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河北省石家莊二中實驗學校高一(上)月考語文試卷(12月份)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一)現代文閱讀Ⅰ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如今,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手機客戶端新媒體的崛起給年輕一代的閱讀和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但由此而帶來的“碎片化”閱讀趨勢也越來越引起大眾的關注。身處其中的青年人應如何對待這樣的閱讀方式?
其實,“碎片化”閱讀作為一種快速閱讀方式,也并非全無是處。有人認為,“碎片化”閱讀可以使大量的信息和知識以概念和模塊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比如“知乎”等問答網站的興起,讓知識的獲取更加方便,大家可以迅速找到對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現實指導性的建議,這種獲取信息的方式也不見得是壞事。
但另一個共識是,對于想要通過閱讀提高思維能力,獲取某個領域專業(yè)知識的人來說,“碎片化”閱讀顯然是不夠的。入職某金融公司不久的小楠就在努力抵抗“碎片化”閱讀對自己傳統(tǒng)閱讀方式的沖擊?!拔⑿派系膬热萏嗵s,但是時間太少了。如果有大段的時間,比如周末或者晚飯后,我還是愿意坐下來,有系統(tǒng)地閱讀,并做好讀書筆記?!彼f。
“碎片化”閱讀與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孰優(yōu)孰劣?無法一概而論。其實一次閱讀是否深入有效,關鍵在于閱讀者對閱讀內容的選擇,而非閱讀方式的選擇。手捧暢銷的成功學書籍,和認真閱讀一些有含金量的微信推送文章,兩者高下,不言而喻。
(摘編自《如何做一個靠譜的閱讀者》) 材料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閱讀成為常態(tài),上下班通勤、等人排隊、出差途中,這些碎片化時間都可以成為閱讀時間。一篇篇微信、一條條微博、一段段抖音小視頻、一個個喜馬拉雅音頻,內容涵蓋時政新聞、明星八卦、育兒心得、心靈雞湯甚至廣告軟文……我們從早到晚看微信、刷微博,每天花費大量時間閱讀,仿佛天下事十之八九盡在胸中??蛇@種泛化閱讀并沒有帶來個人真正的成長,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覺。
這一方面與互聯(lián)網的內容呈現特點有關,跳躍式的非線性閱讀,使得人們的思維不斷被分散,注意力很難集中于某一個主題,結果閱讀變成瀏覽,知識的獲取變成了簡單的資訊檢索。另一方面,在眼球經濟時代,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不少內容生產者熱衷于用聳人聽聞的標題或所謂爆款文章來吸引人們的關注,這些內容適合淺閱讀,迎合了大眾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可閱讀者的思辨能力卻在逐漸退化。
因此,在這個“形散”已經不可避免的時代,要想保證“神不散”,讀者在閱讀活動過程中就要有明確的目的性。閱讀的時間可以碎片化,但閱讀的內容不能碎片化,即要形成知識系統(tǒng)。因為沒有目的的閱讀,就如同沒有購買需求的主婦進了熙熙攘攘的大集市,茫然不知所措。在碎片化時代進行閱讀,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時間,集中注意力,并且要具備一定的判斷力,有針對性地選擇閱讀內容,這樣我們才不會成為被動的信息接收器,才能在信息泛濫的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中,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達到閱讀的目的。
日本龍谷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原尻淳一曾根據谷歌公司7:2:1的投資基準比,從閱讀時間分配上對讀者的知識結構的建構進行了規(guī)劃:70%的時間閱讀專業(yè)領域,20%的時間閱讀專業(yè)領域周邊,10%的時間看未知的領域。從“知道分子”到“知識分子”,從泛化閱讀到主題化閱讀,其實就是在明確了個人知識體系之后,根據體系內各方面的重要程度優(yōu)化時間和精力分配,采取苦讀、略讀、瀏覽等不同的閱讀方式,優(yōu)化自身知識結構的結果。
