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寧夏中衛(wèi)中學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4分)
-
1.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要想建立與世界文學的生動聯(lián)系,讀者的第一要務(wù)乃是認識自己,進而認識那些特別能引起共鳴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學大綱!他必須走一條愛之路,而非義務(wù)之路。僅僅因為某部作品有名,因為羞于不了解它就強迫自己去閱讀,實乃大錯而特錯。恰恰相反,每個人都該在他感覺最自然的地方,開始對書籍的閱讀、了解和喜愛。有的人在學生時代已早早發(fā)現(xiàn)自己對優(yōu)美詩歌的愛好,也有人更愛好歷史和鄉(xiāng)土傳說;有的人也許喜歡民歌,還有人覺得閱讀那種細致考察我們心靈的感受并給予高度理性解釋的作品,更加富有魅力和令人欣喜??梢詮男W課本和日歷出發(fā),而終結(jié)于莎士比亞、歌德或者但丁。一本別人稱贊而我們也試圖閱讀卻引不起興趣的作品,一本令我們反感、無法讀進去的作品,千萬別強迫自己耐著性子硬往下讀,應(yīng)該干脆放棄。所以也不要過分鼓勵和規(guī)勸小孩子和年輕人去讀某一專門范圍內(nèi)的書;否則,會搞得他們終生厭惡那些最優(yōu)美的著作,是的,甚至厭惡讀書本身。讓每個人憑自己的愛好去開始閱讀,讀一部文學作品或者一首詩,或者一則報道、一篇論文,以此為出發(fā)點,然后再擴而大之。
世界文學的輝煌殿堂對每一位有志者都敞開著,誰也不必對它收藏之豐富望洋興嘆,因為問題不在于數(shù)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讀過十來本書,卻仍然不失為真正的讀書人。還有人見書便生吞下去,對什么都能說上幾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費。讀得太多可能有害,書籍可能成為生活的競爭對手。但盡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對任何人傾心于書。讓我們每個人都從自己能夠理解和喜愛的作品開始閱讀吧!但單靠報紙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學,是學不會真正意義上的閱讀的,必須讀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時髦讀物那么適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們認真對待,需要我們在讀的時候花力氣、下功夫。我們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價值,才會發(fā)現(xiàn)杰作的真正價值。
(節(jié)選自黑塞《讀書:目的和前提》,有刪改) 材料二:
有些人讀書,全憑自己的興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書就把預(yù)擬做的事丟開,用全副精力去讀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書,仍是如此辦,雖然這兩書在性質(zhì)上毫不相關(guān)。這種讀法有如打游擊,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處在使讀書成為樂事,對于一時興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養(yǎng)成一種不平凡的思路與胸襟。它的壞處在使讀者泛濫而無所歸宿,缺乏專門研究必需的“經(jīng)院式”的系統(tǒng)訓練,產(chǎn)生畸形的發(fā)展,對于某一方面知識過于重視,對于另一方面知識可以很蒙昧。如果一個人有時間與精力允許他過享樂主義的生活,不把讀書當做工作而只當做消遣,這種蜜蜂采蜜式的讀書法原亦未嘗不可采用。但是一個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種學問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預(yù)定計劃與系統(tǒng)。對于他,讀書不僅是追求興趣,尤其是一種訓練,一種準備。有些有趣的書他須得犧牲,也有些初看很干燥的書他必須咬定牙關(guān)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還可以啃出滋味來。
讀書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選得精,讀得徹底。與其讀十部無關(guān)輕重的書,不如以讀十部書的時間和精力去讀一部真正值得讀的書;與其十部書都只能泛覽一遍,不如取一部書精讀十遍?!昂脮粎挵倩刈x,熟讀深思子自知”,兩句詩值得每個讀書人懸為座右銘。少讀如果徹底,必能養(yǎng)成深思熟慮的習慣,涵泳優(yōu)游,以至于變化氣質(zhì);多讀而不求甚解,則如馳騁十里洋場,雖珍奇滿目,徒惹得心花意亂,空手而歸。
(節(jié)選自朱光潛的《談讀書》,有刪改)
材料三:
