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黑龍江省大慶中學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每題3分,共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三星堆文物為何再度引發(fā)高度關注      近來三星堆遺址又“火”了!在這一輪考古挖掘中,新發(fā)現(xiàn)的6個坑已出土金面具殘片、青銅神樹、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公眾紛紛討論三星堆遺址,彰顯了三星堆的獨特魅力和深沉內(nèi)涵,強化的是文化自信的力量。申言之,一個擁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其文明必定是持久、厚重、包容的,其自身主體性一定是鮮明、強烈、穩(wěn)固的,三星堆遺址正印證了中華文明的如上特質(zhì)。
          三星堆遺址立足于中華文明的歷史厚度。悠久綿延的中華文明如同一棵歷史沃土培育的參天大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從枝葉可以追溯到根脈。三星堆遺址便與古蜀文明的起源密不可分??脊艑W家俞偉超先生認為:“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是分別位于成都平原至川東及三峽一帶的兩支青銅文化,其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處,因而又共同構成了一個獨特的大文化圈(區(qū))。自夏時期起,這個文化圈內(nèi)開始滲入一些二里頭文化的因素,而至商時期,又大量接受了二里頭和殷墟文化的影響。這就是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在我國考古學文化總譜系中的位置。”
          三星堆遺址彰顯著中華文明的文明高度。恩格斯在其經(jīng)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認為:“文明時代是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上,分工,由分工而產(chǎn)生的個人之間的交換,以及把這兩個過程結(jié)合起來的商品生產(chǎn),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完全改變了先前的整個社會?!币源苏摂喾从^三星堆遺址,其文明特征極為顯著。從陶器上看,三星堆早期的陶盉與二里頭早期的陶盉,除了陶質(zhì)和大小以外,幾無區(qū)別;從青銅器上看,三星堆的銅尊、銅罍明顯受到了殷商青銅禮器的影響,可知在與彼時中原文化的交流融匯中,古蜀文明得到了較大發(fā)展。
          更為重要的是,其三、四期出土的諸多帶有強烈信仰色彩的特征性器物說明,三星堆古城曾是雄極一時的蜀地共主——魚鳧王朝的都城。這恰可與《蜀王本紀》中“蜀之先稱王者,有蠶叢、柏濩、魚鳧、蒲澤、開明”之記載相印證。古來“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三星堆遺址中出土的神像、禮器和祭品,說明了古蜀文明的神權國家發(fā)展到了一個高峰,通過神權與王權的結(jié)合創(chuàng)造出獨具特色的燦爛文明。
          三星堆文明呈現(xiàn)出中華文明的交流廣度。三星堆遺址具有東、西方文明的許多共同特質(zhì),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燦爛結(jié)晶。依據(jù)已發(fā)現(xiàn)的諸如金杖、青銅雕像、海貝等文物,我們可以大致判斷早在那時,古蜀國先人已與印度、中亞乃至兩河流域的文明有所接觸。由此設想,三星堆文明雖處于所謂“華夏邊緣”,但卻與西北方向的“陸上絲綢之路”很早就有著固定交通路線,南面可通過滇、緬、印之間的古道直接通往南亞、東南亞以及中國沿海各地,甚至可以穿越歷來被視為“人類生命禁區(qū)”的青藏高原,與該地域文明發(fā)生交往。因此青銅時代的巴蜀與外部世界,絕不是一個彼此封閉的空間,這種開放性與包容性,給三星堆文明提供了走向世界的強力支撐。
