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xué)年湖南省郴州市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1/6 5: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一位中國詩人說:“言有盡而意無窮?!绷硪晃辉娙苏f:“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庇米罹毚_定的形式來逗出不可名言、難于湊泊(生硬地結(jié)合在一起)的境界,恰符合魏爾蘭論詩的條件: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聯(lián)接著確切。
這就是一般西洋讀者所認為中國詩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換個說法,說這是一種懷孕的靜默。說出來的話比不上不說出來的話,只影射著說不出來的話。濟慈名句所謂:
聽得見的音樂真美,但那聽不見的更美。
我們的詩人也說,“此時無聲勝有聲”;又說,“解識無聲弦指妙”。有時候,他引誘你到語言文字的窮邊涯際,下面是深秘的靜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薄半x言說,悟悅心自足?!彼涣肆酥?,引得你遙思遠悵:“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薄八上聠柾?,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边@“不知”得多撩人!中國詩用疑問語氣做結(jié)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詩來得多,這是極耐尋味的事實。試舉一個很普通的例子。西洋中世紀拉丁詩里有個“何處是”的公式,來慨嘆死亡的不饒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國詩都利用過這個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維榮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問何處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楊貴妃,然后結(jié)句道:“可是何處是去年的雪呢?”
巧得很,中國詩里這個公式的應(yīng)用最多,例如:“壯士皆死盡,余人安在哉?”“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fù)誰在?”“同來玩月人何在,風(fēng)景依稀似去年?!喝ヒ?,人何處?人去也,春何處?”莎士比亞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許要說:
夠了。不再有了。就是有也不像從前那樣美了。
中國詩人呢,他們都像拜倫《哀希臘》般地問:
他們在何處?你在何處?
問而不答,以問為答,給你一個回腸蕩氣的沒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沒有下文。余下的,像哈姆雷特臨死所說,余下的只是靜默--深摯于涕淚和嘆息的靜默。
(摘自錢鍾書《談中國詩》)材料二:
“含蓄”是詩歌的一個基本要求。真正好的詩歌,應(yīng)如霧靄籠罩的美景,美就美在若隱若現(xiàn)欲語還休之間。
中國古代詩歌的含蓄特點的形成,有著深刻的藝術(shù)和社會原因。無論是何種流派的詩歌,都格外注重“含蓄”二字。因為只有含蓄,才不至于使詩歌味同嚼蠟,中國古代詩歌格外講究詩歌的“味道”,自然對詩歌的含蓄性要求極嚴。事實上,中國古代詩詞中的佳作,大抵都是含蓄之作。中國古代詩歌的含蓄除了藝術(shù)上的考慮與追求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的傳統(tǒng)社會文化。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決定了中國文人的含蓄氣質(zhì),此外,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文化專制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文人采用一種間接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詩歌的含蓄性特點在中國的古代詩歌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有意境的詩,都是有“韻味”的詩。