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西藏拉薩第二高級中學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5/1/4 2: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在先秦兩漢時期,就詩禮文化中的詩教與禮制的互動關系而言,兩者或離或合,大略經(jīng)歷了五次歷史性演變。
先周時期,詩教與禮制天然遇合,生成詩禮文化的初級國家形態(tài)。詩教爭禮制最初經(jīng)歷了從自然狀態(tài),過渡到舜以來初級國家形態(tài)的漫長歷程。當原始部落社會邁進初級國家的門檻時,樸素自然的民間禮俗一變而為初級國家形態(tài)的禮制。于是,禮制建設向詩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命汝典樂,教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尚書?舜典》)這是帝舜發(fā)出的對子弟開展詩教的命辭。從此,詩教與禮制相結合,共同啟動了詩禮文化建構的歷程。
西周時代,詩教與禮制水乳交融,生成詩禮文化的高級國家形態(tài)。西周初創(chuàng),即十分重視詩禮文化建設。在周太師整理規(guī)范前代已有詩作的基礎上,以周公旦、成王誦為代表的詩人群體創(chuàng)制了大量新詩,以施于王室與公室典禮。其中,以“五禮”為核心的禮儀制度規(guī)范,重在明等級;以“六藝”為核心的貴族教育內(nèi)容,重在調(diào)人情。于是,詩教與禮制二者相互倚重,相與為用,緊密結合,達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春秋時期,詩教與禮制漸次分離,制度之教演變?yōu)槲幕?。平王東遷,王室漸次衰微,原本以和合禮制為主要任務的詩教,逐漸從禮制系統(tǒng)中淡出。轉(zhuǎn)而演變?yōu)槿?、墨、名家的道德修身和言辭進身手段。此時開始盛行的歌《詩》、引《詩》以“言志”的文化活動,顯示出詩教脫離典禮軌道的傾向。此時的《詩》已不再僅僅是一種藝術化的禮制,而是獨立的大學文本了。詩教因西周傳統(tǒng)禮制的變革崩墜而趨向沒落,詩教對建構詩禮文化的影響力自然就減弱了。
戰(zhàn)國時期,詩教與禮制相互乖離,《詩》成為少數(shù)經(jīng)師傳習的文學文本。當時,七雄爭霸,禮崩樂壞,就連儒家在傳播《詩》上也有心無力,其他學派如縱橫家引述《詩》句完全是出于論辯術的需要,法家則危言聳聽地說如果用詩、書、禮、樂治國,“敵至面削,不至必貧”(《商君書?去強》)。秦王朝建立后,更是以焚書坑儒的極端手段毀滅詩禮文化,《詩》既在被滅之列,詩教自然也無施展空間,這樣它就從國家和民間兩個領域完全退出。只能奄奄一息地茍活于少數(shù)經(jīng)師之手了。
兩漢時期,詩教與禮制完美結合,詩禮文化上升為皇權制國家的政教樣板。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后,詩教走向了它的終極形態(tài)--政教化。當時,上有官學,下有私學,形成了詩教彬彬之盛的局面,國家政教道德得到了強化。當時的學者翼奉說,《詩》和《易》《春秋》一樣,“皆列終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保ā稘h書?吳奉傳》)。足見《詩》和其他儒家經(jīng)典一道,參與了漢代國家禮制的建設。
從詩教與禮制關系的離合與演變的歷史進程中,可以看出《詩》與禮共生互動的基本類型;進而從詩禮文化的起落興衰中,既可透視出歷史文化的運行與演變規(guī)律,也可以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提供歷史借鑒。
(摘編自郝建杰《詩教與禮制的離合》,原文有刪改)(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尚處在原始社會的帝舜要求對子弟開展詩教,標志著詩教開始與禮制相結合。
B.西周時代周公旦等人創(chuàng)制新詩用于王室和公室典禮,詩教與禮制已水乳交融。
C.春秋戰(zhàn)國時期詩教與禮制漸行漸遠,秦朝時達到極點,詩教從全社會徹底消失。
D.漢武帝時期官學、私學都重視詩教,詩教與禮制完美結合,詩教走向了政教化。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首段開宗明義,概括說明先秦兩漢時期詩禮文化中詩教與禮制互動的總體情況。
