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年福建省廈門市雙十中學高考語文二模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中國文人的審美取向,主導和塑造著中國茶藝美學的走向。我們說,中國茶藝的哲學基礎是由儒釋道融合構成的。但是,中國茶藝美學的走向卻又是由中國文人所主導和塑造的。這樣說,并不排除老莊、佛道對中國茶藝美學的影響,而是有主次之分。
    ??唐代,推動茶藝美學成型的,除了小時在寺院生活、后又成為學者的陸羽外,還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先行者,借用現(xiàn)代的說法,是有一個“文人集團”或“文人群體”。當時,一些剛正率直并深存抱負和學識的人,諸如顏真卿、皇甫冉、劉長卿、張志和、耿諱、孟郊、戴叔倫等,都對茶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大詩人元稹、白居易等都有茶詩名作問世,特別是盧仝以一首吟頌“七碗茶”的詩句光耀千古。
    ??作為具有超凡脫俗的高尚情懷的群體,文人墨客和士大夫們有意識地把品茶作為一種能夠顯示高雅素養(yǎng)、寄托感情、表現(xiàn)自我的藝術活動刻意追求、創(chuàng)造和鑒賞,飲茶走向藝術化,而文學藝術的各個門類也紛紛把飲茶作為自己的表現(xiàn)對象加以描述和品評,這些是在唐代完成的。正是在這一過程中,茶寄詩情,品鑒名泉,精研茶藝,推廣茶學,創(chuàng)立茶室,專業(yè)一對一老師上門掃碼了解墨寫茶事,終于成就了茶藝美學的構架。
    ??宋代茶文化走向兩極:民間的普及、簡易化,宮廷的奢侈、精致化。而在兩極中間的文人,依然崇尚風雅和自然。與唐代不同的是,那是文人、隱士、僧人領導茶文化的時代;而宋代則各領風騷,文人保持著獨有的率真并與自然契合。所以,宋代雖以貢茶名世,但真正領導茶文化潮流,保持其精神的仍是文化人。宋代文人的性情、茶情、豪情、柔情,都在茶中得到展示,真可謂從“一杯茶中看世界”。
    ??與煥然一新的茶的生產(chǎn)和加工方式相適應,明代飲茶風尚發(fā)生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革。與此同時,士大夫階層對飲茶藝術的追求和審美也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天地。明朝前期文人的沉湎于茶事,并非是閑情逸致,而是以茶雅志,別有一番懷抱。著《茶譜》的朱權就明確表示,飲茶并非只在茶本身,而是“神棲物外”,表達志向的一種方式而已。
    ??到了晚明至清代初期,茶藝風尚和美學追求又是一變。自萬歷、天啟到崇禎末年,以小品為代表的文學,在游山玩水、起居日用中追求自我,沉湎物趣,以達雅趣。晚明名士嗜好茗飲,風流倜儻,有錢有閑,閑情雅致。這種在表現(xiàn)個性中追求物趣雅韻的飲茶風尚,明亡后又延續(xù)了半個世紀,直到康熙中期。當時,一些文人清士意絕仕宦,卻又飽受亡國破家之痛,只好在風雅藝術中顯示其才俊、能力、品味。所以,講求至精至美,成為這一時期文人飲茶的風尚。
    ??總之,明代文人所強調的是天、地、人心融通一體,清幽淡雅、超越塵世的理想境界,適應了明中葉以后心學熾盛、三教合流所追求的平淡、閑雅、端莊、質樸、自然、溫厚等精神需要。此外,明清還不斷把文人雅事引入茶飲中,將品茗與歌舞、彈琴、棋弈、書法、賞畫、讀書、作詩、撰聯(lián)、賞玩有機地結合起來。多種雅事的集合,使茶文化成為一種集哲學、史學、美學、文藝學、宗教學以及音樂舞蹈、琴棋書畫于一體的龐大而深廣的文化體系,也深刻地影響著中國茶藝美學的縱深發(fā)展??梢哉f,是文人的直接參與,使中國茶藝美學終于成為了一種體系。
    (摘編自余悅《中國茶藝的美學品格》)材料二:
