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啟明實驗學校高一(上)月考語文試卷(11月份)

發(fā)布:2024/9/1 11:0:1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中學課程很多,你自然沒有許多的時間去讀課外書。但是你試撫心自問:你每天真抽不出一點鐘或半點鐘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點鐘,你每天至少可以讀三四頁,每月可以讀一百頁,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讀四五本書了何況你在假期中每天斷不會只能讀三四頁呢?你能否在課外讀書,不是你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是你有沒有決心的問題。
          人類學問逐天進步不止,你不努力跟著跑,使落伍退后,這固不消說。尤其要緊的是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是在學問中尋出一種興趣。你如果沒有一種正常嗜好,沒有一種在閑暇時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東西,將來離開學校去做事,說不定要被惡習慣引誘。你看現(xiàn)在許多叉麻雀抽鴉片的官僚們、紳商們,乃至于教員們,不大半由學生出身么?你慢些都鄙視他們,臨到你來,再看看你的成就罷!但是你如果在讀書中尋出一種趣味,你將來抵抗引誘的能力比別人定要大些。這種興趣你現(xiàn)在不能尋出,將來永不會尋出的。
          關于讀書方法,我不能多說,只有兩點須在此約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tài)度衡量書的內容。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見。記筆記不僅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刺激你思考。
    (摘編自朱光潛《談讀書》)材料二:
          一個好的讀者也是自我要求很高的讀者。他在閱讀時很主動,努力不懈?,F(xiàn)在我們要談的是另外一些觀念。你想要用來練習閱讀技巧,尤其是分析閱讀技巧的書,一定要對你也有所要求。這些書一定要看起來是超越你的能力才行。你大可不必擔心真的如此,只要你能運用我們所說的閱讀技巧,沒有一本書能逃開你的掌握。當然,這并不是說所有的技巧可以一下子像變魔術一樣讓你達到目標。無論你多么努力,總會有些書是跑在你前面的。事實上,這些書就是你要找的書,因為它們能讓你變成一個更有技巧的讀者。
          有些讀者會有錯誤的觀念,以為那些書--對讀者的閱讀技巧不斷提出挑戰(zhàn)的書籍——都是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中的書。結果一般人都相信,對大多數(shù)讀者來說,只有科學作品,或是哲學作品才是這種書。但是事實并非如此。我們已經說過,偉大的科學作品比一些非科學的書籍還要容易閱讀,因為這些科學作者很仔細地想要跟你達成共識,幫你找出關鍵主旨,同時還把論述說明清楚。在文學作品中,找不到這樣的幫助,所以長期來說,那些書才是要求最多、最難讀的書。譬如從許多方面來說,荷馬的書就比牛頓的書難讀--盡管你在第一次讀的時候,可能對荷馬的體會較多。荷馬之所以難讀,是因為他所處理的主題是很難寫好的東西。
    (摘編自艾德勒和范多倫《如何閱讀一本書》)材料三:
          我們的讀書,是要借了書本上的記載尋出一條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請書本來管束我們的思想。讀書的時候要隨處存疑。換句話說,要隨處會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評它。我們只要敢于批評,就可分出它哪一句話是對的,哪一句話是錯的,哪一句話是可以留待商量的。這些意思就可以寫在書端上,或者寫在筆記簿上。逢到什么疑惑的地方,就替它查一查。心中起什么問題,就自己研究一下。不怕動手,肯寫肯翻,便可以養(yǎng)成自己的創(chuàng)作力。幾年之后,對于這一門學問自然有駕馭運用的才干了。我們讀書就是要運用自己的判斷力。只要有了判斷力,書本就是給我們使用的一種東西了。宋朝的陸象山說“‘六經’皆我注腳”,就是這個意思。
          再有兩件事情,也是應當注意的。其一,不可以有成見。以前的人因為成見太深了,只把經史看作最大的學問;經史以外的東西都看作旁門小道。結果,不但各種學問都被抑遏而不得發(fā)達,并且由于各種學問都不發(fā)達,就是經史的本身也是不能研究得好。近來大家感到國弱民貧,又以為唯有政治經濟之學和機械制造之學足以直接救國的,才是有用之學,其余都是無關緊要的裝飾品。這個見解也是錯誤的。學問的范圍何等樣大,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值得研究,就是我們人類,再研究一萬年也還是研究不盡。至于應用的范圍卻何等樣小,是根據(jù)我們所需要而走的。昨天需要的東西,今天不要了,就丟了。今天需要的東西,明天不要了,也就丟了。若是為了應用的緣故,一意在應用上著力,把大范圍忘了,等到時勢一變,需要不同,我們豈不是剩了兩只手呢!我們不能一味拿有用無用的標準來判定學問的好壞;就是某種像是沒有用的學問,只要我們有研究的興趣,也是可以研究下去為我們所用的。
          其二,是應該多賞識。無論哪種學問,都不是獨立的,與它關聯(lián)的地方非常之多。我們要研究一種學問,一定要對別種學問有些賞識,使得逢到關聯(lián)的地方可以提出問題,請求這方面的專家解決,或者把這些材料送給這方面的專家。以前有人說過,我們研究學問,應當備兩個鏡子:一個是顯微鏡,一個是望遠鏡。顯微鏡是對自己專門研究的一科用的,望遠鏡是對其他各科用的。我們要對自己研究的一科極盡精微,又要對別人研究的各科略知一二。這并不是貪多務博,只因為一種學問是不能獨立的緣故。
    (摘編自顧頡剛《怎樣讀書》)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沒有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將來離開學校去做事,就要被惡習慣引誘。
    B.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技巧,所有的書都會在你的掌握之中,都能被你讀懂。
    C.材料二提到讀者對所讀之書的錯誤的觀念,和材料三提到的讀者的成見,內容是一樣的。
    D.材料三提出了讀書的一些方法,和材料一有異曲同工之妙。
    (2)根據(jù)三則材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朱光潛先生希望青少年要抽時間擠時間去讀書,要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要學會讀書。
    B.文學作品比科學作品和哲學作品難讀,是因為文學作品的主題往往是很難寫好的。
    C.世界上的事物都有研究的價值,不可心存成見;學問也不是孤立的,自己研究的要極盡精微,其他的也應略知一二。
    D.讀書要善于思考、質疑,對于某種學問,有疑惑就查,有問題就研究,天長日久,便足以駕馭運用這一門學問了。
    (3)下列說法中,不可以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
     

