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山西省太原師院附中、師苑中學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1/8 22:3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君子”這個概念早在先秦時就已出現(xiàn),孔子賦予了“君子”以豐富的道德內(nèi)涵,從而使君子成為有道德之人的代名詞,是傳統(tǒng)倫理道德完善的人格體現(xiàn)。因此,在中國文化中,君子也經(jīng)常被認為是儒家的理想人格。
從一般意義上說,“君子”是一種理想人格,因為從社會倫理道德的角度來評判衡量,“君子”是人人應該向往、人人應當具備的一種人格。從嚴格意義上講,理想人格是人們效法的楷模,而普通人其實很難成圣作佛。君子則不同,孔子在《論語?述而》中說:“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币虼耍硬⒉皇菄栏褚饬x上的理想人格,而是不斷追求并自覺踐行理想人格的優(yōu)秀人物,是不斷趨向于理想人格的現(xiàn)實人格。“君子上達,小人下達?!保ā墩撜Z?憲問》)君子,就是能不斷地努力上達趨向于善。
中國的君子文化并非僅屬于儒家文化。“君子”的核心內(nèi)涵相對穩(wěn)定,但同時又隨著中國文化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從歷史上看,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終形成了以儒為主、佛道為輔的“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這在君子文化中也有所體現(xiàn)。儒家的“見賢思齊”(《論語?里仁》)、以天下為己任、堅守氣節(jié),道家道教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清靜無為、尊道貴德,佛教的去除貪欲、破除執(zhí)著、慈悲助人、智慧人生等,都成為君子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
儒、道的君子文化表現(xiàn)出了不同的旨趣和精神風貌:第一,儒家注重培養(yǎng)君子的道德修養(yǎng),道家注重提升“君子”的思想境界。儒家的“君子”人格與“小人”相對:“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道家則從崇尚自然無為出發(fā),以厚重、靜定之道為根本,通過抱樸守真、虛心守一而努力摒棄種種外在的誘惑,將“燕處超然”地保持內(nèi)心平靜,以守住自然之道作為“君子”的思想境界。第二,儒家的君子是“人之君子”,道家的君子是“天之君子”。
在儒家那里,“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要求由修齊而達治平,并認為只有完成了治平,才是完整意義上的理想人格,由此將內(nèi)圣和外王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與儒家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不同,道家從生命關(guān)懷、個性自由出發(fā),將“君子”看作是隨順自然的楷模,強調(diào)“君子”應遵循“無為而無不為”之道,“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老子》第三章),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自然主義情懷。儒、道兩家的“內(nèi)圣外王”式的理想人格有鮮明的區(qū)別,也在一定意義上形成了中國君子文化的相異和互補。
在中國傳統(tǒng)君子文化中,儒、道兩家的君子文化最具代表性,它們的相異互補豐富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也為今天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和道德精神境界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
