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城關(guān)中學高二(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中國古典戲曲隨著從元代雜劇到明代傳奇的發(fā)展,以大團圓結(jié)尾的固定構(gòu)成逐漸增多,尤其是進入明萬歷年間以后,以才子佳人戀愛為題材的作品大量出現(xiàn),并且形成了必定是才子科舉合格得以與佳人團圓的固定模式。據(jù)伊維德考證,明代刊印的元代戲曲,大部分都對原戲進行了改編,其中最重要的改編之一,就是把結(jié)尾都改成了大團圓。
這種“俗套”的結(jié)尾模式在當時就曾受到許多精英文人的批判,戲曲家卓人月說:“今演劇者,必始于窮愁泣別,而終于團圓宴笑。似乎悲極得歡,而歡后更無悲也;死中得生,而生后更無死也,豈不大謬也!”最早將戲曲藝術(shù)的團圓結(jié)局與中國人的精神氣質(zhì)掛鉤的,大概是王國維,他說:“吾國人之精神,世間的也,樂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戲曲、小說,無往而不著此樂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終于歡,始于離者終于合,始于困者終于亨,非是而欲饜閱者之心,難矣?!毙挛幕\動之后的精英知識分子,也普遍認為“團圓的迷信”充分暴露出中國人不敢正視現(xiàn)實、直面矛盾,缺少悲劇意識的國民性弱點,是一種自欺欺人的“瞞和騙的文藝”。不過,精英知識分子對大團圓的批判,與其說是出于審美的目的,不如說是出于啟蒙的目的。無論是啟蒙文學還是革命文學,最重要的是必須確立對社會現(xiàn)狀的“不滿”主題,唯其不滿,才有必要且有可能借助通俗文學形式喚醒民眾,以激發(fā)其奮起改變其現(xiàn)狀。而大團圓故事卻被認為是粉飾現(xiàn)實、麻痹斗志的文學,這是有悖于啟蒙目的和革命目的的,因此遭到精英知識分子的嘲諷和批判,這一點也不奇怪。
還有一個吊詭的現(xiàn)象,往往越是生活富足的精英階層,越是嫌膩大團圓故事;越是貧苦的下層百姓,越是熱衷大團圓故事。從文學鑒賞的角度看,越是理性的知識群體,越傾向于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作品;越是感性的口頭文學愛好者,越傾向于非現(xiàn)實的幻想故事。民間故事和鄉(xiāng)村演劇都是幻想色彩濃郁的通俗文化形式,甚至有學者認為,民間故事是刻意與社會現(xiàn)實保持著陌生化的距離。弗洛伊德也說:“許多事情就是這樣,如果它們是真實的,就不能給人帶來娛樂,在虛構(gòu)的劇作中卻能夠帶來娛樂?!?br /> 由此可見,精英知識分子的現(xiàn)實主義標準與民間文學非現(xiàn)實的幻想性之間,本身就是相互垂直的兩套體系,當你用了這一套體系的標準去衡量另一套體系的時候,就只能得出“無價值”的結(jié)論。越是太平時期,市民社會越發(fā)達,文化市場的力量越大,市場需求就越傾向于大團圓故事。對于普通民眾來說,他們需要在平淡的生活中注入一些幻想的亮色,不僅需要故事,而且需要能滿足他們美好愿景的好結(jié)局的故事。所以說,“對于戲曲中的“大團圓”,盡管魯迅等新文藝人士深惡痛絕、屢加痛斥,卻始終無法動搖其民間根基”。
問題是,我們在多年的文化學習中,逐漸習得了這些文化精英的啟蒙判斷,認定了大團圓結(jié)局與所謂“民族心理”之間的表里關(guān)系,普遍將大團圓故事模式誤作中國特產(chǎn),以為對大團圓的追求“反映了整個民族和社會群體的文化心態(tài)和民族心理”。
(取材于施愛東《故事法則》)(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精英知識分子對大團圓的批判和否定,不僅出于審美的目的,也出于啟蒙的目的。
B.啟蒙文學要想借助通俗文學形式喚醒民眾,必須確立對社會現(xiàn)狀的“不滿”主題。
C.處于貧富不同階層的人們,往往對大團圓故事的態(tài)度不同,前者熱衷,后者嫌膩。
D.能夠滿足民眾的文化市場需求和美好愿景,是大團圓故事的民間根基難撼的原因。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引用王國維的論述,印證了大團圓結(jié)局與民族的精神氣質(zhì)具有表里關(guān)系的觀點。
B.文章對比了精英階層和下層百姓對大團圓故事的不同態(tài)度,并分析了產(chǎn)生的原因。
C.文章從具體現(xiàn)象入手,審視并探討了大團圓式文藝作品對普通民眾生活具有的意義。
D.作者認為,對于大團圓的追求,反映了我們民族和社會群體的文化心態(tài)和民族心理。
