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冀少版八年級(上)中考題單元試卷:第3單元 植物的生活與栽培(13)

發(fā)布:2024/11/6 13:0:2

一、選擇題(共20小題)

  • 1.玉蘭、海棠等植物在早春時節(jié),當葉片還沒有完全長出時,卻可以開出滿樹嬌艷的花朵.推測這些花瓣中有機物的主要來源,正確的是( ?。?/h2>

    組卷:719引用:61難度:0.9
  • 2.綠色植物在夜晚一般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原因是缺少外界條件( ?。?/h2>

    組卷:303引用:53難度:0.9
  • 菁優(yōu)網(wǎng)3.科技人員在密閉的玻璃溫室里進行植物栽培實驗,晴天環(huán)境下對室溫內(nèi)二氧化碳濃度進行24小時測定,并繪制如圖所示的曲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組卷:515引用:54難度:0.5
  • 4.濰縣蘿卜是我市著名特產(chǎn),下列相關(guān)描述正確的是(  )

    組卷:94引用:45難度:0.9
  • 5.下列關(guān)于光合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189引用:59難度:0.9
  • 6.進行光合作用時,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條件是( ?。?/h2>

    組卷:131引用:41難度:0.9
  • 7.關(guān)于葫蘆蘚、腎蕨、桃樹三種植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20引用:59難度:0.7
  • 8.江西紅色革命圣地井岡山林木茂盛,空氣清新,降雨量大.這主要是因為植物的( ?。?/h2>

    組卷:165引用:62難度:0.9
  • 菁優(yōu)網(wǎng)9.如圖所示,把載有水綿和需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無氧氣、黑暗的環(huán)境里,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通過顯微鏡觀察發(fā)現(xiàn),需氧細菌只集中在水綿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將臨時裝片完全暴露在無氧氣的光下,需氧細菌則集中在水綿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圍。由此可以證明( ?。?/h2>

    組卷:157引用:40難度:0.9
  • 10.“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試驗步驟的第一步,是把植物放在黑暗出一晝夜,其主要目的是(  )

    組卷:167引用:73難度:0.9

三、解答題(共7小題)

  • 菁優(yōu)網(wǎng)29.綠色植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chǎn)者。請根據(jù)光合作用示意圖,完成填空題。
    (1)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2)請寫出圖中各序號所代表的物質(zhì):
     
     

    (3)圖中①和②進出葉片的“窗口”是由兩個保衛(wèi)細胞構(gòu)成的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通過
     
    (填“導管”或“篩管”),從上往下運輸
    到植物體的各個部位。

    組卷:47引用:42難度:0.9
  • 30.圖甲表示植物的三種生理活動,圖乙表示植物葉片結(jié)構(gòu),請回答下列問題:
    菁優(yōu)網(wǎng)
    (1)圖中A、B、C表示植物正在進行的三種生理活動.其中[A]表示的生理活動是
     

    (2)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以水蒸氣的形式從
     
    (填圖乙中標號)散失.
    (3)據(jù)統(tǒng)計,1公頃樹木,每天吸收約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并釋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氣.這是大樹的[C]
     
    活動的結(jié)果.
    (4)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面臨“大雨成水澇,久晴變酷暑”的局面.形成此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排水系統(tǒng)建設(shè)不到位       ②城市地面硬化面積大
    ③城市綠化面積大       ④城市綠化面積少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5)在大棚作物種植中,通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蔬菜產(chǎn)量,可采取的措施:
     
    (至少答出二個正確答案,才能得分)

    組卷:218引用:47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