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安徽省安慶二中東區(qū)高一(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中國人的集體人格應(yīng)該是什么樣的呢?這個問題,既帶有歷史性、現(xiàn)實性,又帶有理想性。
顯然,這種集體人格必然與其他民族很不一樣。十六世紀到中國來的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對中國文化進行了數(shù)十年精深和全面的研究,很多方面已經(jīng)一點兒也不差于中國文化人,但我們讀完他長長的《利瑪竇中國札記》就會發(fā)現(xiàn),最后還是在人格上差了關(guān)鍵一步。那就是,他暗中固守的,仍然是西方的“圣徒人格”和“紳士人格”。
與“圣徒”和“紳士”不同,中國文化的集體人格模式,是“君子”。中國文化的人格模式還有不少,其中衍伸最廣、重疊最多、滲透最密的,莫過于“君子”。這也可以說是一個龐大民族在自身早期文化整合中的“最大公約數(shù)”。
“君子”,終于成了中國人最獨特的文化標識。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在集體人格上都有自己的文化標識。除了利瑪竇的“圣徒人格”和“紳士人格”外,還有“騎士人格”“靈修人格”“浪人人格”“牛仔人格”等等。這些標識性的集體人格,互相之間有著巨大的區(qū)別,很難通過學習和模仿全然融合。這是因為,所有的集體人格皆如榮格所說,各有自己的“故鄉(xiāng)”。從神話開始,埋藏著一個遙遠而深沉的夢,積淀成了一種潛意識、無意識的“原型”。
“君子”作為一種集體人格的雛形古已有之,卻又經(jīng)過儒家的選擇、闡釋、提升,結(jié)果就成了一種人格理想。儒家先是謙恭地維護了“君子”的人格原型,然后又鮮明地輸入了自己的人格設(shè)計。這種在原型和設(shè)計之間的平衡,貼合了多數(shù)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選擇,因此儒家也就取得了“獨尊”的地位。
不少中國現(xiàn)代作家和學者喜歡用激烈的語氣抨擊中國人的集體人格,揭示丑惡的“國民性”??此粕羁蹋c儒家一比,層次就低得多了。儒家大師如林,哪里會看不見集體人格的毛?。康?,從第一代儒學大師開始,就在淤泥中構(gòu)建出了自己的理想設(shè)計。
這種理想設(shè)計一旦產(chǎn)生,中國文化的許許多多亮點都向那里滑動、集中、灌注、融合。因此,“君子”兩字包羅萬象,非同小可。儒家學說的最簡捷概括,即可稱之為“君子之道”。甚至,中國文化的鑰匙也在那里。
對中國文化而言,有了君子,什么都有了;沒有君子,什么都徒勞。這也就是說,人格在文化上收納一切,沉淀一切,預(yù)示一切。任何文化,都是前人對后代的遺囑。最好的遺囑,莫過于理想的預(yù)示。后代應(yīng)該成為什么樣的人?中國文化由儒家作了理想性的回答:做個君子。做個君子,也就是做個最合格、最理想的中國人。
(摘編自余秋雨《君子之道》)材料二:
從一般意義上說“君子”是一種理想人格,因為從社會倫理道德的角度來評判衡量“君子”是人人應(yīng)該向往、人人應(yīng)該爭當、人人應(yīng)當成為的一種人格,否則,就會成為與之對應(yīng)的“小人”,而這是為社會所貶斥的。但從嚴格意義上講,這兩者是有區(qū)別的。理想人格并不是人人都能夠成就的一種人格,它作為一種理想,是為每一個人樹立的道德楷模,人人都有可能實現(xiàn),但并不等于每個人都能實現(xiàn)。例如,儒佛道三家,都有其理想人格。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人,道家道教的理想人格是真人、至人、神人或仙人,佛教的理想人格是佛、菩薩。這些理想人格都是一種完美無缺的人格,可稱之為“完人”人格。這些完美無缺的人格,是人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對象。儒家講人皆可以為堯舜、途之人可以為禹;佛教講人人有佛性,人人能成佛;道教也講人人能成仙。但這都只是可能性,而不是現(xiàn)實性。理想人格是人們效法的楷模,學習的榜樣,其根本宗旨在于鼓勵人不斷向善,普通人其實很難成圣作佛。君子則不同,君子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應(yīng)該努力、也能夠做到的,歷史上就有“自漢以來,天下賢人君子,不可勝數(shù)”的說法。所以孔子說:“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br />(《論語?述而》)
因此,君子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理想人格,但他是不斷追求、并自覺踐行理想人格的優(yōu)秀人物,是不斷趨向于理想人格的現(xiàn)實人格。如此說,并不是否定君子的價值,恰恰相反,君子與理想人格相比,更具有普適性和感召力,更具有獨特的價值。因為他并不高高在上,并不遠離我們每一個普通的蕓蕓眾生,他就在我們身邊,而且是每一個普通的人都可以在當下最平常的生活中做到的。
中國的君子文化并非僅屬于儒家文化?!熬印钡暮诵膬?nèi)涵相對穩(wěn)定,但同時又是隨著中國文化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的,在此過程中,儒佛道文化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君子文化豐富、發(fā)展了中華優(yōu)秀文化,特別是倫理道德學說,促進了中華民族道德水準的提高,引領(lǐng)了社會風尚,推動了社會進步,促進了中華禮義之邦的形成。
(摘編自洪修平、孫亦平《君子、理想人格及儒道君子文化的相異互補》)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盡管利瑪竇對中國文化的研究精深而全面,與中國文化人相比一點也不差,但他固守西方模式,人格上差了關(guān)鍵一步。