(3)下列文學主張,不屬于批判“大團圓結(jié)局”的一項是
A.大團圓結(jié)局、悲劇之喜劇結(jié)局使本已走向寂滅之境的個體又重新回到生活之欲,這意味著重陷于“?;蟆钡哪嗫印#S霖《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
B.凡是歷史上不團圓的,在小說里統(tǒng)統(tǒng)給他團圓;沒有報應(yīng)的,給他報應(yīng)。互相欺騙-這實在是關(guān)于國民性底問題。(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C.惟我填詞不賣愁,一夫不笑是吾憂。舉世盡成彌勒佛,度人禿筆始堪投。(李漁《風箏誤》卷末收場詩)
D.他閉著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劇慘劇,不肯老老實實寫天工的顛倒殘酷,他只圖說一個紙上的大快人心。這便是說謊的文學。(胡適《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的改良》)組卷:26引用:17難度:0.5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千百年來,虎被賦予果敢、勇毅等內(nèi)涵,早已成為中華民族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
虎是力量的代表。自然界中的虎,體格強壯、動作敏捷,展現(xiàn)出旺盛的生命力與充沛的活力。在中國人的文化視野里,虎不僅被用來形容體魄的強健、身姿的矯健,更指代精神的煥發(fā)、力量的凝聚。中國人筆下的虎,有叱咤風云的“虎嘯而谷風至”,有威武剛猛的“氣吞萬里如虎”,有自信豪邁的“虎踞龍盤今勝昔”。對虎的推崇與贊賞,飽含著人們對力量的不懈追求,更激勵著人們生龍活虎、龍騰虎躍,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不斷開拓進取。
虎是勇敢的象征。古往今來,能夠彰顯勇敢、無畏的人和事,也往往與“虎”聯(lián)系在一起。革命年代,被毛澤東同志稱贊為“滿身虎氣”的徐海東大將,驍勇善戰(zhàn)、身先士卒,先后9次負傷,身上留下17處傷疤。抗戰(zhàn)時期,與中國人民并肩作戰(zhàn)的美國“飛虎隊”,冒險開辟駝峰航線,為抗戰(zhàn)勝利作出貢獻,成就了一段國際合作的佳話。改革開放后,廣東的東莞、中山、南海、順德四地,敢于開拓、勇當先鋒,創(chuàng)出了“廣東四小虎”稱號……像虎一樣不懼艱險,像虎一樣勇毅前行,英勇無畏的氣概與精神,支撐著人們在時間畫卷中,書寫下一段段激越人心的英雄傳奇和奮斗史詩。
習近平總書記號召,“保持勇毅篤行的堅定,展現(xiàn)虎虎生威的雄風,努力爭取新的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奮進在虎年,就是要激發(fā)“虎氣”,使出“虎勁”。勝利不會自動向我們走來,我們必須自己走向勝利。不管是扎實做好“六穩(wěn)”“六?!惫ぷ?,還是繼續(xù)做好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無論是推進“雙碳”工作,還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zhì)量發(fā)展,哪一項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xiàn)的?哪一項不需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和“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昂揚斗志?保持歷史主動,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怠,以猛虎下山的氣勢和虎略龍韜的智慧勇毅前行,我們定能在新征程上創(chuàng)造新的更大奇跡。
(摘編自《人民日報》2022年1月30日《奮進在虎年》) 材料二:
古代,成年人尚且憂慮自身安危,嬰兒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是一次堪比“闖關(guān)”的生命之旅。在古人眼里,尚在襁褓的嬰兒弱小而毫無抵抗力,自然會用各種各樣的儀式為其驅(qū)災(zāi)避瘟。能“噬食鬼魅”的虎,自然也被天下父母寄予厚望。
宋人羅愿在《爾雅翼》中記載“古者胎教,欲見虎豹勇?lián)糁铩?,孩子未出生之前,求子如虎,出生之后又給嬰孩戴虎頭帽,著虎頭鞋,有時還穿虎皮衣,以祈求如虎子般健康。