讀書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統(tǒng)組織。比如看史書,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與政治的關(guān)系,則全書中所有關(guān)于這問題的史實都被這中心聯(lián)系起來,自成一個系統(tǒng)。以后讀其它書籍如經(jīng)子專集之類,自然也常遇著關(guān)于政教關(guān)系的事實與理論,它們也自然歸到從前看史書時形成的那個系統(tǒng)了。一個人心里可以同時有許多系統(tǒng)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許多“部首”,每得一條新知識,就會依物以類聚的原則,匯歸到性質(zhì)相近的系統(tǒng)里去。大凡零星片斷的知識,不但易忘,而且無用。每次所得新知識必須與舊有的知識聯(lián)絡(luò)貫串,這就是說,必須圍繞一個中心歸聚到一個系統(tǒng)里去,才會生根,才會開花結(jié)果。
記憶力有它的限度,要把讀過的書所形成的知識系統(tǒng),原本枝葉都放在腦里儲藏起,在事實上往往不可能。如果不能儲藏,過目即忘,則讀亦等于不讀。我們必須于腦以外另辟儲藏室,把腦儲藏不盡的都移到那里去。這種儲藏室在從前是筆記,在現(xiàn)代是卡片。記筆記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學家采集標本,須分門別類訂成目錄,采得一件就歸入某一門某一類,時間過久了,采集的東西雖極多,卻各有班位,條理井然。這是一個極合乎科學的辦法,它不但可以節(jié)省腦力,儲有用的材料,供將來的需要,還可以增強思想的條理化與系統(tǒng)化。預(yù)備做研究工作的人對于記筆記做卡片的訓練,宜于早下工夫。
(節(jié)選自來光潛《談讀書》,有刪改)(1)下列關(guān)于材料一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我們只能通過“認識自己”去與世界文學建立生動的聯(lián)系。
B.對于我們不喜歡的作品,我們應(yīng)該強迫自己耐著性子硬往下讀,這樣才可以獲得多方面的知識。
C.作者認為我們應(yīng)該花力氣、下功夫?qū)Υ茏?,他不反對任何人傾心于書,但反對閱讀報紙和流行文學。
D.讀者要從自己能夠理解和喜愛的作品開始閱讀,沒有愛的閱讀無益而有害。
(2)根據(jù)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強迫自己去閱讀不能引起共鳴的作品,是很難建立與世界文學的聯(lián)系的。
B.我們必須走一條愛之路,而非義務(wù)之路。我們該從自己感覺最自然的地方開始對書籍的閱讀、了解和喜愛。
C.應(yīng)該從自己能夠理解和喜愛的作品開始閱讀,但這樣的作品必須是杰作。
D.在豐富的世界文學殿堂里,沒有必要大量閱讀,因為讀得太多一定有害。
(3)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材料一圍繞如何與世界文學建立生動聯(lián)系這一話題,闡述讀書的路徑。
B.材料二就閱讀興趣和閱讀數(shù)量展開分析,闡述了做學問者的讀書方法。
C.材料一認為讀書應(yīng)該從興趣愛好出發(fā),而材料二完全否定了這一觀點。
D.對于閱讀數(shù)量的多少,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作者所持觀點是基本相同的。
(4)根據(jù)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一個人心里可以同時有許多系統(tǒng)中心,依物以類聚的原則將獲得的新知識匯入性質(zhì)相近的系統(tǒng)里。
B.零星片斷的知識,即使能與舊有知識聯(lián)絡(luò)貫串起來,也易忘且無用,沒有必要歸聚入系統(tǒng)。
C.人的記憶力有限,若讀過的書不能儲存在大腦里,過目即忘,最好另建書房全部儲存起來。
D.植物學家采集標本,須分門別類訂成目錄,記筆記也應(yīng)如此,且每個人都應(yīng)訓練這種能力。
(5)請綜合以上三則材料,分條概述作者提倡的讀書方法。組卷:5引用:1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文本一:
①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ǎǔ瘶s)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最好,還要在牽?;ǖ?,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②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lián)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③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一層雨過,云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穿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閑人,咬著煙管,在雨后的斜橋影里,上橋頭樹底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diào),微嘆著互答著地說:
④“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
⑤“可不是嗎?一層秋雨一層涼啦!”
