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7-2018學年安徽省蕪湖市無為中學高二(上)開學化學試卷

發(fā)布:2024/12/15 10:0:2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均只有一個合理答案,每小題3分,共48分)

  • 1.有些科學家提出硅是“21世紀的能源”,這主要是由于作為半導體材料的硅在太陽能發(fā)電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有關硅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165引用:7難度:0.9
  • 2.以下關于硫及其化合物說法錯誤的是( ?。?/h2>

    組卷:76引用:4難度:0.7
  • 3.下列反應一定屬于放熱反應的是( ?。?br />菁優(yōu)網(wǎng)

    組卷:24引用:4難度:0.9
  • 4.下列有關鐵及其化合物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組卷:585引用:19難度:0.9
  • 5.用濃氯化銨溶液處理過的舞臺幕布不易著火.其原因是( ?。?br />①幕布的著火點升高
    ②幕布的質量增加
    ③氯化銨分解吸收熱量,降低了溫度
    ④氯化銨分解產(chǎn)生的氣體隔絕了空氣.

    組卷:422引用:24難度:0.9
  • 6.下列化學用語書寫正確的是(  )

    組卷:7引用:1難度:0.7
  • 7.在2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3A+B?2C (A、B、C均為氣體),若最初加入的A、B都是4mol,10s內(nèi)用A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2mol/(L?s),則10s后容器中的B的物質的量是( ?。?/h2>

    組卷:21引用:7難度:0.9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個小題,共52分)

  • 20.鹽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學階段常見的“三大酸”.現(xiàn)就硫酸、硝酸與金屬銅反應的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1)工業(yè)上制備硫酸銅是利用廢銅屑經(jīng)灼燒后,在加熱情況下跟稀硫酸反應,有關的化學方程式是:
     
    .不采用銅跟濃硫酸反應來制取硫酸銅的原因是
     

    (2)在一定體積的10mol?L-1的濃硫酸中加入過量銅片,加熱使之反應,被還原的硫酸為0.9mol.則濃硫酸的實際體積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0mL.
    (3)若使剩余的銅片繼續(xù)溶解,可在其中加入硝酸鹽溶液(如KNO3溶液),則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4)將8g Fe2O3投入到150mL某濃度的稀硫酸中,再投入7g鐵粉,充分反應后,收集到1.68L H2(標準狀況),同時,F(xiàn)e和Fe2O3均無剩余,為了中和過量的硫酸,且使溶液中鐵元素完全沉淀,共消耗4mol?L-1的NaOH溶液150mL.則原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組卷:230引用:7難度:0.5
  • 21.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利用已學知識對下列實驗進行分析并填空:
    Ⅰ.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一組實驗來探究元素周期律.
    甲同學根據(jù)元素非金屬性與對應最高價含氧酸之間的關系,設計了如圖1裝置完成同主族元素C、Si非金屬性強弱比較的實驗研究;
    乙同學設計了如圖2裝置實驗來驗證鹵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夾持裝置已略去).A、B、C三個膠頭滴管分別是氯酸鉀溶液、NaBr溶液、淀粉KI溶液.已知常溫下濃鹽酸與氯酸鉀溶液能反應生成氯氣.
    菁優(yōu)網(wǎng)
    (1)甲同學設計實驗所涉及的離子方程式為:
     
    、
     

    (2)乙同學具體操作如下:
    ①先擠壓膠頭滴管A,使少量溶液滴入燒瓶內(nèi);
    ②擠壓膠頭滴管B,使稍過量溶液滴入燒瓶內(nèi),充分反應.寫出該操作中主要離子方程式為
     

    ③再擠壓膠頭滴管C,使少量溶液滴入燒瓶內(nèi),可觀察到
     
    ;
    (3)根據(jù)甲乙同學的實驗可得到的結論是:
     

    II.
    實驗
    目的

     

    實驗
    菁優(yōu)網(wǎng) 菁優(yōu)網(wǎng) 菁優(yōu)網(wǎng)
    實驗
    結論

    結論:
     

    FeCl3在實驗中的作用為:
     
    反應
    方程式
     

    組卷:6引用:1難度:0.3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