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第1課 社會歷史的決定性基礎》2021年同步練習卷(15)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語言知識

  •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和詞語字形有誤的一項是(  )

    組卷:6引用:1難度:0.5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shù)囊唤M是( ?。?br />      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到現(xiàn)在為止,他們并不是按照共同的________,根據(jù)一個共同的計劃,________不是在一個有明確________的既定社會內(nèi)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他們的________是相互交錯的,正因為如此,在所有這樣的社會里,都是那種以偶然性為其補充和表現(xiàn)形式的必然性占統(tǒng)治地位。

    組卷:14引用:1難度:0.6
  •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h2>

    組卷:309引用:19難度:0.7

一、語言文字運用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近日一組拍自南極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發(fā)關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變成紅色和綠色混雜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員分析,( ?。?。雪衣藻十分耐寒,廣泛分布在北極、南極及其島嶼等極端冰雪環(huán)境中。,它們處于冬眠靜止狀態(tài),但是一旦陽光足夠溫暖,藻類就開始了春季復蘇,雪衣藻,成熟后會產(chǎn)生類胡蘿卜素而變?yōu)榧t色,這使它們呈現(xiàn)出從綠色到紅色的“西瓜色”。
    ??研究人員表示,近年南極溫度升高為藻類的生長提供了便利條件,雖然雪衣藻本身沒有危害,但是會降低雪反射的陽光量,從而,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極地冰雪消融失控,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雪變色是微型藻類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結果
    B.雪變色是因為雪衣藻這種微型藻類的大量繁殖
    C.微型藻類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變色
    D.雪衣藻這種微型藻類大量繁殖引起了雪變色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8個字。