          考古工作是一項重要文化事業(yè),也是一項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工作。它關乎對中華文明起源和發(fā)展歷史脈絡的探尋,對中華文明燦爛成就的理解,對中華文明世界貢獻的把握,更關系到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心、歷史主體性、民族凝聚力的認知與塑造,意義堪稱重大。80多年來,幾代中國考古學人篳路藍縷、接續(xù)探求,終于讓三星堆遺址綻放出絢爛的文明光輝。我們相信,此次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也僅是輝煌博大的中華文明遺存之冰山一角,今后的發(fā)掘研究前景更可期,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事業(yè)定當再上層樓。
    (選自《光明日報》2021年3月29日)(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公眾關注三星堆遺址的考古挖掘,表明了三星堆具有的獨特魅力和深沉內(nèi)涵。這種關注也強化了中國人所具有的文化自信。
    B.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三星堆遺址的發(fā)掘有力印證了中華文明的持久、厚重、包容,讓世界終于認識到中華文明的偉大。
    C.悠久綿延的中華文明如同一棵歷史沃土培育的參天大樹,而三星堆文明便屬于這棵大樹的根脈,它奠定了巴蜀文化在我國考古學文化總譜系中的地位。
    D.受二里頭文化和殷墟文化的影響,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的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獨特的大文化圈。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引用恩格斯的經(jīng)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是為了證明三星堆不僅僅是一個遺址,更是一種文明的展示。
    B.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jié)構形式,從三個不同的方面,由國內(nèi)到國際逐層深入論述了三星堆遺址對中華文明的價值和意義。
    C.作者在文中采用引證法和例證法相結(jié)合的方式,既提升了文章的思想性,又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使論證更加深刻透徹。
    D.文章末段在前文對三星堆遺址價值分析的基礎上,指出考古工作更深層次上的意義,跳出了純歷史學術的圈子,富有深意。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蜀文明自夏代起就和中原文明有了交流,受到中原文化的很大影響。這種不斷的交流融匯促進了古蜀文明的發(fā)展。
    B.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譜系中一個獨具特色的地方文明,有關蜀王杜宇和五丁開山等故事傳說都點綴著中華文化的璀璨星空。
    C.中華文明是一種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的文明,這可以從三星堆部分出土文物具有西方文明的特質(zhì)這一現(xiàn)象上得到證明。
    D.考古工作是一項持久性的文化事業(yè),幾代中國考古學人篳路藍縷、接續(xù)探求,必會使三星堆遺址綻放出絢爛的文明光輝。