一首詩要有雋永的詩味,就不能只有表象的簡單含意,而是要有“韻外之致”,這就是說詩歌一定要含蓄,要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例如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并沒有很具體的形象,但因在其中表現(xiàn)了“心事浩茫連廣宇”的無窮時空感,透露出“壯志難酬”和“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的深沉復(fù)雜心情,它的韻外之致就非常豐富,令人味之無窮。至于李商隱以《錦瑟》為代表的“無題詩”,如他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無題》),“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無題》),更是通過既鮮明又朦朧的意象,曲折地表現(xiàn)了一種深層錯綜的情思,可算是韻外之致的典型之作了。
含蓄在古人的詞作中也得到了集中地展現(xiàn)。如這首李煜的《望江南》:“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睂懡锨锷巫忧锼?,境界寥廓,意味深長。而最妙的地方正在與作者沒有直抒胸臆,直接寫故國之思,而是通過對南國一片蘆花,一葉孤舟,一縷笛聲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的描述,勾勒出自己滿懷無著處的愁緒。愁苦之情不直接說出,反而更顯出了愁之深,情之切。含蓄的手法,在這里取到了曲徑通幽的藝術(shù)效果。
含蓄手法的運用,大大增加了中國古代詩詞的藝術(shù)感染力,使得詩詞言簡意遠,余味無窮。
(選摘自楊鵬飛《淺談中國古代詩歌的含蓄美》)材料三:
煉字煉得好,可以豐富詩的意境,加深詩意的表達,獲得耐人咀嚼的藝術(shù)效果,從而增強詩的含蓄味,如《泊船瓜洲》中的“綠”字,把春風(fēng)的巨大作用活畫了出來,大大增添了詩的動人色彩,很是夠人玩味。比喻手法用得巧妙,可以增添詩的意境的多層次色彩,從而形成詩的含蓄美。朱慶馀的《閨意獻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這首詩是作者在臨近考試之期寫的。作者借閨房情事隱喻考試,把自己比作新娘,把主考官比作舅姑,問自己能否考中。詩意的表達是很含蓄的,難怪歷代都有不少人把這首詩當作寫新嫁娘的詩來看,這是運用比喻手法創(chuàng)造的含蓄美。典故本身的意思就是豐富的,而引用典故創(chuàng)造新意就形成了一種意境特別深遠的含蓄美。作者不直抒胸臆,而借助于這些典故來作委婉含蓄的表達,讓讀者去想象揣摩,從而收到發(fā)人深思,經(jīng)久玩味的效果。
(選摘自趙彩琴《詩歌的含蓄之美》)(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確切”指最精細確定的形式,它能讓讀者產(chǎn)生無限的“空泛”,即不可名言、難于湊泊的境界。
B.中西方詩歌都喜歡運用“何處是”這個公式,它的藝術(shù)效果是“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遙思遠悵”。
C.一首詩要有雋永的詩味,就要有意境,這不是由表象的簡單含意決定,而是由它的“韻外之致”決定的。
D.煉字手法的運用,可以豐富詩的意境,加深詩意的表達,獲得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增強詩的含蓄味。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在分析古代詩歌含蓄特點形成的社會原因時,主要是從儒家文化、文化專制政策方面入手。
B.引用莎士比亞、拜倫的話,是為了反面襯托,這種結(jié)尾發(fā)問的方式在中國詩歌中太多,以致讓人生厭。
C.作者運用引用、舉例論證來論證“詩歌的含蓄性特點在中國的古代詩歌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說服力強。
D.作者評價李商隱的詩,“既鮮明又朦朧的意象,曲折地表現(xiàn)了一種深層錯綜的情思”,暗合“空泛聯(lián)接著確切”。
(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各項中不能印證材料三的一項是
A.“潤物細無聲”中的“細”字,寫出春雨脈脈綿綿,潤物悄無聲息的特點,更暗示自然造化發(fā)生之機。
B.“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慨嘆人生的不可知性,充滿了一種迷茫不可預(yù)測的哲學(xué)思辨。
