格外關注藝術中的相互影響作用。正如列奧?斯坦伯格所言:“一切藝術都受到其他藝術的傳染?!睋Q句話說就是,一切藝術都要從以往的其他藝術中承繼、借用某些元素,與其他藝術文本具有一種復雜的互文性關聯(lián)。這當然是對藝術中的一個普遍存在現(xiàn)象很有價值的理論發(fā)現(xiàn)與總結,指出“元藝術”的一個重要指向。不過,在這里,我想強調的是藝術的這種自我省思即“元藝術”的另一個重要指向,即藝術要想真正具有不同凡響的創(chuàng)造性、獨創(chuàng)性,它還要對過往陳腐的藝術傳統(tǒng)予以反省、批判,尋找、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語言、藝術呈現(xiàn)方式。正像《紅樓夢》中“石頭”對空空道人所表達的那樣,它這部“石頭所記”,要想不落凡俗,就必須“不借此套”,與陳腐的舊傳統(tǒng)、舊文本告別,獨辟蹊徑,實踐一種新的藝術法度、美學原則。而這正是古今中外所有優(yōu)秀的藝術所共同具有的可貴品質。
(摘編自李心峰《關注“元藝術”》)材料二:
“元藝術”這一術語目前還沒有引起學術界或藝術界足夠的關注和重視。但是,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都已有學者或藝術家提到“元藝術”這一詞語。
《易卜生晚期戲劇的復象詩學》一文中,作者分析了易卜生的一些戲劇所具有的“元藝術性”,認為“藝術家自身的‘元戲劇’,滲透著劇作家的靈魂自審與藝術自審,具有‘元藝術’的品格”。而且作者還為“元藝術”下了一個定義:“所謂‘元藝術’,是指作品本身滲透著藝術家對于藝術、藝術家自身的反思,在藝術本質、藝術功能、藝術家的身份與作用等問題上啟人深思的藝術?!痹谶@里,作者明確指出了“元藝術”的“自我反思性”,而且把自我反思的對象分為藝術家和藝術兩個方面。這是國內較早對“元藝術”進行明確定義和解釋的,但遺憾的是,作者并未繼續(xù)對“元藝術”進行深入的分析探討。國外也有學者認為,幾乎任何現(xiàn)象之前都可以加上前綴“元”,用來表示某事物的“自我指涉、自我意識或自我模仿”。因此,“元藝術”就是這樣一種藝術:它可以使“我們所創(chuàng)造的任何一種藝術的思維過程、程序和前提都變得明確”。
所謂的“元藝術”,簡而言之就是“關于藝術的藝術”,即具有自我意識、自我指涉、自我模仿等特性的藝術。在這里,“元藝術”之“元”,指的是“更高級的邏輯形式”。按照藝術門類的不同,我們可以把“元藝術”分為:“元小說”“元繪畫”“元電影”“元戲劇”“元舞蹈”“元音樂”等。每一種具體的“元藝術”都有各自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的軌跡,各自產生的時間也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元藝術”的創(chuàng)作要先于“元藝術”的理論。具體的“元藝術”的創(chuàng)作要先于這種“元藝術”的命名。比如,“元小說”的創(chuàng)作要先于“元小說”這個名稱的出現(xiàn)。在西方,“元小說”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源于17世紀,塞萬提斯等作家的一些小說作品就顯露出了“元藝術”性。而“元小說”這一概念則首見于1970年美國小說家兼批評家威廉?H?伽斯《小說與生活中的藝術》一文。
(摘編自張新科《“元藝術”與后現(xiàn)代主義》)(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紅樓夢》第一回以小說談論、省思小說,還多視角地對小說藝術予以反身批判、自我省思,顯然屬于顯性的“元小說”。
B.《紅樓夢》憑借具有顯性的關于小說的自我指涉、自我呈示的特點,與史上那些舊式小說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成為小說的杰作。
C.雖然“元藝術”目前還沒有引起學術界足夠的關注和重視,但學者們對這一概念的理解已關注到了它與“自我”的聯(lián)系。
