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河北省衡水二中高二(上)第三次調研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9/13 0:0:8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不同于傳統(tǒng)西方戲劇的“以實寫實”——追求舞臺時空與情節(jié)時空一致,從而使觀眾觀看舞臺表演后形成的心理時空與情節(jié)時空也一致,中國戲曲更加注重表現(xiàn)“虛”的時空。
首先,舞臺時空是對情節(jié)時空的虛化。舞臺時空并未1:1的復制情節(jié)時空,而是將其抽象化、虛擬化了。戲曲更多的是通過演員唱念做打的功夫,通過虛擬動作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人在某個時空場景中的神態(tài)和形態(tài),或者以局部暗示整體的抽象方式等,在無實物實景的舞臺時空中對情節(jié)時空進行虛擬化的表現(xiàn),輔之以伴奏、服飾、臉譜、少數砌末(戲曲舞臺上大小用具和簡單布景的統(tǒng)稱),來表現(xiàn)劇情中的時空情景、戲曲的虛擬表演并非是完全脫離現(xiàn)實的,而是基于現(xiàn)實生活合情合理地模擬。但和西方戲劇表演的模仿不同的是,戲曲中的虛擬動作是經過了藝術家們對戲劇角色在某一特定情境下的表現(xiàn)特征程式化、藝術化、抽象化、符號化的加工,而不是直接對現(xiàn)實生活的自然形態(tài)進行模仿和復制。因此,戲曲藝術是表現(xiàn)的藝術,而非再現(xiàn)的藝術,它并非真實地將情節(jié)空間搬到舞臺上,將劇情時長真實地在舞臺上演出來,它表現(xiàn)出的舞臺時空是一個觀眾可在其中充分自由地聯(lián)想和想象的審美空間,因此觀眾通過欣賞“虛空”的戲曲舞臺而獲得審美體驗也是不被規(guī)定和限制的。
其次,舞臺時空又虛化為觀眾的審美心理時空。相比觀眾能看到的演員的舞蹈神態(tài)、服飾臉譜砌末以及戲臺,能聽到的唱腔念白和器樂伴奏這些有形、有聲、可感知的舞臺時空之實戲曲表演帶給觀眾的審美心理時空則是虛的,它的虛在于其無具體之形、具體之象、具體之音、具體之感,在于其不被限制、無對象性、擁有無限的可能性。觀眾看到的舞臺畫面、聽到的聲音只是媒介物,是引發(fā)觀眾產生聯(lián)想和想象的媒介,觀眾心中形成的審美心理時空并非與視覺和聽覺感知到的舞臺時空完全一致,而是經過觀眾主觀意識的自由加工和發(fā)揮之后的結果。
最后,審美心理時空雖然是虛無的,非具象的,但卻是真正“實有”的審美經驗。觀眾將感官感知到的客觀實在的舞臺時空“虛無化”為審美的心理時空,此時有形有聲的舞臺時空已經被觀眾所忘記,舞臺以及舞臺上的演員和道具等都成為了“虛的實體”,觀眾只能“看到”“聽到”自己的心理時空,“達到審美意義上的真‘看’、真‘聽’”,因為觀眾的聯(lián)想和想象不被舞臺時空所限制,因而在其心理時空中,身段更好看,唱腔更好聽,情緒更飽滿,場景更真實,從而獲得超出舞臺表現(xiàn)效果的極為豐富、暢快的精神享受。
(摘編自崔雅麗《論中國戲曲舞臺時空的虛與實》)材料二:
中國藝術強調“虛”,西方藝術推崇“實”,這已經成為美學界的共識。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形象是“實”,引起我們的想象是“虛”,例如中西繪畫,西洋傳統(tǒng)的油畫填沒畫底,不留空白,畫面上動蕩的光和氣氛仍是物理的目睹的實質,而在中國畫上畫家用心所在,正在無筆墨處,無筆墨處卻是飄渺天倪,化工境界。中西繪畫在“虛”“實”上的不同側重,由此可見一斑。中國傳統(tǒng)的繪畫藝術很早就掌握了虛實相結合的手法,由實境誘發(fā)和開拓審美想象空間,實境則在虛境的統(tǒng)攝下進行加工,二者合二為一,缺一不可。例如近年出土的晚周帛畫鳳夔人物、漢石刻人物畫、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唐閻立本《步輦圖》、宋李公麟《免胄圖》,這些赫赫名跡都是很好的例子。我們見到一片空虛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地表現(xiàn)人物行動姿態(tài),刪略了背景的刻畫,正像中國舞臺上的表演一樣。