(摘編自洪修平、孫亦平《君子、理想人格及儒道君子文化的相異互補》)(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先秦時期,孔子提出“君子”這一概念以表達其對傳統(tǒng)倫理道德完善人格的理解。
B.在孔子看來,“圣人”代表現(xiàn)實中難以見到的理想人格,“君子”則代表現(xiàn)實人格。
C.儒家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與道家的自然主義情懷雖有不同,但卻共同豐富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
D.深入了解中國傳統(tǒng)君子文化,有助于在今天更好地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從君子人格的屬性切入,深入辨析了其豐富的內(nèi)涵,層層深入,脈絡清晰。
B.文章第三段既是對前文的補充,也引出下文對君子文化的分析,使思路更嚴謹。
C.文章第四段引用多則文獻材料,證明儒、道的君子文化互相區(qū)別,又互相補充。
D.文章運用對比論證,充分探討了儒道君子文化的不同,并指出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君子文化對于鼓勵人積極向上具有重要意義,普通人不斷向善就能成為君子。
B.中國君子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密切相關(guān)。
C.儒家君子從個人修養(yǎng)走向社會治理,因此和道家君子相比,更具理想人格。
D.儒家為君子文化提供了相對穩(wěn)定的內(nèi)涵,佛道則不斷豐富發(fā)展著君子文化。組卷:3引用:2難度:0.5
(二)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中國史書敘事有久遠的傳統(tǒng),在敘述之范圍、對象之抉擇以及確保所敘之事的真實性品格等方面,都有豐富的經(jīng)驗積累和理性認識,形成了史學特有的面貌。
從整體面貌來看,中國古代史學記事的范圍廣泛,從天象運動到人事變遷,從學術(shù)流變到典章經(jīng)制,從一國盛衰到社會百態(tài),都是史書敘述的對象?!稘h書》作者稱司馬遷“馳騁古今,博極群書”,《后漢書》作者又稱《漢書》“文贍而事詳”?!端鍟?經(jīng)籍志》作者對史官提出博聞強識、疏通知遠的要求,都說明了中國史書敘事范圍之寬廣、內(nèi)容之豐富。
當具體到某一部歷史著作時,敘事范圍往往受到史家見識、旨趣的牽引,所敘之“事”有大小、輕重之分。《左傳》記事,以“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為其要旨。司馬遷概括《史記》的撰述范圍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即通過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五種體裁網(wǎng)絡歷史變遷,在整體史的背景下揭示出人事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班固《漢書》意在包舉一代史事,故其所敘之“事”皆圍繞皇朝統(tǒng)治的方方面面展開。杜佑在《通典?自序》中申言“所撰《通典》,實采群言,征諸人事,將施有政”。凡此,皆表明史家主體思想傾向直接影響到史書敘事的范圍。
古代史家對于史書所當書者又有理論性的探討。荀悅寫《漢紀》,于卷首明確提出“立典有五志”論,意在通過達道義、彰法式、道古今、著功勛、表賢能五個方面,寫出“天人之際”和“事物之宜”。東晉史家常璩、干寶兩人深受荀悅影響,前者提出“書契有五善”并撰成《華陽國志》,后者提出“五志”并撰成《晉紀》。劉知幾撰《史通?書事》篇,從荀悅和干寶關(guān)于“立典有五志”的論述展開,進一步討論了史學家應如何確立史書內(nèi)容的問題。劉氏認為,荀、干二人所論“蓋記言之所網(wǎng)絡,書事之所總括”,但難免有所未盡。于是,他嘗試在荀、干之論的基礎(chǔ)上,“廣以三科,用增前目”,這三科分別是:敘沿革、明罪惡、旌怪異。這些觀點,無疑把前人關(guān)于“書事之體”的討論擴充、深化了。如果說《史通?敘事》篇著重從什么層面探討“怎么敘”的問題,那么,《史通?書事》篇就是從事實層面探討了史書應該“敘什么”的問題。
