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西藏拉薩中學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論述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從全球范圍看,中國崛起與中華文明的復興是21世紀最重大的變化,這可能是帶有自己“語言”的復興。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整個西方世界還是把中國崛起納入到西方整個話語里在言說。我們在提出“一帶一路”的大戰(zhàn)略之后,經歷了很多的努力,也創(chuàng)造了一些新的概念,比如“結伴不結盟”“平等互利合作共贏”,實際上也是希望建立一套我們自己的體系。現(xiàn)在很難說這樣一個新的體系能夠完全被接受,但至少,這樣一套語言是以文化自信應對西方已有的體系。
          事實上,雖然文明復興的物質力量不斷顯現(xiàn),關于文明復興的話語重建,卻非常困難。為什么?首先,是我們現(xiàn)在還處于崛起的前夜,即還沒有完全完成趕超的目標。我們有點自信,但自信并不太多。這種自信不多,在國內的自由主義者那里表現(xiàn)得特別明顯。如果對中國崛起沒有一點自信,何談文明復興?其次,這個問題和我們整個廢除科舉有關。1905年科舉制度廢除和新式學校的建立,從我們今天的視角看,廢科舉、建新學當然有它的必要;但同樣從今天的視角來看,廢除科舉,不僅僅是廢除了科舉的考試制度,而且是整個廢除了支撐科舉制度的經典--五經。在某種意義上,五經承載了過去我們民族的價值核心。廢科舉帶來的廢五經,儒家天地人的宇宙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等觀念逐漸衰微。從此以后,中國自身的歷史和中國自身的經驗都成為西方知識分類體系的研究對象及西方理論的分析對象。在某種程度上,中國喪失了評價自己經驗的主動性。
          我的建議是我們要從制度研究去落實中國話語的重建。要研究這些制度,意味著我們研究的重點應從政體轉向治體,如果我們擺脫用政體來理解我們的經驗,轉而以治理體系作為理解我們自身發(fā)展的重點,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治理體系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比如郡縣制貫穿百代;科舉制實施1300多年且目前又有恢復的樣子;監(jiān)察制、巡視制也實施了2000多年,且巡視制在當代中國的反腐敗當中起到的作用有目共睹。我們要看到,制度,上和觀念有關;下,則是和整個中國版圖內的社會生活實際有關。故而,以制度的沿革為中心,上,要考察和制度相關的觀念變化;下,要考察與制度相關的社會經濟生活的變遷。
          中央提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在我看來,這個提法表明,延續(xù)了20多年的、圍繞著政體展開的無謂而有害的爭論被轉移到有效的關于治體的研究上,這將是一個重要的轉折。
    (摘編自曹錦清《以制度研究推進中國話語體系重建》)(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的崛起,必然會帶來不同于西方世界理論體系的“語言”體系的復興。
    B.在復興的過程中,我們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建立了一套我們自己的體系。
    C.廢除科舉制度是為了革新中國人的價值核心,這是符合當時的現(xiàn)實需求的。
    D.重建中國話語體系,就要從制度研究入手,挖掘傳統(tǒng)治理體系的現(xiàn)實意義。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展開論證,層層遞進,邏輯嚴密。
    B.文章側重從中華民族自身的角度,具體分析了話語重建面臨困難的兩個具體原因。
    C.文章針對某些自由主義者的觀點,列舉具體事例,論證了中國治理體系的優(yōu)越性。
    D.文章最后提出有效開展治體的研究,儒要轉換思維,拋棄無謂而有害的政體爭論。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帶一路”“結伴不結盟”等概念是中國語言體系的一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體現(xiàn)。
    B.因為我們處于崛起的前夜,所以缺乏自信,也讓我們失去了評價自己經驗的主動性。
    C.一項制度是否能有效實施,這與當時社會民眾的觀念及社會經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
    D.中國正在探索一條有別于西方已有體系的民族復興之路,為人類發(fā)展提供中國方案。