關于中國繪畫處理空間表現(xiàn)方法的問題,清初畫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畫筌》里說得很好,而這段論畫面空間的話,也正相通于中國舞臺上空間處理的方式。他說:“空本難圖,實景清而空景現(xiàn)。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這段話扼要地說出中國畫里處理空間的方法,也叫人聯(lián)想到中國舞臺藝術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問題。中國舞臺表演方式是有獨創(chuàng)性的,我們愈來愈見到它的優(yōu)越性。
而這種藝術表演方式又是和中國獨特的繪畫藝術相通的,甚至也和中國詩中的意境相通。中國舞臺上一般地不設置逼真的布景(僅用少量的道具桌椅等)。老藝人說得好:“戲曲的布景是在演員的身上?!毖輪T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動,“逼真地”表達出人物的內心情感和行動,就會使人忘掉對于劇中環(huán)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環(huán)境布景阻礙表演的集中和靈活,“實景清而空景現(xiàn)”,留出空虛來讓人物充分地表現(xiàn)劇情,劇中人和觀眾精神交流,深入藝術創(chuàng)作的最深意趣,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
做到了這一點,就會使舞臺上空間的構成,不須借助于實物的布置來顯示,恐怕“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排除了累贅的布景,可使“無景處都成妙境”。例如川劇《秋江》劇里船翁一支槳和陳妙常的搖曳的舞姿可令觀眾“神游”江上。
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很早就突破了自然主義和形式主義的片面性,創(chuàng)造了民族的獨特的現(xiàn)實主義的表達形式,使真和美、內容和形式高度地統(tǒng)一起來。反映這藝術發(fā)展的美學思想也具有獨創(chuàng)的寶貴的遺產,值得我們結合藝術的實踐來深入地理解和汲取。為我們從新的生活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形式提供借鑒和營養(yǎng)資料。
(摘編自宗白華《中國藝術表現(xiàn)里的虛和實》)(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西方戲劇追求舞臺時空與情節(jié)時空的一致性,這種“以實寫實”的方式讓觀眾在觀看表演后形成的心理時空與情節(jié)時空也是一致的。
B.舞臺上的唱腔念白、樂器伴奏這些有形、有聲、可感知的時空之實,決定了觀眾欣賞戲曲表演時的審美心理時空。
C.材料二中清初畫家笪重光在《畫筌》中的話,扼要地闡釋了中國繪畫處理空間表現(xiàn)的方法,也暗合了中國舞臺上的空間處理方式。
D.《秋江》劇里船翁一支槳和陳妙常搖曳的舞姿可令觀眾“神游”江上,是對“無景處都成妙境”“真境逼而神境生”的完美注腳。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戲曲藝術是表現(xiàn)的藝術,它并非將情節(jié)空間與劇情時長真實地再現(xiàn)于舞臺,留給了觀眾充分想象的空間。
B.當舞臺時空被忘記,演員和道具都成了“虛”的實體時,觀眾就能獲得超出舞臺表現(xiàn)效果的更豐富暢快的精神享受。
C.材料二舉用近年出土的赫赫名跡有力地印證了中國傳統(tǒng)舞臺表演藝術很早就掌握了虛實結合的手法這一觀點。
D.中國傳統(tǒng)藝術以其民族的獨特的現(xiàn)實主義的表達,將形式和內容統(tǒng)一,為我們新的藝術形式的創(chuàng)造提供了靈感和養(yǎng)分。
(3)下列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保ā镀樊嫛吩叮?br />B.“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保ā稇蝾}畫山水圖歌》杜甫)
C.“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保ā度A嚴經》)
D.“乘車觀戲劇,時樂亦時哀?!保ā杜钊R旅舍作其十三》啟功)
