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山東省棗莊市滕州一中高二(下)質檢語文試卷(3月份)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宋代書法“尚意”思想的特征之一,是在書法藝術的形與神、法與意的關系上,更加重視和突出神與意的審美地位和意義。這表現為輕形似、卑法度,提倡“即興”“無意”的揮寫,反對刻意求工;主張“意造”“觀韻”“真趣”,追求一種字外有字、筆簡意豐、率真自然、瀟散簡遠的藝術境界。這就使書法的點畫線條及結體造型體現出更多的主觀意味和情感價值。
蘇軾旗幟鮮明地提出“意造”的主張:“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彼^“意造”“點畫信手”即是強調主體情感表現要超越形式和法度,以意役法,以意生法,意即是法,它使書法藝術超越了以形寫神的階段,而走向以神寫形、以神造形的境界。鑒于此,蘇軾對唐代“尚法”大師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的書法態(tài)度冷漠,而對中、晚唐和五代期間敢于沖破法度束縛,富有創(chuàng)新和個性的書法家卻給予了高度評價:“顏魯公雄秀獨出,一變古法……柳少師書,本出于顏,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楊公凝式,筆跡雄杰……可謂書之豪杰,不為世所汩沒者?!?br /> 黃山谷論書,則突出強調“韻”字?!皶嬕皂崬橹鳌保肮ぷ疽毱漤崉俣?。黃庭堅“韻”的含義,可從兩方面來認識:一是他沿續(xù)了晉代人物品評的“韻”意,采取“伯樂相馬”的方法,遺其玄黃牡牝,直取風韻精神,超越人的形體美,看出其內心世界的心靈意趣。另一種解釋是宋代范溫在《潛溪詩眼》中與王偁討論黃“書畫以韻為主”時提出的“有余意之謂韻”的見解。這個“余意”,即是要求書法要字外有字,通過藝術點畫線條的結構組合形式,見出主體的內在世界來。這不僅要有音樂的美、節(jié)奏的美,更要有主體創(chuàng)造的意趣美。
米芾論書,則特別注重一個“趣”字。“學書須得趣……乃入妙”,“要之皆一戲,不當問工拙,意足我自足,放筆一戲空。”米芾的“趣”,是個更加內在的偏向主體性靈與意趣的東西,它帶有“游”“玩”“戲”的特點。為了使書法表現出主體自我的情趣,他更加不計工拙,不受法度經典的束縛,對唐人書法的刻板、過于經意的批評也更為苛刻和不留情面。米芾以重“平淡”、尚“真趣”的審美標準,對唐代第一流的“尚法”大師貶了個痛快,他說歐、虞、褚“安排費工,作用太過,無平淡天成之趣”。而對裴休、沈傳師等非一流書家卻有激賞之意,認為他們的書法“不陷丑怪”,揮灑自然,有“真趣”。這種獨具慧眼的評論,充分表現出他“尚意”“重趣”的執(zhí)著和真誠,也令那些毫無卓識、人云亦云,溢詞連篇的書法理論家相形見絀。
宋人這種“尚意”“觀韻”“重趣”的審美趣味,導致了他們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排斥“意在筆先”“刻意”“拘苦”的理性構思方法,而提倡“率意”“即興”“無意”“無法”,重感性、靈氣,盡興自由的創(chuàng)造意識。他們要追求的正是這樣一種書法創(chuàng)作境界:本不求工而自工,無意于新而新意自生,有法而不為法縛,揮灑自如,神意完足,毫不做作地表現自己的個性真情和意趣。
(摘編自傅合遠《宋代書法美學思想的“尚意”特征》) 材料二:
古代書論中最早提出“意”概念的是東漢的蔡邕,他在《筆論》中說:“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辈嚏咚f的“意”是指書法創(chuàng)作之前書家的一種自發(fā)的心境和情緒。西晉時期,“意”開始逐漸走向自覺形態(tài),西晉文學家成公綏在《隸書體》中說:“工巧難傳,善之者少。應心隱手,必由意曉?!彼f的“意”是指書法技法要靠心靈領悟,強調學書過程中人的主觀能動性與自覺性。王羲之則把“意”作為評書的美學標準,要求書法創(chuàng)作要“有意”,表現書家的情意。至此,“意”在中國書法藝術上開始走向獨立、自覺的道路。