    組卷:5引用:11難度:0.5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共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杜甫看過唐代舞蹈名家公孫大娘舞劍,寫下了有名的句子——耀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這四句描寫舞蹈的形容,寫“閃光”,寫“速度”,寫爆炸的“動”,寫收斂的“靜”。
          這位公孫大娘的舞蹈,正是使張旭領悟狂草筆法的關鍵。張旭當然從書法入手學習,但是使他有創(chuàng)作美學領悟的卻是舞蹈。
          杜甫看了公孫大娘舞劍,也看了張旭狂草,他在《飲中八仙歌》里寫張旭醉后的樣子——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缎绿茣?藝文傳》里對張旭書寫時的描述,也許更為具體傳神——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不可復得也。
    “酒”成為狂草的觸媒,使唐代的書法從理性走向癲狂,從平正走向險絕,從四平八穩(wěn)的規(guī)矩走向背叛與顛覆。張旭、懷素被稱為“顛”張“狂”素,顛與狂,是他們的書法,也是他們的生命調(diào)性,是大唐美學開創(chuàng)的時代風格。
          杜甫詩中談到張旭“脫帽露頂”,似乎并不偶然。同時代詩人李頎的《贈張旭》也說到“露頂據(jù)胡床,長叫三五聲”?!懊撁甭俄敗背1唤忉尀閺埿癫痪卸Y節(jié),不在意同席的士紳公卿。但是“脫帽露頂”如果呼應著《新唐書》里“以頭濡墨”的具體動作,張旭的狂草,或許是要擺脫一般書法窠臼,反而應該從更現(xiàn)代前衛(wèi)的即興表演藝術來做聯(lián)想。
          唐代的狂草大多看不見了,“以頭濡墨”的淋漓迸濺,或留在寺院人家的墻壁上,或留在王公貴族的屏風上,墨跡斑斑,使我想起克萊因(注:克萊因,法國藝術家)在 20 世紀 60 年代用人體律動留在空白畫布上的藍色油墨。少了現(xiàn)場的即興,這些作品或許也少了被了解與被收存的意義。
          如果張旭書寫時果真“以頭濡墨”,他在酒醉后使眾人震撼的行動,并不只是“書寫”,而是解放了一切拘束、徹底酣暢淋漓的即興?!耙灶^濡墨”,是以身體的律動帶起墨的流動、潑灑、停頓、宣泄,如雷霆爆炸之重,如江海清光之靜。張旭的“狂草”才可能不以“書法”為師,而是以公孫大娘的舞劍為師,把書法美學帶向肢體的律動飛揚。
          顛張狂素,像久遠的傳奇,他們的“顛”“狂”似乎無法、也不計較堅持留在輕薄的紙絹上,他們的墨痕隨著歷史歲月,在斷垣殘壁上漫漶斑駁,消退成廢墟里的一陣煙塵,供后人臆測或神往。
          顏真卿在現(xiàn)代人的心目中是唐楷的典范,恭正大氣,但是顏真卿曾向比他年長的張旭請益書法,刻石本的“裴將軍詩”或許可以看到顏真卿與張旭的承續(xù)關系。他們的“狂草”里也并不刻意避忌楷體行書,幾乎是用漢字交響詩的方式出入于各種形體之間。
          懷素也曾經(jīng)向顏真卿請益書法。從張旭到顏真卿,從顏真卿到懷素,唐代狂草的命脈與正楷典范的顏體交相成為傳承。
    (摘編自蔣勛《狂草——顛與狂的生命調(diào)性》)      材料二:
          書法與舞蹈歷來被稱為“姊妹”。宗白華先生在《美學散步》一書中提出:“中國的繪畫、戲劇和中國另一特殊藝術——書法,具有共同的特點,這就是它們的里面都貫穿著舞蹈的精神,由舞蹈的動作顯示虛靈的空間?!?br />      舞蹈家在舞臺上翩躚的身影恰似書法家手中飛舞的筆墨,舞蹈家與書法家通過人心、身體協(xié)調(diào)的內(nèi)外運動,將種種情感波瀾表現(xiàn)在舞動的身姿和飛動的筆墨之中,使觀賞者進入審美境界。
