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遼寧省沈陽七中八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
發(fā)布:2024/8/15 19:0:1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0小題,共20分。1-6題為單選題,7-10題為多選題,每小題均2分,多選題漏選得1分,多選或錯選得0分)
-
1.下列關(guān)于一個中學生的估測最符合實際的是( )
組卷:62引用:2難度:0.5 -
2.如圖是中國科技館展品“慣性車”,小火車在平直軌道上勻速行駛,當它將要從“∩”形框架的下方通過時,突然從火車頂部的小孔中向上彈出一小球,該小球越過框架后,又與通過框架的火車相遇,并恰好落回原來的孔中。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190引用:4難度:0.5 -
3.小明將水性筆卡在均勻直尺的一端,放在水平桌面的邊緣,如圖所示。用手撥動水性筆的下端,桌面上的直尺能像不倒翁一樣左右擺動而“不倒”,最終停在圖中所示位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99引用:3難度:0.7 -
4.現(xiàn)有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盛有體積相同的不同液體,把一個雞蛋分別放入兩容器中,雞蛋靜止時的情形如圖所示(甲中沉底、乙中懸浮)。雞蛋在甲、乙兩杯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分別為F甲、F乙,放入雞蛋后兩杯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分別是p甲、p乙,則( ?。?/h2>
組卷:138引用:3難度:0.7 -
5.爺爺和小麗進行爬樓梯比賽,爺爺?shù)捏w重和小麗的體重之比是8:5,當小麗上到6樓時爺爺剛好上到4樓。若在這段時間內(nèi)爺爺做功為W1、功率P1,小麗做功為W2、功率為P2,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組卷:369引用:4難度:0.5 -
6.如圖所示為彈性小球在地面彈跳時的頻閃照片,掉在地面的彈性小球會跳起,但是越跳越低。(其中A、B為等高點,C點為某次彈跳的最高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193引用:3難度:0.6 -
7.如圖,A、B是兩個質(zhì)量和表面粗糙程度都相同的物體,把它們疊放在水平桌面上,當右端掛重8N的物體C時,A、B恰好能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繩與滑輪之間的摩擦不計,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186引用:3難度:0.5 -
8.對于如圖所涉及的物理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img alt src="http://img.jyeoo.net/quiz/images/202306/500/7836948f.pn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組卷:101引用:3難度:0.7
四、綜合題(本題共5題,共28分)
-
23.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中:
(1)如圖甲,為了使小車在水平面剛開始運動時具有相同的速度,每次需要將小車放在斜面 高度由靜止開始下滑;而讓小車在不同的物體表面運動,目的是使小車運動過程中受到的阻力 (兩空均選填“相同”或“不同”)。
(2)實驗中小明記錄了三次實驗小車運動的時間,發(fā)現(xiàn)實驗①中小車運動時間最短,實驗③中小車運動時間最長,可以得到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 (選填“慢”或“快”)。由此實驗可得出:物體的運動 力來維持。(選填“需要”或“不需要”)
(3)完成上面的實驗后,小明想探究動能的大小與速度的關(guān)系,實驗過程如圖乙(⑥的小車上放置了砝碼,木塊被撞擊后移動的位置如虛線所示):通過④、⑤兩次實驗可以得出:當質(zhì)量一定時,運動物體的 越大,動能就越大。如果在實驗④的水平面上鋪上毛巾、實驗⑤的水平面上鋪上棉布,那么通過該實驗 (選填“仍能”或“不能”)得到正確結(jié)論。
(4)如圖丙是交通管理部門對不同車型設(shè)定的最高速度,用④和⑥兩圖的實驗現(xiàn)象所得到的結(jié)論可以解釋汽車行駛時 危險性大的原因(選填“超速”或“超載”)。組卷:101引用:3難度:0.5 -
24.某物理實驗小組的同學,想驗證阿基米德原理,進行了下面的實驗,如圖甲所示:
(1)為了方便操作和減小測量誤差,最合理的操作步驟應該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2)按照正確的操作步驟,當測量結(jié)果滿足等式 時(用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1、F2、F3、F4表示),則說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3)小張利用身邊的器材對實驗進行了改進:兩個相同的彈簧測力計A和B、重物、溢水杯(由飲料瓶和吸管組成)、薄塑料杯(質(zhì)量忽略不計)等器材,裝置如圖乙所示。實驗時逐漸向下移動水平橫桿,使重物緩慢浸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直至剛好全部浸沒,觀察到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逐漸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shù)逐漸增大,若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變化量為ΔFA,B的示數(shù)變化量為ΔFB,則它們的大小關(guān)系是ΔFAΔFB(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在這個過程中溢水杯對升降臺的壓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5)做完上述實驗后,小亮想利用圖乙裝置測出一個蘋果的密度,步驟如下:
a.將一個蘋果輕輕放入裝滿水的溢水杯中,如圖丙所示(實驗中的小桶容積足夠大),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shù)變化量為F1。
b.再將小桶中的水倒掉擦干后,用牙簽將蘋果全部壓入溢水杯中,如圖丁所示,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shù)變化量為F2。
則該蘋果密度表達式為ρ=(用F1、F2和ρ水表示)。
若步驟b中,小桶中有前一次實驗殘留的水,則所測得的蘋果密度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組卷:565引用:5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