總之,古代史家對于史書敘事之“事”的范圍所進行的探索,使中國古代史書敘事于史學宏大氣象之中呈現(xiàn)百花齊放的姿態(tài)。
(摘編自朱露川《史書敘事之“事”的品格》)材料二:
中國史學有求真精神和信史原則,這就要求史書敘事越是具體化,越應緊握事實。《史記?刺客列傳》重信立義,筆端激烈,使人“淺讀之而須目四照,深讀之則刻骨十分”。由于該篇所敘曹沫、豫讓、荊軻等五刺客事跡跌宕起伏,世多傳聞,于是太史公根據(jù)公孫季功、董生、夏無且的說法,判定荊軻刺秦故事中的是與非,在敘述荊軻刺秦一事時未取傳言中類似“天雨粟,馬生角”“荊軻傷秦王”等不可信的情節(jié)。南北朝時期,各政權(quán)于戰(zhàn)事往往“夸勝諱敗,國史固各記其所記”,在這種情況下,事件原貌難尋,若史家照本詳敘,則易致抵牾,失于事實,固李延壽合南北史事于一書,便不詳書南北交涉處,寧肯略去一些細節(jié),也不愿與事實有違??梢姡窌鴶⑹略降郊毠?jié)處,越須謹慎,撰史者當反復思忖、多方考訂方可下筆。
對于史書敘事來說,選擇哪些歷史事實進行敘述,是一個思考全局的過程。這要求史學家綜合運用多種體裁并對每一種體裁所敘之事做出規(guī)劃,使彼此間相互配合、條理分明。唐人劉知幾稱“《史記》者,紀以包舉大端,傳以委屈細事”,在皇朝史中,國之大事是本紀的重點,人物功過則是列傳的焦點,如此方可顯隱有道,洪纖靡失。
諸體紀事有詳略之分,具體到為哪些歷史人物立傳時,孰輕孰重,也需要一番綜合考量。唐順宗永貞元年九月初五日,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元韶離世,按報送制度,史館于是月書“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元韶卒”于國史,不載其事跡。對此,史臣路隨立議指出:“凡功名不足以垂后,而善惡不足以誠者,雖富貴人,第書其卒而已?!痹谶@個標尺之下,不能建立功名之人,雖位列將相、爵通于侯亦不立傳;立節(jié)、養(yǎng)德、出奇、守道之人,雖終身匹夫亦能與管、晏同列,傳事跡于后世。在路隨之前,韓愈的門生李翱就發(fā)出了以“功德”為修史標準的倡議。李翱、路隨提倡以“功德”為尺立傳入史,使富貴者能有所屈,貧賤者亦能有所伸??梢?,史書為何人立傳,不僅是一個技術(shù)性問題,也關(guān)系著史學教化功能的問題,體現(xiàn)出撰述者對全局和個體之關(guān)系的把握。
(摘編自朱露川《史書敘事的恢宏與細微》)(1)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代史家對于史書理論性的探討始于漢代荀悅的“立典有五志”之說,后代史家繼其學說得以延續(xù)與發(fā)展。
B.中國古代史書敘事有兩個重要問題需要解決,一是敘什么,二是怎么敘。前者常常受史家主體思想傾向的影響。
C.中國古代史書為人物立傳,有王侯將相可書,也有匹夫貧賤者可敘,李翱、路隨認為主要取決于其人是否具有“功德”。
D.中國古代史書敘事是一個技術(shù)性問題,需要思考全局、綜合考量,更是一個教化功能問題,需要確立標準。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屬于“史書范圍”的一項是
A.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B.蓋記言之所網(wǎng)絡,書事之所總括。
C.淺讀之而須目四照,深讀之則刻骨十分。
D.夸勝諱敗,國史固各記其所記。
(3)請指出材料一的論點并簡要分析其論證過程。組卷:3引用:1難度:0.6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大衛(wèi)?科波菲爾(節(jié)選)
狄更斯 故事背景提要:大衛(wèi)離家后,十歲時進了謀得斯通—格林比公司,給他們當童工,住宿環(huán)境陰暗潮濕。大衛(wèi)在當鋪的工作中認識里米考伯夫婦,知道了米考伯太太也是個孤兒,但是米考伯夫婦隨時要去外地。大衛(wèi)不堪忍受屈辱地位,決計逃走,去姨奶奶家。