    A.“興味要在青年時設法培養(yǎng),過了正當時節(jié),便會萎謝。”
    B.“孫中山先生生平無論忙到什么地步,沒有一天不偷暇讀幾頁書。他不僅是一個政治家,而且還是一個學者?!?br />C.“美國有一位文學家、科學家和革命家富蘭克林,幼時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書都是在做工時抽暇讀的?!?br />D.“讀書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選得精,讀得徹底。與其讀十部無關輕重的書,不如以讀十部書的時間和精力去讀一部真正值得讀的書?!?br />(4)材料三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5)概括三則材料所指出的讀書作用分別是什么,并談談自己的看法。

    組卷:28引用:6難度:0.6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一天的等待
    [美國]厄內斯特?海明威
          他走進我們房間關窗戶的時候,我們還未起床。我見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臉色蒼白,步履緩慢,好像一動就會引起疼痛。
    “你怎么啦,寶貝?”
    “我頭痛。”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br />“不,我很好?!?br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后就來看你。”
          可是當我來到樓下,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爐旁,顯出一副重病在身的九歲男孩的凄慘模樣。我摸了摸他的額頭,知道他發(fā)燒了。
    “你上樓去睡吧,”我說,“你病了?!?br />“我沒病,”他說。
          醫(yī)生來后,量了孩子的體溫。
    “多少度?”我問醫(yī)生。
    “一百零二度?!?br />      下樓后,醫(yī)生留下用不同顏色膠囊包裝的三種藥,并囑咐如何服用。一種是退燒的,另一種是通便的,還有一種是去酸的。他解釋說,流感細菌只能在酸性環(huán)境中存活。他似乎對流感很內行,并說,如果高燒不超過一百零四度,就用不著擔心。這是輕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沒有危險。
          我回到房里,記下了孩子的體溫,并對各種膠囊的服用時間作了記錄。
    “想讓我讀點書給你聽嗎?”
    “好的,如果你想讀的話,”孩子說。他臉色蒼白,眼窩下方有黑暈。他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對周圍發(fā)生的一切無動于衷。
          我朗讀霍華德派爾的《海盜的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沒在聽我朗讀的內容。
    “你感覺怎么樣,寶貝?”我問他。
    “到目前為止,還是老樣子?!彼f。
          我坐在床腳邊自個兒看書,等著到時間再給他服一粒膠囊。按理,他本該睡著了,然而,當我抬頭看時,他卻雙眼盯著床腳,神情異常。
    “你為什么不試著睡覺呢?到吃藥時,我會叫醒你的?!?br />“我寧愿醒著?!?br />      過了一會兒,他對我說:“你不必呆在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煩的話?!?br />“不嫌麻煩?!?br />“不,我是說,要是你過一會兒嫌麻煩的話,你就不必呆在這里?!?br />      我想,或許他有點兒神志不清了。十一點鐘,照規(guī)定給他服藥后,我便出去了一會兒。那是個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蓋著一層已結成冰的凍雨,因此看上去仿佛所有那些光禿禿的樹木,那些灌木叢,那些砍下來的樹枝,以及所有的草坪和空地都用冰漆過似的。我?guī)е夷菞l愛爾蘭紅毛小獵犬,沿著大路和一條冰凍的小溪散步,但在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難的。那條紅毛狗一路上連跌帶滑,我自己也摔倒了兩次,摔得挺重,一次摔掉了獵槍,使獵槍在冰上滑出去老遠。
          高高的土堤上長著倒垂下來的灌木叢,我們從那下面攆起了一群鵪鶉。當它們快要從堤岸頂上消失時,我擊落了兩只。有幾只鵪鶉停落在樹上,但大部分飛進了一堆堆的柴垛中。你得在這些被冰裹著的柴垛上跳上好幾下,才能把它們攆出來。當人在這些既滑又有彈性的樹枝上搖搖晃晃尚未立穩(wěn)之際,它們卻飛了出來,使你很難射中。我擊落了兩只,逃掉了五只。動身返回時,我感到很高興,因為我在離房子不遠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一群鵪鶉,而且還剩下許多,改日可再去搜尋獵取。
