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xué)年上海交大附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積累與應(yīng)用(10分)
-
1.選出下列各項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 )
組卷:6引用:2難度:0.6 -
2.選出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 ?。?/h2>
組卷:5引用:2難度:0.6 -
3.選出下列各句中兩個加點字的活用類型不相同的一項( ?。?/h2>
組卷:5引用:2難度:0.6 -
4.選出下列各項加點字中沒有古今異義的一項( )
組卷:4引用:2難度:0.6 -
5.選出下列各項中兩個句子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項( )
組卷:4引用:2難度:0.6
二、閱讀(70分)
-
14.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劉珙傳 ①劉珙字共父。生有奇質(zhì),以蔭補承務(wù)郎,登進士乙科,遷禮部郎官。秦檜欲追謚其父,召禮官會問,珙不至,檜怒,風(fēng)言者逐之。檜死,召為吏部員外郎,兼權(quán)中書舍人。金犯邊,王師北向,詔檄多出其手,詞氣激烈,聞?wù)咂?。?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幸建康,車駕將還,軍務(wù)未有所付,時張浚留守建康,眾望屬之。及詔出,以楊存中為江、淮宣撫使,珙不書錄黃[1],仍論其不可。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繳[2]則累張公。”珙曰:“某為國家計,豈暇為張公謀?!眻?zhí)奏如初,存中命乃寢。
②安南貢象,所過發(fā)夫除道,毀屋廬,數(shù)十州騷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見于經(jīng)。且使吾中國之疲民,困于遠(yuǎn)夷之野獸,豈仁圣之所為哉!”湖北茶盜數(shù)千人入境,疆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緩之則散而求生,急之則聚而致死。”揭榜請以自新,聲言兵且至,令屬州縣具數(shù)千人食,盜果散去,其存者無幾。珙乃遣兵,戒曰:“來毋亟戰(zhàn),去毋窮追,不去者擊之耳?!北I意益緩。于是一戰(zhàn)敗之,盡擒以歸,誅首惡數(shù)十,余隸軍籍。
③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會水且旱首奏蠲夏稅錢六十萬緡秋苗米十六萬六千斛禁止上流稅米遏糴得商人米三百萬斛。貸諸司錢合三萬,遣官糴米上江,得十四萬九千斛。又運米村落,置場平價振糶,貸者不取償。起是年九月,盡明年四月,闔境無捐瘠流徙者。
④進觀文殿學(xué)士,屬疾,請致仕。疾革,草遺奏言:“陳俊卿忠良確實,可以任重致遠(yuǎn),張栻?qū)W問醇正,可以拾遺補闕,愿亟召用之?!奔扔质謺E栻與朱熹,其言皆以未能為國報雪仇恥為恨。薨,年五十七,謚忠肅。
⑤珙居家孝,喪繼母卓氏,年已逾五十,盡哀致毀。內(nèi)外功緦[3]之戚,必素服以終月數(shù)。喜受盡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臨數(shù)鎮(zhèn),民愛之若父母,聞訃,有罷市巷哭相與祠之者。
《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四十五》【注】[1]錄黃:宋時中書省承旨起草的一種文件。[2]繳:糾纏。[3]緦(sī):古代喪服名。
(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①存中命乃寢
②從幸建康
(2)為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選擇正確的義項。
①檜怒,風(fēng)言者逐之
A.暗示
B.諷刺
C.傳言
D.像風(fēng)一樣
②又運米村落,置場平價振糶
A.整治
B.救濟
C.消除
D.搬動
③首奏蠲夏稅錢六十萬緡
A.免除
B.明示
C.清潔
D.擇取
④臨數(shù)鎮(zhèn),民愛之若父母
A.治理
B.靠近
C.遭遇
D.置身
(3)對劃線句子斷句下列正確的一項是
