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廣西武鳴高中、北流高中等八校高二(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9 8:6:34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中國傳統(tǒng)服裝在設計上整體呈現(xiàn)出內(nèi)斂、含蓄、優(yōu)雅的美學特點,與中國文化倡導的美學思想是一致的。唐代因為深受外來文化的影響,文化兼容并蓄、風氣自由開放,服裝風格也變得奔放華美,但總體而言,最具中國文化特征的傳統(tǒng)服裝風格是端莊典雅的。這也體現(xiàn)了沉穩(wěn)儒雅的民族性情,以及崇尚自然、含蓄的審美情趣。
          孔子曾說:“吾聞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他認為一種材質(zhì)如果自身已經(jīng)很美,就不需要任何裝飾了。最高境界的美應該是本色的美,在這種純粹之美上增加裝飾反而會破壞美??鬃舆€提出了“繪事后素”的觀點,認為最美的境界是五色之后至于純白的“素”的燦爛。繪飾雖然華美,但卻是后添加的、外在的,素才是本體,體現(xiàn)的才是物的本質(zhì)之美。老子則認為“大巧若拙”,對“自然天成”的“大巧之美”高度推崇。莊子也說“素樸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把自然樸素看成是一種理想之美,強調(diào)自然高于人工、天然高于工巧。
          孔子一方面提倡著裝整潔規(guī)矩,另一方面更看重人品人格等內(nèi)在美。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他認為追求知識的“士”如果以粗衣淡飯為恥,也是不值得與之談論相交的。這說明,在表明君子德行方面,服飾是值得考量的一個部分,但對比于外在形式美,他更為看重內(nèi)在美。禮樂文化體現(xiàn)在個體修養(yǎng)方面是內(nèi)外兼修、相輔相成的。禮用以治外,旨在規(guī)范人的行為舉止;樂用以治內(nèi),重在引導人的性情心志。樂主要是一個人內(nèi)心德行的體現(xiàn),只有在內(nèi)心建立起德行的根基,外在的言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禮。因此,如果具備了內(nèi)在的修為,也可以“大樂必易,大禮必簡”。這些注重內(nèi)在美的觀點,也是提倡服飾樸素簡潔的思想基礎。
          在中國文人的服飾美學觀念里,因為對雅的推崇,其對立面就成了俗。在文人雅士的觀念里,服飾的美主要體現(xiàn)為“與人相稱”的素樸、儒雅的風格,雍容繁瑣、爭奇斗艷常被認為是庸俗的體現(xiàn)。一些追求精神清逸的文人,常常穿著裁剪簡單的長袍,鮮有文采,不加裝飾,以體現(xiàn)清朗飄逸的形象、瀟灑大方的氣度。雖然傳統(tǒng)寬松的袍服掩蓋了個人的身體特征,但他們的行為舉止和身體語言更能彰顯脫俗的精神氣度。在明代文人著作里,記載了對于服飾審美的主張,最具代表性的是明末李漁所寫的《閑情偶寄》。在談到服裝的色彩時,李漁認為青色是一種適合男女老少的色彩?!柏氋v者衣之,是為貧賤之本等,富貴者衣之,又覺脫去繁華之習,但存雅素之風?!彼匾詾檠诺姆椨^成為傳統(tǒng)服飾設計美學觀念的重要內(nèi)容。
          服飾是生活美學中最具魅力的呈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服飾文化是古代物質(zhì)和精神文明的集中體現(xiàn),是技術(shù)和藝術(shù)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從服飾的發(fā)展過程來看,當前服飾生產(chǎn)的工業(yè)化、標準化帶來了服飾上的西化傾向。這固然為服飾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都帶來了便利,但也帶來了美學設計上的同質(zhì)化傾向。因此,了解中國傳統(tǒng)服飾設計中的美學思想,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理解中國文化的成就,也可以借由服飾之美,使我們在國際上更好地塑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形象。
    (摘編自梁梅《中國傳統(tǒng)服飾設計的美學思想》)(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唐朝時期的服裝特色不同于我國傳統(tǒng)服裝普遍風格。
    B.孔子認為外在繪飾會破壞服飾美,因此如果材質(zhì)已經(jīng)很美,就不再需要任何裝飾。
    C.孔子對服飾的要求并不刻板,相比于著裝,他更看重的是人的性情心志和內(nèi)在美。
    D.李漁十分推崇青色,他指出無論尊卑貴賤都適合青色,這種色彩有廣泛的適應性。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立足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分析了中國傳統(tǒng)服飾設計的美學思想以及文化背景。