此外,為了應對跳躍性的思維過程和欲罷不能的雞湯消費,讀者可能還需要在閱讀形式上進行某些妥協(xié),譬如每周抽取一定的時間脫離數字化環(huán)境,迫使自己在紙質的印刷文字上深耕。其實,許多圖書館、文化館、獨立書店已經推出了不少讀書日、讀書月活動,號召人們將深度閱讀作為放松身心的方式。
(摘編自《信息過量時代,如何克服閱讀焦慮》) 材料三:閱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影響思維方式。以互聯(lián)網和手機等新媒介為主導的閱讀方式,有可能趨向思維的碎片化、平面化、同質化,而在印刷時代形成的那種比較個性化的感知能力可能在降低。
信息時代的閱讀很方便,有以往閱讀方式所不具備的巨大潛能,當然要充分利用?,F今,進行科學研究已經離不開網絡資源。對于數字化新的閱讀形態(tài),只能主動跟進,而不能消極抵制。但要注意,新的閱讀形態(tài)可能有利有弊,不能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紙質閱讀和數字化閱讀可以并存,既讀書,也讀“網”。一般而言,讀“網”比較適合“淺閱讀”,了解新聞信息,也是上網比較方便。但讀紙質書更適合“深閱讀”。要想讀經典,最好還是讀紙質書。因為上網閱讀往往會受到其他推送信息的干擾,使這種本該“深閱讀”的思維與感受變?yōu)椤皽\閱讀”。
傳統(tǒng)的紙質書閱讀本身就是一個審美過程,裝幀、開本、版式、紙張,都可能含有獨特的美學意蘊,令人玩味不盡。每本書的流傳過程,它的來路,都可能帶有文化記憶?!白鴵頃恰薄坝袝須狻笔钦f一種令人羨慕的氣質,這些在網絡和電子設備上是得不到的。讀書終究是一種生命體驗,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所以無論現代信息科技如何發(fā)達,不能也不應當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閱讀。在信息時代,既要適應和利用網絡閱讀,又要警惕和盡可能減少網絡閱讀帶來的弊害。
(摘編自《信息時代的讀書生活》)(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媒體的崛起給年輕一代的閱讀和交流帶來了好處,也帶來了弊端,想要通過閱讀提高思維能力,“碎片化”閱讀是不夠的。
B.泛化閱讀導致讀者思維分散,是因為內容生產者用聳人聽聞的標題或所謂爆款文章來吸引人們的關注。
C.網絡閱讀無法培養(yǎng)出“有書卷氣”這樣的氣質,信息時代在有針對性地進行網絡閱讀的同時不能忽略傳統(tǒng)閱讀。
D.對于以互聯(lián)網和手機等新媒介為主導的閱讀形態(tài),我們只能主動跟進,而不能消極抵制。但其不能也不應當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閱讀。
(2)根據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閱讀方式對人的思維能力產生影響,而“碎片化”閱讀的方式無法提高人們的思維能力,這是社會共識。
B.雖然閱讀知乎問答、微信文章、微博推送都屬于“碎片化”閱讀,但讀者可以從中得到生活和工作的現實指導性建議。
C.要想從“知道分子”變成“知識分子”,就不能“淺閱讀”,而要有目的性地對專業(yè)領域進行苦讀。
D.材料二在論證結構上,采用并列結構綜合運用了事實論證、比喻論證、因果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
(3)下列說法中,不可以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某同學想了解牛頓定律的有關知識,于是到網上搜集瀏覽大量有關的信息。
B.某教師到網站上瀏覽文章,并在文后發(fā)表留言和作者進行留言溝通。
C.某人在瀏覽某博客生物專業(yè)文章,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水平。
D.某同學每周末抽出一下午的時間到圖書館或者閱覽室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目。組卷:1引用:2難度:0.5
