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福建省廈門外國語學校石獅分校、泉港一中兩校聯(lián)考高三(上)第二次月考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西周時期,“天”成為周王解釋其政權合法性的最高依據(jù)。春秋時期,諸侯、卿大夫開始頻繁地使用“天”來頌美祖先的榮耀,解釋國運的盛衰。這一變化反映出春秋時期( ?。?/h2>

    組卷:10引用:12難度:0.6
  • 2.漢高祖令諸侯王“皆立太上皇廟于國都”,此后逐漸形成數(shù)量龐大、祭祀隆重的郡國廟。武帝時董仲舒提出宗廟居郡國非禮的主張,至元帝時,通過禮制改革正式廢除郡國的宗廟??鴱R制的興衰,主要反映了西漢( ?。?/h2>

    組卷:83引用:22難度:0.5
  • 3.如表為三國兩晉南北朝手工業(yè)遺存情況簡表。據(jù)此能得出的合理結論是( ?。?br />
    類型 主要地域 遺存種類
    鑄鐵業(yè)手工業(yè)作坊遺存 全國各地均有廣泛分布 鐵器遺物中以犁、鏟、鋤、鐮等農業(yè)生產工具數(shù)量最多,還有兵器、馬器等
    銅器鑄造遺存 今山西、河南等地 釜、盤燈、爐等生活用品,還有銅錢、銅佛像等
    瓷器手工業(yè)作坊遺存 中原地區(qū) 以青釉為主瓶、壺、碗、罐等
    今江浙地區(qū) 質量較高的青瓷器,越窯產品質量最優(yōu)

    組卷:9引用:8難度:0.7
  • 4.有學者對中國古代歷史某一時期的特征進行了如下總結。(6)處應是( ?。?br />
    (1)貴族政治讓位于君主獨裁。
    (2)農民脫離貴族或國家的束縛,土地等私有得到承認。
    (3)科舉普遍化與官僚政治成熟。
    (4)朋黨由貴族核心過渡到政治斗爭。
    (5)貨幣大量流通,貨幣經濟盛行。
    (6)__________________
    (7)文學藝術自由化、平民化色彩加重。

    組卷:24引用:6難度:0.8
  • 5.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區(qū)“耕漁之外,男婦并工……織布,織席果石,造器營生”,婦女收入在家庭經濟來源中占有很大比重。社會上追求財富、重視自我的風氣顏為興盛。與這些現(xiàn)象密切相關的是( ?。?/h2>

    組卷:1引用:3難度:0.6
  • 6.16世紀,南方每年向西北軍鎮(zhèn)運送至少500萬兩白銀,后因采購東南各省物資,白銀回流南方。白銀用作稅收后有長達幾個月的時間離開市場流通,加之江南的許多家庭貯藏了成千上萬兩白銀,致使白銀嚴重不足。這些現(xiàn)象可用于說明(  )

    組卷:12引用:7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第17題8分,第18題20分,第19、20題各12分,共52分。

  •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西方和中國(思想史)各自都是變化萬千,而思想的演變是與文化、社會、經濟、政治等變化密切相關的:中西雙方之思想亦有其各自發(fā)展的內在理路。倘若把視點集中到中國,也應記住沖擊中國的西方是個變量而西潮入侵中國之時,中國本身的傳統(tǒng)也在變。(當然雙方也都有許多——或者是更多——不變的層面)如果僅注意西潮沖擊帶來的變化,而忽視不變的一面,或忽視西方和中國文化傳統(tǒng)自身演變的內在理路,必然是片面的。
    ——摘編自羅志田《西潮與近代中國思想演變再思》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材料整體或其中任意一點擬定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jù),論證充分,表達清晰。)

    組卷:2引用:3難度:0.5
  • 20.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中東北非是多民族聚居區(qū),而阿拉伯帝國的征服運動是以伊斯蘭教為旗幟的,因而帝國的民族政策大多是通過宗教原則體現(xiàn)出來的。對非阿拉伯人實行安撫政策,這一安撫政策集中體現(xiàn)在阿拉伯軍隊在對外擴張時與當?shù)厝擞喠⒌暮霞s上。對猶太教徒、基督教徒、祆教徒等異教徒的寬容。穆罕默德在傳教之初即承認猶太教徒、基督徒為“有經典的人”。統(tǒng)治者對先進民族的文化高度重視。阿拉伯統(tǒng)治者雖然崛起于文化落后的阿拉伯半島,但他們高度重視先進民族的文化,這是阿拉伯帝國民族政策在文化領域的直接體現(xiàn),盡管在帝國統(tǒng)治時也發(fā)生過多次對“文化人”的殺戮與迫害,但只要文化與學術活動不涉及王權與哈里發(fā)統(tǒng)治,統(tǒng)治者是大力提倡的。
    材料二 民族政策使非阿拉伯人中誕生了如此眾多的文化名人,而這一政策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帝國境內各民族族類淵源相似、習俗相知、往來已久。其次,帝國伊斯蘭化的宏偉目標與有序管理龐大帝國的政治現(xiàn)實成為這一政策的客觀需要。最后,帝國強大,思想開闊。這是帝國民族寬容政策的物質與精神基礎。
    ——張詠梅《論阿拉伯帝國的民族政策與文化繁榮》(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帝國的民族政策。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阿拉伯帝國民族政策的積極作用。
    (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阿拉伯帝國采取上述民族政策的原因。

    組卷:6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