米考伯太太帶著孩子坐在車后面,我站在路上無言看他們時,她眼前一層薄霧消失了,她看出我實在只是多么小的一個人。我這么想,是因為她面帶一種從未有過的母親樣的表情向我招手,要我爬上車;她摟住我脖子,像吻自己兒子那樣吻了我一下。我剛下車,車就開了。他們揮舞著手帕,以至我看不見他們一家人。我又要去謀得斯通—格林比公司開始那令人厭倦的一天。
可我已不想再在那里過多少令人厭倦的日子了。不,我已經(jīng)決心要跑開,要用一切辦法去鄉(xiāng)下,去見我在這世上唯一的親屬,要把我的遭遇告訴我的姨奶奶——貝特西小姐。
自從那晚產(chǎn)生了念頭并失眠后,我就一次又一次、一百次地重溫我那可憐的母親講的我出生的故事,昔日聽她講這故事于我是件快活事,我已把它熟記在心了。在那故事里,我的姨奶奶以令人生畏的威風登場;但她的舉止中有處小地方令我常常回味,正是這一小小特征給了我些鼓勵。我忘不了,母親認為姨奶奶摸她那頭漂亮的頭發(fā)時手并不粗暴。雖然那也許只是完全出自我母親的臆想,或許根本就沒那回事,但我用它構(gòu)成一小幅圖畫,畫出我記得那么清楚也愛得那么深切的女子,她的美打動得那可怕的姨奶奶也發(fā)了仁慈,這幅畫使整個故事變得溫柔了。很可能由于這幅圖畫已久久在我心中,才使我的決心逐漸形成。
我連貝特西小姐住哪兒也不知道,所以就給佩格蒂寫了封長信。不久就收到了佩格蒂的回信,和往常一樣充滿了忠誠和愛心。她隨信附上半幾尼(恐怕她花了不少氣力才克服重重困難,從巴吉斯的箱子里弄出這筆錢呢),并告訴我貝特西小姐住在多佛附近,不過她也不能肯定是就住在多佛當?shù)?,還是在海斯,沙門,或弗克斯通。我們工友中的一個人在我向他打聽這些地方時,竟說這些地方都在一起,我認為這于我的目的已夠了,決定那個周末就動身。
我是個誠實的小人兒,不愿離開謀得斯通—格林比公司而留下一個有污跡的印象,所以我認為我必須等到星期六晚上才能走;而且我剛來時預支了一星期薪水,所以我決定不在往日領(lǐng)工錢的時候去帳房。為了后一個特殊理由,我借了半幾尼,這樣我就不乏旅行所需費用了。于是,星期六天黑時,我們都在批發(fā)店里等著領(lǐng)工錢,我握住米克?沃克爾的手,請他在輪到他領(lǐng)錢時告訴奎寧先生我去把箱子搬往提普家了;然后我對粉白土豆道了最后一次再見,便跑走了。
我的箱子放在河對面的住處。在一張我們釘在桶上的地址卡上我寫上了:“大衛(wèi)少爺,留在多佛馬車票房,待領(lǐng)。”我把這卡邊放在口袋里,準備把箱子拿下來后拴到上面去。我一面朝住處走,一面四下張望,想找到一個幫我把箱子送到票房去的人。
一個腿很長的年輕人帶著一輛很小的空驢車,他站在黑弗萊爾路的尖塔附近。我走過時,眼光和他的相遇,他把我叫做“小痞子”,還希望我“認清他以后好作證”,無疑,這是說我瞪他了。我停下來向他解釋,說我并沒這么做,我不過是不能肯定他會不會愿意干一件活。
“哈(啥)活?”那長腿青年說。
“運一只箱子,”我答道。
“哈箱子?”那長腿青年說。
我告訴他是我的箱子,就在那邊街上,我要他把它運到多佛馬車票房,運費是六便士。
“六便士就幫你干呢!”那長腿青年說罷就上了車——不過是架在車輪上的一個大木托盤——驢子拖著那車咕隆隆跑了起來,那速度我要使勁跑才可以跟上。
這年輕人的態(tài)度帶著挑釁的意味,尤其他對我說話時嚼草的樣子讓我不喜歡;可價錢已講好,我就把他帶到我馬上要離開的房間,我們一起把箱子搬了下來。現(xiàn)在,我不愿意把那卡片拴上去,因為我怕那房東家的什么人會對我的舉止起疑心而把我扣留下來;于是我對那青年說,請他到了最高法院監(jiān)獄的高墻外時就停一分鐘。我話音剛落他就趕車咕隆隆跑將起來,那架勢像是他、我的箱子、那車還有那驢都發(fā)了瘋一樣。我跟在他后面跑著,喊著,等到預定地方趕到他身邊時,我氣都透不過來了。
因為太興奮又太緊張,我在掏卡片時,把那半幾尼也從口袋里翻出來了。為了不弄丟它,我就第把它含到嘴里;雖說我的手抖得好厲害,但還是把那卡片如我心意地拴好了。就在這時,我覺得那長腿青年朝我下巴上重重拍了一記,就見那半幾尼從我嘴里飛到了他手上。
“什么!”那青年抓住我衣領(lǐng),兇狠狠地齜牙裂嘴道?!笆欠噶耸掳?,是不是?想跑掉,是不是?去派出所去,你這個小壞蛋,去派出所去!”
“把錢還給我,行不行?”我萬分恐慌地說,“別管我的事?!?br />“去派出所去!”那青年人道,“你一定要去派出所證明這事!”