“意”的意義開拓在南朝,王僧虔《筆意贊》針對當時人們對“意”理解含糊不清,提出用筆之道和書法神采、書家個人情感表達等問題。他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厥剐耐诠P,手忘于書,心手達情?!彼_拓了“意”在書學理論中的含義,即作品的筆墨趣味。古代書論中“意”指思想感情的大概是從南朝齊梁間的陶弘景開始,他在《與梁武帝論書啟》中贊揚其書曰:“既以言發(fā)意,意則應言,而手隨意運,筆與手會,故益得諧稱。”其“意”指的是人的主觀情意。
至唐代,唐人之“意”一方面繼承前人的“意在筆前”思想,即重視創(chuàng)作法則和藝術構思,另一方面又強化書法的抒情功能。如孫過庭在《書譜》中指出:“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薄肮士蛇_其情性,形其哀樂?!彼稳藙t在前人論書的基礎上,對“意”的論說進一步具體化、明朗化,由宋前的重“心意”拓展到了書法作品的精神意蘊,并形成一種社會風氣,成為宋代的審美風尚,這是中國書法藝術的一大進步。
(摘編自孫倩《宋代書法“尚意”之“意”及其當代價值》)(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代書法注重神與意,排斥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理性構思,書法的點畫線條及結體造型體現出更多的主觀意味和情感價值。
B.蘇軾推重顏、柳、楊三人,在于他們能跳出前人之窠臼,敢于“變古法”“出新意”,富有創(chuàng)新與個性,“不為世所汩沒”。
C.黃庭堅的書法創(chuàng)作,采用了“伯樂相馬”之法,只重“韻”意,不論工拙,觀其作品,可以感知他內心世界的心靈意趣。
D.“意”的概念并非宋人首創(chuàng),最早可以上溯至東漢時期,它是指書家創(chuàng)作前的一種自發(fā)的心境和情緒,并未涉及神采。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的《黃州寒食詩帖》,詩歌意境蒼涼惆悵,書法也有感而作,用筆率性自由,這正是他“意造”主張的生動體現。
B.黃庭堅提出的“余意”見解,要求有主體創(chuàng)造的意趣美,其倡導“韻”的思想實質,同蘇軾的重“意”有本質的不同。
C.米芾的“趣”,偏重主體性靈與意趣,帶有“游”“玩”“戲”的特點,更為內在,因此他的見解超越了同代的蘇黃等人。
D.南朝的王僧虔厘清了“意”的含義,陶弘景明確了“意”的思想感情指向,中國書法“尚意”的審美風尚由此得以確立。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持宋代書法“尚意”觀點的一項是
A.秀嶺危峰,處處間起;行草之際,尤所偏工。
B.筆情墨性,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也。
C.點為側,橫為勒,豎為弩,鉤為趯,提為策,撇為掠,短撇為啄,捺為磔。
D.當審字勢,四面停勻,八邊俱備;長短合度,粗細折中。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論證思路。
(5)蘇軾和米芾對唐代“尚法”大師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都持批評態(tài)度,但批評角度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組卷:48引用:9難度:0.1 -
2.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當地名進入古詩
彭程
一 在我個人的經驗中,面對地圖時,也總是古詩詞最能夠以生動的姿態(tài)呈現的時刻。
目光摩挲過一個個地名,旁邊那些或大或小的圓圈或圓點,在幻覺中次第打開。仿佛是巖溶地帶大山峭壁之上的洞穴,外部看去并不大,一旦進入,卻會發(fā)現溶洞寬闊,石筍奇詭,暗河幽深。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地名下,藏匿著自然、歷史、民俗……一個物質和精神的豐富浩大的譜系。而與這種感覺幾乎同步,此時耳畔也總是會響起古詩詞鏗鏘有力或婉轉悠揚的音調,在眼前幻化成為一幅幅畫面。