A.會水且旱/首奏蠲夏稅錢六十萬緡/秋苗米十六萬六千斛/禁止上流稅米/遏糴得商人米三百萬斛
B.會水且旱首奏/蠲夏稅錢六十萬緡/秋苗米十六萬六千斛/禁止上流稅米/遏糴得商人米三百萬斛
C.會水且旱首奏/蠲夏稅錢六十萬緡/秋苗米十六萬六千斛/禁止上流稅米遏糴/得商人米三百萬斛
D.會水且旱/首奏蠲夏稅錢六十萬緡/秋苗米十六萬六千斛/禁止上流稅米遏糴/得商人米三百萬斛
(4)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湖北茶盜數(shù)千人入境,疆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緩之則散而求生,急之則聚而致死。”
(5)結(jié)合第①和第②段的內(nèi)容,簡要分析劉珙的人物形象。組卷:4引用:2難度:0.7 -
15.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吳氏浩然堂記
蘇轍 ①新喻(今江西新余)吳君,志(名作動,有志于)學(xué)而工(擅長)詩,家有山林之樂,隱居不仕,名其堂曰“浩然”,曰:“孟子,吾師也,其稱曰:‘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吾竊(私下)喜焉,而不知其說,請為我言其故?!?br /> ②余應(yīng)之曰:“子居于江,亦嘗觀于江乎?//秋雨時(名作狀,按時節(jié))至,溝澮盈滿,眾水既發(fā),合而為一。汪濊(huì深廣)淫溢(泛濫),充塞坑谷。然后滂洋東流,蔑洲渚乘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觸石而石隕浩然物莫能支(抗拒,阻擋)。//子嘗試考(考察)之,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今夫水無求于深,無意于行,得高而渟(tíng水積聚而不流動),得下而流,忘己而因(順著)物,不為易勇,不為險怯。故其發(fā)也,浩然放乎四海。//古之君子,平居(生活簡易)以養(yǎng)其心,足乎內(nèi),無待乎外,其中(內(nèi)心)潢(guāng)漾①,與天地相終始。止則物(人)莫之測,行則物莫之御。富貴不能淫(使他惑亂,放縱),貧賤不能憂。行乎夷狄患難而不屈,臨(面對)乎死生得失而不懼,蓋亦未有不浩然者也。故曰:‘其為氣□,至(最)大至剛,以直(坦蕩的胸懷)養(yǎng)而無害,則塞乎天地。’今余將登子之堂,舉酒相屬(勸請),擊槁木而歌,徜徉乎萬物之外,子信(確實)以為能浩然矣乎?”
③元豐四年七月九日,眉山蘇轍記②。
[注]①潢漾:浩蕩無跡貌。②寫作本文時,蘇轍是受蘇軾牽連而謫貶在筠州做賣鹽酒的小吏。
(1)可填入第②段畫線句□處的語氣詞是
A.矣
B.哉
C.歟
D.也
(2)對第②段劃曲線部分的句讀,正確的一項是
A.蔑洲渚/乘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觸石而石隕/浩然物莫能支
B.蔑洲渚/乘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觸石/而石隕浩然/物莫能支
C.蔑洲渚/乘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觸石/而石隕/浩然物莫能支
D.蔑洲/渚乘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觸石/而石隕浩然/物莫能支
(3)孟子認(rèn)為浩然之氣是“集義所生”“非義襲而取之”,文中與之相呼應(yīng)的一句是
A.不為易勇,不為險怯
B.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憂
C.行乎夷狄患難而不屈,臨乎死生得失而不懼
D.足乎內(nèi),無待乎外
(4)下列對本文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這篇文章是篇議論抒情文,作者把深摯的情感融合在生動的景物描寫中,寓情于景,寓情于論。
B.首段交代寫作緣起,面對吳君不知道書房命名者想法的疑惑,作者替他解說命名的緣由。
C.作者在文中表達(dá)了闊達(dá)的胸襟和雍容的氣度,與隱居不仕的吳君共勉,追求隱逸之樂。
D.整篇文章錯落奔放,寫江水的浩蕩之勢,奔流之態(tài),形象生動,語言明快。
(5)蘇轍在引用孟子的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時作了改動,請闡述這樣做的好處。組卷:6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