⑥北方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⑦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節(jié)選自郁達夫《故都的秋》,有刪改)
文本二:
①我生長在江南,兒時所愛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銘刻特深;雖則漸入中年,又愛上了晚秋,以為秋天正是讀讀書、寫寫字的人的最惠季節(jié),但對于江南的冬景,總覺得有可以抵得過北方夏夜的一種特殊情調(diào),說得摩登些,便是一種明朗的情調(diào)。
②江南的地質(zhì)豐腴而潤澤,所以含得住熱氣,養(yǎng)得住植物;因而長江一帶,蘆花可以到冬至而不敗,紅葉亦有時候會保持三個月以上的生命。像錢塘江兩岸的烏桕樹,紅葉落后,還有雪白的桕子著在枝頭,一點一叢,用照相機照出來,可以亂梅花之真。草色頂多成了赭色,根邊總帶點綠意,非但野火燒不盡,就是寒風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風和日暖的午后,你一個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則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歲時的肅殺,而且還可以飽覺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氣:“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總馬上會來”的詩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體會得到。
③說起寒郊的散步,實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給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種特異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長的人,是終他的一生,也絕不會有享受這一種清福的機會的。我不知道德國的冬天,比起我們江浙來如何,但從許多作家喜歡以散步一詞做他們的創(chuàng)造題目看來,大約是德國南部四季的變遷,總也和我們的江南差不多。
④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瀕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氣里時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時也會下著微雨,而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你試想想,秋收過后,河流邊三五人家會聚在一個小村子里,門對長橋,窗臨遠阜,這中間又多是樹枝槎椏的雜木樹林;在這一幅冬日農(nóng)村的圖上,再灑上一層細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層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你說夠不夠悠閑?若再要點些景致進去,則門前可以泊一只烏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幾個喧嘩的酒客;天垂暮了,還可以加一味紅黃,在茅屋窗中畫上一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人到了這一境界,自然會胸襟灑脫起來,終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問了。我們總該還記得唐朝那位詩人做的“暮雨瀟瀟江上村”的一首絕句罷?詩人到此,連對綠林豪客都客氣起來了,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⑤窗外的天氣晴朗得像晚秋一樣;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誘得使你在房間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實踐,這一種無聊的雜文,我也不再想寫下去了,還是拿起手杖,擱下紙筆,去湖上散散步罷!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①
(節(jié)選自郁達夫《江南的冬景》,有刪改)
文本三:
文學藝術(shù)作品絕對要有真情,有真情才產(chǎn)生詩意,現(xiàn)在有些散文似乎蠻有詩意,但那不是真正的詩意。如有些詩一樣,有些詩每一句似乎都有詩意,但通篇讀完后,味似嚼蠟,它是先有一兩個好句子,然后衍變成詩的,而有些詩每一句都平白如話,但整體卻留給了我們東西,這才真正稱作詩。我是害怕那些表面詩意的浮華的散文。現(xiàn)在人寫東西,多是為寫東西而寫東西,為發(fā)表而發(fā)表,這是我們現(xiàn)在作品多而好作品少的一個原因。試想想,你有多少詩意,有多少情要發(fā)?其實很多作家并不是純寫抒情散文的,他們在做別的學問的過程中偶爾為之,倒寫成了傳世的散文之作。說到趣味,散文要寫得有趣味,當然有形式、語言、節(jié)奏等方面的許多原因,但還有一點,這些人會說閑話。我稱之為閑話,是他們在寫作時常常把一件事說得清楚之后又說些可有可無的話,但是,這些話恰恰對主題是不可或缺的。
(節(jié)選自賈平凹《我對當今散文的一些看法》,有刪改)【注】①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當時的中國一片混亂,郁達夫用日記記錄十二月的情形,“今為杭市防空演習時,路上時時斷絕交通;長街化作冷巷,百姓如喪考妣”“家國淪喪,小民乏食”。
(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二中蘆花、紅葉、柏子、草匯合成江南冬景的威色,在春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氣,作者將這種種富有生氣的色彩和雪萊《西風頌》中的名句相連接,別有一番情趣。
B.在作者筆下,“都市閑人”的悠閑也融入了故都的“秋味”中,即使作者筆下暗含著對這些“閑人”虛度光陰的不滿,但仍舊表現(xiàn)出“清”“靜”“悲涼”的特點。
C.作者描寫故都的秋景,詳寫故都舊院的秋。故都舊院在北平最具家的代表意義,它固有的清、靜以及滄桑味,配合著北國自然的秋景,使秋意表現(xiàn)得更為濃烈與普遍。
D.文本二語調(diào)舒緩,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閑;語言清新、純樸,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
(2)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在寫景狀物方面極其精彩,作者對“牽?;ā薄盎睒涞穆淙铩薄笆杪涞那锊荨钡戎蛔髁攘葦?shù)筆的勾勒,便將讀者帶進了故都秋天的清、靜、悲涼之中。
B.郁達夫的散文很講究揣詞度句,善于運用適切的詞語使語言活潑自然,富有生氣;同時多運用長短變化、對偶的句式,使文章的呈現(xiàn)疏密有致,和諧流暢。
C.文本三中,作者認為“敢文要寫得有趣味,要有形式、語言、節(jié)奏等原因”,文本一“畫后話秋圖”中都市閑人互答的細節(jié)描寫就非常好地印證了這一特點。