C.“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一句,言簡意遠,發(fā)人深思,收到了一種更加悲切、深沉的藝術(shù)效果。
D.“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一句,尋訪不遇,不知隱者何處去,愈襯出尋者對隱者的欽慕高仰之情。
(4)簡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脈絡(luò)。
(5)結(jié)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簡要概括詩歌創(chuàng)造含蓄美的手法。組卷:6引用:2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高地
王剛
①誰也搞不明白,麻嬸為啥要上馬鞍山種地。那也配叫地嗎?窄窄的一條,像一塊長布匹,風(fēng)大點就能吹起來。這年頭,還缺地嗎?自從長根帶著媳婦兒子進城后,麻嬸家的地都撂荒了。長根說,荒就荒吧,能值幾個錢?長根是個孝子,隔三岔五給麻嬸打錢,叫麻嬸放開膽子用,啥也不要操心,想吃就吃,該喝就喝。話雖如此,可麻嬸坐不住。長根說,坐不住也無所謂啊,可以種種花,嘮嘮嗑,一天的光陰不就混過去了?對于老年人來說,混光陰沒什么不好,相反,有福的老人才有資格混光陰呢。換句話說,麻嬸是有福的,可她身在福中不知福,她不愿混光陰,動不動往馬鞍山那片瘦地上跑。她經(jīng)常提著鋤頭,背上背篼,別上鐮刀,彎著腰,沿著崎嶇不平的羊腸小道爬上馬鞍山。從后面望去,她佝僂的背影就像一只黑蜘蛛,咬著絲線一樣的小路,搖搖晃晃往上爬。風(fēng)呼啦啦吹起來,人們不禁為她捏了一把又一把冷汗,擔心被風(fēng)吹起來,從山上飛落下來。
②村主任王大明看不下去,勸麻嬸說,嬸子,你閑得骨頭生銹?有福不享,天天往山上跑。村里有那么多荒地,為啥非要去那么高的馬鞍山?麻嬸聽不進去,朝王大明笑了笑,轉(zhuǎn)身向馬鞍山走去。王大明扯著嗓子喊她,她依舊往山上爬。風(fēng)吹動她的頭發(fā),像一棵開滿百花的樹。王大明給長根打電話,叫他管管麻嬸。長根給麻嬸打電話,叫她好生待著不要添亂,不要讓村里人戳他的骨頭。長根越說越生氣,批評麻嬸死腦筋,過慣了苦日子,連享福都不會,以后不要再上山了,該吃就吃,該喝就喝,該睡就睡。麻嬸能說什么呢?只會說好。長根的口氣越來越嚴厲,叫麻嬸不要惹亂子,不要拖后腿,不要讓他們分心,缺錢盡管說,需要什么盡管講,不要越老越糊涂……長根說了一大堆,麻嬸只會哦哦哦,好好好,嗯嗯嗯。長根以為做通了麻嬸的思想工作,滿意地掛了電話。他不知道的是,麻嬸就是站在馬鞍山上接的電話。地中有塊凸起的大石頭,麻嬸舉著老人機,站在石頭上面,望著天邊的云,望著那條伸向村外消失在天邊的路,不停地哦哦哦,好好好,嗯嗯嗯。信號不太好,她張著嘴巴,對著手機大聲喊叫。風(fēng)吹亂她花白的頭發(fā),使她看上去像一棵搖來晃去的樹。
③站在大石頭上,村莊就在腳下,看得清清楚楚。稀稀疏疏的房子,大片大片荒蕪的土地,幾個螞蟻似的老頭老太。麻嬸閉上眼,想起幾十年前的村子,有成片成片的莊稼,有拄著拐杖的老壽星,有山一般結(jié)實的漢子,水一樣溫柔的姑娘,嘰嘰喳喳的孩子,喔喔打鳴的雞,汪汪亂叫的狗,哞哞長鳴的牛?!菚r的村子熱騰騰的,像一個愛跳愛鬧的年輕人。不知從何時起,村子忽然安靜下來,變成了沉默寡言的老人。麻嬸嘆了口氣。
④麻嬸依舊往馬鞍山跑。王大明勸過多次,麻嬸嘴上說好,可她依舊還去。王大明拿她沒轍,他只能眼睜睜看著麻嬸黑蜘蛛一般爬上馬鞍山,風(fēng)中飄搖的背影讓他心驚膽戰(zhàn)。為了阻止麻嬸,王大明甚至動員村里的老頭老太輪番上陣,給她做思想工作。麻嬸不爭不吵,不管別人說什么,她總是微笑著,不停地說好好好,等他們走后,該干啥還干哈。王大明很快發(fā)現(xiàn),他們說的話不過是一陣風(fēng),呼啦啦從耳邊刮過,對麻嬸沒什么影響。無奈之下,王大明又給長根打電話,長根倒也配合,很快給麻嬸回了電話,叫她好好待著,別到處亂跑。長根甚至沖麻嬸發(fā)了火,叫她不要老往山上跑,搞得好像活不下去似的,缺錢盡管說,需要什么盡管講,不要越老越糊涂……。說來說去,還是以前說過的話。不管長根說什么,麻嬸只會點著頭說哦哦哦,好好好,嗯嗯嗯。每次掛了電話,她握著手機站在石頭上,看著天邊的云發(fā)呆,看著那條伸向村外消失在天邊的路發(fā)呆。從遠處看去,她就像一株矮矮的樹,長在石頭上似的。
⑤時間長了,王大明不再給長根打電話。麻嬸不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王大明不管了,其他人更不會管。他們都老了,連自己都管不了,哪里還管得了別人。王大明不給長根打電話,長根也就不再給麻嬸打電話。他想當然地認為,既然王大明不打電話,那母親肯定不再爬馬鞍山了。漸漸地,長根幾乎忘了這件事,只偶爾在某個深夜,他會忽然想起母親,心里掠過一絲不安。
