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高二(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8/2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共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受傳統(tǒng)文化、文學觀念以及史傳、詩騷精神的影響,我國古代小說有敘事與抒情寫意兩種創(chuàng)作追求,向抒情寫意方向發(fā)展的是文人小說。唐代在這類小說中開始出現(xiàn)“造境”的因素,至清代,小說的造境藝術已臻成熟。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一些小說,在傳奇模式中嫻熟運用各種藝術技巧成功創(chuàng)造了意境,將古代小說的造境藝術推向了頂峰。
所謂意境,是文藝作品中作者的“情”與“景”水乳交融構成的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它“通向作為宇宙本體和生命的‘道’”,“伸向無限的宇宙、歷史、人生”。蒲松齡能夠將古代小說的造境藝術推向頂峰,先決條件是他的文化——創(chuàng)作心理與創(chuàng)造意境所需的心理具有同構性。
從藝術追求的角度看,蒲松齡的藝術追求與創(chuàng)造意境的藝術追求有契合處。意境是心靈化的境界,蒲松齡創(chuàng)作《聊齋》,如同“三閭氏感而為騷”,正是為了寫自己的心靈,“永托曠懷”,抒一腔“孤憤”。與一般文人傾向于用詩文言志抒情而視小說為“小道”不同,蒲松齡將畢生的“情”與“志”都寫進了《聊齋)中,且他的情志主觀化、個性化色彩極濃,是“自鳴天籟,不擇好音”。如果說“娛樂消遣”“補史教化”之類創(chuàng)作心態(tài)阻礙了文人小說走向寫意,那么,蒲松齡的創(chuàng)作追求會推動他用小說來寫意。且《聊齋》表明,蒲松齡對歷史與現(xiàn)實、社會與人生有太多的感慨,使小說伸向“道”、伸向“宇宙、歷史、人生”也正是他的創(chuàng)作追求。
從創(chuàng)作思維的角度看,蒲松齡的思維模式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宇宙觀基礎上的傳統(tǒng)的“整體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將宇宙看成一個整體,認為其中的萬事萬物彼此相聯(lián)系相感應,不可分割,和諧統(tǒng)一,它會使作品中的人、事、景統(tǒng)一于某種主觀情調氛圍中,構成情景交融的關系。而佛道思維使蒲松齡能夠“神與物游”“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獲得精神自由,超越現(xiàn)實和小說思維定勢,在“心齋”“坐忘”和“一念三千”的狀態(tài)中創(chuàng)造出物我交融、有限中包含著無限的小說意境。同時,蒲松齡的詩性思維也是促使他用小說造境的一個因素。詩歌對我國古代其他文體有強大的影響力,蒲松齡也是詩人,而且他的詩歌與他的小說關系異常密切,不少題材內容既出現(xiàn)于他的詩歌中,又出現(xiàn)于他的小說中,《聊齋》中的有些小說如《葛巾》本身就是由詩歌“化”出來的。因此,在蒲松齡身上,詩性思維對小說思維的“滲透”“改造”力量會異常強大。
(摘編自葉旦捷《<聊齋志異>的造境藝術》)材料二:
在中國美學由古代向近代發(fā)展的過程中,蒲松齡的美學思想非常值得注意。蒲松齡是一位執(zhí)著地追求美的作家,《聊齋志異》卷三的《白于玉》可以說是蒲松齡突破傳統(tǒng)美學觀、建立新的美學思想的宣言書。小說主人公吳生,一心求娶一位“遐爾共聞”的美女,自認眼光甚高。他那位談吐“豁人心胸”的朋友白于玉不以為然,請他上天開眼界。在仙宮里,他看到了許多“曠世并無其儔”的美女,又聽說她們還不是最美的,感嘆“乃知所見之不廣也”。這個富于哲理性的故事告訴讀者:在“什么是美”的問題上,不能固執(zhí)在狹窄的舊生活中形成的己見,應接觸新生活,廣見識,破除舊觀念,建立新觀念。這篇小說也可以說是蒲松齡啟發(fā)讀者接受自己的新美學思想的導言。
在“什么是美”的問題上,蒲松齡首先告訴人們的是:美感是怎樣形成的。晚明啟蒙思想家在融合傳統(tǒng)哲學和近代人文思想基礎上提出了以“童心”為美,但他們未能說清“童心”與“美感”之間的關系。開始做這個工作的是蒲松齡。他在《畫壁》中講了一個關于人的審美活動的故事:朱舉人見寺廟里“兩壁圖繪精妙,人物如生。東壁畫散花女,內一垂髫者,拈花微笑,櫻唇欲動,眼波將流”,于是“注目久,不覺神搖意奪,恍然凝想,身忽飄飄,如駕云霧,已到壁上”,與美麗的散花少女有了一段愛情生活。這個故事包含了一個完整的審美心理活動過程。蒲松齡借用佛家觀念總結了故事中蘊含的審美心理的奧秘:“幻由人生”,即:美感是人欲造成的一種超現(xiàn)實的心理感受。較之偏重于審美認識的西方美學,蒲松齡的美感論顯然繼承了強調人的主觀體驗的中國傳統(tǒng)美學,但他揚棄了傳統(tǒng)美學片面強調美感的理性內涵的不合理處,而吸收了近代人文思想,明確揭示了人欲與美感之間的關系,還了人的審美心理靈肉合一的本來面目。小說告訴讀者:人的審美心理活動的全過程:選擇審美對象——審美感知——審美想象的過程,始終包含著情欲的因素。
(摘編自葉旦捷《<聊齋志異>美學思想新探》)(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古代小說有敘事與抒情寫意兩種創(chuàng)作追求,文人小說向抒情寫意這種追求發(fā)展。
B.蒲松齡能將造境藝術推向頂峰,是因為他的創(chuàng)作心理與創(chuàng)造意境所需的心理具有同構性。
C.蒲松嶺感慨于歷史與現(xiàn)實、社會與人生,用抒情寫意小說抒寫自己的心靈,抒發(fā)一腔孤憤。
D.蒲松齡追求美非常執(zhí)著,其《白于玉》故事富有哲理性,是他建立自己的新美學思想的導言。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代文人小說開始出現(xiàn)“造境”因素,《聊齋志異》中的一些小說能嫻熟運用各種藝術技巧成功造境。
B.一般文人喜用詩文言志抒情,視小說為“小道”,而蒲松齡卻視詩文為“小道”,把“情”“志”寫進《聊齋》。
C.意境是心靈化的境界,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蒲松齡的藝術追求與創(chuàng)造意境的藝術追求有契合點。
D.晚明啟蒙思想家未能說清楚“童心”與“美感”的關系,而蒲松齡則通過《畫壁》說清了二者的關系。
(3)下列各項中,能支撐材料二核心觀點的一項是
A.《聊齋》運用設置前后呼應的立體場景來加強作品的空間感,為小說提供包容意境氛圍的空間,為創(chuàng)造意境提供了條件。
B.蒲松齡繼承并發(fā)展了前人用傳奇寫意的傳統(tǒng)。比起前代傳奇來,《聊齋》中寫意小說的想象更大膽神奇,“象”更美,“意”更深更濃。
C.蒲松齡筆下的景物描寫常常有象征意義和隱喻暗示性,如《晚霞》中用主人公幽會處的荷塘美景來象征兩人愛情的純潔優(yōu)美。
D.《白秋練》的主人公慕生與白秋練喜愛那些具有聲色、形式之美的、抒寫人的性情的詩歌,而這些美也治好了他們的重病。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5)從創(chuàng)作思維的角度來看,促使蒲松齡用小說造境的思維因素有哪些?請簡要分析。組卷:8引用:3難度:0.6
