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年江西省贛州市會昌五中高一(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人們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對稱,認為西洋是法治的社會,我們是人治的社會。所謂人治和法治之別,不在“人”和“法”這兩個字上,而在維持秩序時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據(jù)的規(guī)范性質(zhì)。鄉(xiāng)土社會不是人治的社會,可以說是個“無法”的社會,但”無法”并不影響社會的秩序,因為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社會。
          禮治社會并不是指文質(zhì)彬彬的社會。禮也可以殺人,可以很“野蠻”。譬如我們在舊小說里常讀到殺人來祭旗,那是軍禮。禮的內(nèi)容從現(xiàn)代看去,可能是很殘酷的。但殘酷與否并非合禮與否的問題。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來說,與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機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權力來推行的,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
          傳統(tǒng)是社會所累積的經(jīng)驗,不論哪一個社會,絕不會沒有傳統(tǒng)。衣食住行種種最基本的事務,我們并不要事事費心,那是因為我們托祖宗之福,有著可以遵守的成法。在鄉(xiāng)土社會中,傳統(tǒng)的重要性比現(xiàn)代社會更甚。那是因為在鄉(xiāng)土社會里傳統(tǒng)的效力更大。鄉(xiāng)土社會是安土重遷的。不但人口流動很小,而且人們所取給資源的土地也很少變動。在這種代代如是的環(huán)境里,個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經(jīng)驗,而且同樣可以信任若祖苦父的經(jīng)驗。不必知之,只要照辦,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辦法,自然會隨之發(fā)生一套價值。依照著做就有福,不依照就會出毛病。于是人們對于傳統(tǒng)有了敬畏之感了,禮并不是靠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禮是可以為人所好的,所謂“富而好禮”。孔子很重視服禮的主動性。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這顯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謂道德。法律是從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罰是由特定的權力加之于個人的。道德是社會輿論所維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見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棄,是恥。禮則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禮,不但不好,而且不對、不合、不成。這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禮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們行為不受規(guī)律拘而自動形成的秩序。其實自動的說法是不準確的,只是主動的服于威規(guī)罷了。
          法治和禮治是發(fā)生在兩種不同的社會情態(tài)中。這里所謂禮治也許就是普通所謂人治,但禮治和由個人好惡的統(tǒng)治相差很遠,因為禮是傳統(tǒng),是整個社會歷史在維持這種秩序。禮治社會并不能在變遷很快的時代中出現(xiàn)的,這是鄉(xiāng)土社會的特色。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 禮治秩序》)(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人們常認為我們是“人治”的社會,這種觀點并不符合實際,因為我們是禮治社會。
    B.禮是鄉(xiāng)土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有的可能是殘醋的,但只要合于禮的就是合式的。
    C.禮治社會的秩序不是人們行為受拘束而自動形成的,而是通過傳統(tǒng)的約束被動形成的。
    D.相比較而言,禮治社會比法治社會更為優(yōu)越,因為禮治社會是靠禮來維持秩序的。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先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的觀點;最后一段總結上文,再次強調(diào)了禮治的特征。
    B.第二段舉了舊小說里殺人來祭旗的事例,最終是為了證明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
    C.文章引用“顏淵問仁”的事例,是為了說明禮不是靠外在權力來推行,而是人的主動服從。
    D.本文要論證的中心是禮治和法治的不同,為了論證這一中心,文章多處運用對比論證法。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社會,禮治靠傳統(tǒng)來維持社會秩序,所以即便“無法”也并不意味著無序。
    B.生活在鄉(xiāng)土社會中的人們,只要按照傳統(tǒng)去做,生活就有可能過得安穩(wěn);反之就可能受挫。
    C.因為禮是傳統(tǒng),是整個社會歷史在維持這種秩序。禮治社會并不能在變遷很快的時代中出現(xiàn)的,這是鄉(xiāng)土社會的特色。
    D.如果人們在教養(yǎng)中養(yǎng)成了對禮的敬畏感,就不會出現(xiàn)不好、不對,不合、不成的現(xiàn)象,這是由個人習慣維持的。

    組卷:23引用:4難度:0.9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據(jù)新華社電 國家漢辦昨天在京宣布,將組織海內(nèi)外相關領域?qū)W者共同翻譯“五經(jīng)”,并計劃在三年半內(nèi)首先推出英譯本。這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年來,我國政府首次在世界范圍內(nèi)組織開展對中華核心文化典籍的翻譯工作。