譬如此刻,目光所及之處,是甘肅武威。西漢初,武威為匈奴所占據。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兩次遠征河西,大敗匈奴,為彰顯大漢的“武功軍威”而命名此地。不過在漫長歲月中,它更為人知的名字是涼州。涼州,地名二字中已經有了凜冽的寒意,入詩,更是漫溢出邊地的荒涼和戍人的哀愁。甚至“涼州詞”在唐代成為專門的曲調,很多詩人依調填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坐看今夜關山月,思殺邊城游俠兒”;“白石黃沙古戰(zhàn)場,邊風吹冷旅人裳”……從漢唐到明清,一片愁云慘霧,飄蕩舒卷在西北大漠戈壁之上。
如果一個地方是一只瓷器,詩詞便是表面上閃亮的釉彩。因為這些詩句,一個原本抽象單調的地名變得具體而生動,有了色彩、聲音和氣息。一行詩句便是一條通道,讓我得以穿越時光的漫漫長廊,馳目于遼闊的天空和大地,徜徉在幽靜的山林和庭院,欣賞四時風光,感受八方習俗。
二 愛默生說過:詩人是為萬物重新命名者。有一些地方,雖然早已經地老天荒地存在著,但長時間里都只是一種物質形態(tài)的面貌,枯燥粗糙。只有在經過文人墨客的描繪后,才變得具有精神性。詩文是一種加持,為地名灌注了靈動的氣質。仿佛出色的匠人手里捏出的泥人,被吹拂進了生命的氣息,活靈活現。于是一切大為不同。正如郁孤臺,本是僻遠閉塞的贛州古城墻上的一處亭臺,卻因為南宋詩人辛棄疾寫有“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的詞句,而得以廣為人知。
當一些地名被再三引用,被反復言說,它就上升為一種意象,具備了符號的功能。陽關象征了離別,北邙寓意著死亡。蓬萊是來世的向往,昆侖是仙界的居所。金谷園是奢靡的狂歡,烏衣巷是繁華的落幕……在這樣的場合,對這些地名的理解程度,又直接取決于閱讀者精神文化的蘊積。沒有對母語的熱愛,缺乏對歷史和傳統(tǒng)的沉浸,就難以窺見字面背后的精微和玄奧,難以感知到那些不盡之意,言外之旨,聲音中的聲音,味道里的味道。三
向往某一個地方,反映出的其實是一個人的情感維度和美學嗜好。總有一些地方,最能夠與處于某個生命時段的你,產生同頻共振。時間和空間的共謀,孕育出某一類文化的氣質,精神的風度。而詩句,這時便扮演了有力的證人角色。
青春時代,夢想的棲息地是江南吳越。感官的筵席一場場排開,聲音和色彩渾然一體:“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以詩為舟楫,我劃入了那一片湖面。在葦蕩、烏桕和桑樹之間,波光滟滟,蓮葉田田。
時光悄然流逝。從某一時刻起,浪漫綺麗的少年輕愁遁隱了,內心開始向往北地的雄渾和寥廓,蒼涼和悲愴?!盀橄釉娚儆难鄽猓氏虮燔S馬行”,清代黃仲則這句詩,成為一種新的美學召喚。向北,向西,一種迥異的境界在面前展開,是“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是“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是“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樓寒,夢長安”……
就這樣,經由詩句的陶冶,一處地點便不再是單純的外在客體,而內化為精神世界的某個元件;它又仿佛是一帖試紙,能夠檢測出靈魂中存在的元素。
四 古詩詞是一棵大樹,根系深扎在過去,紛披的枝葉卻一直伸展到今天,它永遠處于生長中。今天生活的每一種狀態(tài),人們情感的每一次波動,大自然的每一副表情,都可以從豐富浩瀚的古代詩歌中,獲得印證,找見共鳴,聽到回聲。一首首詩詞,正是一個個的接引者,引領讀者步入人生與社會的廣闊庭院,在今與昔、恒常與變易的對話中,加深對于世界和生活的理解。
仔細盯著地圖上的一個個地名,時間久了,那些圓圈圓點就會幻化成一個個泉眼。想象一番,那些被以不同音調吟誦的詩句,豈不正仿佛泉水的汩汩滔滔之聲?