B.中間五段結合不同的時代特征,具體論述詩教與禮制離合關系的五次歷史性演變。
C.文章末段在總結全文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了本文所作研究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價值。
D.文中引述《尚書》《詩》《春秋》《商君書》《漢書》等古典文獻,有力支撐了作者的觀點。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在詩教與禮制離合的五次歷史性演變中,第一次是開端,經(jīng)歷了最漫長的過程。
B.詩教與禮制的離合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第五次完全又回到了第二次的狀態(tài)。
C.從詩教與禮制離合的不同狀態(tài)來看,詩教只有與禮制相結合,才有其歷史價值。
D.兩漢時期詩教與禮制完美結合,這種狀態(tài)后來應該一直持續(xù),直到清王朝滅亡。組卷:8引用:9難度:0.7
二、實用類文本(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李陀、吳亮、張檸、李云雷、於可訓等評論家好像都商量好了一樣,近來紛紛發(fā)表了他們的小說新作。
“作為一個當代人,我們每個人生活在嚴密的社會分工體系中,對個人專業(yè)領域之外的事物了解太少,這極大地限制了我們對社會運轉(zhuǎn)體系的了解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想象力的飛揚,也很難產(chǎn)生真正的大師?!痹谠u論家李云雷看來,評論家跨界寫作小說,盡管仍局限于文學內(nèi)部,盡管大家不敢奢望成為魯迅、托爾斯泰那樣百科全書式的作家,但這是一個可貴的嘗試。
事實上,這群人寫小說有改變現(xiàn)有文學生態(tài)的雄心,他們認為大部分作家都盯著日?,嵤?,寫家長里短,于是想另外做出一個“樣本”。
力圖恢復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并非張檸一個人的選擇,評論家李陀寫《無名指》要處處和現(xiàn)代主義的寫作習慣反著來。因為他想“回到十九世紀”,像托爾斯泰那樣把現(xiàn)實生活寫得活靈活現(xiàn),讓日常生活充滿可見、可聞、可以撫摸的質(zhì)感,且恢復小說“寫人物“的傳統(tǒng)。
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評論家房偉和出版社簽訂了一個長篇歷史小說合同。房偉寫歷史小說,同樣有自己的明確訴求,他說正因為很多作家放棄了寫歷史題材的雄心,所以大部分陣地都已讓位于網(wǎng)絡作家,他想改變這個現(xiàn)狀。
此外,這些年,作家圈受新歷史書寫影響很深,很多作品大都靠想象力,有的甚至是胡編亂造,遠離了歷史本身。房偉說:“我看中國歷史小說越看越不滿意,而我自己因為研究工作,有機會接觸大量史料,所以我動手一試?!?br />(摘編自路艷霞《眾多批評家寫起了小說,是傳統(tǒng)的回歸,還是圖一時熱鬧?》)材料二:
人們把批評家寫小說稱為“跨界”奇觀,這其實包含著某種擔憂——擅長“紙上談兵”的批評家能否經(jīng)得起實踐的檢驗?其實,這種“跨界”的接受差異中隱含著一種“實踐”高于“理論”的邏輯認知。
從讀者的角度來說,對批評家寫小說的關注,除了包含著對批評家能不能寫小說、能不能寫出好小說的質(zhì)疑,也隱含著讀者對當代文學的不滿足。他們實際上是期待批評家能夠?qū)懗龊眯≌f的。隨著新媒體和各種藝術形式等的發(fā)展,讀者的審美水平和審美期待越來越高,小說是越來越難寫了。評論家李云雷說:“評論家寫小說,可以讓評論界與創(chuàng)作界更好地相互理解,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環(huán),甚至有可能催生出一種獨特的文體——‘批評家小說’?!彼跓o意中回應了讀者對批評家寫小說的這種期待。