(二)文學類閱讀(共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富豪與乞丐
晴月 富豪家里什么都不缺,唯獨缺親人。富豪夫妻年輕時,原有一頑子,卻在四歲那年走失。一連找了多年,也沒音信。富豪找了畫師,每年給丟失的兒子畫一幅肖像畫,以寄托慰藉思念。富豪年近古稀,又歿了夫人,只剩畫像中的兒子陪伴著自己。從四歲到五十歲,畫像里的兒子也在長大,變老。
乞丐四處流浪,衣衫襤褸,面黃肌瘦,一無所有。
這天,乞丐來到富豪家大門口,伸頭往里一看,只見深宅大院闊氣得像王宮,幾個丫鬟正伺候著富豪在庭院陰涼處喝茶,富豪一身貴氣,不怒自威。
這可不是我這等人該來的地方,乞丐想著便要離開。可巧,富豪這時抬起頭,正好看見他。
富豪先是一怔,接著便指著乞丐,激動地喊起來,“他就是……”富豪喊了一半,喉頭就哽住了。
乞丐以為富豪在指認自己是小賊,驚得轉身就跑。
富豪這時緩過一口氣,趕緊下令,快把那乞丐帶到我跟前來。
乞丐年紀本就不小,又趿拉著一雙露著腳趾頭的破鞋,還沒跑出去二百米,就被一個家丁摁在了地上。
我、我不是賊……乞丐抖似篩糠,話沒說完就昏了過去。
富豪見乞丐嚇成這樣,便對家丁說,等他醒了,給他點吃的,把他放了。
然后他又小聲叮囑管家,這乞丐,跟我丟失的兒子有幾分像,你找兩個性子軟和的,慢慢與他接觸,小心跟他商量,說老爺打算出高價,雇他來家里清掃茅廁,看他愿意不愿意。
管家依言安排下去。
乞丐半生乞討,一直都過著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生活。如今富豪要雇他,有吃有住,還有很高的傭金,哪有不愿意的。
管家告訴乞丐,你和老爺?shù)膬鹤娱L得很像,才得了這好處。
乞丐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自己和老爺長得的確很像。不僅眉毛、眼睛、眼睫毛、鼻子、臉型像,連神態(tài)體型都像。他很是為自己的長相慶幸,為了保住這份差事,他干起活來,格外用心賣力。
自從乞丐進了府,富豪一改往日的生活習慣,他總是圍在乞丐身邊,久久不愿離去;甚至為了更融洽地與乞丐相處,還穿起了粗布衣,吃起了粗茶飯。
一天,富豪對乞丐說,咱倆不如互相成全?
怎么成全?乞丐小心地問。
富豪說,雖然我是富豪,你是乞丐,可咱倆在這世上同樣舉世無親。我見你干活用心賣力,人也實在,心里喜歡,就想認你做個干兒子,這樣咱倆就都有了親人,你說是不是?
乞丐想起前兩天剛見過的掛在書房的少爺畫像,畫像是少爺五十歲的模樣,跟自己有九分像。感于老爺一片真心,他當即跪下,謝謝干爹成全。
自此,富豪便時常相邀干兒子吃飯說話;也不再讓他清掃茅廁,而是安排他跟著老管家,學習管理一些家里的雜事,并給他配了兩個傭人。
干兒子也更加勤奮,更加用心做事。
又過了一段時間,富豪對干兒子說,也許是我老了,思子心切,每當看見你,我就像看見了自己的兒子,心里就有種說不出的歡喜;一旦看不見你,心里就像少了點什么。我也這把年紀了,干脆你就跟在我身邊,我去哪里,你就跟著去哪里,也好長點見識,學點東西。
干兒子當然愿意。
于是,富豪帶著他去田莊,去作坊,去店鋪,教他如何治理家業(yè),毫不忌諱地帶他去自己的金庫、珍寶收藏庫,告訴他每樣東西的來歷、價值、辨別方法、如何收藏愛惜等。在這期間,還為他物色了個不錯的姑娘,讓他們成了家。
溫馨的日子一晃就是十年。
這一年,富豪正式把家業(yè)交給了干兒子,自己則一病躺倒,沒再起來。
仆人和家丁們都為這個干兒子慶幸,你命真好啊,撿了個大便宜。
干兒子卻為剛有了唯一的親人就很快失去而悲慟欲絕。
富豪臨下世前,拉著他的手問,還記得那一年,你初來家門口,我沖你喊什么了嗎?
他說,嗯,我以為您在喊抓賊,就跑了。
那是你乞討半生的本能反應。富翁感嘆唏噓,漸漸激動起來,情不自禁地喚了一聲,兒呀,當時我想說的是“他就是我丟失多年的兒子呀!”富豪說著,不顧他的驚訝,一把抓住他的手,兒呀!你就是我的親兒呀!