泉水不竭地涌流,詩歌也一代代地傳誦。
吟唱著山河蒼茫,歲月滄桑,生命浩蕩。
(摘編自《光明日報》2018年1月5日)(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地名被反復引用言說,就上升為一種意象,具備了符號的功能。每個閱讀者看到“陽關”“北邙”,就會想到地名字面背后“離別”和“死亡”的意味。
B.人生的不同時段,總有一些經由詩句陶冶內化為精神世界一部分的地方,與情感維度和美學嗜好發(fā)生改變的你,產生同頻共振。
C.文章視角獨特,以“地名進人古詩”為切入點,表達了作者對古詩詞的由衷贊美之意,流露出作者對傳統(tǒng)文化的無限熱愛之情。
D.古詩詞以歷時性的方式,展現了共時性的內容;融入了詩歌中的地名,具有了更豐富的意涵,彰顯著民族的文化氣質和精神風度。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更是漫溢出邊地的荒涼和戍人的哀愁”中,“漫溢”一詞本意指水過滿,向外流,準確、生動地表現出“涼州”入詩后那“無處不在而又無法承載”的荒涼之感和戍人的哀愁。
B.全文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與地名有關的詩句,如“白石黃沙古戰(zhàn)場,邊風吹冷旅人裳”“郁孤臺下清江水”等,極大地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和感染力。
C.本文句式多整散結合,富于變化,生動活潑,語氣急促中有舒緩,使文章語勢激蕩而又意味綿長。
D.本文緊緊圍繞“當地名進人古詩”展開行文,從甘肅武威到陽關、蓬萊、昆侖……從西漢到當下……洋洋灑灑,穿古越今,語言雖樸實無華,卻耐人尋味。
(3)請分析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作用。
①只有經過文人墨客的描繪后,才變得具有精神性。
②仔細盯著地圖上的一個個地名,時間久了,那些圓圈圓點就會幻化成一個個泉眼。
(4)作者說:“面對地圖時,也總是古詩詞最能夠以生動的姿態(tài)呈現的時刻?!闭埦C合全文概括古詩詞的魅力是如何通過地名展現的。組卷:31引用:4難度:0.6
二、古代詩文閱讀(39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初淮陰人韓信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數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王,王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復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蓖踉唬骸拔嵋嘤麞|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庇谑峭跤傩虐葜?。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蓖踉S之。信拜禮畢,上坐。王曰:“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信辭謝,因王問曰:“今東鄉(xiāng)爭權天下,豈非項王邪?”漢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強孰與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毙旁侔葙R曰:“惟信亦以為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喑惡叱咤,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逐其故主而王其將相,又遷逐義帝置江南,所過無不殘滅,百姓不親附,特劫于威強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其強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于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高帝滅楚》)(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初/淮陰人韓信/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
B.初/淮陰人韓信/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
C.初/淮陰人韓信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
D.初/淮陰人韓信/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齋戒指古人在祭祀時,穿整潔衣服,戒除嗜欲,以表示虔誠。
B.寡人,意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
C.三秦,項羽破秦入關,三分關中之地給秦三個投降的將領,合稱“三秦”。
D.檄,中國古代官員向皇帝匯報情況的文書名稱之一。常見的還有“表”“疏”。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便去追趕他,漢王大怒,誤以為蕭何逃跑了,蕭何回來后向漢王解釋了原因,漢王認為蕭何純粹是在騙人,并責罰了蕭何。
B.蕭何認為漢王想爭奪天下,就必須留下韓信,并勸說漢王重用韓信,并且說如果漢王重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如果不能重用韓信,韓信終歸還是要逃跑的。
C.漢王在蕭何的勸說下任命韓信為大將軍,又為韓信舉行了授職的儀式,然后向韓信詢問平定天下的計策,在聽了韓信的看法后,漢王十分高興,認為得到韓信太晚了。
D.韓信認為漢王終將奪取天下,因為漢王在入關以后,沒有傷害任何東西,還廢除了秦朝的嚴酷的法令,與秦地的百姓約法三章,受到了秦地百姓的歡迎。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信度何等已數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
②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
(5)在韓信眼中,項羽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簡要概括。組卷:25引用:19難度:0.6
四、語言文字運用(16分)
-
9.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說,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標語,如北京的標語是“不到長城非好漢”。試從《望海潮》中概括杭州的特點,并用對聯或其他形式給杭州寫一則城市標語。
組卷:8難度:0.5
五、作文(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中華詩詞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詩經》《楚辭》到漢樂府,從唐詩、宋詞到元曲,千百年來,中華詩詞以其無限的魅力超越時空,其動人的詩句、豐富的情感、人文的光輝,歷經歲月洗禮而歷久彌新。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詩詞究竟是必需品還是調味品?在當今社會生活中,你能看到哪些古詩詞的“滲透”?你感覺古詩詞的學習到底對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有哪些幫助?
圍繞這些問題,以“今天,我們?yōu)槭裁醋x古詩詞”為主題,舉辦一次班級研討會。請結合學習古詩詞的心得,寫一篇發(fā)言稿,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符合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