          舞蹈與書法同屬視覺藝術,也同屬表演藝術。舞蹈的表演是藝術展現(xiàn)的最終目的,它會隨演即逝,而書法的表演只是一個過程,最終目的是展現(xiàn)書法作品,書法作品是不會消失的。書法家表演(即創(chuàng)作)的過程,也與舞蹈一樣,非常精彩、優(yōu)美。
          書法中的橫、豎、撇、捺、提、折等具體點畫,和舞蹈中一些公認的手、足、頭的姿態(tài)一樣,都來自于動作過程的一個平衡的瞬間。王朝聞先生在《門外舞談》中認為,中國書法的點畫與古典舞蹈的動作存在著“一種形式方面的聯(lián)系”。他說:“這種聯(lián)系的事很多。例如‘一’字在用筆方面的特點——下筆與收筆所顯示的如意(側(cè)臥著的 S),與舞蹈的出手——欲右先左和欲左先右的過程多么接近?!庇绕湫袝筒輹脑煨妥兓约斑\動遷轉(zhuǎn),與舞蹈有更多的相似處。
          唐代著名書法家張旭的草書《古詩四帖》那“神虬騰霄”的氣勢、“旋風驟雨”的動態(tài)“夏云出岫”的變幻、“奔蛇走虺”的線條、“回環(huán)圓轉(zhuǎn)”的體勢,綜合起來,立即會使人想到杜甫《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詩中對劍舞的描寫:“耀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傳說張旭草書即從公孫大娘劍舞的淋淳頓挫的氣勢和節(jié)奏中以及濃郁豪蕩的神韻里汲取靈感,得其神,自此草書長進,傳為佳話。今天,公孫大娘的劍舞早已失傳,但我們卻從張旭的草書中看到了她那優(yōu)美的舞姿。
          中國書法藝術與舞蹈雖是兩種藝術門類,但它們的審美屬性可以說是相通的。20 世紀 80 年代,某些國內(nèi)外的書法家和舞蹈家曾嘗試將書法與舞蹈合為一體,演員的舞蹈動作配合幕布背景上變幻的書法作品,編排了“墨舞”劇目,在美國和國內(nèi)演出過,受到了一定的好評。舞蹈藝術的動態(tài)存在于表演過程中,而書法藝術的流動表現(xiàn)已經(jīng)凝固在線條中,正如鄭誦先生所說:“舞蹈是動態(tài)的書法;書法是婀娜多情的舞姿?!?br />(摘編自《墨樂之韻——李斌權音樂書法研究》)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公孫大娘的劍舞亦剛亦柔、亦動亦靜,使觀者有淋淳頓挫、濃郁豪蕩的感覺。
    B.公孫大娘舞劍是張旭領悟狂草筆法的關鍵,也是他在書法上擺脫傳統(tǒng)束縛的來源。
    C.公孫大娘舞劍、張旭創(chuàng)作草書、克萊因繪畫都強調(diào)“即興”,不易被人理解。
    D.我們現(xiàn)在雖看不到公孫大娘的劍舞,但從文學和書法作品中仍能體會其美感。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理性、平正、規(guī)矩是張旭之前唐代書法創(chuàng)作的特征,狂草的出現(xiàn)是大唐美學上的突破。
    B.從張旭到顏真卿再到懷素,唐代書法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從而得以保持其強大的生命力。
    C.舞蹈引領書法、繪畫、戲劇等各種中國傳統(tǒng)藝術發(fā)展,因此是中華傳統(tǒng)藝術的核心。
    D.書法和舞蹈屬不同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不同,而審美學研究的是二者外在形式上的共性。
    (3)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組卷:1引用:2難度:0.6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共15分)

