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天津一中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每題3分,共36分)

  • 1.下列字形書寫和加點字注音錯誤最多的一項是( ?。?/h2>

    組卷:54引用:1難度:0.8
  • 2.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且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41引用:1難度:0.8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古代游記散文的主要特點是寫景狀物。我國的名勝古跡、山川景物數(shù)不勝數(shù),這為歷代文人絕好地提供了寫作機會。( ?。瑸槲覀兞粝铝舜罅康奈幕鍖?。蘇軾在《赤壁賦》中寥寥數(shù)筆便勾勒了一幅空靈秀美的月夜江水圖,時隔千年,       ,讀著這段文字,我們?nèi)匀?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       一般,看到波光粼粼的江面,吹著習習而來的夾著草木之香的江風,舉目望去,皓月在云間穿梭。
          托物言志是古代游記散文的又一特點。在中國的山水游記散文中,有相當數(shù)量的文章,在描寫美麗景物的同時,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古代許多文人雅士,置身于田園山林之間,       在風花雪月之中,雖放浪形骸,瀟灑飄逸,但難消人生多舛的傷感與無奈。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給山水游記散文增加了許多魅力。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假托游山之行,得出“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       ,讓世人領悟到治學態(tài)度的謹嚴。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
     

    A.時不我待 身臨其境 徘徊 金科玉律
    B.時過境遷 身臨其境 徜徉 至理名言
    C.時過境遷 設身處地 徘徊 金科玉律
    D.時不我待 設身處地 徜徉 至理名言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
     

    A.我國數(shù)不勝數(shù)的名勝古跡、山川景物,成為歷代文人絕好的寫作機會。
    B.我國數(shù)不勝數(shù)的名勝古跡、山川景物,為歷代文人絕好地提供了寫作對象。
    C.數(shù)不勝數(shù)的我國名勝古跡、山川景物,成為歷代文人絕好的寫作對象。
    D.我國的名勝古跡、山川景物數(shù)不勝數(shù),為歷代文人提供了絕好的寫作對象。
    (3)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才華卓越的文人加上秀麗的景象
    B.秀麗的景象和才華卓越的文人
    C.秀麗的景象受到文人們的鐘愛
    D.文人們十分珍惜秀麗的景象

    組卷:26引用:2難度:0.5

三、選擇題(共7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21分)

  • 4.下列相關詩句的書寫共有幾處錯誤( ?。?br />①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顛。
    ②裂缺霹靂,丘巒崩摧。
    ③想當年,金革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④小喬出嫁了,雄姿英發(fā)。
    ⑤輕籠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⑥呦呦鹿鳴,食野之萍。
    ⑦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⑧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組卷:35引用:1難度:0.6
  • 5.下列各項中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71引用:2難度:0.5

五、(共10分)

  • 15.下面這首詩曾獲全球華語大學生短詩大賽特等獎,你覺得哪些原因使它獲此殊榮?如果你是評委,請為它寫一段頒獎詞,闡述理由。字數(shù)不超過80個字。
    過故人
    莊彭彪
    我在外面流浪,回來時故鄉(xiāng)瘦了一圈——
    墩子叔走了,門前的池水干了一半
    屋后駝背的柳樹 頭發(fā)散落了一地,
    老房子蹲在墳邊,屋頂?shù)陌自迫栽陲L中奔跑。

    組卷:7引用:3難度:0.5
  • 16.請將下列詩句補充完整。
    (1)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詞人憑吊英雄人物,抒發(fā)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兩句:
     
    ,
     

    (2)
     
    ,抱明月而長終。
    (3)
     
    ,百年多病獨登臺。

    組卷:11引用:1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