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各題。
正是在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明顯示出探知未知文明樣式的興奮,西方歷史學家尤其如此。古老神秘的東方文明到底孕育著人類的哪些生機?又將對西方文明產(chǎn)生怎樣的動力?英國學者約翰?霍布森在《西方文明的東方起源》一書中,回答了這些疑問:“東方化的西方”即“落后的西方”如何通過“先發(fā)地區(qū)”的東方,捕捉人類文明的螢火,一步步塑造領導世界的能力
正是在絲綢之路上,①西漢張騫兩次從陸路出使西域,中國船隊在海上遠達印度和斯里蘭卡;②唐代對外通使交好的國家達70多個,來自各國的使臣、商人、留學生云集長安;③15世紀初,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到達東南亞諸多國家,遠抵非洲東海岸肯尼亞,留下了中國同沿途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話;④明末清初,中國人民積極學習近代科技知識,歐洲天文學、醫(yī)學、數(shù)學、幾何學、地理學紛紛傳入中國,開闊了中國人的視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更是頻繁展開。
正是在絲綢之路上,世界其他文明也在吸取中華文明的營養(yǎng)之后變得更加豐富、發(fā)達。源自中國本土的儒學,早已走向世界,成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佛教傳入中國后,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發(fā)展,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和理論,并傳播到日本、朝鮮及東南亞,對這些國家的哲學、藝術、禮儀等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中國的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四大發(fā)明帶動了整個世界的革故鼎新,直接推動了歐洲的文藝復興。中國哲學、文學、醫(yī)藥、絲綢、瓷器茶葉等傳入西方,滲入西方民眾日常生活之中。
(1)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2)下列對選文中運用的修辭手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A.排比 |
引用 |
擬人 |
對偶 |
B.排比 |
引用 |
擬人 |
借喻 |
C.比喻 |
排比 |
引用 |
并列 |
D.并列 |
排比 |
引用 |
借喻 |
(3)下列對語段中畫線句子的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
A.敘述了自西漢到明末清初期間,絲綢之路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
B.4個分句的內(nèi)容是以時間順序敘述的。
C.第①句是說,西漢張騫兩次從陸路出使西域,并帶領中國船隊在海上遠達印度和斯里蘭卡。
D.第④句是說,絲綢之路讓中國也學習到了西方的先進科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