    ??在數(shù)千年文化積淀的基礎上,融匯了儒釋道三教美學思想的中國古典美學理論,讓茶事活動具備了美學的特點。在宋代這個中國文化最燦爛的時代,點茶藝術成為了無數(shù)文人寄托身心、抒懷遣意的工具。宋代文人不僅追求點茶的雅致、茶具的精巧,對茶的色香味形也有極高的追求。宋代茶審美追求道家的“虛靜”,借由“物我觀照”“妙悟自然”等審美方法,讓文人們得以超然物外,獲得自由;儒家思想賦予茶藝倫理道德的理想色彩,讓點茶活動變得重禮尚仁,行止有度,茶香遠益清、方正不阿的特質讓宋人在茶中尋找到塑造心靈品格的君子之味,體悟到道德之境,儒道相融,讓宋代文人以“真味”“真香”為茶的審美標準;“禪茶一味”,品茗如參禪,冷暖自品,苦甜自知,宋代入在點茶中,人茶相融,茶人同一,進而尋求到茶人皆空的境界,茶和人都融入天地,足以明心見性,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三教合一的美學思想對宋代文人的審美起到了導向作用,“清”“正”“和”的思想,貫穿在宋代點茶美學的每一個細節(jié)之中。
    ??茶所包含的雋永、高潔、清凈的特質,在點茶的碾、羅、點、拂中悠然散逸,使人曠達,使人超脫。無論是點茶還是斗茶,在宋代都是雅俗共享,集物質美與精神美于一。茶鐘山川之靈秀,大雅而又大俗。對于兩宋這個文化大繁榮的時代,點茶藝術的繁榮具有其獨特的時代性與社會性,融匯了儒釋道思想的宋代文化展現(xiàn)出一種精神婉約而又落拓曠達的氣質,并且糅進茶文化之中,使平和謙讓的茶香契合了君子的人格,清靈、潔凈的特質象征了傳統(tǒng)文人“兼濟天下”和“獨善其身”淳然淡泊、寧靜致遠的品行,蘊含了“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茶是宋代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將之與人的道德修養(yǎng)、生活情操聯(lián)系起來,就能夠探尋到點茶法所蘊含的審美意蘊。
    (摘編自卓力《宋代點茶法的審美意蘊研究》)(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代文人對品茶藝術的追求,推動了茶藝美學的成型,搭建了茶藝美學的構架。
    B.明朝前期士大夫階層以茶雅志,使明代飲茶風尚發(fā)生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革。
    C.宋代點茶藝術追求人茶相融、茶人同一,人的性情、豪情、柔情都在茶中得到展現(xiàn)。
    D.明清文人將品茗與歌舞、琴棋等多種雅事有機結合,構建了三教合一的中華文化體系。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認為茶藝美學體系由文人參與構建,材料二認為三教合一思想、社會時代特點都影響著茶藝美學。
    B.中國茶藝美學的哲學基礎是由儒道釋融合構成的,但它們對中國茶藝美學的影響是有主次之分的。
    C.材料一中的“一杯茶中看世界”與材料二中的“禪茶一味”都揭示了茶藝美學與文人精神的契合。
    D.兩則材料雖然論述的側重點不同,但都闡釋了中國品茗藝術的重要特點,即寄托身心,抒懷遣意。
    (3)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選項最能體現(xiàn)儒家思想對茶文化影響的一項是
     

    A.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B.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山。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C.書如香色倦猶愛,茶似苦言終有情。慎勿教渠紈褲識,珠槽碎釜浪相輕。
