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遼寧省六校高三(下)期初生物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生物學的基本觀點之一。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10難度:0.8
  • 2.下列有關生物體中“多少”的比較,錯誤的是( ?。?/h2>

    組卷:1難度:0.7
  • 3.下列有關生物實驗操作過程及結果的描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1引用:1難度:0.7
  • 4.人血紅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紅素結合而成,一個珠蛋白分子包括兩條α鏈和兩條非α鏈。每一條α鏈由141個氨基酸組成,控制α珠蛋白鏈的基因位于第16號染色體上,每條16號染色體上有2個基因控制α鏈的合成,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23引用:1難度:0.7
  • 5.2021年7月19日,《中國科學報》報道了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一項新的研究發(fā)現:酒精與多種癌癥(包括乳腺癌、結腸癌和口腔癌)之間存在關聯。酒精導致癌癥的主要機制是破壞DNA。此外長期飲酒會導致肝硬化、性激素失調等,科學家還發(fā)現酒精會增加人體對煙草中致癌物質的吸收。下列推測錯誤的是( ?。?/h2>

    組卷:2引用:1難度:0.8
  • 6.如圖為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的家系圖,其中一種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已知甲病正常人群中攜帶者占
    1
    3
    ,且含甲病基因的雄配子半數致死,雌配子正常;其中Ⅰ1所生女兒一定攜帶乙病致病基因,家系中無基因突變發(fā)生。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62引用:3難度:0.5
  • 7.下列關于自主神經系統的描述,錯誤的選項有(  )
    ①興奮時,交感神經占優(yōu)勢,使支氣管和血管擴張;②交感神經活動占優(yōu)勢時促進消化道的各種活動;③當血糖含量降低時,下丘腦某個區(qū)域興奮,通過副交感神經使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④脊髓對膀胱擴大和縮小的控制是自主神經神經系統支配的:交感神經興奮,不會導致膀胱縮??;⑤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對同一器官的作用,可以使機體對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確的反應,使機體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

    組卷:18引用:3難度:0.7
  • 8.人體血液中特定免疫細胞和蛋白的水平會隨衰老而波動,但對一些人來說,這種波動會提早發(fā)生,這也被定義為該類人群的iAge,即“衰老時鐘”。iAge越大的人,出現年齡相關性全身炎癥的時間越早,此外還更容易遭受各種包括免疫功能下降等在內的長期健康問題,趨化因子CXCL9是通常會幫助免疫系統激活T細胞的一種蛋白,其釋放表現出年齡相關性,能加速iAge,它通過促進細胞衰老來產生上述作用。依據上述材料,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h2>

    組卷:2引用:1難度:0.7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

  • 24.栗斑腹鹀(俗名紅腹麻雀)是一種世界性瀕危鳥類,多棲息于有矮樹的山坡草地等環(huán)境,主食植物種子,夏季也吃小型昆蟲。某地區(qū)由于修建車道、開墾耕地、火燒等原因導致栗斑腹鹀種群的生活環(huán)境破碎化,以斑塊形式存在(如圖)。為研究斑塊面積及周邊環(huán)境對栗斑腹鹀種群密度的影響,科研人員調查該地區(qū)食物資源相似的4個斑塊(結果如表)。請分析回答問題。
    1號斑塊 2號斑塊 3號斑塊 4號斑塊
    面積/km2 0.4 1.2 0.2 1.1
    栗斑腹鹀/只 10 6 2 33
    (1)栗斑腹鹀在該生態(tài)系統中食物網中有可能位于
     
    營養(yǎng)級。其采食后同化的碳元素,除通過呼吸作用釋放到無機環(huán)境中外,還可流向
     
     
    體內。
    (2)請根據表中數據,在畫出各斑塊中栗斑腹鹀種群密度柱狀圖
     

    (3)該地區(qū)栗斑腹鹀的種群密度約為
     
    (保留整數)。隨著車流量的增加(假設其他環(huán)境因素不改變),請預測幾個斑塊的栗斑腹鹀數量和該地區(qū)的種群密度可能的變化趨勢是
     
    。

    組卷:0引用:1難度:0.6
  • 25.M 基因編碼的M蛋白在動物A的肝細胞中特異性表達?,F設計實驗,將外源DNA片段F插入M基因的特定位置,再通過核移植、胚胎培養(yǎng)和胚胎移植等技術獲得M基因失活的轉基因克隆動物A,流程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
    (1)傳統的細胞核移植技術中,受體卵母細胞普遍使用
     
    方法去核,所去的“核”是指
     
    。
    (2)在無菌、無毒等適宜環(huán)境中進行動物A成纖維細胞的原代和傳代培養(yǎng)時,需要定期更換培養(yǎng)液,目的是
     
    。
    (3)與胚胎細胞核移植技術相比,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的成功率更低,原因是
     
    。
    (4)為了獲得更多的克隆動物A,可在胚胎移植前進行分割,分割胚胎時要注意
     

    (5)鑒定轉基因動物:以免疫小鼠的
     
    淋巴細胞與骨髓瘤細胞進行融合,篩選融合雜種細胞,制備M蛋白的單克隆抗體。簡要寫出利用此抗體確定克隆動物A中M基因是否失活的實驗思路
     
    。

    組卷:22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