    B.文章在論述思路上,先總說傳統(tǒng)服裝的特征,再做具體分析,最后指出其意義。
    C.文章多處引用孔子的言論,表明儒學是對傳統(tǒng)服飾文化具有決定性影響的思想。
    D.第四段提到《閑情偶寄》,主要是為了說明重雅素已成為當時重要的服飾美學觀。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代的儒家和道家在看待自然樸素的問題上,曾表達過十分相近的觀點。
    B.如果君子具備了高尚的德行和修為,對其服飾方面禮的規(guī)范也就沒有了意義。
    C.中國傳統(tǒng)服裝重神韻輕形體,忌多彩而重青綠,體現(xiàn)出含蓄內(nèi)斂的民族性格。
    D.為了更好地塑造中國特色的文化形象,對于服飾上的西化傾向應該予以抵制。

    組卷:4引用:3難度:0.6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在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建筑中,亭臺樓閣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亭”的歷史很早。最早的亭,與邊防和軍事有關(guān),是邊塞哨所一類的建筑。戰(zhàn)國時期,在國與國的邊境上都設有這種亭,置亭長,任務是偵察敵情,防備敵人。到秦漢時,這種亭演變?yōu)橐患壭姓C構(gòu)的所在,在鄉(xiāng)村每十里設一亭,十亭為一鄉(xiāng),亭設亭長一人,管理當?shù)刂伟埠兔袷录m紛。劉邦起義前就是“泗水亭”的亭長。大約在秦漢以后,這種十里一亭的政治作用消失了,亭成為人們遠行送別的休息場所,出現(xiàn)了“十里長亭,五里短亭”。
          再看“臺”:《爾雅》曰:“四方高而臺。”實際上,把高出平地的一塊較為平坦的地方也叫“臺”。傳說中的黃帝住在“軒轅臺”。三國時曹操所建的“銅雀臺”,名噪古今,算得上中國第一名臺。另外,還有“越王臺”“戲馬臺”“歌風臺”和“拜將臺”。
          三看“樓閣”:二者并無多大區(qū)別,都是指兩層以上的房屋建筑。它們的區(qū)別在于,“閣”通常在四周開窗,或設置欄桿回廊,而“樓”則三面為墻,一面開窗。舊時皇宮里常把樓閣建于臺上,作為宰相等人辦公處,因而有“內(nèi)閣”之稱。
    (選編自北方有陶《中國古代的亭臺樓閣》)
    材料二:
          把亭臺樓閣修在山上,登高而望遠,從上往下看,山,高低起伏,水,蜿蜒曲折,此情此景還暗示著想象中君臨天下俯瞰大地的一種視覺效果。登高使人心曠,臨流使人意遠;讀書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嘯于丘阜之巔,使人性邁。閉眼沉思也好,舉目觀望也罷,同樣進入的是登臨送目的境界,思緒自然信馬由韁。那山高水遠的意境與怡悅古人體會甚深。
          天下好山水,必有樓臺妝;山水與樓臺,又須文字留。古人留下的亭臺樓閣,總是文化歷史高度的意象,這些去處,往往點綴名人名文,則相得益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種憂患意識讓人熱血沸騰,只可惜歷代的統(tǒng)治者并不領情,豪杰的抱負也就屢屢落空,“睹物興情”,登高遠望,面對亙古不變的山川河流和浩淼無窮的宇宙蒼穹,人的力量顯得微弱渺小,不值一提;面對自然,人的弱點和不足暴露無遺,人在自然力量面前是那樣的相形見絀。這樣以來,人生的短暫感、自我的渺小感等種種悲觀消極的情緒在人的內(nèi)心便自然產(chǎn)生,所以說,亭臺樓閣中也飽含了文人墨客一種懷才不遇的情感,這種情感內(nèi)涵豐富,里面蘊藏的憂國憂民、哀時傷世的思想主題對中國文化人和中國文化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選編自青磚雕刻《亭臺樓閣分析》)材料三:
          古亭臺樓閣是共同的社會財富,其保護工作應當由社會群眾共同參與。地方政府要綜合利用多種途徑,開展亭臺樓閣的保護宣傳工作,在社會上形成一種“全民參與”的保護意識。例如,利用地方電視臺或當?shù)貓蠹垺V播,宣傳地方文物古建筑的保護意義,激發(fā)人們的參與意識,從而降低甚至杜絕破壞古亭臺樓閣的行為。
          古亭臺樓之所以屢遭破壞,一方面與環(huán)境影響、城市建設等因素有直接關(guān)系,另一方面也與破壞成本偏低有間接聯(lián)系。例如,在城鎮(zhèn)化建設中,一些建筑企業(yè)為了降低工程成本,不愿意花費資金遷移古亭臺樓閣,而是違規(guī)直接拆除。但是這種違法行為并沒有得到當?shù)赜嘘P(guān)部門的依法懲處,導致許多建筑企業(yè)紛紛效仿。因此,地方政府應當結(jié)合當?shù)貙嶋H情況,盡快出臺內(nèi)容科學、執(zhí)行到位的古亭臺樓閣保護法規(guī),對于違法破壞古亭臺樓閣的必須依法給予懲罰。另外,對于古亭臺樓閣保護工作突出的個人或單位,也應當給予一定的物質(zhì)或精神獎勵,形成帶動和示范效應。
          對古亭臺樓閣修葺的本質(zhì)就是對古建筑遺跡的保護,但是在修葺和保護過程中要注意既有所保留又有所割舍,盡可能在小規(guī)模改造的前提下對古亭臺樓閣進行修葺,以確保它們能夠一代又一代的保存下來,讓后人能夠有幸目睹古代文明的輝煌成就,同時實現(xiàn)古亭臺樓閣在現(xiàn)代社會的新生。