D.“元藝術”是一種可以使創(chuàng)造的任何一種藝術的思維過程、程序和前提都變得明確的藝術,按照藝術門類的不同,可分為多個門類。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指出對過往陳腐的藝術傳統(tǒng)予以反省、批判,尋找、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語言、藝術呈現(xiàn)方式,是《紅樓夢》等優(yōu)秀作品的重要指向之一。
B.元藝術性在17世紀塞萬提斯等人的作品里已經(jīng)顯露出來,而“元小說”名稱則在20世紀才出現(xiàn),可見元小說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要先于理論。
C.材料二認同《易卜生晚期戲劇的復象詩學》中提出的元藝術的“自我反思性”,對其未能對元藝術進行深入探究又抱有一些遺憾。
D.元藝術以藝術本身為研究對象,不但是“關于藝術的藝術”,而且還是“更高級的邏輯形式”。
(3)下列說法,最符合所選材料對“元藝術”論述的一項是
A.冰心《春水》中“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一詩經(jīng)常被引用,因而成為“元詩歌”。
B.在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影響下,胡適在國內首先創(chuàng)作了話劇《終身大事》,因此《終身大事》可看作是一部“元話劇”。
C.杜甫創(chuàng)作的論詩絕句《戲為六絕句》中包含了對詩壇創(chuàng)作的評價,是“關于詩的詩”,可以把這組詩理解為“元詩歌”。
D.新編京劇《梅蘭芳》,使用“戲中戲”的手法在其中穿插京劇《天女散花》的戲劇片段,可以被看做“元戲劇”。
(4)請以一組問句的形式為材料一擬寫一個開頭段,使之與后文四段話構成總分關系。
(5)請簡要分析材料二的論證思路。組卷:1引用:2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拿得出手的本領高明昌 最近幾年,母親時不時感嘆,說我沒有學得父親的本領。父親的本領有捉鯔魚、砌灶頭、兜水田。老母親一一道來,我想了想,確實一樣也沒有學會。身旁的姊妹說:“學了做啥?現(xiàn)在樣樣不需要了。”可母親覺得,隨便做啥,要防三年風、四年雨的。我曉得這“三年風、四年雨”指的是自然災害等不可抗拒的事情,這“防”是指人最好要學得吃飯的真本事。比如有一門手藝,萬一需要時拿得出手,可以養(yǎng)家糊口。
父親的獨門手藝是有點的,我領教過。我十來歲時就被父親拉在身邊,他捉鯔魚時我也去的。捉鯔魚是靠海吃海的一種表現(xiàn)。我們家、我們村,靠近東海二三公里。家里如果幾天不開葷了,父親就去海里走一遭。他右肩上搭一條漁網(wǎng),一只手反扣著魚簍,赤著腳啪嗒啪嗒地走路。沙泥地上全是腳趾頭張開的印記,有時淺,有時深。問父親為什么這樣急?父親說是為了趕潮水。
父親一出門,就有一幫人悄悄地、慢慢地尾隨著他。捉鯔魚真的需要技巧。一是要吃準潮汛。鯔魚只在退潮的時候出現(xiàn),只能在潮頭里撒網(wǎng),而把握退潮時間需要智慧,不懂潮汐知識的父親,不知從哪兒學會看潮的;二是要看得出魚在哪里。我們這里的潮水是泛黃的、渾濁的、涌動的,如何看得出、看得準水里有鯔魚,眼睛要亮,眼法要準。而父親,每每撒網(wǎng)每每有收獲。
父親的這門技術教給了一個人,那人姓葉,是小學體育老師,小父親幾歲。葉老師放學后總是一腳奔到我們家,與父親一起燒飯、燒菜,然后一起喝酒。時間一長,兩人成了好朋友,父親開始向他傳授捉鯔魚經(jīng)驗。