D.文本二中,作者在描繪“微雨寒村圖”時,運用正面實寫手法,將自然風景和人物生活圖景巧妙裁剪,著意點染,繪就了一幅氣韻生動、立意雋永的水墨畫。
(3)文本一、二都表達了相近的審美趣味。請結(jié)合文本,從意象選擇、色彩描摹、情感表達三個角度中任選兩個角度,賞析郁達夫散文的審美趣味。
(4)文本三中賈平凹說,“閑話”指“可有可無”卻“對主題又不可或缺”的話。請結(jié)合此觀點,分析文本二中畫線的這句閑話為什么“不可或缺”?組卷:6引用:2難度:0.7
二、古代詩文閱讀(3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①,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②。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③,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百發(fā)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紂、盜跖也。全之盡之,然后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shù)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yǎng)之。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欲言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權(quán)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應(yīng),能定能應(yīng),夫是之謂成人。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節(jié)選《荀子?勸學》)
注①蒙鳩:即鷦鷯(jiāoliáo),又名“巧婦鳥”,是一種善筑巢的小鳥。②葦、苕(tiáo):皆植物名,屬蘆茅之類。
乙
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事焉,乃征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蔽牡蹚?fù)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shù)上疏,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
(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丙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
《書》不云乎:“好問則裕?!泵献诱摗扒蠓判摹?,而并稱曰“學問之道”,學即繼以問也。子思言“尊德性”,而歸于“道問學”,問且先于學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人不足服矣,事無可疑矣,此唯師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謹護其失,寧使學終不進,不欲虛以下人,此為害于心術(shù)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則所問非所學焉:詢天下之異文鄙事以快言論;甚且心之所已明者,問之人以試其能;事之至難解者,問之人以窮其短。而非是者,雖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學之所以不能幾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問者,由心不能虛也;心之不虛,由好學之不誠也。亦非不潛心專力之故,其學非古人之學,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問宜也。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周禮》:“外朝以詢?nèi)f民?!?bdo class="mathjye-underwave">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恥下問,夫子賢之。古人以問為美德,而并不見其有可恥也,后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悲夫!
(選自《劉孟涂集》)(1)下列給文中畫波浪線的文字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B.百發(fā)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
C.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D.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五聲,即五音,古代音階中的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級。
B.詔令作為古代的文體名稱,是以皇帝的名義所發(fā)布的各種命令、文告的總稱。
C.《周禮》,儒家十三經(jīng)之一。世傳為周文王所著,但實際上可能成書于戰(zhàn)國時期。
D.《書》即《尚書》,與《詩》《禮》《易》《春秋》合稱為“五經(jīng)”。
(3)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作者認為,君子只要全面掌握了學習的知識,追求修養(yǎng)的純粹完美,就一定能達到“定”與“應(yīng)”的統(tǒng)一,成為完美的人。
B.乙文中賈誼熱心政事,遭到權(quán)要忌恨。他認為漢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應(yīng)當全盤改變秦朝法令,因此觸及權(quán)貴利益,受到詆毀,文帝后來也疏遠了他。
C.乙文中文帝向賈誼詢問鬼神之事,對賈誼的回答很滿意,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賈誼。孝文帝又封淮南厲王的四個兒子都為列侯,賈誼以國家禍患的興起就要從這里開始進行勸諫。
D.丙文對有學無問者“是己而非人”“自知其陋而謹護其失”“所問非所學”“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的諸般表現(xiàn)提出了批評。
(4)各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正確的一項是
A.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跃泳幼∫欢ㄒx擇好鄉(xiāng)鄰,出游一定要結(jié)交官吏,這是為了防止受邪惡人的影響,而接近于正道。
B.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薄谑钦f賈誼太矮道:“洛陽之人,年輕學淺,一味想獨攬權(quán)力,使事情變得復(fù)雜混亂?!?br />C.賈生數(shù)上疏,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Z生屢次上奏,說諸侯封地有的接連數(shù)郡,不是古代制定的,可以逐漸削減其封地。
D.學之所以不能幾于古者,非此之由乎!——學問不能接近古人,難道不是這個原因嗎!