“把我的箱子和錢還給我,”我哭著叫道。
那青年仍然說:“去派出所去!”他還很粗暴地把我往那頭驢那兒逼,仿佛那畜生和警官有什么相似之處;后來他改變了主意,跳上車,坐到我的箱子上,嘟嘟念叨說要一直趕到派出所去,就比先前更加起勁地咕隆隆飛快地走遠了。
我盡一切力跟在后面追,可我沒力氣叫了,即使有那會兒我也沒膽量喊。我追了半英里路,其間至少有二十次,我?guī)缀醣卉嚹氲捷喿酉?。我時而看不見他,時而看見他,時而看不見他,時而遭到鞭子抽打,時而被叫罵,時而陷到泥里,時而爬起來,時而撞到什么人懷里,時而撞到一根柱子上。后來,由于生怕這時或許半個倫敦城都在出動捉拿我,我只得又驚又氣地眼睜睜看著那青年帶著我的箱子和錢去他要去的地方去了;我就一面喘著氣,一面嗚咽著,但我并沒停下腳步,我朝格林威治走去,我知道那地方就在去多佛的大路上;我所帶著的從這世界上所得的并不比我出生時帶到這世界上的多什么(就在我出生那天晚上,我的出生給我姨奶奶帶來了那么多不快),走向我姨奶奶貝特西小姐的隱居之地。
(1)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米考伯太太“像吻自己兒子那樣吻了我一下”,以比喻的手法寫出了大衛(wèi)所感受到的久違的母親般的呵護,這也為大衛(wèi)后文的離開做了鋪墊。
B.選文部分采用第一人稱敘事,講述大衛(wèi)童年的故事,直接、準確、生動地展現(xiàn)了大衛(wèi)的童年生活,也融進了作者狄更斯本人的許多生活經(jīng)歷。
C.選文部分是對大衛(wèi)早年生活的描寫,以孩子的心理視角真切地展示了一個遭遇坎坷的童年世界,大衛(wèi)掙扎和逃離的過程引起讀者對他的同情。
D.選文結(jié)尾部分連續(xù)運用多個“時而”,以排比手法寫出了此時年僅十歲的大衛(wèi)追趕驢車的過程的急迫和艱難,表現(xiàn)了此時大衛(wèi)的無助和無奈。
(2)選文部分第三段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3)選文部分是如何表現(xiàn)大衛(wèi)心理的?結(jié)合文章簡要分析。組卷:1引用:3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共20分)
-
9.請根據(jù)文段中信息給“智能變色紡織材料”下一個定義,要求語句通順,不超過65個字。
智能變色紡織材料是一種能對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做出響應的智能紡織品,智能變色紡織材料之所以會隨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而變,其奧秘主要來自機敏變色材料。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誘導變色材料的分子結(jié)構(gòu)產(chǎn)生重排、開環(huán)閉環(huán)、互變異構(gòu)等變化,這將導致分子結(jié)構(gòu)中的共軛體系發(fā)生改變,從而在表觀上使材料變換顏色。因機敏變色材料不同,智能變色紡織材料主要可分為光致變色紡織材料和熱致變色紡織材料。
研發(fā)制備智能變色紡織材料并不是把機敏變色材料和紡織材料做個簡單的加法,而是將機敏變色材料與紡織材料結(jié)合,有浸漬法、填充纖維法、涂層法、夾層法、交聯(lián)法等多種技術(shù)路線,以及相應的加工工藝。目前,這幾種結(jié)合方式各有利弊:浸漬法是將織物浸漬在由機敏材料制成的分散液中,使機敏材料吸附在織物上,雖然簡單易操作,但產(chǎn)品牢度較差、不耐洗,一般僅供一次性使用;填充纖維法是將機敏材料填充到中空纖維之中,再紡織制成智能織物,可保持較高的智能變色效果,但填充工藝復雜、成本高,給實際生產(chǎn)帶來一定困難。除此之外,其他方法也各有利弊。組卷:13引用:1難度:0.8
四、寫作(共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①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莊子②文學和科學之比確實沒有什么用處。但是它的沒有用處,正是它偉大的用處。
——莫言③有人把幸福解讀為“有”,有車、有房、有錢、有權(quán):有人把幸福解讀為“無”,無憂、無慮、無病、無災。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感悟?請結(jié)合生活,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詩歌處,文體不限,立意自定。組卷:11引用:8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