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qū)部分學校高一(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是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提出的教育主張,其首倡者則是商鞅。韓非認為:“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大,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边@就是法家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的一個基本概括。
          韓非提出“以法為教”是對商鞅“燔詩書而明法令”的發(fā)展。商鞅認為:“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表n非后來解釋說:“以表示目,以鼓語耳,以法教心?!狈ㄊ且环N依據(jù)或準則,有了法,就使人行為有規(guī)矩可循。百姓知法、守法,社會就安定;官吏知法、執(zhí)法,就不會殘害百姓。因此,不論吏民,都要教其知法、畏法、守法,這樣國家就沒有不強盛的。
          法家主張將法令文書公之于眾,并使家喻戶曉,由此實現(xiàn)著法治教育。在秦國“以法為教”頗為成功。當商鞅失勢,倉皇出走時,竟然找不到一個躲身之處。因為商鞅曾規(guī)定:留人住宿而所留者無身份證,要罪及舍主人。所以,秦國的強大與普遍的法治教育有很大關系。
          如果說“以法為教”主要表達了法家推行法治教育的內容,而“以吏為師”則主要表達了法治教育的實現(xiàn)手段。
          盡管“以吏為師”是古已有之,但這僅是形式上近似。實質上,法家提出的“以吏為師”其著眼點不在“師”而在“吏”,或者說是在“法”而不在“教”,即為了實行法治,選擇那些知法的官吏來擔任法令的解釋者和宣傳者,僅此而已。因此,法家所謂“師”并非教師意義上的“師”。
          韓非發(fā)展了商鞅設置吏師的主張和實踐,明確把這種制度表述為“以吏為師”,以保證“以法為教”。但韓非的“以吏為師”中還包含著一層意思:理想的國家與社會是不需要許多人來從事文化、知識和教育工作的,這樣的人一多,就會破壞社會秩序。妥善的做法就是“以吏為師”。這樣,韓非就更為強調了法的教育,而否定了知識教育及其實施者,走向了極端。
          材料二:
          儒家認為教育與政治生活、經(jīng)濟基礎密不可分,高度重視教育在社會發(fā)展和國家治理中的作用。據(jù)《論語?子路》記載:“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眾多)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唬骸雀恢?,又何加焉?’曰:‘教之?!薄ā墩撜Z?子路》)這段話語明確表達了“庶”“富”“教”三者的關系。一方面,經(jīng)濟基礎制約著教育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教育的發(fā)展對社會經(jīng)濟具有促進作用?!暗乐哉R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保ā墩撜Z?為政》)意思是說用政治手段治理他們,用刑罰整頓他們,百姓只求免于犯罪,不會有廉恥之心;用道德來說服他們,用禮教來規(guī)訓他們,百姓不但會有廉恥之心,而且還會民心歸順??鬃诱J為任何政令和刑律都不如教育(化)有效果,強調了教育(化)活動對于社會生活的重大作用。
          材料三:
          道家以順應自然為最高教育理念?!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弊匀皇堑赖淖罡咀罡呒壸畋举|的本性。在教育領域內,“道法自然”就是一切按照教育規(guī)律辦事,唯教育規(guī)律是從?!痘茨献印氛f,道法自然,絕非“漠然不動”,“聽其自流”,而是“循理而舉事,因資而立功”?!秴问洗呵铩氛f:“凡舉事無逆天數(shù),必順其時,乃順其類”,即順應本性。
          老子認為尊重教育對象的自主意識,不靠外在的強制措施和方式,尊重其客觀規(guī)律,要“希言自然”,順其本性,順其自然,“順勢”去“善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這種主張要求教育同人的自然本性相一致。能適時而言,適時而行,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學生要在教者的引導下去觀察,去體悟,去分析,按著本性去充分發(fā)展,從而完成教育的目的。
    (1)下列選項對文章材料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材料一可知,作者認為,普遍開展的法治教育對秦國最后走向強大發(fā)揮了很大作用。
    B.韓非子認為理想的國家與社會不需要從事知識、文化、教育的人,因為他們都是社會秩序的不穩(wěn)定因素。
    C.《論語?子路》的記載說明,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已經(jīng)清楚認識到經(jīng)濟和教育之間的辯證關系。
    D.《淮南子》“循理而舉事”的思想強調“道法自然”,遵循規(guī)律,但也絕不是完全被動的遵從。
    (2)下列選項對文章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韓非子認為如果整個社會都知法、守法,則天下太平,國家強盛,所以從君主到百姓每個人都應該遵守法律。
    B.法家重視官員的榜樣作用,認為官吏的言傳身教比法律的內容更重要。
    C.孔子認為政令、刑罰不會讓人產(chǎn)生敬畏之心,所以必須要用道德教化、禮教規(guī)勸來改變他們。
    D.道家的教育觀不強調靠外在的強制措施和方式,而較為重視靠教育對象自主去完成教育目的。
    (3)下列選項中不符合材料一的觀點的一項是
     

    A.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
    B.養(yǎng)天地之正氣,法古今之完人
    C.守法守職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
    D.一民之軌,莫如法。
    (4)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結構。
    (5)第一單元課文《齊桓晉文之事》中孟子提出“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庖丁解?!分星f子認為做事要“依乎天理”,所說的道理是如何證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關于教育的相應觀點的?