(5)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荀子認為有德操的人,權(quán)勢、利祿都不能使他傾倒,眾人的反對也不能使他改變,從生到死都能堅守正確而高尚的道德規(guī)范與行為標準。
B.乙文中說賈生“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賈誼和屈原的忠君思想類似,而且他們都是忠君而被毀謗、懷才不遇的代表人物,也都是富有理想的知識分子和具有前瞻眼光的政治家。
C.丙文中作者認為,今人學而不問有“師心自用”“好學不誠”等多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今人的學習環(huán)境比不上古人。
D.丙文中作者認為“學問”就是“學”與“問”的結(jié)合,“學”與“問”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不學就沒有辦法發(fā)現(xiàn)疑問,不問就沒有辦法增加知識。組卷:7引用:1難度:0.6 -
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各題。
西江月①
蘇軾
照野彌彌②淺浪,橫空隱隱層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注:①此詞為蘇軾被貶黃州時所作。他春夜行蘄水邊,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拂曉,見亂山攢擁,流水淙淙,宛如仙境,書此詞于橋柱上。②彌彌:水波翻動的樣子。③層霄:彌漫的云氣。④障泥:馬韉,垂于馬兩側(cè)以擋泥土。⑤瓊瑤:美玉。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寫詞人瀕臨溪流,從馬上下來,等不及卸下馬韉,即欲眠于芳草。既正面描繪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現(xiàn)了詞人的喜悅心情。
B.“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瓊瑤,本是美玉,這里代指月亮,水月交輝,有如晶瑩剔透的珠玉。這兩句傳神地寫出水月之靜美。
C.詞的結(jié)尾,不寫野外的景色多么迷人,而是通過描寫杜鵑在黎明的一聲啼叫,對野外春晨喧鬧的景色作了畫龍點睛的提示。
D.“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中“彌彌”“隱隱”表現(xiàn)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諧,朗朗上口,聲聲悅耳。
(2)結(jié)合全詞分析刻畫了一位怎樣的詞人形象?組卷:11引用:1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6分)
-
11.以下是某高校應(yīng)屆畢業(yè)生李明參加招聘會時寫給某知名企業(yè)的自薦信,文中劃線的地方至少5處語言使用不夠得體,請你指出并進行修改。
尊敬的××公司領(lǐng)導:
您好!
①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拜讀我的自薦信。我是李明,來自xx大學,②學習成績優(yōu)秀。我曾擔任校學生會文藝部部長,愛好寫作,③我的大作曾在全國征文比賽中獲得國家級一等獎。④我認為我是文藝天才,將來一定會在文藝方面有所成就。⑤看到貴公司的招聘條件時,⑥我感覺非常符合我的標準,⑦請您一定不要拒絕我,⑧我會為公司鼎力相助。
此致
敬禮
××大學李明
××年×月×日組卷:15引用:11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1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2022年12月31日,中國青年網(wǎng)新年獻詞《2023年,陪著你慢慢變好》,其中提到:2022年,每個人都不容易?!拔覀冞祮柹R驗?,有一些人,有一些事,永遠地停留在了2022。我們是悲傷的,是無力的”,但“我們追尋信仰。雖然,信仰戰(zhàn)勝不了死亡。但是,信仰可以給予我們向上生長的力量”;“我們渴望真實。真實很簡單……可以是面對各種不確定,保持沉默不說謊”;“我們仰望夢想。我們堅信,世上一切偉大的夢想,都是由一個個平凡的個體夢想?yún)R聚而成,最終生成磅礴的力量”;“年輕充滿朝氣,青春孕育希望。在這個不可阻擋無法限量的年歲里,我們愿意陪著你,也愿意世界陪著我們,慢慢變好”。2023年,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可以重塑未來。新年之際,當你回首往事,或展望未來時,你認為是什么會讓我們慢慢變好呢?
請以“慢慢變好”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自定立意,感情真摯,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不得抄襲和套作,不得透露個人相關(guān)信息。組卷:9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