    D.仙翁白扇霜鳥翎,拂壇夜讀黃庭經(jīng)。疏香皓齒有馀味,更覺鶴心通杳冥。
    (4)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分析文人為什么能主導和塑造中國茶藝美學的走向。
    (5)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分析下面選段中“妙玉邀人品茶”的茶藝美學特點。
    ??遂又尋出一只九曲十環(huán)一百二十節(jié)蟠虬整雕竹根的一個大海出來,笑道:“就剩了這一個,你可吃得了這一海?”寶玉喜的忙道:“吃的了?!泵钣裥Φ溃骸澳汶m吃的了,也沒這些茶糟蹋。
    ??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么?”說的寶釵、黛玉、寶玉都笑了。
    ??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么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隔年蠲的雨水哪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h2>

    組卷:46引用:7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題。
    西線軼事(第九章)
    徐懷中【注】
          (1979年,面對越軍對我國邊境領土的不斷騷擾蠶食,我方對越自衛(wèi)還擊。小說中九四一部隊女子總機班的六名電話兵上前線執(zhí)行任務。戰(zhàn)爭中,越南青年沖鋒隊破壞了部隊的電話線,給通訊造成了很大麻煩。陶坷和幾名戰(zhàn)士被派出去維護線路。)
          ……
          再往前去,接上了其他小組負責的地段。開端終端都搖出來了,任務完成得還算順利。誰知正試著線,開端又不通了。返回復查,中型線又被剪斷了。顯然是有人在和他們玩“躲貓貓”,見他們巡查過來,躲避一下,等他們過去又出來破壞。重新接好了線,陶坷忽然有了一個主意,她悄悄對兩個同伴說:
    “你們倆繼續(xù)往前去,裝著什么也沒發(fā)現(xiàn)。我留在這兒,看看是怎么回事?!?br />“分散行動怕不大好吧,我們每人只有兩顆手榴彈?!眱蓚€新戰(zhàn)士有些擔心。
    “沒關系,周圍都是我們大部隊,敵人是小偷小摸,他們才心虛哩?!?br />“要留,我們兩個也留下好了?!币粋€戰(zhàn)士提議說。
    “你們只管走,不怕。如果他們人多,我先不動。如果是一兩個人,我一喊,你們馬上返回來,收拾了他?!边@是小陶的戰(zhàn)斗部署。
          兩名新戰(zhàn)士執(zhí)行了陶坷的命令。他們腳步很重,故意弄出聲響,讓人知道查線兵已經(jīng)繼續(xù)前進了。
          小陶隱蔽在一蓬竹子后面靜候著,忽然發(fā)現(xiàn)右邊不遠的灌木里有什么東西微微在動,越來越近。先是一只手分撥開葉子,隨后一個人探出頭來,左右觀察。小陶把手榴彈弦套在指頭上,隨時準備投出去。那人已經(jīng)從灌木叢里走出來,是一個身材小巧的越南姑娘。長長的頭發(fā)披在腰間,在后脖梗用手絹束著。披了一塊偽裝尼龍布,穿的是沒有領子的緊身月白色上衣,寬大的黑綢褲,光著腳丫子,自動步槍掛在左肩上。不用說,這是一個青年沖鋒隊員。陶坷注意看看后面,再沒有別的人跟上來。照說,她應當按事先約定的,喊叫幾聲,通知兩個戰(zhàn)士包抄敵人。小陶完全忘記了自己的戰(zhàn)斗部署。她想,既然對方也是一個女的,在身高上又是占著絕對的劣勢,為什么我不能捉一個活的?