(二)現代文閱讀Ⅱ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倒春寒
漠歌 ①這幾天遭遇了歷史罕見的倒春寒。
②早晨披衣出門,急匆匆地趕班。一股強勁的冷流迎面襲來,我禁不住一連打了好幾個冷顫,不得不再次穿上厚厚的冬衣出門。站臺簡陋的車棚下面,已稀稀落落站滿了一群陌生又熟悉的男女,看上去照例都顯得有點目光呆滯或迷離。輕輕地找個靠邊的位置站下,靜靜地等候著公交車的到來。
③在站臺??康能囎右堰^去了好幾趟。每來一部車,候車的人群都會爆發(fā)一次短暫的擁擠和騷動,然后又迅速地歸于平寂。抬手看表,分針已指向接近七點二十分,想著路上每天發(fā)生的擁堵,我開始擔心遲到而變得焦慮起來。終于,一輛熟悉的舊公交喘著粗氣沖到我的面前,車尚未停穩(wěn),門就“啪嗒”一聲甩開了。我迅速夾入人流,奮力擠到車尾稍松弛的位置站定,用手緊緊抓牢冰冷又光滑的靠椅。疾駛的車身不停地搖晃著,我那經常缺少睡眠的大腦似乎又被困意所包圍,思緒也漸漸隨著車子的顛簸被晃了出去。
④記得兒時的村莊前面有一條四季都很清澈的小溪,小溪對面的高坎上長著幾十株桃樹和李樹,密密扎扎的枝葉遮蔽在頭頂上。遠遠望去,那一段溪流顯得特別的幽靜和深邃。這些桃樹和李樹,除了開花和掛果的季節(jié),平時是很少有人關注它們的存在。
⑤同樣是春天的這般光景,小溪里流水滿滿當當的,既清澈又有些湍急。溪水的上邊,桃紅李白的花朵都競相斗艷地盛開著。這些桃李已經被村民遺忘了整個冬季,終于能再次用自己的熱烈和美麗迎來人們矚目和贊賞,于是都毫不吝嗇地奔放出久藏的香艷和嫩彩,淋漓盡致地展示著春季里它們獨有的艷麗色相。清晨,溪邊的女人們傳出了許多的歡聲和笑語。晌午,早上出工回來的男人都喜歡盛上一大碗滿滿的大米、紅薯和青菜混煮的早飯來到溪邊的曬谷場,在暖烘烘的太陽里蹲著圍成一個大圈,一邊大口地咀嚼和吞咽,一邊大聲地爭論村里或隊里的事。這個季節(jié),村里唯一的寡婦也喜歡串門。她常用藍邊碗盛上一碗飯,然后家家戶戶都去走上一遍,似乎特別喜歡像我一般大的小孩,每到一家,女主人都會熱情地邀請她夾上少許餐桌上最好的菜肴。
⑥小溪兩邊護堤的旱地種滿了油菜,金黃金黃的油菜花勢不可擋地鋪滿了低洼和高坎,村里村外濕漉漉的空氣中,到處都彌漫著的一層濃濃的花香。這個季節(jié)里我最喜歡和童伴折上一根細細的竹子,把竹梢彎過來扎成一個圈,再在墻頭屋角網上幾層蜘蛛網,然后一頭鉆進和自己齊高的油菜地里。捉蝴蝶,捉蜜蜂。那快樂的情景,至今難忘。我完全沉浸在兒時春天的歡樂當中。
⑦突然,車身猛地一抽搐,整個身體不由自主地向前沖了出去。當然,這種情況發(fā)生在擁擠的人群中是有驚無險的,但思緒卻被從遙遠的記憶里生生地拉回到依然冰冷的早晨。從前面?zhèn)鱽砹怂緳C幾句兇狠的罵語,大致是電動車之類的擋住了他的去路罷。喇叭里報站的女聲永遠都是那樣的乏味和單調,我終于到站下車了,看著眼前淺灰色的樓、深灰色的路,除了路邊樟樹點綴了些許的新綠外,城市是很難覺察有春天的存在。在寒冷無比的北風中,我的心似乎深深地感觸到了城市被春天遺忘的傷感,而眼前灰蒙蒙的一切,似乎都在表達著這個傷感的城市滿懷著失落的憂傷。
⑧生活在城里的人們像一群忙碌的工蟻,各自有各自的分工,各自都為各自的分工而日夜忙碌。我已在這個城市忙碌了二十年,一頭烏發(fā)已然夾雜了不少的白發(fā)。世俗的磨礪,年少時的鋒芒已被圓通所取代。值得慶幸的是,在是非曲直的沖突中依然堅守著真誠和善良的領地。
⑨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般的渴望??释谶@個春天就能像蠶蛹般地破繭化蝶,渴望生命的精彩明天就會幸運地降臨到我的頭上。即使這個時刻短暫得像流星般從天空劃過,但在寂寞已久的天空中,畢竟也能留下一道值得回憶的美麗印記。
⑩盡管春天的城市是失落的,失落的城市也是憂傷的。但即使倒春寒來得更加猛烈,春天也不會因為人們感知的缺失而不光顧這個城市。倒春寒畢竟只是天氣短暫的邏輯紊亂,并不表示氣候會失序地出現季節(jié)倒轉。只要春天已經來了,那么夏季的熱烈和秋季的收獲也就為時不遠。
(1)下列對作品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車棚下面,已稀稀落落站滿了一群陌生又熟悉的男女”,“熟悉”是說等車的時候大家常常能碰面;“陌生”是說人們冷漠。上車后“我用手緊緊抓牢冰冷又光滑的靠椅”,靠椅的“冰冷”凸顯人心之冷。
B.文章描寫等車者“顯得有點”“呆滯或迷離”的目光,“從前面?zhèn)鱽怼钡摹八緳C幾句兇狠的罵語”,用細膩的筆觸寫出了城里人素質的低下以及作者對他們的厭惡之情。
