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為兄軾下獄上書
蘇轍 臣聞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雖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懇,惟天地父母哀而憐之。
臣早失怙恃,惟兄軾一人相須為命。今者竊聞其得罪,逮捕赴獄,舉家驚號,憂在不測。臣竊思念軾居家在官,無大過惡。惟是賦性愚直,好談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論事,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廣大,不加譴責。軾狂狷寡慮,竊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頃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遇物托興,作為歌詩,語或輕發(fā),向者曾經(jīng)臣察繳進,陛下置而不問。軾感荷恩貸,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復有所為。但其舊詩已自傳播。臣誠哀軾愚于自信,不知文字輕易,跡涉不遜。雖改過自新,而已陷于刑辟,不可救止。軾之將就逮也,使謂臣曰:“軾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獄,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為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雖齟齬于當年,終欲效尺寸晚節(jié)。今遇此禍,雖欲改過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無由。況立朝最孤,左右親近,必無為言者。惟兄弟之親,試求哀于陛下而已?!背几`哀其志,不勝手足之情,故為冒死一言。
昔漢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緹縈請沒為官婢,以贖其父。漢文因之遂罷肉刑。今臣螻蟻之誠,雖萬萬不及緹縈,而陛下聰明仁圣,過于漢文遠甚。臣欲乞納在身官以贖兄軾,非敢望末減其罪,但得免下獄死為幸。兄軾所犯,若顯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憐,赦其萬死,使得出于牢獄,則死而復生,宜何以報?臣愿與兄軾洗心改過,粉骨報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臣不勝孤危迫切,無所告訴,歸誠陛下。唯寬其狂妄,特許所乞。臣無任祈天請命激切隕越之至。
注: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因御史臺官員從其詩文中尋章摘句羅織罪名上奏彈劾而入獄,時任應天府判官的蘇轍冒死上此書于神宗皇帝。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A.相須為命 |
會不相從許 |
B.死固分也 |
固前圣之所厚 |
C.臣欲乞納在身官 |
愿乞終養(yǎng) |
D.臣不勝孤危迫切、無所告訴 |
則告訴不許 |
(2)下面虛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惟天地父母哀而憐之 |
今臣螻蟻之誠 |
B.洗心以事明主 |
垣墻周庭,以當南日 |
C.少抱有為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 |
余扃牖而居 |
D.惟寬其狂妄,特許所乞 |
某所,而母立于茲 |
(3)下面句子含義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竊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 |
我私下認為可以憑借天地深厚寬廣的包容之德,不需要收斂自己而有所敬畏。 |
B.向者曾經(jīng)臣寮繳進,陛下置而不問 |
這些作品從前曾被同僚們上交朝廷,陛下擱置起來,不予問罪。 |
C.雖改過自新,而已陷于刑辟,不可救止。 |
雖然(蘇軾)想要改過自新,但是已經(jīng)陷入刑罰之中,無法挽回。 |
D.況立朝最孤,左右親近,必無為言者 |
況且我在朝中沒有朋黨,即便在以前顯得和我交好的人,肯定也不會出來替我求情。 |
(4)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部說明蘇軾獲罪原因的一組是
①惟是賦性愚直,好談古今得失 ②深自悔咎,不敢復有所為
③軾狂狷寡慮,竊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 ④每遇物托興,作為歌詩,語或輕發(fā)
⑤軾愚于自信,不知文字輕易,跡涉不遜 ⑥況立朝最孤,左右親近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①⑤⑥
D.③④⑤
(5)下面有關文化常識的解釋說明有誤的一項是
A.中國古代,人們有很多避諱和忌諱,如《陳情表》中“慈父見背”是父親去世的委婉說法,本文“早失怙恃”是父母去世的委婉說法。
B.漢語發(fā)展中經(jīng)常近義詞連用,使單音節(jié)詞發(fā)展成雙音節(jié)詞,如《陳情表》中的“沐浴”,《項脊軒志》的“欄楯”,本文中的“狂狷”等。
C.古代關于官職名稱和官職授予的術語有很多,如《陳情表》中“洗馬”和本文“通判”是官職名稱;《陳情表》中“舉”“拜”“除”指官職授予。
D.文言文中有一類詞叫偏義復詞,如《孔雀東南飛》中的“晝夜勤作息”的“作息”,本文的“其女子緹縈”中的“女子”“無大過惡”中的“過惡”。
(6)蘇轍的《為兄軾下獄上書》與李密的《陳情表》都是向帝王“陳情”,請結合兩篇文章的相關內(nèi)容,談談二者在“陳情”技巧方面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