          古亭臺樓閣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的載體,一旦失去將不復存在。因此,如何保護我國的古亭臺樓閣尤為重要。面對現(xiàn)代城市建設和古建筑保護之間的矛盾,我們應當積極尋找解決辦法,在保證對古亭臺樓閣進行保護的同時又能科學合理地開發(fā)它們的潛在價值,促進經(jīng)濟的發(fā)展。

    (選編自古建家園《淺談中國古建筑的保護與修繕》)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亭
    戰(zhàn)國
    邊塞哨所
    秦漢
    行政機構(gòu)
    B.臺
    虛擬
    軒轅臺
    現(xiàn)實
    戲馬臺
    C.樓
    常式
    欄桿回廊
    變式
     三面為墻成閣
    D.登高
    觀察
    遠望山水
    滋生
    憂樂感慨
    (2)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最早的亭與邊防和軍事有關(guān),后來成為人們遠行送別的休息場所,臺是指高出平地的一塊較為平坦的地方。
    B.樓閣都是指與兩層以上房屋建筑。但是“閣”的使用價值比“樓”大得多,宰相的辦公處就稱為“內(nèi)閣”。
    C.古人登臨亭臺樓閣,極目遠望,往往進入山高水遠的境界,睹物興懷,油然而生個人和家國的復雜情感。
    D.古人留下的亭臺樓閣為江山增色,名人觸景生情的名文為名勝添彩,這種文化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3)對古亭臺樓閣應該如何保護?請根據(jù)材料簡要概括。

    組卷:1引用:4難度:0.6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重建學校
    路遙
          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親有點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劉玉升要重建廟宇的事給兒子大約說了說。
          “我上了二十塊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點哩,因為你這二年賺了幾個錢……”孫玉厚咄訥地對兒子說。
          孫少安有些生氣地咂巴了一下嘴,對父親說:“哎呀,我怎能出這號錢哩?就是你也不應該出!”玉厚老漢對兒子的態(tài)度大為驚訝,“你娃娃不敢這樣!神神鬼鬼的事,誰也說不來!咱又不在乎那么兩個錢。萬一……”
          “萬一怎?”少安看著父親的可憐相,強硬地說:“我不會出這錢!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劉玉升和金光亮!他們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第二天上午,少安產(chǎn)生了一個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寶貝兒子?;⒆舆@半年已經(jīng)上了小學一年級。
          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兒子坐在教室里的樣子。
          孫少安懷著一種惆悵而激動的情緒,一個人慢慢溜達著。
          他習慣地走到原來的學校院子,卻猛然意識到:學校已搬進了原二隊的飼養(yǎng)院里!
          不過,他倒一下子無法把自己的雙腳從這個破敗的老學校的院子里挪出來。
          他看見,這個當年全村最有生氣的地方,竟是這樣的荒蕪衰敗了!……這就是當年他上過學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這里上過學。
          而現(xiàn)在,他的兒子卻不得不離開這地方,搬到曾經(jīng)喂驢拴馬的棚圈里去念書了。這是歷史的恥辱,也是雙水村的恥辱。
          “不過,你孫少安大發(fā)感慨,可又給雙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個聲音突然在內(nèi)心中問他。孫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臉向天空長長地噓了一口氣。僅僅在這一剎那間,某種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識,他猛然想:是呀,我為什么不可以把這座學校重新建造起來呢?連神漢劉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廟坪的破廟,我為什么沒勇氣重建這個破學校?
          一種使命感強烈地震撼了這個年輕莊稼人的心,使他渾身不由滾過了一道激奮的戰(zhàn)栗!
          好,你劉玉升修廟,我孫少安建校!咱們就唱它個對臺戲!
