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浙江省臺州市溫嶺中學高一(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8/11 3:0:1
一、現(xiàn)代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共14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各題。
文本一:
一塊土地
賈平凹 這是他給我說的故事。
他那塊地并不大,總共十八畝二分五,他們習慣說成十八畝地。
十八畝地很平整,西邊有一條水渠,水渠一拐,朝別的地方去了,拐彎處長了棵梧桐樹。他那時太小,只有兩歲吧,關心著那棵梧桐樹上會不會來鳳凰。那時候,他的太爺還在,有一陣子太爺總是去十八畝地,從地北頭走到地南頭,再從地南頭走到地北頭。太爺在地里走著就背了手,腿好像沒了膝蓋,直戳戳往前邁一步,再邁一步。從渠沿上走過的人說:阿爺,你咋天天都量地哩?
爺的爺剛剛來到沙白村時,那里還是一片狼牙刺灘,一家人起早貪黑硬是挖掉了狼牙刺,搬走了石頭,才修出來了十八畝地。但在太爺三十歲的那一年,房子著了大火,把什么都燒成了灰,十八畝地就賣給了村里的馬家,太爺還從此給人家吆馬車。
太爺在用步子丈量著十八畝地,村子里正叮叮咣咣地敲鑼鼓。鑼鼓敲到誰家,誰家就拿一條紅被面來掛彩。太爺說:土地改革了呀!
太爺在十八畝地里種了麥子??墒?,麥子剛剛泛黃,太爺卻死了。沙白村的墳地都是在村東那個堆料漿石的高崗子上的,只有太爺的墳埋在梧桐樹下。
爺對十八畝地更是上心,種麥,種包谷,也種豌豆和芝麻,地堰砌得又細又直,地里的土疙瘩都揸得碎碎的。他親眼看過爺在吃土,那是一個秋后,麥苗還沒有出來,爺領著他在地里走,爺一直鼻孔張大地吸。他說爺你吸啥呢?爺說你沒有聞到土氣香嗎?他聞不出來,爺就從地上捏了一把土,捏著捏著,竟把一小撮塞在嘴里嚼起來了,嚇了他一跳。
他說:爺是蚯蚓。爺赫赫地笑了,說:蚯蚓?啊,蚯蚓,爺是蚯蚓。
后來,爺就當了村長。當了村長,就走方字步,在村道里走,人人見了都問候。爺怎樣經管著村子,他不甚清楚,但在爺當村長的幾年里,沙白村一下子成了遠近聞名的先進村。是過了兩年吧,村里又是敲鑼打鼓。婆問爺:咋又敲鑼鼓哩?爺說:社會又變呀,要地呀。這就是成立了人民公社。
村子里架起了高音喇叭,整天在說著人民公社好。但是爺不久就病了,湯米不進。側睡了一個月,到了初秋,爺突然精神好些,要家里人攙著去十八畝地,家里人攙著他到梧桐下。爺說:哦,芝麻開花了。頭一歪,咽了氣。
爺死后沒有埋在十八畝地里,因為十八畝地已經不屬于他家的地了。
這期間發(fā)生了多少事啊,他娘死了,他爹摔斷過腿,他又上了大學,大學畢業(yè)又在一報社上班。
他再一次回到沙白村,把辭退工作準備經商的想法說給爹。他記得清清楚楚,那一天他家的院子里涌了好多人。院子人說:征地啦,征地啦!
那個晚上,沙白村人都在高興,這地一征,他們終于不再是農民了,而且每家還領到了一大筆補貼費,就籌劃著該怎么使用這些錢了,他爹卻在屋里喝悶酒,喝了半瓶子,喝得一臉的汗都是油。
爹問:你爹真的也不是農民了?他說:當然不是農民了。爹卻說咱到十八畝地去。
他能理解爹的心情,以前分了地,又收了地,地還在沙白村,天天都能看到,現(xiàn)在卻要離開沙白村,十八畝地說不定做什么用場,就再也沒有了呀。他陪爹去了十八畝地,從地南頭走到地北頭,走了七八個來回,爹的腿一軟就跪在地上磕頭。他不知道爹是給十八畝地磕頭哩,還是給埋在十八畝地里的太爺磕頭。
爹離開了沙白村,搬住到了城西南角新建的小區(qū)。他不能陪爹呀,因為他的公司經營外貿生意,生意又非常好,在積累了一定資金后,他也開始進入房地產市場。
城市發(fā)展確實很快,像潮水一樣向四邊漫延著,擴張著。原先20萬一畝征去的土地,地價開始成了 400 萬一畝,紛紛建造了別墅。還未開發(fā)的那些地方,都用圍墻圈著,過一段時間,拍賣一塊;再過一段時間,再拍賣一塊。當然,每次拍賣會他都去參加的,每次參加了都鎩羽而歸。但當又一次召開拍賣會,拍賣的是沙白村那一片面積,他竭力競爭,他的實力不可能拿下整個沙白村,卻終于得到了那十八畝地的開發(fā)權。
他說十八畝地,是他看到的也是經過的,收了,分了,又收了,又分了,這就是社會在變化。社會的每一次變化就是土地的每一次改革,這土地永遠還是十八畝呀,它改革著,去演繹了幾代人的命運啊!