    組卷:7引用:9難度:0.7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各題。
    袁隆平:農校里走出來的科學家      20世紀60年代,在中國“綠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現(xiàn)出了一位攻下“雜交水稻”難題的科技新星,他就是被外國人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幼年正值九一八事變,日本侵華,在童年袁隆平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民族創(chuàng)傷。面對國破家亡的嚴酷現(xiàn)實,袁隆平從小就立志:做一個使中國富強、不受外國強盜欺侮的人。
          袁隆平在學習中不愿死記硬背,喜歡思考,善于提問,從思考中加深對基本原理的理解。袁隆平高中畢業(yè)后,考什么大學,學什么專業(yè),成了全家議論的焦點。父親希望他通過上大學能升官發(fā)財,光宗耀祖。袁隆平自己卻在中學階段就對大自然的蓬勃生機、春華秋實的自然規(guī)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母親尊重袁隆平的選擇,經過協(xié)商最后決定讓他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義無反顧地報考了重慶一所學院的農學系,高高興興地跳進了“農門?!?br />      1953年夏,大學生活結束后,袁隆平到湖南省偏僻的安江農校任教。
          袁隆平教學十分認真,教一門,鉆一門,愛一門。他教外語,效果良好。教學期間,他還刻苦自學,不斷提高自己聽、寫、閱讀外文的水平,可以不帶字典閱讀英、俄文資料。進校第二年,他被調到遺傳育種教研組,教授植物學、作物栽培、遺傳育種的農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課。在教普通植物學時,他下苦功夫,從構成植物體的最小單位--細胞的構造開始,到根、莖、葉、花、果的外部形態(tài),再到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及其遺傳特性,等等,都進行了系統(tǒng)的學習研究。為了能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的微觀構造,他刻苦磨練徒手切片技術。幾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顯微鏡下得到滿意的觀察結果為止。
          在備課中,他經常提出各種問題自考自答。他走出課堂,來到田間地頭,從實踐中找答案。他深有體會地說:“即使淺顯的問題,如果教師本身鉆得不深不透,也不可能把課講好!”
          1959年是袁隆平走上教學崗位的第七個年頭。國慶前夕,他以“我的十年”為題,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從思想與業(yè)務兩個方面對自己進行了回顧與總結:“黨的10年教育,使我明確了人生真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確是人生最大的光榮和義務?!蓖瑫r,他還向黨和人民立下誓言:“要做到政治掛帥,紅專并進。”
    在教學當中,袁隆平不滿足于僅當一名合格的中專老師,還想在農業(yè)科研上搞出點名堂來。十多年來,他始終堅持一邊教學,一邊科研,教學與科研、生產緊密結合。
          50年代,生物教學中主要向學生講米丘林、李森科的遺傳學說,袁隆平就按照其理論進行無性雜交、嫁接培養(yǎng)、環(huán)境影響等方面的試驗,把月光花嫁接在紅薯上、西紅柿嫁接在馬鈴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得到一些奇花異果,但并沒有得到經濟性狀優(yōu)良的無性雜交種。這引起他的沉思,并決心擴大視野,另辟蹊徑。
          60年代,他從外文雜志中獲悉,歐美的孟德爾、摩爾根創(chuàng)立的染色體、基因遺傳學說,對良種繁育有重大指導作用。他就開始大膽地向學生傳授染色體基因遺傳學說知識,講雜種優(yōu)勢利用在作物育種中的廣闊前景,而他自己也開始向水稻的雜種優(yōu)勢利用方面探索。1960年,受到天然雜交稻株啟示后,他在育種方法上他由采用系統(tǒng)選育法,轉變到水稻雄性不育研究課題上來。從1964年在稻田中發(fā)現(xiàn)天然雄性不育株,到1966年在《科學通報》上發(fā)表第一篇重要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就是他堅持一邊教學,一邊從事科研的豐碩成果。
    “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利用被批斗的空隙,專心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在不利條件中爭得了從事科研活動的機會。
          1970年11月,袁隆平帶領助手在海南島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發(fā)現(xiàn)了一株雄花敗育株。是將“野敗”這一珍貴材料封閉起來,自己關起門來研究,還是發(fā)動更多的科技人員協(xié)作攻關呢?在這個重大的原則問題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無保留地及時向全國育種專家和技術人員通報了他們的最新發(fā)現(xiàn),并慷慨地把歷盡艱辛才發(fā)現(xiàn)的珍貴材料奉獻出來,分送給有關單位進行研究,協(xié)作攻克“三系”配套關。
          在19年的漫長教學生涯中,袁隆平一邊在教學中積累知識和農業(yè)生產實踐經驗,一邊又通過科研促進教學和生產。教學、生產、科研相結合,使他創(chuàng)造了不平凡的農業(yè)科技成果。
    (摘編自祁淑英、魏曉雯《袁隆平傳》,略有刪改)【相關鏈接】
          ①袁隆平(開場白):我現(xiàn)在還有兩個愿望,一是第三期雜交水稻能夠在2010年實現(xiàn)大面積畝產900公斤;二是把雜交水稻推向國外,造福世界人民。
          主持人:您對學農的大學生有什么建議?
          袁隆平:我建議,學農的大學生要到實驗田里去,電腦等先進設備很重要,但在電腦和書本里是種不出水稻的。希望他們聯(lián)系實際,多到實驗田里走一走、看一看。
    (電視片《袁隆平暢談事業(yè)與人生》)      ②1999年10月,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fā)現(xiàn)的一顆小行星(8117)被命名為“袁隆平星?!?br />(1)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袁隆平將歷盡艱辛才發(fā)現(xiàn)的珍貴材料分送給有關單位進行研究,協(xié)作攻克“三系”配套關,充分表現(xiàn)出他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品格。
    B.袁隆平身體力行,在教學中,他經常走出課堂,到田間地頭,從實踐中找答案。他認為教師只有把問題鉆得又深又透,才能把課講好。
    C.年輕時的袁隆平對大自然的蓬勃生機、春華秋實的自然規(guī)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他義無反顧地跳進了“農門”。
    D.袁隆平在教學中積累知識和農業(yè)生產實踐經驗,又通過科研促進教學和生產??萍汲晒膭?chuàng)造,得益于教學、生產、科研的緊密結合。
    (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概括,最恰當?shù)囊豁検?!--BA-->
     