          孫少安旋即走出這座頹敗的學校院子,轉(zhuǎn)而來到不遠處的原二隊飼養(yǎng)院。他躡手躡腳來到“教室”窗戶前。窗戶是臨時壘的,栽幾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紙被風吹得嘩嘩價響。他透過窗戶上的破紙洞,看見姚淑芳老師正領著孩子們讀拼音。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糞便味直沖鼻子。他半天才看見虎子背抄著雙手,小胸脯挺著在念拼音。他鼻根一酸……
          孫少安擰轉(zhuǎn)身急速地步出了這個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責任讓孩子們盡快和這個飼養(yǎng)院永遠地告別,重新回到更好的環(huán)境中去念書。
          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渎犓f了自己的打算,也很興奮,立刻表示他將全力支持他辦這件大事。兩個人同時還商定,他們也成立一個會,叫“建校委員會”,由少安任會長,俊武任副會長。少安表示,他準備拿出一萬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錢,還可以建立“獎學金”什么的。
          當天晚飯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親叫到院子里,給他說了他的打算。
          玉厚老漢嘴一張,結(jié)果連什么也沒說出來。他萬萬沒有想到,兒子連敬神的幾十塊錢都不愿出,卻拿這么一大筆錢修那個破學校!
          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時勤儉的秀蓮卻特別痛快地支持他搞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畫了“圈”,就算敲定了。
          當天夜晚掌燈時分,少安一個人爬上了廟坪山。他蹲在山頂?shù)奶萏锢氵?,靜靜地環(huán)視著月光朦朧的雙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許許多多的事。從少年時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現(xiàn)在。噢,他已經(jīng)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了半輩子。他的后半輩子也要在這塊土地上度過。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現(xiàn)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過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謀算的是怎樣才不至于餓死,如今卻有可能拿出一大筆錢來為這個他度過辛酸歲月的村莊做點事了。當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來說這實在算不了什么,可這是他孫少安呀……
          月亮是這樣的皎潔,夜是這樣寧靜,村莊沉浸在睡夢之中,東拉河卻依然吟唱著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節(jié)選自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五十章,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調(diào)動多種感官描寫飼養(yǎng)院“教室”環(huán)境的簡陋破舊,并著力刻畫虎子讀書的認真,這堅定了少安重建學校的決心。
    B.劉玉升和金光亮集資重建廟宇的事情,說明當時一部分農(nóng)民思想觀念落后,也與孫少安個人出資重建學校形成了對比。
    C.小說反復寫到村里原來的學校“衰敗”“頹敗”,卻沒有對學校進行直接描寫,這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D.小說人物語言具有濃郁的陜北地方特色,如“你娃娃不敢這樣”“萬一怎”。敘述語言莊重華美,富有感染力。
    (2)小說最后一段的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請分點概括。
    (3)小說是如何塑造孫少安這一人物形象的?請結(jié)合小說簡要分析。

    組卷:3引用:1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彭士祿曾說,自己一輩子干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這兩件事,無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彭士祿用自己堅挺的脊梁,賦予國家自立、民族自強無窮的力量。
          大國重器,心血鑄之?;仡櫯硎康摰囊簧?,始終與祖國同行、與科學共進。童年時期的苦難,培養(yǎng)了他堅韌不拔的品質(zhì),以及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奮斗不息的高尚精神境界。彭士祿曾說:“如活著能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新中國成立以來,以彭士祿為代表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chuàng)新的豐碑,也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zhì)?,F(xiàn)在,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shù)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chuàng)新這個第一動力。越是前行,越離不開創(chuàng)新;越是發(fā)展,越需要一大批優(yōu)秀的科研工作者;越是艱難,越是需要不斷凝聚起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記住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出發(fā)。①學習“時代楷?!迸硎康摰墓廨x歷程,②將激勵我們黨的百年奮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③為國家強盛、民族復興再添薪火。
    (1)請修改文中尾端畫波浪線句子的兩處語病。
    (2)請將文中第一段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一個長句??梢愿淖冋Z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組卷:3引用:2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寫一篇議論文。
          薩繆爾?貝克特在《等待戈多》劇中塑造兩個流浪漢,他們卑微、低賤、骯臟;他們迷離恍惚,渾渾噩噩,沒有自我,也沒有尊嚴,只是膽戰(zhàn)心驚地向奴隸主波卓乞討吃剩的骨頭。劇中反復出現(xiàn)“等待戈多”的對白:
          愛斯特拉岡:咱們走吧。
          弗拉季米爾:咱們不能。
          愛斯特拉岡: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爾:咱們在等待戈多。
          可是他們糊涂到連自己苦苦等待的戈多是誰都不知道。也有人問過作者“戈多究竟指什么”,作者回答:“我要是知道,早在戲里說出來了。”也有人說“戈多”指希望。
          你認為兩個流浪漢在等待什么?請就此談談自己的感想。
          要求:(1)綜合材料的意思,聯(lián)系實際生活闡述觀點;(2)論證結(jié)構(gòu)明晰,論據(jù)的選擇和使用準確;(3)抒發(fā)真情實感,表達真知灼見,不得抄襲和套作;(4)字數(shù)不少于800字。

    組卷:6引用:3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