這,這……他震驚得撲通一聲跪在床邊,結結巴巴地說,干爹,我知道您是為了成全我,好讓我心安理得地繼承您的家業(yè),可我是從遙遠的地方偶然乞討到這里來的……
富豪說,兒呀!這世上有長相神態(tài)一模一樣的,卻沒有連痣也長得一模一樣的。你脖頸后有顆紅痣,那是咱們家族男人獨有的特征??!富豪歇一口氣,又說,爹很欣慰,這份家業(yè)是爹陪著你,一步一個腳印繼承下來的。當初沒有及時認下你,也是恐你生懈怠之心,否則只怕我尸骨未寒,你就又淪落成乞丐了。
(選自《山西文學》,2021年第9期)(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第一次提到富豪兒子的畫像,表現(xiàn)了富豪對兒子的思念,第二次則表現(xiàn)乞丐對富豪的感謝。
B.乞丐脖頸后有顆紅痣,文中雖未交代何時發(fā)現(xiàn)的,但可以推測出富豪第一次見到乞丐時就已經看到了。
C.富豪行事縝密,雖然他早就知道乞丐是自己親生兒子,但他并沒有聲張,而是一步步按計劃培養(yǎng)他。
D.文中乞丐的心理是不斷變化的,開始是懼怕,接著是感恩,然后是震驚,認親后則表現(xiàn)得心安理得。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我不是賊……乞丐抖似篩糠,話沒說完就昏了過去”一句,運用語言和動作描寫寫出了乞丐害怕被抓挨打的心理。
B.小說開頭交代富豪找畫師,每年給兒子畫一幅肖像畫,從四歲到五十歲,這一情節(jié)為下文管家認為富豪和乞丐長得像的情節(jié)提供了依據(jù)。
C.小說結尾揭示乞丐是富豪的親兒子,以及富豪不提前認回的原因,既和前文乞丐和富豪兒子長得像等內容相照應,又揭示了小說的主旨。
D.小說人物形象眾多,個個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父子相認的故事情節(jié),雖然簡單,卻跌宕起伏,給人以內心的震撼。
(3)小說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手法?請列舉兩例加以說明。
(4)富豪是如何一步步將兒子認回并培養(yǎng)成為繼承人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組卷:6引用:4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在《雷雨》中,我們可以看到,反抗并不是毫無意義的,縱使反抗沒有辦法解決所有問題,① ,但它卻可以讓我們在面對挫折和不幸時變得更加堅韌。它使我們意識到自身并非是逆來順受的空殼,而是實實在在的人。反抗不是對生活的空洞向往,② 。
而《雷雨》中人物反抗內質的特殊之處不僅在于其失去了爆發(fā)性,是被束縛的、壓抑的反抗,更來自他們的反抗中 。無論是偽善的周樸園,還是觸犯倫理禁忌的繁漪,曹禺在進行剖析和刻畫時,始終圍繞著他們作為人的內核進行創(chuàng)作。他關注著人的本真存在,將“人的存在”作為戲劇發(fā)展和矛盾推進的核心,追求著人與世界、人與社會、人與自我根本的和諧。他將人類生存中所面臨的困境以一種戲劇化的、高度集中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使之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他以如此荒誕的現(xiàn)實,令人們警醒,啟示我們去探索生存的方式、去感悟人之所以為人的本真存在。
(1)下列句子中的“我們”和文中畫橫線處的“我們”,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見小明出了大門,小強忙催促道:“我們快走吧,要遲到了!”
B.南極變暖,全球生態(tài)問題日趨嚴峻,環(huán)境保護是我們的責任。
C.炎炎夏日,我們在防暑降溫的同時還要考慮服裝搭配。
D.這種情況下,我們更不建議“飯后百步走”。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組卷:5引用:9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1)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相信戰(zhàn)勝死亡的年輕,相信未來,熱愛生命。(詩人食指)
(2)我們在談論未來的時候,未來已來,當我們討論將至的可能性時,將至已至。面對席卷而來的未來浪潮,我們只有以變革的姿態(tài)迎接未來,決勝未來。(袁振國)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感悟?請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就此寫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選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組卷:8引用:10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