    A.袁隆平憑借雜交水稻技術及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8117),成為國際上廣為人知的科學家。
    B.袁隆平最終能夠成為著名的科學家,與他從小就有的遠大志向,喜歡思考,善于提問,中學階段就對大自然的蓬勃生機和春華秋實的自然規(guī)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密不可分。
    C.袁隆平教學認真,他教各種學科都肯下苦功夫;他廣泛閱讀古今中外雜志,大膽探索;他走出課堂,從實踐中找答案。這些均為他后來攻克“雜交水稻”難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D.袁隆平不滿足于僅當一名合格的中專老師,還想在農業(yè)科研上搞出點名堂來,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他沒有大作為。
    (3)你心目中的袁隆平是怎樣的形象?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

    組卷:116引用:6難度:0.7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流浪漢
    侯發(fā)山
          父親去世后,小康就正式接管了店鋪。店面不大,經營的不是金銀珠寶,是相機專賣,尼康啦,佳能啦,質量好的,也是成千上萬,甚至十幾萬,不亞于一臺小轎車。小康每天早上來到店門口,總能看到一個流浪漢蜷曲在店外邊。他的年齡在六十歲左右,胳膊腿健全,不殘疾,長長的頭發(fā),像是被漿糊給糊住了,一綹一綹的,臉上黑一塊紫一塊,好似被紫外線灼傷了的“高原紅”,身上的衣服長一片短一截的,類似時下流行的混搭,自打套在身上怕是沒脫下洗過,已經看不清本來的色彩……,…眼下是秋天,他卻穿著羽絨服,還是女式的。走得近了,還能聞到他身上散發(fā)出的那種刺鼻的味道。這個流浪漢也不傻,只要看見小康來,就知趣地走開了,走得遠遠的,一整天都不見他的蹤影。
          難道這個流浪漢打算伺機偷盜?想到這里,小康著急了。然而,媳婦正在坐月子,母親又有病,他白天不在家,晚上總不能守在店里不回去啊。父親活著的時候,也不是常常住在店里。有幾個晚上,小康不放心,悄悄踅摸到店鋪門口,每次都是看到流浪漢睡在門口,沒有什么反常的行為。但老話講,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雖然不能排除懷疑,還是把他攆走的好,免得夜長夢多。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這天早上,小康來到時,流浪漢還在門口酣睡。小康也不理會,越過流浪漢,悄悄打開門,掃地時故意把塵土往他身上掃,即便這樣,流浪漢還沒有醒,小康就用掃帚去撩撥流浪漢的臉,流浪漢這才醒過來,訕訕著走開了。小康揮舞著掃帚,捂著嘴朝他叫道:“滾!滾得遠遠的?!?br />      小康以為,他這一下,流浪漢肯定會流浪到別處去。第二天清晨,遠遠地,小康又看見那個流浪漢還在店鋪門口,旗著防盜門,半躺半坐,悠閑悠哉的,好像自己是店老板似的。小康便氣不打一處來,走到流浪漢跟前,抬腳去踢他,同時把手里半瓶礦泉水潑到他身上,邊怒吼著:“滾!滾!滾!”那架勢,仿佛他跟流浪漢之間有殺父之仇,奪妻之恨。
          流浪漢詫異地看著小康,似乎心說,我也并沒有殺你的父親、奪你的妻子,為啥發(fā)這么大的火氣?
    “看什么看?你聾嗎?再不滾我揍死你!”小康把礦泉水瓶子朝流浪漢摔去。
          流浪漢下意識地躲了一下,走了。
          此后,小康再沒見到過那個流浪漢。
          大約過了半個月,小康的店鋪被盜了,丟了五臺索尼高檔相機,每臺都在一萬元以上。
          小康的腦海里立馬出現(xiàn)了那個流浪漢的影子,他斷定是流浪漢在報復。當警察趕到后,小康說出了自己的直覺。
          懷疑歸懷疑,警察要的是證據(jù)。幸虧店鋪對面有家面包房,人家在外面裝了兩個攝像頭,有一個剛好照到小康的店門口。