從文學社會學的角度來說,文學包括生產(chǎn)、傳播和消費三個環(huán)節(jié)。批評家寫小說在文學生產(chǎn)上具有顯著優(yōu)勢。批評家有開闊的文學史視野和高深的理論修養(yǎng),這些為他們文學創(chuàng)作的高度自覺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作家路遙在準備寫《平凡的世界》時,曾列了古今中外近百部長篇小說的閱讀計劃,后來完成了十之八九。其實他就是想獲得或強化這種文學史視野。對批評家來說,這種視野在寫作之前基本上已經(jīng)獲得了。當然,有些人擔心批評家寫小說可能會存在“掉書袋”和炫技現(xiàn)象。雖然錢鍾書的《圍城》也被一些人認為存在一定程度的“掉書袋”現(xiàn)象,但是這并未影響普通讀者的閱讀與喜愛。張檸的《三城記》也涉及了很多文學理論,但都像鹽入水中一樣,化入了文學形象當中,不僅沒有給普通讀者造成閱讀障礙,反而增加了小說的韻味??梢姡u家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有利于批評家在寫小說的時候自覺選擇合適的寫作方法。
從文學傳播的角度來看,也要坦率地承認批評家寫小說在傳播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勢。因為批評家自身對文學的鑒賞能力是得到認可的,而且他們在文學界有一定的資源,所以有利于作品的傳播。不過,批評家寫小說在消費環(huán)節(jié)不會有任何先天優(yōu)勢。出版家韓敬群說得好:“批評家寫小說沒有豁免權,讀者不會對他們高看一眼或者低看一眼,無論怎樣,還是要回到作品本身?!睆母旧蟻碚f,批評家的合法性來源于他是普通讀者的代表,一旦他脫離了這種合法性,他的批評也將失去有效性。批評家的身份主要是在一個相對專業(yè)的文學圈子里為人所知,相關的文學從業(yè)者對批評家身份是比較熟悉的,但是龐大的普通讀者群體很少知道他們,且沒有必要知道。批評家寫出來的作品最終還是要脫離批評家的身份,以普通作品的樸素形式進入普通讀者的視野中接受檢驗。
批評家的小說能否經(jīng)得住時間的檢驗,不是由哪一個人說了算的。批評界應該以平常心給這些作品以平常待遇,既無須違心溢美,也不能視而不見。我們要相信,那些優(yōu)秀作品必將會在時間的放大器中發(fā)酵出無盡的生命力,嵌入文學史的星空。
(摘編自朱永富《批評家寫小說,還是要讓作品說話》)材料三:
批評家寫小說經(jīng)常寫成丑聞,可還是忍不住。在這個問題上,我要保持一個“戰(zhàn)略模糊”狀態(tài),不把話說死。應該說,純粹的小說對每個批評家都構成一個誘惑。不要說批評家了,不都那樣嗎?很多相聲觀眾,聽著聽著就覺得自己也能上去說,其實不是那么回事。但問題是,都忍不住啊。批評家寫小說是一件很冒險的事。當然,永遠有例外,也沒一個規(guī)律說批評家一定寫不好小說。
(摘編自《李敬澤“看來看去”,又與誰秘密交流》)(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評論家跨界寫小說,是因為不滿于現(xiàn)有文學生態(tài),力圖恢復文學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寫真正的歷史小說。
B.李云雷認為,評論家寫小說有很多困難,除了對非專業(yè)領域知之較少外,還受文學本身的局限,但仍值得嘗試。
C.“實踐”高于“理論”的邏輯認知使得人們對擅長“紙上談兵”的批評家跨界寫小說存在著某種擔憂。
D.隨著新媒體和藝術形式等的發(fā)展,讀者的審美水平和審美期待越來越高,這是小說難寫的主要原因。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中房偉有機會接觸大量史料,照應了材料二中批評家寫小說在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有優(yōu)勢的論點。
B.批評家擁有開闊的文學史視野和高深的理論修養(yǎng),他們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可能具有高度的自覺性。
C.批評家寫小說在消費環(huán)節(jié)沒有先天優(yōu)勢,因為此時他已不再是普通讀者的代表,而是一位作家。
D.在文學生產(chǎn)、文學傳播和文學消費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中,批評家寫小說的優(yōu)勢呈現(xiàn)出逐步下降的趨勢。
(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代文學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使得讀者在對批評家創(chuàng)作小說質(zhì)疑的同時也充滿期待。
