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四川省廣安實驗中學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 1.如果你要實地考察我國境內(nèi)最早遠古人類的遺址,你應(yīng)該去( ?。?/h2>

    組卷:119引用:55難度:0.9
  • 2.“前額低平,眉脊較粗,顴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能夠直立行走,能夠打制石器,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备鶕?jù)這些特點,請你判斷他屬于( ?。?/h2>

    組卷:61引用:19難度:0.9
  • 菁優(yōu)網(wǎng)3.如右圖,如今在云南省境內(nèi)一些少數(shù)民族居住地還存有一些干欄式建筑,相似建筑最早發(fā)現(xiàn)于( ?。?/h2>

    組卷:51引用:9難度:0.9
  • 4.“他們先在地表下挖出一個方形或圓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設(shè)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樹枝捆綁成圍墻,最后架設(shè)屋頂?!边@段材料最可能是對下列哪一先民生活狀況的描述( ?。?/h2>

    組卷:27引用:14難度:0.9
  • 5.“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我們一般認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傳說中的( ?。?/h2>

    組卷:88引用:11難度:0.7
  • 6.據(jù)《史記?夏本紀》記載:(他)“勞神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終于治平了洪水,這位傳說中的治水英雄是( ?。?/h2>

    組卷:512引用:151難度:0.9
  • 7.“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边@是古時的《三字經(jīng)》中對夏朝的描述。世襲制的建立者是( ?。?/h2>

    組卷:21引用:1難度:0.8

二、材料分析題。(共40分)

  • 21.材料一:30歲左右便收徒講學,前后從事教育四十多年。相傳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提倡“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主張“為政以德”。他有關(guān)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許多言論,成為后世傳頌的格言。
    材料二:他生活在戰(zhàn)國末期,是荀子的學生。他強調(diào)“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的理論。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誰?他生活在哪一時期?他在教育上有什么突出貢獻?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誰?他是哪一學派的代表人物?
    (3)在治理國家的問題上,材料一中的人物與材料二中的人物兩者的政治主張有何不同?請你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勀銓χ螄鴨栴}的認識。

    組卷:12引用:5難度:0.5
  • 22.材料一:“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br />——李白《古風》材料二:見圖(一)

    菁優(yōu)網(wǎng)
    材料三: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為鞏固統(tǒng)治,在中央和地方實行了一系列制度。
    材料四:秦末有一老農(nóng)這樣講述他家的生活情況:“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長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邊關(guān),至今未歸還;老三忙耕田,租稅沉甸甸;飯菜不得飽,一家難團圓;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難?!?br />材料五:見圖二
    請回答下面問題:
    (1)材料一中李白這首《古風》詩中的“秦王”是誰?該詩歌主要贊頌了他哪方面的功績?
    (2)材料二(圖一)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項措施?當時秦朝在經(jīng)濟上還采取了什么類似的措施?
    (3)為鞏固統(tǒng)治,秦始皇創(chuàng)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quán)制度,在中央和地方分別實行怎樣的統(tǒng)治措施?
    (4)材料四反映出秦的暴政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5)材料五(圖二)反映出秦末哪件大事?根據(jù)材料四回答,這件大事發(fā)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組卷:11引用:1難度:0.3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