虎形的玩具在古時并不少見,商代遺址中就曾出土灰陶燒制的臥虎以及小型玉雕虎,可以時常佩戴于身。到了清代,多地有制作布老虎的習俗。
與布老虎一樣色彩繽紛的民間工藝,還有虎頭帽。目前國內(nèi)發(fā)現(xiàn)最早的孩童佩戴虎頭帽的實物例證是出土于西安東郊韓森寨唐墓中的虎頭帽襁褓俑。這個嬰兒俑頭戴虎頭帽,身著衫,外裹襁褓且在身前系有三條打結(jié)的綁帶,衣帽處的細節(jié)塑造細致,較為真實地反映了唐代嬰孩服飾的樣貌,也可判斷當時孩童已有戴虎頭帽之俗。
(摘編自王靜《老虎在民間的身份》) 材料三:
在武松被施耐庵塑造出來之前,古人筆下那些真真假假的伏虎英雄早已多不勝數(shù),但拜《水滸傳》所賜,武松成了幾百年來最著名的打虎英雄。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小說家創(chuàng)作出的種種傳奇也與人類原始狩獵中的伏虎文化息息相關(guān)。
洪荒時代的人類要生存,不可避免要與猛獸斗爭,而群獸之中又以虎最為兇猛。清代時大面積山林地帶的墾殖,破壞了虎的棲身之所以及老虎賴以生存的食物鏈,大大縮小了人類與老虎間的距離,導致虎患橫行,獵虎行為自上而下廣為流行。
對帝王們的狩獵戰(zhàn)績,老百姓并不怎么買賬。畢竟帝王將相們的狩獵,大抵還是在相對安全的環(huán)境下進行。當然,武松在打虎英雄榜上的人氣吊打歷代帝王,還有個重要原因,他雖然是喝酒后不信邪上虎山,但打死景陽岡上的老虎,客觀上是為當?shù)爻⒒?,屬于為民除害之舉??梢赃@么說,歷來受民間推崇的打虎文化的內(nèi)核并非以獵虎來彰顯武德,而在除暴安良。
老虎何辜,怎么就成了“暴”和“害”的代表?其實還真不算冤,數(shù)千年來猛虎下山以人為食的事例數(shù)不勝數(shù),甚至多有群虎圍村、屠村的慘劇,以至于自古以來就誕生了“虎患”這一專有名詞。老虎既然已稱之為“患”,人們自然希望有英雄出來掃除禍患。據(jù)《華陽國志》記載,戰(zhàn)國時期“白虎為害,自秦、蜀、巴、漢患之”,“虎歷四郡,害千二百人”,百姓深受其苦,逼得朝廷親自出面號召打虎。當時在位的秦昭襄王發(fā)出詔令,國中“有能殺虎者,邑萬家,金帛稱之”。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詔令發(fā)出后,幾位少數(shù)民族勇士制作白竹弩,最終射殺了白虎。
(摘編自周渝《古代文學中為何總有“打虎英雄”出沒》)(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我們只要如虎一般果敢、勇毅前行,保持歷史主動,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怠,就能在新征程上創(chuàng)造奇跡。
B.奮進在虎年,因為勝利不會自動走來,所以我們必須要激發(fā)“虎氣”、使出“虎勁”,自己走向勝利。
C.藝術(shù)源于生活,武松成為幾百年來最著名的打虎英雄,是因為與人類原始狩獵中的伏虎文化緊密相連。
D.打虎文化歷來受民間推崇,因為其內(nèi)核不僅在以獵虎來彰顯力量與武德,而且在為民除害、除暴安良。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龍吟虎嘯”“臥虎藏龍”“龍驤虎視”“燕頷虎頸”“龍韜虎略”等詞語與古人對老虎的崇拜不無關(guān)系。
B.體悟虎的品格,弘揚虎的精神,使出虎的干勁,能體現(xiàn)中國人的精氣神,也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
C.最早的孩童佩戴虎頭帽的實物例證是韓森寨唐墓中的虎頭帽襁褓俑,由此可知戴虎頭帽之俗始于唐代。
D.就算周武王有“禽虎二十有二”之記載,康熙皇帝有“日射三虎”的打虎逸聞,但都遠不及武松有名。
(3)千百年來,虎衍生出豐富多樣的形態(tài),從神壇躍入民間。請結(jié)合材料分析:為什么“虎”會成為年畫中的常見元素。組卷:1引用:2難度:0.2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兔老漢
陳忠實 善民老漢一覺醒來,伸手到枕頭邊摸煙袋。此刻,大概午夜時分。老漢裝上一袋旱煙,美美地吸了一口。
這當兒,老漢似乎聽到廈屋的門輕輕響了一聲。細一聽,有極輕的腳步聲。他丟下煙袋,再一聽,聽見兔子胡亂蹬踏的聲音。他心里斷定,有人偷兔哩!他穿上衣褲,從門背后摸起劈柴的斧頭。
老漢提著斧頭蹦出門來,聽到前院一陣慌亂的腳步聲,他大喝一聲,一聲吆喝之后,院里的腳步聲更加慌急了,跑起來了,腳步聲瞬即消失到大門外去了。
善民老漢走到前院去,屋里養(yǎng)著百余只兔子哩!