B.有些批評家寫小說愛炫技,但如果對文學理論處理得好,并不影響普通讀者對其作品的喜愛。
C.文學評論一般是專業(yè)人士看的,沒有必要像普通作品一樣接受普通讀者的檢驗。
D.李敬澤認為批評家寫小說就像觀眾上臺說相聲一樣,是件很冒險的事,不認可這種行為。
(4)以下不符合材料二論證特點的一項是
A.按照“提出問題一分析問題一解決問題“的思路論述。
B.采用并列式的論證結構,分別從文學生產(chǎn)、傳播和消費的角度對批評家寫小說進行了分析論述。
C.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如舉例論證、引證、比喻論證等。
D.采用了橫向?qū)Ρ群涂v向?qū)Ρ鹊恼撟C思路,結構嚴謹。組卷:0引用:1難度:0.5
三、文學類文本(15分)
-
3.閱讀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題。
我們決不投降
宗璞 1944年4月始,在日本侵略下,中國軍隊在各個戰(zhàn)場上均告失敗,損失慘重。百姓流離失所,爭向川滇一帶逃難。日寇甚至不放過滿載難民的火車,以逃難的人群為目標,肆行轟炸。昆明的課堂從來沒有平靜過,這時更感到腹背受敵的威脅。
孟弗之家中,嵋和瑋談及時局。湄道:“工學院有兩個同學參加遠征軍,聽說最近犧牲了。一個患瘧疾,沒有金雞納霜;另一個中彈后掉在怒江里,說是手里還拿著槍?!爆|的眼睛一亮,聲音有些顫抖,“真是壯烈。這是男兒死所?!泵奶ь^,望著他,覺得瑋身上有一種熱情和她血脈相通。過了一會兒,才說:“這就是白居易形容的聞道云南有瀘水,椒花落時瘴煙起。大軍徒涉水如湯,未戰(zhàn)十人五人死。”瑋說:“聽說學校又要搬家”媚說:“昨天有幾位先生來和爹爹談得很晚,好像就是議論搬家的事?!爆|說:“同學們都不愿意再搬,總是藏,總是躲,再搬搬到哪兒去呀?!?br />“聽!”瑋說,遠處傳來一種沉重的聲音,是腳步聲,接著響起了歌聲,“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腳步聲和歌聲越來越近。碧初和瓊子走進屋來說,過隊伍了。
大家肅然聽著,腳步聲,隆隆的軍車聲,加上粗啞的、參差不齊的歌聲,顯得很悲涼。
這天夜里又是沉重的腳步聲,把許多人從夢中驚醒。十輪大卡車載著輜重,壓得青石板路面在喘息。
“一、二、三——四”聲音不整齊,而且嘶啞,仿佛黑夜也是坎坷不平的。但是開赴前線的腳步不能停。
次日上午,孟弗之和秦巽衡去學校開明侖大學教務會。正走在街上,忽然下起雨來,雨畢,只覺寒風撲面,是秋已深。一路見一群群人面目黑瘦,拖兒帶女,背著大包小包,正是新到的難民。翠湖旁,橋邊柳下也有難民或坐或臥。兩個小兒大概有病,不停地啼哭。一個母親低聲撫慰,一個母親照屁股給了幾下。被打的小兒大哭,又有別的小兒跟上。幾只鳥兒撲喇喇驚飛了。
雨又下了,二人默然走著,及至學校,長衫已濕了大半。會上,要商討兩件大事。
校長秦巽衡簡單介紹了當前形勢,說教育部已派人去西康勘察,那里交通十分不便,諒敵人是打不到的。另因軍情緊張,滇西、滇南的戰(zhàn)場都需要翻譯,教育部決定征調(diào)四年級學生到軍隊服役。對這一問題大家意見較一致,國難當頭人人都有責任。一位先生提出學生思想很復雜,有人拒絕服役。秦校長說:“如有這種情況。不子畢業(yè)?!闭Z氣很堅決,大家俱無異議。
在搬遷的問題上意見不統(tǒng)一。有人說,學生從軍是把精華投進去了,還躲什么。也有人說,還是搬一搬好。弗之說:“我們現(xiàn)在是用兩個拳頭的對策。一個舉頭伸出去,那就是我們的青年人要直接參加這場戰(zhàn)爭;一個拳頭是縮回來。就是搬遷躲藏。目的當然是為了培養(yǎng)繼續(xù)打出去的力量。”又有人說,現(xiàn)在哪里還能找到合適的地方。若有合適的地方,敵人一時打不到,也不會放過轟炸。
冷風夾著雨滴吹打著玻璃窗。眾人都覺一陣寒意。咣當一聲,風把門吹開了,把桌上的紙張吹得滿地。
梁明時忽然站起來,大聲說:“我們最好找一個地圖上都沒有的地方,讓敵人找不著?!彼咧蹨I。
這話又似實意,又似諷刺,像一柄劍刺在每個人身上,滿室無言,靜了好一陣,熱淚在人們眼中轉(zhuǎn)。
江防站起來說:“我是不走的了,我與昆明共存亡!”
秦巽衡站起身,“大家的意思我清楚了。我們也許搬走,也許留下,也許會和敵人周旋,前途還不能確定,更加艱苦是必然的??墒俏抑?,“他用手環(huán)指大家,聲音嗚咽,一字一字地說,“不論發(fā)生什么事,我們——”他再次用手環(huán)指大家,“我們決不投降!”