  • 3.閱讀文章,回答各問題。
    賣廚刀
    劉明
           早晨有霧,淡淡的。
          桐廬鎮(zhèn)優(yōu)雅的輪廓,在薄紗般的晨霧中顯露出來。奔流不息的富春江和天目溪交叉著從鎮(zhèn)前的巖石下緩緩流過,背后是若隱若現(xiàn)的青山翠嶺。遠遠望去,水傍青山,霧繚古城,宛如一張鮮嫩碧綠的荷葉,托著顆晶瑩閃爍的珠露。
          正是起早趕露水集的時候。來趕年前最后一個集市的鄉(xiāng)民們,肩上挑著柴禾,手里提著雞婆、繩頭串著蘑菇,盆里盛著活魚,從四面八方涌入這個小鎮(zhèn)。
          桐廬鎮(zhèn)僅有的這條直街上熱鬧起來了,熱鬧得就像一鍋正在滾動著的粥。賣韭菜的放開嗓子直著吼叫:“多水嫩的韭菜,六角八一斤,便宜過草!”賣金針木耳的吆喝起來頓挫抑揚,如同唱戲文一般:“黃針--木耳,蘑菇--生姜!”賣藤條鍋刷的吆喝聲很有些特別,前聲十二分地拖長,而到后半部分卻喊得出奇的短:“賣藤--條!”賣蔥煎包子的把平底鍋沿敲得梆梆響;賣雞的鼓圓腮幫吹開雞婆的尾毛,兩指捺著滾圓的雞屁股直伸到買主的鼻尖,正和買主作激烈持久的討價還價。人們仿佛不是來趕集,而是來比聲音的。
          唯有市場西邊的一根電線桿子下,一個穿黑襖的漢子一聲不響地蹲著,跟前放著二十多把廚刀。漢子抬起胡子拉碴的臉朝喧鬧的人群望了一眼,從他兜里摸出一塊硯臺大小的鐵塊和一團筷子粗的鐵絲放在地下,撿起一把廚刀,低下頭,“咔咔咔”砍起鐵絲來了。
    “是在變戲法兒嗎?”外圈的人只想往里面擠。
    “他怎么不說話?”里圈的人直納悶。
          見人多了,黑襖漢子從他兜里摸出一張紅紙,上面寫著一行工工整整的柳體大字:自家打的廚刀,每把兩元。
    “哼,店里張小泉剪刀廠出的廚刀也只賣一塊六?!庇腥藫u著頭冷言冷語。
    “不過,這廚刀的剛火倒是硬碰硬的?!币灿腥顺植煌囊庖?。
          黑襖漢子一聲不響,低著頭又砍起鐵絲來?!斑沁沁恰辫F絲都斷成了一厘米長短的小段。
    “嘿,這廚刀砍鐵絲就像切粉絲一樣,我買一把!”有人把捏著鈔票的手伸了過來。
    “慢!”一個工人模樣的青年擠到黑襖漢子跟前,從地上另撿起一把廚刀:“你換一把砍砍看?!北娙硕纪秮碣澟宓难酃?。
          黑襖漢子好像沒聽見,依舊埋頭只顧自己砍。
    “唔--?是個啞巴?”工人模樣的青年把廚刀遞到黑襖漢子的手里,比比劃劃做了一陣手勢。
          黑襖漢子接過廚刀,“咔咔咔”,一氣砍了三十幾下。青煙飄起,火星四濺,砍斷的鐵絲飛了一地。
          工人模樣的青年奪過刀來,仔細地瞄了瞄閃著寒光的鋒口,扔下兩元錢,心滿意足地走了。
          人群哄地一下炸了?!拔屹I一把!”“我買一把!”幾十只捏著鈔票的手伸了過來。
    “砍得硬的廚刀不一定切得軟!”剛才說風涼話的人又不陰不陽地插了一句。
          眾人遲疑了,有幾只捏著鈔票的手縮了回去。
          黑襖漢子慢慢站起身來,高眉脊下那雙明亮的眸子里,射出兩道光來,直瞪著說風涼話的人的臉。瞪著瞪著,一言不發(fā)的黑襖漢子猛一抬臂,將廚刀舉在了脖子跟前。
          眾人嚇了個大跳,嘩地撒開了個大圈。只見黑襖漢子不慌不忙舉刀在下巴上刮了幾下。“嚓嚓嚓”,胡須紛紛落地,只留一片青青的胡渣兒。
          說風涼話的人囁嚅著,似乎還想說幾句什么,但人們一擁而上,早把他擠出了人圈。黑襖漢子的二十多把廚刀頃刻賣完。他拍了拍身上的塵土,搭上搭兜,走到賣蔥煎包子的攤前:“喂,買四個蔥煎包子?!?br/>      兩個剛買了廚刀的人聽見他說話,大感驚訝:
    “咦,他會說話,他不是啞巴!”
    “他會說話,做買賣為什么硬是一聲也不吆喝?”
          太陽升高了,晨露散盡了,桐廬鎮(zhèn)幽雅的輪廓清楚地顯露出來了。前面是奔流的江水,背后是兀立的青山,好一幅古樸淡雅的水墨畫卷。黑襖漢子背著搭兜,手里托著四個剛出鍋的蔥煎包子,大踏步地走了。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shù)囊豁検?!--BA-->
     