    組卷:4引用:5難度:0.2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呼吸秋千
    【德】赫塔?米勒
    第一章  收拾行裝
          當時我把所有的家當都帶上了。說是我的,其實它們原先并不屬于我。它們要么是改裝過的,要么是別人的。豬皮行李箱是以前裝留聲機用的。薄大衣是父親的。領口鑲著絲絨滾邊的洋氣大衣是祖父的。燈籠褲是埃德溫叔叔的。皮綁腿是鄰居卡爾普先生的。綠羊毛手套是費妮姑姑的。只有酒紅色的真絲圍巾和小收納包是我自己的,是前一年圣誕節(jié)收到的禮物。
          1945年1月還在打仗。大冬天的,我要被送到俄國人那里去。天曉得是什么鬼地方。這消息讓大家震驚。每個人都想送我點兒什么,指望它們興許能派得上用場,雖然它們什么忙也幫不上,因為這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能幫得上忙。因為我上了俄國人的名單,這是鐵板釘釘?shù)氖?,所以大家都心思不一地送了我點兒東西。我收下了它們。十七歲的我心想,這次離家來的正是時候。不一定非得是上俄國人的名單,只要能離開家,只要將來情況不會變得太糟,于我而言甚至是件好事。我要離開這針尖大的小城,這里所有的石頭都長著眼睛。我一點兒都不害怕,而是掩飾著自己迫不及待的心情。還有幾分良心不安吧,因為那份讓我的親人絕望的名單,于我卻是頗可以接受的處境。他們擔心我在異地他鄉(xiāng)會出事兒。我只想去一個沒有人認識我的地方。
          我只想離開家,哪怕是要進勞動營。我母親不知道,她對我的了解有多么少,而且我走后,她想我肯定會多過我想她。這些讓我深感歉疚。
          我小時候有一次在樓下的院子里玩,母親在陽臺的窗口大吼道:“如果你不馬上回來吃飯,還要我再叫一次的話,你就待在那兒別回來了?!蔽疫€是在下面多待了一會兒,等我上去時,她就說:“你現(xiàn)在可以收拾書包去闖世界了。你想干嘛就干嘛?!?br />      母親邊說著邊把我拽進房間,拿出個小背包來,把我的羊毛帽子和夾克塞了進去。
          我問她:“我是你的孩子,你叫我去哪兒???”
          很多人都認為,打點行裝是件熟能生巧的事,就像學唱歌或者祈禱一樣,可以無師自通。我們從未練習過,也沒有箱子。父親當年參加羅馬尼亞軍隊上前線打仗時,就沒什么行李好收拾。部隊什么都會發(fā),這是裝備的一部分。除了離家外出或是抵御嚴寒,我們想不出為了什么別的理由收拾衣物。我們手頭沒有該帶的東西,于是就即興發(fā)揮。用不上的成了必備的,必備的就是唯一正確的,而這只是因為手頭恰巧有這些東西。
          母親把留聲機從客廳拿出來,放到廚房桌上。我用螺絲刀將留聲機箱子改裝成了行李箱。
          我在系鞋帶時,忽然想起多年前某個夏季,我們在文奇山度假時的情景。那時母親穿著一件自己縫制的水兵服。我們正在草地上散步,她突然倒在深草中裝死。我當時八歲,嚇得要命,覺得天塌到草里去了!我緊閉雙眼,不敢看天會如何將我吞噬。這時母親跳了起來,猛搖著我問道:“喜不喜歡我?我還活著呢?!?br />      鞋帶系好了。我坐到桌邊,等待午夜來臨。午夜到了,巡邏隊卻遲遲未到。等了三個小時,都快讓人受不了了,他們才來。母親幫我穿那件帶黑絲絨滾邊的大衣。我穿上了,她哭起來。我戴上綠手套。在木地板的門廳內,就在掛煤氣表的地方,祖母說:“我知道你會回來的?!?br />      我并沒有刻意去記這句話,只是不經(jīng)意地把它帶到了勞動營。我并不知道,它會一直伴隨著我。但是,這樣一句話有自己獨立的生命。我所有帶去的書加在一塊,也沒有它對我的作用大。因為我真的回來了,所以我有權說:“這么句話能讓人活下來”。
    (有刪改)
    第二章  收拾行裝      巡邏隊來帶我走時,是1945年1月15日凌晨三點鐘。寒氣漸重,氣溫零下15度。我們上了帶遮蓬的卡車,穿過空曠的街市,直奔展覽廳。它原是薩克森人舉行各種盛大慶典活動的地方,如今成了集中報到處。廳內已經(jīng)擠了三百來號人。地上鋪著床墊和草褥。整夜都不斷有車開抵,卸下集中來的人,包括附近一些村子的村民。清晨時分已經(jīng)有五百來號人了。人們輕聲地聊了很多,聊的時候雙目圓睜;人們也輕聲地哭了很多,哭的時候雙目緊閉??諝庵谢祀s著舊羊毛、被汗浸透了的恐懼、肥膩的煎肉、香草餅干和白酒的味道。有個女人把頭巾摘了下來。她肯定是鄉(xiāng)下人,把辮子在后腦勺繞了兩圈,并用一把半圓形的羊角梳將它盤在頭中央。我坐在站著的人群和行李堆間,像個觀眾。
          我不記得是怎么到的火車站。牲口車廂非常之高。我也想不起上車的過程,因為我們在牲口車廂度過了那么多個日日夜夜,好像我們本來就一直待在里面似的。我記不得我們坐了有多久。我的想法是,只要還在車上,我們就不會有事的。只要還在車上,就一切平安。
          火車開了十二天,也許是十四天,不知多久沒有停。然后又停下來,不知多久沒有開。
          在牲口車廂里,男人們學會了有事沒事喝上幾口,女人們則學會了有事沒事唱上幾句:“林中月桂吐艷,戰(zhàn)壕白雪皚皚。一封短短信箋,字字傷我心懷?!?br />(有刪改)
    【注】①《呼吸秋千》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赫塔?米勒的長篇小說。故事開始于“二戰(zhàn)”結束時,當時的蘇聯(lián)把戰(zhàn)爭中與納粹政權合作過的部分德國人流放到烏克蘭的勞動營。小說主人公17歲德國男孩里奧,便是其中之一。在勞動營的監(jiān)禁中,他受盡非人的待遇。文本僅摘選小說的第一章和第二章。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章與第二章,有時間前后的關聯(lián),但內容卻有所不同,第一章展現(xiàn)了“我”與家人分別時的情景,第二章則描繪了一幅被流放者的眾生群像。
    B.小說開篇點題,直接進入敘述,強調“我”帶上了全部家當,但只有圍巾和收納包是自己的,文字間充滿心酸悲涼。
    C.小說回憶母親倒進深草而“我”被嚇到的一段,展現(xiàn)了幼時的“我”對母親的依戀,讓人印象深刻。
    D.小說中的“我”雖然有著青春期的叛逆,但是卻沉穩(wěn)堅定,不希望別人知道“我”迫不及待想離開家的真實心理。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情節(jié)跌宕起伏,并從人物內心出發(fā),刻畫“我”離家時的細膩的心理,表現(xiàn)了鮮明的人物性格。
    B.小說文筆洗練,行文散文化。用一種充滿詩性的語言,展現(xiàn)了戰(zhàn)爭帶給人們的痛苦。
    C.小說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了“我”所住的小城之小,用比擬的修辭手法暗示了“我”迫切想離開家,而不怕上俄國人的名單的原因。
    D.小說插敘“我”小時候和母親發(fā)生沖突時的舊事,當時“我”的情感與現(xiàn)在要分離時“我”對母親的情感形成對比。
    (3)祖母說:“我知道你會回來的?!毙≌f主人公里奧為什么覺得“這樣一句話有自己獨立的生命”?
    (4)第一章和第二章在表達的情感上有哪些關聯(lián)和不同?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組卷:6引用:2難度:0.4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1小題,9分)