廈屋敞開著。兔籠的木門打開了,幾只長毛白兔在地上驚恐地跳彈。老漢一數(shù),整整差了二十五只,就在心里罵,狗日的賊娃子,簡直成土匪了!他把兔籠關(guān)好,聽見老伴在門口呼叫他。
他趕到大門口,老伴指著木門檻。借著星光,老漢看見門檻上丟著一只小小的布兜兒。布兜的兩根系帶兒斷了,他抓起布兜兒,回到上房里屋。善民老漢把手塞進布兜兒,老天爺,竟然是一厚扎人民幣!數(shù)一數(shù),五百元。
善民老漢咂著旱煙袋,瞅著厚扎扎的人民幣,扭過頭來,瞅著墻壁。墻壁上,貼著一張灶王爺?shù)纳裣?,善民老漢篤信灶王爺。
老漢在供奉灶王爺?shù)南袂包c燃了三根香,跪拜在灶君面前,虔誠地仰起頭,向灶君明心,我跟俺老伴都沒貪財?shù)男乃肌?br /> 善民老漢得意地跟老伴說,“土地爺看賊娃子偷了兔子,就把狗日的錢布兜給拽斷了……”
“賊娃子偷的兔子,賣不上一百塊,倒留下了五百元?!崩习檎f。
“咱不能拿這五百塊錢!這是不義之財?!?br /> 善民老漢說:“那些賊娃子,大概是窮急了。過年沒錢辦年貨,饑寒生盜賊嘛!咱還是把這布兜跟錢……還給主家?!?br />“賊娃子舍不得丟下的錢,肯定要來取。他若來了,說幾句好話,認個錯,咱把錢跟布兜還給他不就完了!”
老伴點點頭。
善民老漢照例去撫弄他的兔。老兩口很坦然,像什么事也不曾發(fā)生過。
善民老漢正睡得沉,就覺著有人掐著他的喉嚨,一塊爛布塞進他的嘴里。老漢轉(zhuǎn)臉一看,眼前那人臉上全用黑墨涂得一臉模糊,只留一對白仁多黑仁少的眼睛珠子在外頭。桌子旁邊還坐著兩個同樣打扮的人,手里玩著刀子。
善民老漢嚇得渾身像篩糠一般抖,他猜斷,這幾個家伙肯定是偷兔子的惡鬼。
“你老熊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嗎?”那頭兒撇聲窩腔地問。
善民老漢嘴被堵著,他心里罵,本想把錢還給你們,早知如此,該塞到灶堂里燒了。他實在想不到,這些賊會像土匪一樣暗偷強掠。
老漢只好點點頭。
“拿出來吧,甭勞哥兒們翻箱搗柜。”
老漢站起來,從木箱里拽出布兜兒。那頭兒伸手搶過去,掏出那扎票子,自言自語說:“倒是沒動!”
幾個人把老漢和老伴的手腳捆起來,扔到炕上,走了。
老漢最后是用牙齒撕開了手腕上的繩子,再給老伴解開手腳。他摟住老伴,“嗚”地一聲哭了。
鄰居們聽到深更半夜的哭聲趕了過來,驚恐地聽著善民老漢的敘說。大家抱怨老漢太糊涂,人家偷了兔,丟了錢,你倒好心腸等人家來?。√煜履挠羞@樣愚昧的善人!
派出所的警官到來時,天已微明。警官詳細詢問了經(jīng)過,又拍了照片,就告別了。臨走時,警官說:“大叔,你這人真是……!賊偷了你的兔,你反而等著賊來取他們丟下的錢!像您這樣的善人……我還沒見過哪!”