⑥麻嬸仍沿著那條陡峭的小路爬上爬下。那塊又長又細的瘦地掛在村子上面,像一條隨風(fēng)搖晃的飄帶。麻嬸在地里種上玉米,蕎子,高粱,洋芋,白菜,南瓜,天星米,西紅柿,辣椒……每次上山,不過就是拔拔草,施施肥,在地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看看她種的東西,跟它們說說話。在那塊地里,她收過玉米,高粱,洋芋,白菜,南瓜,天星米,西紅柿,辣椒……進入冬天后,就只剩下白菜了。麻嬸的白菜長得好,她邀請村里人去山上采白菜,但沒有人愿去,不就幾棵白菜嗎?再說呢,一群泥巴埋到脖子的老家伙,誰爬得上去?麻嬸是好樣的,那么高的山,她想去就去。人們看著她灰黑的背影像一只蜘蛛,咬著絲線般的小路,晃悠晃悠飄上山腰,只能嘖嘖嘆息。入冬以后,麻嬸經(jīng)常提著提籃上山收菜,回來總提著一大籃子碧青鮮嫩的白菜。麻嬸不吃獨食,總把白菜送給大家??梢哉f,幾乎家家都吃過麻嬸的白菜,包括王大明。
(選自《南方文學(xué)》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村主任王大明多次勸說麻嬸,勸說失敗后又多次打電話給長根,表明他是一個盡職盡責(zé)的好干部。
B.麻嬸不顧多方勸阻堅持上馬鞍山勞作,并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是家庭氛圍缺失,精神生活單調(diào)。
C.長根“隔三岔五給麻嬸打錢”,但多次電話溝通效果不佳,后來“幾乎忘了這件事”,長根的孝心顯得片面而虛偽。
D.麻嬸在高地上勞作,一方面是不愿混光陰,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過眺望來排遣孤獨,寄托思念。
(2)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把麻嬸爬馬鞍山佝僂的背影比作黑蜘蛛,突出麻嬸年老體邁,表明馬鞍山地勢陡峭難行,也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麻嬸的固執(zhí)。
B.文中兩次描寫長根打電話叮囑麻嬸不要上山的相似情節(jié),看似贅筆,實則能更深刻地表現(xiàn)這對母子的隔閡。
C.文中描寫馬鞍山的那塊高地“像一塊長布匹”“像一條隨風(fēng)搖晃的飄帶”,點明麻嬸勞作的環(huán)境及眾人反復(fù)勸阻麻嬸的原因。
D.小說第三段插人麻嬸對村莊過去的回憶,表現(xiàn)麻嬸對過去生活的懷念,更加深刻地凸顯了老人內(nèi)心的孤獨。
(3)第①⑥段都描寫了麻嬸上山的情形,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
(4)小說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象?聯(lián)系現(xiàn)實,簡要談?wù)剳?yīng)如何解決這種現(xiàn)象帶來的問題。組卷:5引用:1難度:0.5
二、古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歐陽修《<伶官傳>序》)
【乙】莊宗好俳優(yōu),自其為王,至于為天子,常身與俳優(yōu)雜戲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戰(zhàn)于胡柳也嬖伶周匝為梁人所得其后滅梁入汴周匝謁于馬前莊得之喜甚賜以金帛勞其良苦。周匝對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陳俊、內(nèi)園栽接使仇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報此兩人?!鼻f宗皆許以為刺史。郭崇韜諫曰:“陛下所與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賞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屢以為言,莊宗謂崇韜曰:“吾已許周匝矣,使吾慚見此二人。公言雖正,然當為我屈意行之?!弊湟钥榫爸荽淌罚略礊閼椫荽淌?。
(節(jié)選自《新五代史?伶官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其戰(zhàn)于胡柳也/嬖伶周匝為梁人/所得其后/滅梁入汴/周匝謁于馬前/莊宗得之喜甚/賜以金帛/勞其良苦/
B.其戰(zhàn)于胡柳也/嬖伶周匝為梁人所得/其后滅梁入汴/周匝謁于馬前/莊宗得之喜甚/賜以金帛/勞其良苦/
C.其戰(zhàn)于胡柳也/嬖伶周匝為梁人所得/其后滅梁/入汴周匝謁于馬前莊宗得之/喜甚賜以金帛/勞其良苦/