          警察打開監(jiān)控,根據(jù)監(jiān)控拍到的畫面,短短時間內便抓獲了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交代,他早就盯上了小康家的相機專賣店,因為流浪漢的緣故,才一直沒有下手。
          面包房的監(jiān)控錄像證明了犯罪嫌疑人所言不虛。小康一邊看監(jiān)控一邊淚流不止:小偷光顧那幾次,每次來都是因為流浪漢睡在門口,他才沒有得逞。有一個晚上,月黑風急,昏黃的路燈像是睜著惺忪睡眼的醉漢,街上少有行人。那個小偷又鬼鬼祟祟地出現(xiàn)了,拿著刀子威逼流浪漢離開。流浪漢頭一低,不管不頹朝小偷身上撞去。不怕人橫,就怕人不要命,這話不錯。見此情形,小偷也屙稀屎,轉身逃了……
          流浪漢為什么要這么做?
          面包房老板的話讓小康如夢初醒:小康的父親在世時,時常買面包給流浪漢!
          小康轉遍了大街小巷的旮旯角落,沒有找到那個流浪漢。
          大叔,您在哪兒呢?店里清閑的時候,小康常常盯著門口自言自語。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對流浪漢外貌的描寫,有欲揚先抑的藝術效果,為下文展現(xiàn)人物美好的心靈作了鋪墊。
    B.小說中小康的父親雖然沒有出場,但是卻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為小說留下了含蘊不盡的想象空間,足以使讀者浮想聯(lián)翩,感慨不已。
    C.小說以流浪漢為報恩而暗中保護店而為明線,以小康對流浪漢的態(tài)度變化為暗線,雙線交織,行文錯落有致,搖曳生姿。
    D.作者善于設置懸念,環(huán)環(huán)相扣,直到小說結尾才抖開包袱,使真相大白,匠心獨運,技法巧妙。
    (2)小說中小康驅逐流浪漢這一情節(ji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3)小說以“大叔,您在哪兒呢?”結尾,這樣處理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作品進行分析。

    組卷:7引用:2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14分)

  • 8.請在上面材料中的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牙齒的最外層叫牙釉質,是一個半透明的結構。牙釉質主要的成分是一種鈣晶體,其排布非常致密,讓牙釉質堅如磐石。牙釉質雖然很硬,①
     
    ,最厚的部分也只有2.5mm左右,且不可再生。②
     
    ,因為牙釉質的主要成分是鈣,鈣與酸發(fā)生反應形成的物質容易被唾液溶解,導致牙釉質損壞脫離,而食物里面的糖分會在口腔里面轉化成酸性物質,損害牙釉質。所以日常生活中,③
     
    ,且應及時清潔牙齒。

    組卷:22引用:7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英國詩人瓦特?蘭德: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印度小說家普列姆昌德:在人類生活中,競爭心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東西。
          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競爭可能是建設性的,也可以是破壞性的。
          請以“競爭”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擬標題,文體不限(除詩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組卷:18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