我們決不投降!剛勁的秋風把這句話吹上樹梢,吹過屋頂,在天空中滾動著,撞在每個人心上。
(節(jié)選自宗璞《東藏記》,有改動)(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兩次寫眾人聆聽行軍的腳步聲、軍車聲,表明當時戰(zhàn)事緊張,軍隊頻繁開赴前線,“悲涼”“沉重”等詞語則表現(xiàn)出大家內(nèi)心對局勢的擔心。
B.對從軍同學的犧牲給予高度評價,這一情節(jié)凸顯了嵋和瑋一致的愛國主義精神。二人關于學校再次搬遷的議論反映了青年學生們對搬遷躲藏的不解。
C.日寇入侵,明侖大學面臨搬遷,有的教師贊成,有的堅決不走,還有的逃避現(xiàn)實幻想躲到地圖上沒有的地方,表現(xiàn)各色人等面對國難時的不同抉擇。
D.危急關頭,小說塑造的青年學生分化很明顯:有人積極抗日,以身許國,捐軀赴國難;也有人喪失民族氣節(jié)與愛國精神,不肯接受征調(diào),拒絕服役。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塑造人物時,語言能契合形象。“如有這種情況,不予畢業(yè)!”“我們決不投降!”表現(xiàn)出秦校長的愛國主義情操和堅韌不屈的形象特征。
B.小說善用修辭手法,且生動巧妙貼切。如“過隊伍”時,運用比擬的手法來寫路面不堪重負;寫嵋和瑋談話時引用了古人詩句來表現(xiàn)戰(zhàn)爭殘酷。
C.小說多豐富感官描寫,繪聲繪色繪形。文中孟弗之和秦巽衡遇到難民時,進行了多感官角度的描寫,視、聽、嗅、觸覺相結合,可謂窮形盡相。
D.小說塑造人物形象時,注重點面結合。既表現(xiàn)個體又觀照群體,如刻畫難民時,既寫了病弱哀啼的小兒,又寫了漂泊疲憊苦難深重的難民群體。
(3)有人評價《東藏記》說“宗璞筆下的戰(zhàn)爭沒有刀光劍影,卻烙刻了深重的創(chuàng)痕”,即不直接描寫戰(zhàn)斗畫面。只新寫后方生活狀況。卻凸顯出戰(zhàn)爭的殘酷慘烈和深刻影響。本文是不能體現(xiàn)這一細節(jié)的是
A.聽說參加遠征軍學生犧牲;征調(diào)軍人、物資,學生反映“中國軍隊在各個戰(zhàn)場上均告失敗,損失慘重”的惡劣戰(zhàn)爭形勢。
B.開頭屢次戰(zhàn)敗這一細節(jié)強調(diào)了戰(zhàn)爭的殘酷。
C.孟弗之和秦巽衡雨后路遇難民慘況,反映“日寇甚至不放過難民”的戰(zhàn)爭罪行。
D.學校將被迫搬遷至西康,“昆明的課堂從來沒有平靜過”,反映戰(zhàn)爭對教育學術的破壞。
(4)環(huán)境描寫具有多重作用,文中畫線句對風雨的描寫有怎樣的作用?組卷:4引用:1難度:0.7
三、語言文字運用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費孝通先生曾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br /> 在我們的生活時空里,美和美的藝術是如此豐富著人們的心靈:在面對美不勝收的然奇景時,我們常常會有一種無言以對的震撼。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一切描墓的語言都是蒼白無力的;而當我們在美術家們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天地徜徉流連時,同樣也會有一種直指人心的感動,似乎連一聲驚嘆都會是一種打擾和褻瀆。
對美的向往和追求,是眾多美術家們窮其一生所冀望達成的藝術使命。他們將這種追求在美術作品中表達出來,使得蕓蕓眾生能夠欣賞到美和美的藝術,便是對“美美與共”一詞的最好闡釋。而對于我這樣的文字工作者,能夠身體力行實踐”“美美與共”的精神,我想,應該就是以文字記錄美術家們對于美的追求歷程,以文字分享美術家們對于美的表達和闡釋,以此來傳遞美的精神。作家和美術家的勞動雖然有異,但是,操筆為鋤,耕耘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山水領域乃是大家的共同目標。
(1)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救場如救火”,他二話不說,包上頭就扮戲。
B.這樣的“聰明人”還是少一點好。
C.“戴車匠”在我們這不但是一個人,一間小店,還是一個地名。
D.那樣的“看”根本就不能算是看,頂多只能算是一種感覺而已。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組卷:1引用:1難度:0.9
四、寫作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2021年9月6日,清華大學開學典禮上,清華教授梅賜琪把失敗演繹出了人生中的另一種可能,他說:我發(fā)現(xiàn),真正伴隨著我們成長的,一直都是對于失敗的恐懼或者失敗本身。我特別想跟各位同學分享的是失敗在大學生活中可能發(fā)揮的幾個功能:首先,失敗會讓你看見自己能力的邊界。你們應該會愿意,在更廣闊的知識空間里和更充裕的自主時間里,試探一下失敗何時到來。第二,失敗會讓你看到輸贏之外的風景。第三,失敗很有可能讓你看到個人以外的世界。
讀了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2引用:5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