(4)請根據材料一,概括分析中國傳統(tǒng)戲劇在舞臺布景和表演方式上的特點。
(5)下面文段中洪昉思和王漁洋提出的詩歌主張,哪個更符合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表現(xiàn)方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錢塘洪昉思久于王漁洋之門矣。一日在司寇(王漁洋)宅論詩,昉思嫉時俗之無章也,曰:“詩如龍然,首尾鱗須,一不具,非龍也?!彼究苓又唬骸霸娙缟颀垼娖涫撞灰娖湮?,或云中露一爪一鱗,而龍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安得全體?”(趙執(zhí)信《談藝錄》)組卷:6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賓至喻永軍 賓至是一座小城,北邊是一條叫蟒嶺的山脈。
跟許多秦嶺山區(qū)的小城一樣,賓至是盆地地形,四周崇山峻嶺。這里是鄂豫陜三省交界處,經常有紅軍隊伍經過。據統(tǒng)計,跟隨部隊參加紅軍的賓至人有四百多個。著名的“中原突圍”后,中原軍區(qū)的核心領導人由豫入陜,隱蔽在賓至,后來安全回到延安。我說這些的意思是,這里是有紅色基因的地方。那時候,賓至城由國民黨統(tǒng)治,但仍有中共的秘密基層政權存在,而且還有訓練有素的武裝游擊隊。
周子興受傷被俘的時候39歲,他是山南游擊支隊的一個副隊長。周子興是個孤兒,后來成了一名出色的戰(zhàn)士,令國民黨賓至縣政府的軍警聞風喪膽。他和他的部下有極強的行動能力,有堅定不移的決戰(zhàn)力。傳言說他有一身武功,徒手搏擊比使用槍械更厲害。歷史需要真實的面貌。為此,我查過《賓至縣志》和《商洛市志》,賓至屬商洛市。兩者說法一致:他小時候既沒有機會讀書,也未曾拜師學藝,但有一副超乎常人的健壯體魄?!顿e至縣志》記載,他第一次從地方聯(lián)保處奪槍的時候,一人干倒了兩個持槍的保丁。
周子興被子彈射中了小腿。地點在蟒嶺一個叫廣東坪的山頂,那里偏僻荒涼。他藏身的那戶人家養(yǎng)蠶,當時草房子里有成百上千條的蠶正在結繭,窗臺上、地上、懸掛著的蘆席上全是繭殼,一片雪白。房子四周是水桶粗的柘樹,樹皮開裂出的紋路像青澀的云朵,樹葉子濕漉漉的。大概是農歷八月末,周子興被幾個人用擔架抬著下山。山頂是一片松樹林,透過松枝錯雜的間隙,能看到湛藍發(fā)亮的天空。為了防止周子興逃跑,他的整個身子被捆在擔架上。
①山路兩邊是密密的霸王箭草,堅韌無比,中間抽出棉絮一樣的芯子。擔架一直在這樣的草叢間顛簸穿行,沒有人說話,周子興的臉上毫無表情。走過一段山路之后,他將身子盡量抬起來,脖頸挺直,沉默莊嚴。他頭發(fā)有些長,汗水把頭發(fā)濕成一綹一綹的,他沒刮胡子,面容雖有點兒疲憊,但那雙天生的豹眼依舊眼神犀利。
關于周子興的樣貌,人們都是聽周全說的。周全當時是國民黨長坪警備司令部的士兵,駐防賓至城。為了配合“剿共”,警備司令部派出了一個排的兵力,周全就在這個排的二班。他覺得自己一生最倒霉的事情是參加了對周子興的圍攻,而且最后自己成了周子興的死刑執(zhí)行人。周全那時22歲,是周子興的鄰村人,兩人認識。
②關于周全行刑還有兩個細節(jié)需要補充。當時,四個備選的行刑軍人畏懼這位威名赫赫的人中豪杰,決定用捏草棍的方式選出行刑者。周全擔心得咬爛了嘴唇,嘗到了咸咸的血腥味兒。但周全還是捏到了最短的那根草棍。為了給自己壯膽,周全喝了半瓶白酒。但當他走進那間房子時,他已經忘記了嘴里的酒味兒。
行刑過程很糟糕,周全緊張得渾身顫抖,第一槍沒有打準,子彈射在了周子興的胳膊上,打斷了一根動脈血管。周全走出房間歇了幾秒鐘,回身進去又開了兩槍,一槍打中了周子興的肩膀,另一槍從左肋穿過。
③周子興是被一名上士用短槍近距離補槍射殺而死的。
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間,周全東躲西藏。他先是在警備司令部開了一個小賣部,維持生活。上士為了滅口,曾經追殺過他,為此他逃到太原。后來,他自毀容貌,在賓至城邊的一個小村莊隱藏,一直到自首,最終被處決。④歲月給周全留下了一副猙獰的面孔。
2017年我陪同友人老李走訪丹江,在賓至停留了一天,專門去了周子興的墓地。墓地在烈士陵園的最中間。墓碑后,迎春花枝條上正鼓著一粒粒金色的花骨朵。
我倆下山的時候,縣城塔樓頂端的報時鐘敲響,沉郁昂揚,蕩漾進心間,在頭顱中共鳴,讓人莫名地感動。
我倆的眼里含滿了淚水。
賓至縣城就在山下,老李說:“賓至是個美麗的地方!”