B.“君子”因其衍伸最廣、重疊最多、滲透最密,所以成為我們這個龐大民族在自身早期文化整合中的“最大公約數(shù)”。
C.世界各民族的集體人格互相之間有著巨大的區(qū)別,很難通過學習和模仿全然融合,這是因為每個民族各有自己的“故鄉(xiāng)”。
D.儒家既維護“君子”的人格原型,又經(jīng)過自家的選擇、闡釋、提升輸入對“君子”的人格設(shè)計,從而取得了“獨尊”的地位。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我們要研究日本“浪人人格”的發(fā)展脈絡(luò),從日本神話傳說入手去尋找這種人格的“原型”應(yīng)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B.儒家貼合多數(shù)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選擇對“君子”進行鮮明的人格設(shè)計,體現(xiàn)出守正創(chuàng)新的突出特點。
C.第一代儒學大師從不用激烈的語氣抨擊中國人集體人格的毛病,而善于從更高層次上構(gòu)建自己對集體人格的理想設(shè)計。
D.從東西方文化比較的角度來看,要想給“紳士人格”“牛仔人格”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參照,“君子人格”可以當做重要參考。
(3)下列說法中,不屬于文中“儒家的理想人格”表現(xiàn)的一項是
A.自強不息
B.慈悲助人
C.威武不屈
D.見賢思齊
(4)請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給“理想人格”下一個簡要定義。
(5)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luò)。組卷:8引用:11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大先生
趙威 ①先生姓凌,有絕活兒。能把戲里的場景搬到木頭上,一塊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讓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園三結(jié)義”還是“三英戰(zhàn)呂布”。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②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間逃荒來的。凌木匠來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頭最短的時候。北風襄扶著雷片。在空中橫掃。薄幕下。先是一根打狗棍進了三叔家的院門,繼而是一個身影,使用那根棍子挑進來的,破衣舊絮,褡褳掛在肩頭。趿拉著一雙單布鞋的腳,有一只似乎受了傷,纏著破布條。正在院里喂雞的三嬸,委實被嚇著了,以為大白天撞到鬼。剛要喊人,“鬼”卻先開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要飯的來了,給口吃的吧?!比龐鹱屑氁磺?,是個討飯的。只見他端著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哀求就是從那里發(fā)出來的。給完吃的,三叔三嬸看他可憐,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過夜。凌木匠望著三叔三嬸的眼睛,變得渾濁了。天亮后,他見磨坊里堆著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這家要蓋房。就對三叔說,他會做木工,可以幫忙,給口吃的就行。三叔尋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讓他試試吧。沒想到,凌木匠的手藝精得很,不但會做門窗,還會木雕,窗欞花飾、門簪頌語,好看極了。聊著聊著,又知他不光有好手藝,還裝著一肚子墨水。嘿,正好村小缺個先生。
③就這樣,凌木匠留在了我們村,成了凌先生?!笆炙嚾恕痹诖迦丝谥懈裢庾鹳F,而凌先生的尊貴,一部分來自他的手藝,一部分來自肚子里的墨水。因此,“手藝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稱他為“大先生”。
④大先生活兒細,字兒好,可悶頭做活兒可以,寫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學問也便像茶壺里的餃子,倒不出來。而大先生卻總認為自己的理兒多,不光要講個“知其然”,還要講個“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講越糊涂,化簡單為復(fù)雜了。漸漸地,就不受娃們待見,老是捉弄他。一開始,大先生氣得直跺腳,罵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后來,習慣了,也便沒了火氣,只顧講他的,哪管下面亂成一鍋粥?大先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總是跟我們講,歷代風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還是半個。他說李白一半是詩,一半是酒,他最討厭喝酒,也便只佩服半個李白了。
⑤大先生喜歡講唐詩,尤其是李白的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贝笙壬f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欄。說這話時,身為木匠的大先生顯得頗有把握。我們卻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欄呢?每次我們一笑,他就一窘,嗓門提高了,像是要爭辯,說:“你們想想,床在屋里,窗戶是木頭的,還貼著紙,哪會看得見月光?在院子里,就著月光,看到井欄,才會思鄉(xiāng),背井離鄉(xiāng)嘛!”