          回到屋里,他們說孩子不讓任何人進入他的房間。
    “你們不能進來,”他說,“你們千萬不要傳染上我的病?!?br />      我來到他身邊,發(fā)現(xiàn)他仍像我離開時那樣躺著。他臉色蒼白,但兩頰上部燒得發(fā)紅,眼睛依舊一動不動地盯著床腳。
          我量了他的體溫。
    “多少?”
    “大約一百,”我說。實際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彼f。
    “誰說的?”
    “醫(yī)生?!?br />“你的體溫沒問題,”我說,“用不著擔心。”
    “我不擔心,”他說,“但是我不能不想?!?br />“不要想,”我說,“放心好了。”
    “我很放心,”他說著,眼睛直盯著前方。顯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盡力控制著自己。
    “將這個用水服下。”
    “你看這有用嗎?”
    “當然有用。”
          我坐下來,打開了《海盜故事》,開始讀給他聽,但我看得出來他不在聽,于是我停了下來。
    “你看我大概什么時候會死?”他問道。
    “什么?”
    “我大概還有多少時間就要死了?”
    “你不會死。你怎么啦?”
    “啊,不,我會死的。我聽到他說一百零二度?!?br />“人不會因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燒而死去的。你是在說傻話。”
    “我知道會的。在法國上學的時候,同學告訴我說,燒發(fā)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經一百零二度了?!?br />原來自上午九點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這可憐的寶貝,”我說,“哦,可憐的寶貝,這就像英里和公里。你不會死的。那種溫度計不一樣。在那種溫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這種溫度上,正常體溫是九十八度?!?br />“你肯定?”
    “絕對沒錯,”我說,“這跟英里和公里的區(qū)別一樣。你知道,就像我們車速開到七十英里該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樣?!?br />“噢?!彼f。
          他那凝視著床腳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緊張狀態(tài)也終于緩解了。第二天,越發(fā)輕松了。為了一點無關緊要的小事,他會動輒哭起來。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敘述了一位九歲的男孩因為不懂攝氏與華氏溫度的區(qū)別,在誤以為自己即將發(fā)燒死去的復雜心情中度過了一整天的故事。
    B.小說沿著“小男孩生病,醫(yī)生來診,父親講故事,外出狩獵,狩獵歸來,誤會消除”的時間順序展開敘述,脈絡清晰。
    C.小男孩雖然竭力保持平靜,但內心是恐懼的。他不斷用行動和語言暗示父親,希望能引起父親的重視,但粗心的父親卻始終沒有意識到。
    D.小說省略了父親外出打獵期間小男孩的身體狀況及心理活動的內容,留下敘事空白,但讀者依然能想象出小男孩內心的絕望。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鑒賞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標題“一天的等待”是貫穿全文的行文線索,同時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興趣。
    B.小男孩面對死亡時的消極等待、無能為力,使小說呈現(xiàn)出憂郁基調,讓讀者倍感壓抑。
    C.小說用第一人稱敘事,拉近了故事人物與讀者的距離,增強了真實性和感染力。
    D.小說語言簡潔、敘事客觀、竭力淡化主觀色彩,是作者“冰山理論”的具體體現(xiàn)。
    (3)小說中間插入父親外出打獵的兩段文字,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其作用。
    (4)海明威曾說過“勇氣是在重壓下的優(yōu)雅風度”,請結合小說中“小男孩”形象,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組卷:38引用:9難度:0.7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荔枝明明穿著一層“鎧甲”,怎么和草莓一樣,放兩天就壞呢?科學研究表明,①
     