父親的教法與眾不同,他來到潮水里,教葉老師學看潮水,看潮水里涌起的水頭,看水頭的條數(shù)、速度、大小,然后斷定這潮水下面就有鯔魚,命令葉老師馬上撒網(wǎng)出去。試了幾次后,父親就讓葉老師自己觀察、自己判斷、自己撒網(wǎng)。父親說,別人說十遍不如自己練一遍。就這樣,趕一趟潮汛,教一個方法,葉老師學會了。父親的這個教法,讓我辨出來許多滋味,我教學生語文也用這個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葉老師像高音喇叭,逢人便喊,說自己學會了捉鯔魚,是我父親教的。許多人都來向父親學習,父親像個英雄,站在大門口,“拔挺”喉嚨說:“去問葉老師吧,他的網(wǎng)撒得比我好?!闭f完就回屋喝酒去了。
父親是個泥水匠,他有個看家的獨門功夫,就是砌灶頭。老家人造新房子都要砌灶頭。大戶人家分家了也要砌灶頭。大家都愛請父親砌灶頭,只個別人家不相信父親,請別人砌。但過了幾個月就怨灶頭火頭溫暾,燒的飯菜不香,又想起父親來。父親說好的,我一定相幫砌好。
父親砌的灶頭是有特點的。最明顯的是灶身小,省磚頭,也少占面積,而且灶面清爽漂亮;灶膛火頭集中,出火快、出火旺,省柴、省力,燒飯燒菜的時間短,即使外面疾風驟雨,煙囪也絕不會煙火倒流。一句話,就是好看又實惠。人家砌的灶頭用了3年后要翻新,父親砌的灶頭5年后照常使用。這使得父親的名氣很響。父親砌好灶頭后,夜飯是不在別人家吃的,這個做法也是替東家省錢。省錢,是所有農家的習慣。
海邊村的男人都是學手藝的。每年的“三搶大忙”,若是都靠婦女們干活,是會拖節(jié)氣的。村上有句諺語: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脫時脫一季,脫季脫一年。村上要求所有男人回村一周,幫忙“三搶”。父親插秧也是快手。母親說父親的快是“邋遢快”,意思是邋遢了才會快,他不邋遢就快不了。父親不承認,他的不承認是有道理的,因為他還有一個本事,他會耙水田。
耙田,確實是一身水一身泥的,想不邋遢也不行。海邊村的耙田是指耙種植水稻的水田,在水田中放滿水,適時浸泡后用牛和耙把秧田耙成松軟漿泥的活兒,通常叫兜田。干這活兒的經(jīng)驗,首先要兜到田里的每一塊泥都不出現(xiàn)僵塊,這個是棘手的難題,泥塊在水里,是看不見的,需要感覺,需要技術;其次是整個水田要齊平,不管田大田小,都要平整得像一面鏡子。做到這些,非有十年的兜田實踐不可,而且也不是人人都能學會的。但父親學會了,而且學得很到位。
也不知道父親如何學會的,有人說,村上一位老者見父親心誠、手巧、善良,就手把手地教會了他。也有人說,父親的手藝是神仙點化的。我不相信,有一回問母親,母親說:“哪來的神仙,還不是自己的父親教兒子的?”就此一句話,我聽明白了,明白了也不說,要替父親保守秘密。因此父親每年都顯得很神氣、很自得。
有一個晚上,我與母親對坐對望。母親輕輕地對我說:“你父親除了捉鯔魚、砌灶頭、兜水田以外,還為我燒了60多年早飯?!彼f,父親喜歡吃飯,她喜歡吃粥,所以一頓早飯要燒兩次,要燒一鑊子粥、半鑊子飯,燒到自己燒不動為止,辛苦的。母親淚眼蒙眬地問我:“這應該也是拿得出手的東西,是不是?”我答道:“是的,應該是的,完全是的?!?br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母親感嘆“我”沒有學到父親的本領,“我”知道母親是想讓我有一門手藝,在需要時可以養(yǎng)家糊口,而姊妹們則認為那些手藝已經(jīng)不適合現(xiàn)在生活了。
B.第三段補敘了捉鯔魚的技巧,既照應了上文父親的本領,也表現(xiàn)了父親本領之高超,同時為下文父親教姓葉的體育老師看潮水做鋪墊。
C.文章采用第一人稱敘事,寫“我”的眼中事、心中事,更具真情實感,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使讀者易于代入故事,產生共情心、同理心。
D.文章語言質樸平實,帶有濃郁的鄉(xiāng)村氣息,有方言農諺,還有農村生活生產場景的描述,令人讀起來饒有興味。
(2)關于文中“拿得出手的本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父親看潮汛的方法,讓“我”辨出來許多滋味,“我”教語文時也用這個方法,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B.砌灶頭是父親的一樣本領,父親砌的灶頭既好看又實惠,他砌好灶頭后不在別人家吃飯有為了給人家省錢的因素。