D.其戰(zhàn)于胡柳也/嬖伶周匝為梁人/所得其后滅梁/人汴周匝謁于馬前/莊宗得之/喜甚賜以金帛/勞其良苦/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廟,指宗廟,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下文的“太廟”也同此意。
B.牢,祭祀用的牲畜。用一豬一羊為“少牢”,牛、羊、馬三牲全備為“太牢”。
C.伶人,戲子,或唱戲雜技演員。伶官,是宮廷中的樂官和授有官職的演戲藝人。
D.刺史,古代官名,自漢設(shè)立本為監(jiān)察郡縣的官員,宋元以后沿用為一州長官的別稱。
(3)下列對甲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
A.文章總結(jié)了后唐莊宗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歷史教訓(xùn),闡明了國家盛衰取決于人事,諷諫后唐統(tǒng)治者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勵精圖治。
B.第三段由敘事轉(zhuǎn)入議論。先以飽蘸感情的筆墨贊嘆莊宗的成功,用“意氣之盛”回應(yīng)文章開頭的“盛”字和“得天下”三字,并順承第二段的敘事。
C.本文通過正反兩方面的鮮明對比,既突出了中心論點,使說理深刻,透徹,也使文章一氣貫通,前后呼應(yīng),脈絡(luò)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
D.本文敘事議論波瀾起伏,對唐莊宗的揚和抑的對比度越大,便越能證明作者所要宣揚的“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的道理。
(4)簡要分析甲乙兩文表達的異同。
(5)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陳情表》)
②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六國論》)組卷:11引用:2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8.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guān)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70個字。
2020年12月8日,中國、尼泊爾兩國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這一基于全球高程基準的珠穆朗瑪峰雪面高程一經(jīng)發(fā)布,便成為熱門話題。1975年,我國測量出珠峰的高程為8848.13米;2005年,測得珠峰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為8844.43米;此次發(fā)布的珠峰高程是8848.86米。從技術(shù)層面來說,由于珠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氣候多變、環(huán)境復(fù)雜,精確測量珠峰高程也是一個國家測繪技術(shù)水平和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從政治和外交層面來說,珠峰是中尼兩國界峰,也是兩國友好的重要象征。中尼兩國共同宣布珠峰最新高程數(shù)據(jù),必將進一步促進兩國睦鄰友好關(guān)系,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組卷:2引用:2難度:0.7
四、作文(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2020年10月,第八屆中國網(wǎng)絡(luò)視聽大會在成都召開,發(fā)布了《2020中國網(wǎng)絡(luò)視聽發(fā)展研究報告》。該報告顯示,我國網(wǎng)絡(luò)視聽用戶規(guī)模突破九億。短視頻以其獨特的形式迅速占領(lǐng)市場,俘獲用戶的心。短視頻的流行,伴隨著許多新現(xiàn)象產(chǎn)生。人們更加積極主動地表達自我,豐富了大眾精神文化。但與此同時,平臺的管理缺失、商人的逐利本性、用戶口味的同化,又讓各種低俗內(nèi)容層出不窮,亂象叢生。
上面的材料,引發(fā)了你對“短視頻“怎樣的思考和感悟呢?請以高中生的視角寫一篇文章,向《青眼看社會》雜志的“熱點時評”欄目投稿。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3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