C.在城里生活了20年,如工蟻般忙碌了20年,已經使作者蒼老了容顏,圓通了鋒芒,漸漸變得麻木了。
D.作者記憶中兒時故鄉(xiāng)的春天,溪水潺潺,百花怒放。鄉(xiāng)村的人們雖然并不富裕,但是生活的自足快樂,溫馨融洽。
(2)下列對作品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寫“一股強勁的冷流”“我禁不住一連打了好幾個冷顫”“冰冷又光滑的靠椅”運用正面描寫充分表現出倒春寒的威力。
B.文章現實與回憶交織,敘事與寫景結合,兼有議論抒情,充分展現了一個擁有兒時鄉(xiāng)村生活美好回憶的人,在城市寒冷的春天里的真實感受。
C.“思緒也漸漸隨著車子的顛簸被晃了出去”一句中,“晃”字用得很好,因為乘車,符合車行的特點,而且自然地引出對兒時村莊的回憶。
D.文章以《倒春寒》為題,寫倒春寒的到來,使城市再次陷入寒冷?!暗勾汉弊鳛橐樱恼聴l理清晰,層次分明,形散神聚。
(3)結尾畫線句有什么深刻意蘊?
(4)文章寫南昌遭遇了歷史罕見的倒春寒,卻用了大量筆墨寫了兒時的村莊情形,與現實中城市生活形成了多處對比,請簡要分析。組卷:3難度:0.6
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蓖跖枨?。
屈原既絀。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萃趸贾?,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背古?,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fā)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睆垉x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bdo class="mathjye-underwave">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原既疏,不復在位,使于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眜。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睉淹踔勺幼犹m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復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
(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夸耀 B.乃令張儀佯去秦 佯:假裝 C.屈平屬草稿未定 屬:寫作 D.頃襄王怒而遷之 遷:遷怒
A.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
B.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
C.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
D.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
(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楚懷王為戰(zhàn)國時期楚國君主,執(zhí)政早期國家富裕,后由盛轉衰,“楚懷王”為其廟號。
B.委質也作“委摯”“委贄”,向君主呈獻禮物,表示忠誠信實、甘愿獻身的意思。
C.漢中因在漢水中游而得名,在今陜西省內。秦曾設置漢中郡,為秦三十六郡之一。
D.令尹是楚國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最高官銜,掌握政治事務,發(fā)號施令,主要由楚國貴族擔當。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屈原博聞強志,嫻于辭令。屈原知識廣博記憶力強,熟悉外交辭令,對內出謀劃策制定法令,對外接待賓客應對事物,因此深得楚懷王信任。
B.屈原目光長遠,善進忠言。楚懷王遭張儀欺騙,他進諫懷王殺掉張儀;楚懷王赴秦邀約前,他預見此行危機四伏,勸說懷王不要貿然會秦。
C.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屈原對楚懷王竭忠盡智,卻遭小人嫉妒,上官大夫先后兩次在懷王那里說屈原壞話,導致屈原被懷疑、被誹謗。