C.父親耙田可以使兜到田里的每一塊泥都不出現(xiàn)僵塊,而且能把整塊水田做齊平,平得像一面鏡子。
D.對于父親如何學得本領,人們傳說不一,母親認為不是老者教的,也并非神仙所授,而是家傳的。
(3)從文章謀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題目“拿得出手的本領”是如何統(tǒng)攝全文的。
(4)本文以“我”和母親的對話結尾,有何作用?組卷:3引用:5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3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大海為什么會流“藍眼淚”?對由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夜光藻和海螢等大量繁殖而造成發(fā)光現(xiàn)象詩意描述的“藍眼淚”其實是赤潮的另一種稱謂。當夜光藻赤潮爆發(fā)時,夜晚的海面上就發(fā)出美麗的“藍色熒光”,隨著海浪起伏,就像大海流下了晶瑩剔透的藍色淚水。
當然,既然是夜光藻赤潮,( ①),只有在晚上才會發(fā)出美麗的熒光。夜光藻細胞中都含有成千上萬的包含有熒光素和熒光素酶的顆粒,胞質絲將這些顆粒像串珠子一樣串起來,當夜光藻受到海浪拍打、劃船等強烈擾動時,熒光素酶催化熒光素與氧氣發(fā)生反應,( ②),在釋放能量的過程中產生淺藍的冷光。當海水中夜光藻密度很高時,淺藍色的光匯聚在一起,就會形成肉眼可見的“藍眼淚”!
原本,“藍眼淚”只是一種美麗的自然現(xiàn)象,是大自然饋贈的美景。但是,近年來,隨著人類對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逐漸加劇,愈發(fā)頻見的“藍眼淚”,( ③)。據(jù)研究顯示,造成“藍眼淚”的夜光藻雖不會像其他有毒赤潮藻類那樣釋放毒素的現(xiàn)象,但會導致其他生物無法呼吸,連續(xù)出現(xiàn)一兩個月還沒有消失的“藍眼淚”會成為當?shù)睾S蛐柩跎锏呢瑝簟?br />(1)請在文中括號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請將文中畫橫線的長句改為三個表意連貫的短句,可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組卷:12引用:6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當前,“內卷”和“擺爛”言論火爆網(wǎng)絡?!皟染怼北局竿虚g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xiàn)象。如今,多用于高?;蚵殘鲋械摹胺亲栽浮备偁??!皟染怼笨此瓶炭唷⑴?,實則是看到別人努力而產生焦慮心理,是一種無意義的內耗。“擺爛”是指主觀上認為事情已經(jīng)無法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就不再采取任何干預措施,任由其往壞的方向繼續(xù)發(fā)展。“擺爛”是“喪文化”在“佛系”“躺平”后的繼續(xù)。
近日,習主席在給中國農業(yè)大學科技小院同學的回信中說:“青年就要‘自找苦吃’?!薄白哉铱喑浴?,不是被動受苦,而是主動在困難中調整心態(tài)、磨礪意志、增長才干。
讀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復興中學將在“七一”前夕舉辦一場主題為“奮斗青春,復興有我”的演講比賽,慶祝建黨102周年。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演講稿,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0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