          那個女沖鋒隊員取出一把鉗子,就要動手去剪電話線,同時側目向竹叢里看去,忽然看見在綠色的鋼盔下面,一對明亮眼睛正注視著她。越南姑娘閃過第一個念頭就是她走進了伏擊圈,周圍不知有多少雙眼睛注視著她。她轉身要逃,不想槍皮帶掛在樹上,樹枝彈性很大,自動步槍被彈出老遠。待她要去撿,發(fā)現(xiàn)槍已經(jīng)端在竹叢里那個中國軍人手上。在她的眼中,這位中國軍人長得是那樣高大,加上一頂鋼盔,越發(fā)顯得威武雄壯。黑洞洞的槍口對準了她,她木木地站在那里,知道不能再動。又轉念一想,開槍就開好了,我還等什么,她撒腿就跑。
          小陶并沒有開槍,她們一前一后,像兩只蝴蝶兒在追逐著,一時在林中空地上出現(xiàn),一時又飛進密林中。青年沖鋒隊員回頭看看,她十分驚異,為什么在她背后緊追不舍的竟是一個女孩子呢?她即刻明白過來,剛才看見的那位威武的中國軍人,主要就威武在那頂大鋼盔上。鋼盔跑掉了,露出短短的頭發(fā),原來是個女的。這當然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她機靈地閃在一棵樹后,屏住氣等候著。只待追趕的人錯過身去,就可以突然從背后抱住她。等了一會兒,還不見動靜,只覺得冰涼的槍管已經(jīng)觸到脊背上來了。她一回手抓住槍,拼命搶奪。越南姑娘雙臂向上,胸部完全暴露給了對手。陶坷閃念想到,她可以騰出一只拳頭,猛擊對方的胸部。她在什么書上讀到過,說女人的胸部是一個致命處,經(jīng)不起打。小陶沒有這樣做,她竭盡全力扭動幾下,拖帶著越南姑娘旋轉了幾圈。橫過槍,當胸一推,對方連連倒退十多步,仰面摔倒在地上。
          女電話兵端著自動步槍緊逼上去,向對方現(xiàn)出了勝利者的微笑。她隨后從衣袋里取出幾張代言片扔過去。上面用中越兩種文字印著:“告訴你的同伴,不要做無謂地犧牲,趕快出來投降,保證你們生命安全?!迸疀_鋒隊員撿起一張,裝作在看,心里暗暗打定了主意,抓起一把土,冷不防向陶坷臉上撒過去。趁著陶坷抬起胳膊肘去遮擋,她轉身鉆進了叢林。陶坷揉搓幾下眼睛,又去追趕。
          逃命的只想逃命,追趕的只想著捕獲自己的獵物,都不知道自己的衣服全被扯爛了。她們的頭發(fā)散亂不堪,沾滿了草葉,臉上和肩頭盡是一道道的血痕。
          眼前出現(xiàn)一條清澈的河水,河面不寬,夾在兩山之間,水相當深。女沖鋒隊員看見水流得那么急,本來不敢下水的??墒潜澈笕俗返镁o,不容她猶豫,她擎著野藤從巖石上滑下去,橫了心,撲通一聲跳下河去。她水性不強,一進入激流,幾個浪頭蓋下來,就有些發(fā)暈了,只是隨著波浪一高一低漂流下去了。
          陶坷把自動步槍背起來,緊跟著跳下了水。經(jīng)過兩年泅渡訓練,她全副武裝,也可以橫渡幾公里寬的江河。陶坷注意到,順著彎彎的河道,再往下游去,便是一道巨大的瀑布,河水陡然折斷,整個兒跌落下去,在深谷里激起一片白茫茫的水霧。她很快游到前面去,攔截住女沖鋒隊員。對方還是極力掙扎,不讓陶坷靠近。陶坷猛撲過去,把她按在水里,趁她被嗆得不由自主,扯住她的長發(fā),向岸邊劃去。陶坷一只胳膊攔腰抱住越南姑娘,一只胳膊緊緊鉤住了從岸邊彎到水面上來的粗大的樹枝?;仡^一看,好險哪!她們已經(jīng)到了瀑布將要向下跌落的地方。
          越南姑娘精疲力竭,完全癱軟了,任憑陶坷拖帶著游過去。她們剛爬上河岸,渾身的水還在往下流,只聽有人用越南話喝令道:
    “不許動!舉起手來!”