(選自《2022中國年度小小說》,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部分寫賓至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以及賓至的紅色基因,為后面的英雄故事鋪設了背景。
B.“我”查閱《賓至縣志》和《商洛市志》中的相關記載,傳言與記載雖然反差較大,但也有一定的根據。
C.敵人在審訊中一無所獲,縣長拿出十根金條給警備司令,二人密謀申請省府早日對周子興執(zhí)行槍決。
D.周全是個良心未泯卻又十分怯懦的人,行刑前后,他都在膽怯中尋求逃避,但最終沒有逃脫正義的審判。
(2)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中的“霸王箭草”,與《荷花淀》中如“銅墻鐵壁”的荷葉一樣,有隱喻色彩。
B.句子②所關聯(lián)的本段內容,補敘相關細節(jié),主要為了突出敵人外強中干的真面目。
C.句子③單獨成段,既交代了英雄的命運結局,也蘊含著作者哀痛與悲憤交織的情感。
D.句子④中的“猙獰的面孔”,不僅指周全毀壞的容貌,也指他給人留下的印象。
(3)在讀書小組的交流會上,有同學認為,這篇小說體現(xiàn)了“歷史”與“現(xiàn)實”交織穿插的特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他這樣說的理由。
(4)讀書小組決定以“故事的力量”為題為這篇小說寫一則文學短評,請圍繞題目中的關鍵詞寫出你的短評思路。組卷:8引用:5難度:0.5
二、古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材料一:
太史公曰:虞夏以來,人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身安逸樂,而心夸矜勢能之榮。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民各勸其業(yè),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所驗邪?
農工商虞,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上則富國,下則富家。“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倍Y生于有而廢于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
(節(jié)選自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材料二: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至于皂隸,各有差品,然后上下序而民志定。于是教民種樹畜養(yǎng),所以養(yǎng)生送終之具,靡不皆育?!豆茏印吩疲骸肮胖拿癫浑s處?!笔肯嗯c言仁義于閑宴,工相與議技巧于官府,商相與語財利于市井,農相與謀稼稻于田野,各安其居而樂其業(yè),甘其食而美其服,欲寡而事節(jié),財足而不爭。于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故民有恥且敬,貴義而賤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嚴而治之大略也。
及周室衰禮法墮其流至乎士庶人莫不離制而棄本,稼穡之民少,商旅之民多,谷不足而貨有余。至桓文后,禮義大壞,上下相冒,嗜欲不制,借差亡極。于是商通難得之貨,工作亡用之器,士設反道之行,以追時好而取世資,上爭王者之利,下佃齊民之業(yè),傷化敗俗,大亂之道也。
(節(jié)選自班固《漢書?貨殖傳》)(1)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王處須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及周A室衰B禮法C墮D其流E至乎F士庶人G莫不離H制而棄本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窮,意為窮盡、盡享,與前文“人耳目欲極聲色之好”中的“極”意思相同。
B.虞,指虞人,古代掌管山澤、苑囿、鳥獸、畋牧的官職,有山虞、澤虞之分。
C.靡,指沒有,與蒲松齡《促織》中“探石發(fā)穴,靡計不施”的“靡”意思不同。
D.貨殖,兩則材料中均指利用貨物的生產與交換進行商業(yè)活動從中生財求利的人。
(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司馬遷認為,物質享受與財富追求是人的本性,統(tǒng)治者要順其自然,以利引導,不與民爭利。
B.班固認為,夏商周各階層安居樂業(yè)、寡欲不爭,統(tǒng)治者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最終不嚴而治。
C.司馬遷看來,各行各業(yè)之人憑本事努力工作以滿足欲望,這就如同水往低處流一樣合乎規(guī)律。
D.班固看來,士農工商追求世俗所好而獲取社會財富,對上可為王者爭利,對下可助平民齊家。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上則富國,下則富家。
②昔先王之制,自天子至于皂隸,各有差品,然后上下序而民志定。
(5)對積累財富與遵守禮義之間的關系,司馬遷和班固的看法不同。請根據材料簡要概括。組卷:7難度:0.5
四、名著閱讀(4分)
-
9.《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十章中當孫少安知道鐵匠是河南人時,他認為“河南人是中國的吉卜賽人”,如何理解這句話?
組卷:8引用:2難度:0.7
五、作文(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十二章》)
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之道》)
③無羞惡之心,非人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四章》)
⑤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洋避魷,則所用之異也。(《五石之瓠》)
⑥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兼愛》)
春秋戰(zhàn)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諸子散文光耀日月,化育后世。讀了以上六句話,作為當代青年,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