  • 7.國慶期間,某名在今年夏天迅速走紅的網(wǎng)紅歌手,因為惡搞國歌而遭網(wǎng)友舉報封禁直播間,賬號下架,影音作品凍結。無獨有偶,不久前,網(wǎng)友舉報某網(wǎng)紅主播在早期直播中,公然把南京大屠殺、東三省淪陷等民族慘痛記憶作為調侃的笑料。其結果是,這名主播被徹底封殺。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眼見這一屆網(wǎng)紅,①
     
    ,也涼得“風馳電掣”。有些人從“草根”一夜之間身家飆至千百萬,卻因為一些不當言行,頃刻之間跌回塵埃,好似提早做完了一場人生大夢。
          出事以后,有人辯解自己是“一時口快”“一不小心”,但所謂“無心之失”,( ?。?。一個人的德行修養(yǎng),不光體現(xiàn)在平凡時、逆境中如何自處,更體現(xiàn)在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際能不能保持一分自知之明。
          這是一個鼓勵個性發(fā)展的時代。各種網(wǎng)絡直播平臺、短視頻平臺,②
     
    。但網(wǎng)絡不是規(guī)則、法律和道德約束不到的“盲區(qū)”“飛地”。底線守不住,縱然有再驚艷的作品,背后有再眾多的粉絲、再強大的平臺,③
     
    。畢竟,“三觀”不跑偏、道德不失范,才有行穩(wěn)致遠不“翻船”的“壓凳石”。
    (1)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畢竟是給自己的推脫辯解之詞
    B.其實是某些人的有意為之的做派而已
    C.畢竟不過是對自己缺少正確認識而已
    D.其實都是德行缺位的必然之果
    (2)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組卷:1引用:1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這段文字,根據(jù)要求寫作文: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習近平
          在全人類之中,凡是堅強、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貝多芬
    “如果英雄意味著個人主義,那么我認為不需要。如果英雄意味著覺醒,意味著偉大,那么我認為迫切需要?!本W(wǎng)友在“知乎”上如是說。
          讀了以上三句話,你有怎樣的感悟與思考?請就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組卷:14引用:11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6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