    。因為它與果肉之間缺乏有效的水分疏導組織,不僅不能保護果肉,還會因其間的很多空隙,讓果肉的水分迅速散失。另外,②
     
    ,在這個過程中,果實內的糖類物質會被逐漸消耗。荔枝的呼吸強度可以達到蘋果或梨的4倍,從樹上摘下來的那一刻起,荔枝的呼吸作用還會不斷加強。其結果是,③
     
    ,維生素C也會迅速下降,同時還會產生一些氣味不佳的醇醛類物質。荔枝在采摘兩三日之后香味盡失,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它們“大喘氣”的結果。
    (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
     

    A.它們的結果是在很大程度上“大喘氣”。
    B.在很大程度上是它們“大喘氣”的結果。
    C.原因是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大喘氣”的結果。
    D.在很大程度上原因是它們“大喘氣”的結果。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6個字。

    組卷:0引用:4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1)學不可以已。
          (2)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3)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4)我們應當禁絕一切空話。
          (5)有的人一生中只讀過十來本書,卻仍然不失為真正的讀書人。
          以上五句話都出自高一上學期我們學習的第六單元“學習之道”中的文章,通過學習,我們明白了很多深刻的道理。學會學習,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而良好的學風,又是有效學習的必備條件。學校組織“學習經驗交流會”,請以上述語句為基礎確定立意,結合自身經歷和感悟,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發(fā)言稿,談談你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組卷:11引用:9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