          陶坷忙要取槍,一看,圍上來用槍逼住她們的,是連里派出來查線的幾個電話兵。
    (選自《建黨百年百篇文學短經(jīng)典》,有刪改)【注】徐懷中,軍旅作家。1945年于太行中學畢業(yè)后參軍,隨軍挺進大別山。后任職于西南軍區(qū)文工團和云南軍區(qū)文化部,其間曾多次深入康藏地區(qū)部隊代職和體驗生活。1979年對越還擊,他以戰(zhàn)地記者身份參與,發(fā)表了小說《西線軼事》等文章。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故事一開始,陶坷他們的搶修任務完成順利,但試線中又被破壞,說明對手狡猾,陶坷考慮不周。
    B.兩個新戰(zhàn)士因為擔心武器太少,自身安全不能保障,不愿分散行動,后在陶坷鼓勵下執(zhí)行了命令。
    C.陶坷與新戰(zhàn)士約定戰(zhàn)斗部署后又完全忘記,可見這個部署存在不合理之處,戰(zhàn)士們斗爭經(jīng)驗不足。
    D.陶坷與敵人追趕過程中,抓與逃、設伏與反設伏,來回多個回合,很重要的原因是敵人也很頑強。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一開始就描繪了潛藏暗處的敵人一而再的破壞行動,情節(jié)進入緊張狀態(tài),迅速激起讀者興趣。
    B.戰(zhàn)斗發(fā)生在越南叢林之中,追擊者與被追者“像兩只蝴蝶兒在追逐著”,形象地寫出其動作的靈巧。
    C.陶坷終于活捉敵人,結果上岸又被自己人用槍逼住,虛驚一場,此處可見作者對情節(jié)波瀾的追求。
    D.小說以女電話兵陶坷的一場追逐戰(zhàn)為切入點,通過對人物成長過程的描寫展示真實的“戰(zhàn)場畫卷”。
    (3)文中劃線部分細致描寫越南女沖鋒隊員的外在形象,是否多余?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4)有人評價《西線軼事》,認為“作者在作品中所進行的時代思考和文學表現(xiàn),是真正從生活和人物出發(fā)而非概念式的,從而憑借其獨有的審美特質,寫出真正中國式的反映女兵傳奇經(jīng)歷的戰(zhàn)爭小說”。請簡要分析小說如何體現(xiàn)“真正從生活和人物出發(fā)”這一寫作特點。

    組卷:21引用:2難度:0.7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繼“社交恐懼癥”“熱度排斥癥”之后,一種新型“病癥”——“文字討好癥”沖上了熱搜,①_____:有人認為“這是剛需”,有人認為“被戳中了”,還有人感覺“被冒犯到了”。
          所謂“文字討好癥”,指的是人們在線上用文字聊天時,會習慣性地添加一些語氣詞或者特定符號對語言進行“軟萌化”,以達到討好的目的。比如“好的”會說成“好嘞”“好噠”“好滴”等;“收到”說成“收到啦”“收到哈”“收到了喲”等。某網(wǎng)站曾以“語言通貨膨脹”來形容這一現(xiàn)象,但該詞并沒有流行起來。
          文字討好,“癥”從何來?在疫情的大背景之下,網(wǎng)絡成為了人們社交的主要陣地之一。網(wǎng)絡雖然便利了人們的交往,卻阻隔了情緒的傳達。因此,為了彌補這一缺失,可愛的語氣詞和表情包成為了傳達我們情感的工具。從中我們可以看出,②_____,而是為了避免歧義和誤會。與其因詞不達意引發(fā)矛盾,花更多時間解釋,不如多打幾個字或加上各種輔助修飾,好讓對方明白自己的真實意思——這是許多“文字討好癥患者”的心理。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語言通貨膨脹”和“文字討好癥”是針對同一現(xiàn)象的兩種不同的命名,為什么后者成為了信息時代的網(wǎng)絡“熱詞”?請簡要分析。

    組卷:17引用:7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八十多年前,革命志士方志敏曾在《可愛的中國》中堅定地說:“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爆F(xiàn)在,先輩夢想已成現(xiàn)實,中華盛世如其所愿。據(jù)近期一項對新時代青年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關鍵詞有:中國式現(xiàn)代化、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故事、鄉(xiāng)村振興、太空出差、和諧共生、新賽道、煙火氣、國潮熱、卡脖子。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給方志敏寫一封信,呈現(xiàn)你對新時代中國形象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成為有機的關聯(lián);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符合書信基本格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統(tǒng)一以“濰生”為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11引用:7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