D.屈原眷戀國土,心系懷王。楚懷王聽從兒子子蘭的建議會見秦昭王,被強留秦國不得返回,終客死于秦。屈原雖痛恨子蘭,但時刻不忘返回朝廷。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亡走趙,趙不內。復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組卷:2引用:2難度:0.5
(二)古代詩歌閱讀
-
4.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問題。
歸家
[元]王冕
我母本強健,今年說眼昏。顧憐為客子,尤喜讀書孫。
事業(yè)新燈火,桑麻舊里村。太平風俗美,不用閉柴門。
歸家
[宋]李若水
半載長安客意寒,一鞭歸興舊家山。
妻孥問我成何事,買得虛名滿世間。(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詩前四句敘寫本來強健的母親突然說眼睛不好要“我”歸家,其實是想念在外的子孫,饒有趣味。
B.王詩后四句用反襯的手法,寫到家鄉(xiāng)雖然貧寒破舊但人們風俗淳樸,自在快樂。
C.李詩中第二句中“一鞭”運用借代手法,表達作者快馬加鞭匆匆歸家的急切之心。
D.李詩后兩句一問一答,概括了自己“半載長安”客居生活的復雜心情,有自明之味。
(2)兩首詩都題為《歸家》,但在思想情感上頗有不同之處,請簡要分析。組卷:4引用:4難度:0.5
(三)名篇名句默寫
-
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曾感慨人生如“太倉一稊米,大海一浮萍”。在《赤壁賦》中,客人同樣運用比喻,感慨生命短暫,個人渺小的兩句是“
(2)韓愈在《師說》中對士大夫進行諷刺,“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認為自省具有重要作用。荀子在《勸學》中也有相關論述,“
(4)蘇軾在《赤壁賦》中將水和月都賦予了哲思,“組卷:0引用:2難度:0.6
三、課內基礎知識(每題0分)
-
6.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注音有兩處錯誤的一項是( )
組卷:13引用:2難度:0.5
四、語言文字運用
-
1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wèi)星“悟空”號成功飛天,確保在距離地面大約500千米左右的太陽同步軌道上分辨出高能電子和測量它們的能量來源奠定堅實的基礎。人們賦予它這個詩意的別稱“悟空”,它的出現,讓科學家似乎隱隱看到了這個暗物質幽靈留下的半個身影,內心激動不已。
(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暗物質粒子探測衛(wèi)星“悟空”號成功飛天,確保在距離地面大約500千米的太陽同步軌道上分辨出高能電子和測量它們的能量來源奠定堅實的基礎。
B.暗物質粒子探測衛(wèi)星“悟空”號成功飛天,為在距離地面大約500千米左右的太陽同步軌道上分辨出高能電子和測量它們的能量來源奠定堅實的基礎。
C.暗物質粒子探測衛(wèi)星“悟空”號成功飛天,確保在距離地面大約500千米的太陽同步軌道上分辨出高能電子和測量它們的能量來源。
D.暗物質粒子探測衛(wèi)星“悟空”號成功飛天,為在距離地面大約500千米左右的太陽同步軌道上分辨出高能電子和測量它們的能量來源奠定堅實的基礎。
(2)選項中的引號與語段中“悟空”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古人講“修辭立其誠”,寫作首先要誠懇、誠實、真誠、坦誠地對待讀者,講真話,不講假話。
B.一家企業(yè)為競標工程,蓋了14000多個章,這種現象被人們戲稱為“公章旅行”。
C.所謂“藝術真實”,指的是藝術地再現生活的真實,更集中、更典型、更生動、更具有代表性地再現生活的真實。
D.為紀念甲骨文發(fā)現120周年,“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組卷:0難度:0.5
-
18.下列語句中與例句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組卷:15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