⑥講到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頭望著窗外,我們也停止了議論,只有窗外不知誰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著。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變得渾濁。然后,他又扭過頭來,說:“這是思歸之辭也!”教室里又是一片笑聲,“死鬼之詞”,大先生罵李白是個死鬼哩……不知從哪冒出來的靈感,我站起來說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大先生用渾濁的目光向我投來贊許之意,似乎還念叨了一句:“孺子可教也。”
⑦農(nóng)村撤點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教了幾十年的書,一下子閑下來,不知所措,于是,大先生又拾起了木匠活兒。第一件作品,就是把祠堂里的舊課桌搬回家,拆掉,打磨,又合到一起,變成一口棺材,嚴絲合縫。漆了好多遍,晾干,放到廂房里,是留給自己的。不教書了,自己也老了,大先生認為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只等著哪天躺進去了,身為木匠,那是一生最大的幸福??墒?,他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卻越活越精神。
⑧想不明白的事不只這一件。國家針對民辦教師的新政策出臺后,給大先生補上了退休待遇。頭次領(lǐng)到工資,他就跑到支書家里,不干了,說:“我教書時,每月不到300塊,現(xiàn)在不教了,怎么還拿3000塊呢?不能白拿這錢?!敝读税胩欤矝]講明白,命令道:“國家的政策,不拿也得拿!”大先生的眼睛又渾濁起來。
⑨后來,大先生用每月領(lǐng)到的錢買了好多木料,做了結(jié)實的課桌椅,給鎮(zhèn)上的學校送去。再后來,還設(shè)了助學金,村里誰家的孩子考上大學,他就贊助一筆。直到有一天,他心滿意足地躺進自己打制的棺材。
⑩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辭?!罚渲幸粭l寫:“床,井上圍欄?!?br />(選自《人民日報》2016年2月22日)(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和鑒賞,錯誤的一項是
A.本文開頭描寫大先生卻以“能把戲里的場景搬到木頭上”的“絕活兒”呈現(xiàn)其木匠形象,頗能吸引讀者,并引出下文對大先生不平凡經(jīng)歷的敘述。
B.文中寫大先生“見磨坊里堆著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這家要蓋房”,可見其精明能干,有學問,這也是他成為村里人心中尊貴的好藝人和先生的契機。
C.大先生嘴笨,不擅言辭,自認理兒多卻越講越糊涂,不受孩子們待見。作者筆下的大先生正如魯迅筆下的孔乙己類似;兩位作者對自己筆下的形象所寄寓的情感也相同。
D.第⑨段寫他“心滿意足地躺進自己打制的棺材”,“心滿意足”的原因,既有落魄時有人幫助,手藝能得到大家認可,教書受村人尊重;也有能享受退休待遇,還能回報村人,為學校做善事。
(2)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②段屬于插敘,交待了大先生來我們村的過程,突出了他的身份和特殊手藝。承接了上文,引出了下文對大先生的描寫;同時又豐富了人物,避免了平鋪直敘。
B.大先生為什么逃難到村里,家里又是什么境況,小說沒寫,大先生也沒說。這使小說的情節(jié)不夠完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說的閱讀效果。
C.小說三次寫大先生眼睛“變得渾濁”,既突出了他的感恩之心和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也有助于凸顯主題;同時又有貫穿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使小說脈絡(luò)清晰。
D.小說中的“我”,既是大先生半生的見證者,增強小說的真實性,又側(cè)面襯托了大先生的人格與博學;同時,“我”還起到貫穿小說情節(jié)的線索作用。
(3)第②段劃線部分,刻畫出了大先生窮困潦倒的乞丐形象,請簡要分析,作者是怎樣刻畫這一形象的?
(4)小說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請結(jié)合文章簡要分析。組卷:77引用:7難度:0.9
三、語言文字運用(共2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說到花草四雅,你是否會說梅、蘭、竹、菊?如果是的話,①
為了使菖蒲健康成長,在擺放時既要讓菖蒲能夠獲得陽光,但 ③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為了防止菖蒲被曬傷,可以把它放在既比較明亮又曬不到太陽的地方
B.為了防止菖蒲被曬傷,可以把它放在既曬不到太陽又比較明亮的地方
C.可以把它放在既曬不到太陽又比較明亮的地方,為了防止菖蒲被曬傷
D.可以把它放在既比較明亮又曬不到太陽的地方,為了防止菖蒲被曬傷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8個字。組卷:0引用:2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這個世界上最多的就是想法,但是我們往往就停留在想的階段,很少有人真正去行動。當你因為某個“恍然大悟”的時刻而感到興奮時,或許你覺得自己迸發(fā)出了智慧的火花。然后,不知何故,在那一刻我們就止步于“恍然大悟”,而沒有后續(xù)的行動。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刻,如果你是一個“想法成癮者”,這種情況發(fā)生的頻率可能比你愿意承認的要高,想法和行動之間似乎永遠有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4引用:6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