他說完故事,我讓他帶我去十八畝地看看。十八畝地果然還被圍墻圍著,地很平,沒有莊稼,長著密密麻麻一人多高的蒿草。突然,地的南頭嘎喇喇一聲,飛起了一只鳥,我們即認出那是野雞。怎么會有野雞?野雞是能飛的,但它飛不高也飛不遠,圍墻之外都是樓房它是從哪兒來的?我們都疑惑了。
他卻突然一愣,說:這是不是我太爺的魂?!
他這話是把我嚇了一跳,但我絕不會認為他的話是對的,我只是擔心這十八畝地很快京要被鏟草掘土,建起高樓了,那野雞還能生存多少日子呢?
又是一年過去了,有一天路過了那十八畝地,十八畝地的圍墻換了,圍墻里并不是建筑工地,梧桐樹還在,蒿草還一人多高,門口掛著一個牌子:一塊土地。
(有刪改)文本二:
在《一塊土地》中,賈平凹孤獨地站在一望無際的田野里,深切地注視變化中的鄉(xiāng)土中國面臨的困境,有黍離麥秀之情懷。敘事簡潔,行文樸拙,謙抑隱忍,個體與歷史、現(xiàn)實間的精神糾葛得到了滿懷敬意的表現(xiàn)。
(2010年度“茅臺杯”人民文學獎散文獎《一塊土地》授獎詞)(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對太爺背手量地的行為描寫,雖寥寥數語卻生動傳神,饒有趣味,使其形象具有鮮明特點。
B.文中“梧桐樹”不止一次出現(xiàn),使得行文前后照應,凸顯了在土地上生存的農民頑強的生命力。
C.爹跪在土地上磕頭之舉,既有對土地的難舍之情,也不乏失去土地的深深遺憾,可謂意味深長。
D.文末聚焦在商品經濟時代城市化進程中土地的經營使用變化給農民帶來的深遠影響,發(fā)人深思。
(2)對于“爺吃土”這一行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全文看,“爺吃土”的行為雖有悖于生活常理,卻符合人物的情感邏輯。
B.“他”驚訝于爺的吃土行為,是基于兒童對生活、人生和社會的淺層認知。
C.“他”將爺比作蚯蚓,爺笑著承認,表現(xiàn)了爺對自己農民身份的深度認同。
D.說明了爺對土地感情之深超越家族的其他人,為后來其擔任村長做了鋪墊。
(3)文本一中同一土地,卻有“十八畝地”“一塊土地”兩種稱謂,其表達的感情有何不同?請你結合文本進行簡要分析。
(4)文本一是如何表現(xiàn)文本二所說的“個體與歷史、現(xiàn)實之間的精神糾葛”的?組卷:64引用:12難度:0.5
四、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1小題,共9分)
-
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作為冷門絕學,古文字學專業(yè)而精深。面對塵封已久的出土文獻,面對古文字中的異形、錯訛、簡寫,破譯每一個漢字的奧秘都需要大量的付出。此外,古文字學也是一門交叉學科,需要掌握考古學、古文獻學、歷史學甚至信息技術等多領域知識。既博又專的學科特點,使得人才成長周期更長,培養(yǎng)難度更大,客觀上讓很多人“ ”。
人才緊缺是學科長期發(fā)展的問題,解決不可能 。為古文字學厚植研究力量,關鍵在于能否改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這需要制定結構合理的課程體系、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yǎng)模式等方面擴大學科吸引力。另外。學什么、怎么學、如何就業(yè)等現(xiàn)實問題,也對當下一些學生造成困擾。如何更好地為學生答疑釋惑,讓他們進得來、學得好、出得去,從而 地投身古文字的浩瀚海洋,是時下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古文字承載著中華文明的基因。解讀文明密碼,需要一代代學者循文字方向、理文明脈絡。從這個意義上說,古文字學進入強基計劃并成為本科專業(yè),還僅僅是開始。以 的耐心,不斷加強人才培養(yǎng),讓學科后繼有人,這門古老的學問定將不斷煥發(fā)新的生機。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A.避而遠之 一蹴而就 趨之若鶩 程門立雪 B.敬而遠之 一蹴而就 心無旁騖 滴水穿石 C.避而遠之 輕而易舉 心無旁騖 程門立雪 D.敬而遠之 輕而易舉 趨之若鶩 滴水穿石
A.為古文字學厚植研究力量,關鍵在于改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這需要制定結構合理的課程體系、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yǎng)模式等方面擴大學科吸引力。
B.為古文字學厚植研究力量,關鍵在于能否改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這需要在制定結構合理的課程體系、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yǎng)模式等方面提升學科吸引力。
C.為古文字學厚植研究力量,關鍵在于能否改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這需要制定結構合理的課程體系、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yǎng)模式等方面擴大學科吸引力。
D.為古文字學厚植研究力量,關鍵在于改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這需要在制定結構合理的課程體系、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yǎng)模式等方面提升學科吸引力。
(3)與文段中“古文字的浩瀚海洋”運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A.回樂烽前沙似雪。(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B.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C.若出其里。(曹操《觀滄?!罚?br />D.草樹知春不久歸。(韓愈《晚春》)組卷:5引用:1難度:0.5
五、寫作(本題共1小題,共40分)
-
5.仔細觀察這幅石榴圖,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這幅圖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和心靈成長有啟示意義。請就此寫一篇論述文,表達你的觀點和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組卷:6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