    A.“宛如一張鮮嫩碧綠的荷葉”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將桐廬鎮(zhèn)比做鮮嫩碧綠的荷葉,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桐廬鎮(zhèn)的勃勃生機。
    B.“人們仿佛不是來趕集,而是來比聲音的”,真實地寫出了集市人聲鼎沸的情形,表現(xiàn)了作者對日常生活中熱鬧景象的欣賞。
    C.小說將賣刀寫得一波三折,引人入勝。人們開始以為有人在變戲法,后來才發(fā)現(xiàn)是賣刀;開始懷疑菜刀有假,后來又爭搶買刀。
    D.小說語言雅致樸實,主要通過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刻畫了一個看似普通但又與眾不同的“黑襖漢子”,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說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3)小說中的“黑襖漢子”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概括。
    (4)小說中黑襖漢子做買賣“硬是一聲也不吆喝”,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用意?請結(jié)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組卷:24引用:5難度:0.5

二、古詩文閱讀(共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共16分)

  • 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題。
          荊軻者,衛(wèi)人也。其先乃齊人,徒于衛(wèi),衛(wèi)人謂之慶卿。而之燕,燕人謂之荊卿。
          荊卿好讀書擊劍,以術說衛(wèi)元君,衛(wèi)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東郡,徙衛(wèi)元君之支屬于野王。荊軻嘗游過榆次,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荊軻出,人或言復召荊卿。蓋聶曰:“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吾目之;試往,是宜去,不敢留?!笔故雇魅耍G卿則已駕而去榆次矣。 使者還報,蓋聶旦:“固去也,吾曩者目攝之!”
          荊軻游于邯鄲,魯勾踐與荊軻博,爭道,魯勾踐怒而叱之,荊軻嘿而逃去,遂不復會。
          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筑者高漸離。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荊軻雖游于酒人乎,然其為人沉深好書;其所游諸侯,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jié)。其之燕,燕之處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頃之,會燕太子丹質(zhì)秦亡歸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結(jié)交于荊卿,可乎?”田光曰:“敬諾。”即起,趨出。太子送至門,戒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諾?!眱E行見荊卿,曰:“光與手相善,燕國莫不知。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兩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竊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過太子于宮?!鼻G軻曰:“謹奉教?!?bdo class="mathjye-alignright">(節(jié)選自《史記?刺客列傳》)
    注:①爭道:爭奪博局上的格道。②嘿:同“默”。
    (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擊劍,用劍相擊刺的運動和技法。
    B.支屬,親屬、宗支?!爸А敝父綄儆诳傮w的一個部分。
    C.太子,指已確定繼承帝位的帝王的嫡長子。
    D.足下,敬辭,古代下稱上或同輩相稱都可用“足下”。
    (2)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荊軻善于隱忍。與蓋聶論劍時,蓋聶對他怒目而視;與魯勾踐博棋,魯勾踐發(fā)怒呵斥他,他都默無聲息地離開了。
    B.荊軻喜愛讀書擊劍。作為衛(wèi)國人,他憑借著劍術游說衛(wèi)元君,衛(wèi)元君不聽導致支屬旁遷。
    C.荊軻愛好飲酒。他經(jīng)常和屠狗者、高漸離在燕市上喝酒,喝得半醉以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現(xiàn)了荊軻想報仇而不得的苦惱。
    D.荊軻交游廣泛。他游歷諸侯國時,與當?shù)刭t士豪杰相交。他到燕國后,燕國隱士田光也友好對待他,并向太子丹推薦了他。
    (3)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使者還報,蓋聶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攝之!”
    ②燕秦不兩立,愿先生留意也。

    組卷:2引用:2難度:0.6

四、課內(nèi)文言文(本題共5小題,10分)

  • 12.下列各句中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h2>

    組卷:8引用:2難度:0.7

五、寫作(60分)

  • 1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底氣”,指源于某種因素而產(chǎn)生的信心。蘇武面對匈奴的威逼利誘,能夠大義凜然,威式不屈,是有底氣的;梁啟超在演講時說自己“沒有什么學問,可是,也有一點嘍!”這種謙虛中的自負,是有底氣的;毛澤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這種胸懷氣魄,也是有底氣……一個人的“底氣”,來源有很多。
          請結(jié)合上述材料,聯(lián)系個人的體驗和思考,談談當代青年人的“底氣”。
          要求:自選角度,自擬標題;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明顯;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組卷:43引用:10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