    組卷:352引用:30難度:0.6

二、現(xiàn)代文閱讀

  •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母親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之根。
          從“根”上講,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核心發(fā)祥地,從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炎黃二帝到7000年前的老官臺文化和后李文化。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都在黃河流域發(fā)展。龍山時代是早期國家誕生的時代,黃河流域出現(xiàn)了登封王城崗、章丘城子崖等,也出現(xiàn)了以堯、舜、禹等為首的邦國和族邦聯(lián)盟。夏商西周三代,乃至秦漢以后的歷代王朝的國都幾乎也都立在黃河流域,黃河文明成為這些時代的最高文明。這就決定了黃河文化在國家形成之前,屬于中國文明起源過程中重要的主導性文化;而自國家誕生之日起,黃河文化就是國家文化。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中華大一統(tǒng)是以黃河文化為核心而凝聚和發(fā)展起來的。
          從“根”上講,近代之前的中國經(jīng)歷了史前平等的農(nóng)耕聚落形態(tài)、不平等的中心聚落形態(tài)。早期國家的邦國形態(tài)、夏商周三代多元一體的復合制王朝國家形態(tài)、秦漢至明清的帝制國家形態(tài)五個階段,中華民族也隨之逐漸形成:由五帝時代與邦國相聯(lián)系的部族,發(fā)展為夏商周以來與多元一體復合制王朝國家相聯(lián)系的華夏民族,再發(fā)展為秦漢以來與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相聯(lián)系的漢民族及其正在形成中的中華民族。民族與國家在誕生伊始就密不可分,一個民族的偉大每每表現(xiàn)為她所在國家的燦爛輝煌。延綿不斷的中國歷史表明,民族類型是由其國家形態(tài)結構決定的,有什么樣的國家形態(tài)結構就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民族類型。中華民族“滾雪球”式的發(fā)展,是以其國都的所在地黃河流域為核心而凝聚起來的,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本血脈,是中華民族之根。
    (摘編自王震中《黃河文化:中華民族之根》)
          材料二:
          人類的早期文明發(fā)祥地大多與河流相關。5000年前,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恒河流域、黃河流域孕育的原生文明幾乎同時跨入成熟文明的門檻,而由黃河流域孕育的中華文明是唯一延續(xù)至今仍生機勃勃的偉大文明。黃河文明也成為中華文明中最有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主體文明。
          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是形成早期中國最重要的區(qū)域。甲骨文的識讀與考古發(fā)掘,以雙重方式印證了夏王朝和近600年歷史的商王朝的存在。商周以來的文字、青銅等文明要素是早期中華文明逐漸形成、日益成熟的主要標志,證明了黃河文明的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和先進性。公元前5世紀前后,老子、孔子、莊子、孟子等思想先哲將中國帶入“軸心時代”,確立了中國文化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理念,鋪就了中華文明的文化底色和心理基礎,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精神泉源。
          秦統(tǒng)一與漢帝國的建立,使中國進入到一個疆域統(tǒng)一、制度統(tǒng)一、學術統(tǒng)一、信仰統(tǒng)一的時代。自此,黃河流域一直是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長期引領、主導著中華文明的發(fā)展方向。秦漢至宋代,都城多沿黃河而建,并孕育出極具時代特色的國家制度與社會習俗。制度文明之外,精神與技術文明也獨樹一幟:漢賦、唐詩、宋詞等不朽的文學華章在此傳承,經(jīng)學、玄學、佛學、理學等獨特思想體系在此傳洐,歷法、醫(yī)學、陶瓷、絲綢、造紙、印刷、建筑等技藝爐火純青并遠播世界。中華文明的基本精神,價值觀念和民族性格,中華民族的生存智慧、思維方式與精神追求,中國帝制時期的政治制度、社會秩序和信仰世界,都可以從黃河文明的長河中尋找到源與流。
          中華民族在民族獨立解放的基礎上,以開放的心態(tài),借鑒世界文明成果,堅持走好中國道路,實現(xiàn)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基本目標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黃河文明為核心的中國精神,在支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方面,表現(xiàn)出強大的生命力。黃河文明在與外來文明的交流互動中,表現(xiàn)出從容厚、兼收并蓄、包容開放的品格,成為世界上延續(xù)不絕仍具有強大思想活力的原生文明。
          黃河文明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定現(xiàn)代中國發(fā)展道路最核心、最可靠的文化根基和歷史依據(j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里來的,要到哪里去?!?br />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上,以黃河文明研究為切入點,回答好“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具有重要的歷史與現(xiàn)實意義。
    (摘編自關愛和《黃河學:黃河文明研究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      材料三:
          真正偉大的文藝作品,總是和歷史文化的基因、當下的時代精神同頻共振。黃河文明就像一部打開的大書,以黃河為隆起的書脊,以萬里長城、絲綢之路為延展的兩頁,書寫了中國古典文藝最為華美深刻的不朽篇章。以黃河為主題和題材的文藝創(chuàng)作,要想具有史詩的品質,必須架起通往歷史和文化的長橋。以黃河文化精神為支撐,才能為作品灌注厚重的歷史力量。
          以黃河為主題和題材的文藝創(chuàng)作,要想具有史詩的品質,還必須架起通往現(xiàn)實和時代的長橋。不少文藝工作者工作和生活的范圍、人生經(jīng)歷和心靈體驗,因為專業(yè)、行業(yè)局限,往往是比較狹窄的,和遼闊的社會生活、浩蕩的時代洪流多少有點距離。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板凳甘坐十年冷,扎扎實實架起通往現(xiàn)實和時代的長橋,才能為作品注入強大的時代力量。
          打造中華民族新史詩,是一條從“高原”向“高峰”沖刺的艱難之路。美是艱難的,少走一步,都可能半途而廢。古典時代,黃河區(qū)域文化和文藝的高峰最多。今天,所有想要沖擊文藝高峰的人們,必須欄桿拍遍,站在前人的肩頭,披瀝俯察波瀾壯闊的現(xiàn)實生活,才能捧出配得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進程的心血之作。
    (編自韓子勇《黃河:一部中華民族的偉大史詩》)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母親河文化,對國家認同、民族認同與中華大一統(tǒng)的形成與發(fā)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B.黃河文明是延續(xù)不絕具有強大思想活力的原生文明,能夠從容寬厚、兼收并蓄、包容開放地與外來文明交流互動。
    C.材料二從發(fā)展階段入手,對材料一中“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之根”的觀點進行了解釋,論述了中國精神就是黃河文明的精神。
    D.材料三從文藝創(chuàng)作的層面,闡述了如何以黃河為主題和題材來打造中華民族新史詩,實現(xiàn)從“高原”走向“高峰”的沖刺。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黃河文化是中國文明中的主導性文化、國家文化、黃河文明是各時代的最高文明,因為很多王朝都在黃河流域建都。
    B.民族與國家密不可分。國家形態(tài)結構決定了民族的類型,中華民族在多元一體的復合制王朝國家時就已經(jīng)形成。
    C.黃河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續(xù)至今的偉大文明,它與兩河、尼羅河等流域的人類其他早期文明同時步入成熟的門檻。
    D.自秦漢時起,黃河流域長期引領、主導著中華文明的發(fā)展方向,中華文明的基本精神、價值觀念等都可以從黃河文明中找到源與流。
    (3)下列說法中,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將進酒》《使至塞上》和《黃河頌》等與黃河相關的文藝作品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幾乎每一個龍的傳人都耳熟能詳。
    B.農(nóng)業(yè)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使“游蕩的人”變成“聚落的人”,發(fā)展出定居模式和復雜社會,帶來了生產(chǎn)力的極大提高。
    C.中國疆域四周有巨大的屏障,對中華文明起到保護作用,這是以黃河文明為核心的中華文明能夠延續(xù)至今并生機勃勃的重要因素。
    D.中國歷史乃至整個亞歐大陸的歷史的一個基本模式,是農(nóng)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碰撞、交匯,這促進了文明的融合與發(fā)展。
    (4)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5)有人說:“文藝走過的,是歷史的道路。”作者提出以黃河文化為支撐的新史詩的創(chuàng)作原則,請概述作者的觀點,并結合具體的文藝作品簡要分析。

    組卷:17引用:8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