善民老漢在家里等了幾天,一直沒有賊姓子被抓的消息。老漢越等越煩,一骨轆爬起來,一把撕了灶君的像,撈起镢頭,捶砸著土地爺?shù)哪嗯魃碥|,口里罵著:“我不行善了!善人善行盡吃虧!”老漢把土地爺砸得粉碎。
“今晌午吃兔肉!咱不能當兔子,人都怕狼,我也學狼呀!”
一輛警車停在了門口,一位警官走進屋來,要老漢到派出所去一趟。
一間房子里,一位警官坐在椅子上,一個小伙站在中間。善民老漢走到小伙面前,盯著他的眼睛,白仁多而黑仁少,就是那個家伙!
警官告訴他,這一伙賊八個人,全抓起來了。
老漢感嘆:“那東西穿得也不錯,不像是沒錢花沒飯吃喀!”
老漢心里納悶,吃得好又穿得闊,怎么還做賊呢?并非是饑寒才生盜賊,并非是得溫飽而能修禮義吧?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在敘述中善用伏筆,如善民老漢得到錢后考慮把錢還給主家,暗示了后文賊人再次上門,使小說結(jié)構(gòu)更具張力。
B.偷兔賊離開后再次回到善民老漢家,搶走了上次落下的錢。這一轉(zhuǎn)折將故事推向高潮,使善民老漢的形象更加豐富。
C.善民老漢篤信灶王爺,在供奉灶王爺像前點燃香虔誠跪拜的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善民老漢思想中深受封建迷信的影響。
D.小說結(jié)尾借善民老漢的感嘆,深化了小說主題,展現(xiàn)時代變化中鄉(xiāng)村社會人物心理和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憂慮和思考。
(2)從兔子被偷到小偷被抓的過程中,善民老漢的心理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請結(jié)合作品簡要分析。
(3)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兔子,有怎樣的作用?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組卷:6引用:4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1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眾所周知,鹽和糖攝入過多對健康不利。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鹽和糖常常結(jié)伴而行。放鹽多了,① ,使咸味變得柔和,不刺激。而當糖的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味覺就開始麻痹,嘗不出太濃的甜味了。這時只要稍微加點鹽,② 。糖和鹽的這種“微妙關(guān)系”對我們來說有利有弊,很多時候,糖成了咸味的“減弱劑”,在1%~2%的食鹽溶液中添加10%的糖,幾乎可以抵消咸味。所以很多甜咸口味的菜里,③ 。比如,糖醋排骨、魚香肉絲等,咸味被甜味消減了。在外就餐,盡量少點這類菜肴。在家烹調(diào),要少放糖和鹽。
市面上還有很多糖和鹽含量都很高的食品,大家要格外注意。像果脯蜜餞。比如酸酸甜甜的話梅讓人欲罷不能,但吃進10個,攝入的鹽就占一天總量的56%。你可能吃的時候并不覺得咸,這主要是因為加工時會加入很多糖。再如鱈魚絲等海產(chǎn)干貨,味道鮮美,有嚼勁,營養(yǎng)豐富。可數(shù)據(jù)顯示,鱈魚絲竟是含鹽大戶:100克鱈魚絲含鈉2克,相當于5克的鹽。并且配料表上,白砂糖的位置特別靠前,是典型的高糖高鹽食物。大家選擇食品時,要注意查看食品標簽,盡量選擇糖和鹽都較少的產(chǎn)品。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簡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內(nèi)容。要求含有對大眾的建議,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60個字。組卷:26引用:24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我們一定都還記得2020年這些新聞:
方艙醫(yī)院內(nèi),因新冠肺炎輕癥被收治的高三學生,在得到治療的同時,也抓緊時間學習??祻?fù)后,回到校園,參加高考,他們中的很多人在填報志愿時,選擇成為一位白衣天使。
小馬依靠助學政策讀完大學,從貧困山區(qū)走出,又走回貧困山區(qū),成為一名扶貧駐村干部。走出又走回的這些年,他學習了知識,增長了才干,奉獻了青春,建設(shè)了美麗中國。
家對面的山頂架起了一個信號基站,西藏學生巴珍從此再也不會因為上網(wǎng)課信號不穩(wěn)定而花幾個小時爬上山頂找信號了。哪怕只為一個學生,國家也會有不計成本的基建投入。
請綜合以上內(nèi)容,就“個人成長與國家發(fā)展”這一主題寫一篇文章,用于高三成人禮上發(fā)言。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3引用:4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