          昨天上午,由國家漢辦組織成立的“五經(jīng)”研究與翻譯國際學術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在北京開幕,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意大利和以色列等國家的30多位知名學者,將在3天會議期間具體商討翻譯的進程安排。
          據(jù)國家漢辦主任許琳介紹,在幾位知名中外學者的倡議下,2008年夏,國家漢辦暨孔子學院總部正式立項“五經(jīng)”翻譯項目。
          許琳指出,“五經(jīng)”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迄今為止,一套適應世界各國人民學習、了解中國文化需要的多語種“五經(jīng)”譯本卻不存在?!拔覀儽仨毘霭嬉惶兹碌默F(xiàn)代譯本,只有這樣,中國文化的重要價值才能被國際社會充分認識,并真正接受?!彼f。
    (摘自《京華時報》)
    【材料二】:
    施舟人領銜主持譯“五經(jīng)”
    朱靜遠
          因為缺乏現(xiàn)代譯本,堪稱“中國儒家文化原典”的“五經(jīng)”始終難以在世界范圍內(nèi)傳播。中國國家漢辦近日宣布,將組織海內(nèi)外相關領域?qū)W者共同翻譯“五經(jīng)”,并計劃在3年半內(nèi)首先推出英譯本。這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年來,中國政府首次在世界范圍內(nèi)組織開展對中華核心文化典籍的翻譯工作。著名漢學家施舟人是此次“五經(jīng)”翻譯項目的主持人。記者日前采訪了施舟人。
    是中國重要文化遺產(chǎn)
          記:為什么會選擇翻譯“五經(jīng)”?它似乎并不是中國特別通俗的讀物。
          施:所謂“五經(jīng)”,是對《詩》《書》《禮》《易》和《春秋》的約定俗成的叫法?!拔褰?jīng)”是中國最古老、最神圣的典籍,它們的起源大多早于后來被稱作“儒家”的學說。兩千多年來,它們一直被公認為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經(jīng)典,是中國思想體系形成和帝國體制建立的主要理論依據(jù),也是很多世紀以來國家科舉取士的考試科目。
          很多外國人讀過中國文學的譯本,但他們卻不了解“五經(jīng)”,甚至根本買不到“五經(jīng)”的譯本。
          從年代、文化背景來看,“五經(jīng)”和世界其它重要文明的經(jīng)典有相似之處,但它最大的特色是與人有關?!妒ソ?jīng)》《古蘭經(jīng)》等都是關于神的作品,而“五經(jīng)”是中國古代人文主義的代表作,有很多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的思想、觀點,是最重要的中國文化遺產(chǎn)之一。
    多次呼吁翻譯“五經(jīng)“
          記: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關注“五經(jīng)”的?
          施:上世紀70年代,在國學界與季羨林先生一起被稱為“北季南饒”的饒宗頤先生在我執(zhí)教的法國高等研究院做訪問學者。恰逢法國政府出資設立一個規(guī)模宏大的世界文化經(jīng)典翻譯項目。當饒宗頤先生看到項目中的中國典籍只有《紅樓夢》《三國演義》時,年過六十的他流淚了:“我們完了,沒有人知道我們的文化源頭是‘五經(jīng)’?!?br />      饒宗頤先生的眼淚使我深受震動,看到這種情況,每一個相關的人,每一個熱愛中國文化的人都會感到不安,我心中翻譯“五經(jīng)”的愿望也越發(fā)強烈。
          在后來的30多年中,我多次在各種場合提到翻譯“五經(jīng)”的重要性。2008年,國家漢辦暨孔子學院總部接受了我的建議,經(jīng)過多國學者參加的評審會,正式立項“五經(jīng)”翻譯項目。
    需要各方面專家參與
          記:“五經(jīng)”翻譯有怎樣的重要性?
          施:我對重新翻譯“五經(jīng)”的評價是:責任很重,難度不小。每一個學者的翻譯都有其個人的色彩在內(nèi),因此要成立“五經(jīng)”研究與翻譯國際學術委員會,在國內(nèi)學術界、國際漢學界相關領域聘請杰出學者擔任委員會成員。關于委員會成員的組成,國內(nèi)外的學者都會參與進來。
          記:“五經(jīng)”翻譯對在海外傳播中國文化有怎樣的幫助?
          施:“五經(jīng)”推廣到國外一定會對想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有幫助。“五經(jīng)”的翻譯其實是一種文化的交流。文化交流就像洗手,兩只手互相揉搓才會干凈,但你可能不知道究竟是哪只手幫助另一只手洗干凈的。
    【相關鏈接】施舟人,生于1934年,曾師從康德謨和石泰安先生研究中國道教史,以研究中國道教而馳名于國際漢學界,是國際上第一個提出建立文化基因庫的人。現(xiàn)為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法國高等研究院特級教授,中國福州大學特聘教授。
    (選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當饒宗頤先生看到項目中的中國典籍只有《紅樓夢》《三國演義》時,他流著淚說:“我們完了,沒有人知道我們的文化源頭是‘五經(jīng)’?!边@僅為感嘆“五經(jīng)”的重要,沒有輕視另兩本書。
    B.“五經(jīng)”兩千多年來一直被公認為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經(jīng)典,是中國思想體系形成和帝國體制建立的主要理論依據(jù),也是很多世紀以來國家科舉取士的考試科目,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中國文化遺產(chǎn)。
    C雖然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敘述了國家漢辦組織海內(nèi)外學者共同翻譯“五經(jīng)”的工作,并闡述了“五經(jīng)”翻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材料二還敘述了怎樣開展翻譯“五經(jīng)”工作的有關內(nèi)容。
    D.材料一屬于消息,由導語、主體兩部分構成,主體部分主要采用了概括敘述的方式;材料二屬于訪談,由導語、主體、鏈接三部分構成,主體部分主要采用了問答的形式,較消息更具體。
    (2)下列對兩則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shù)囊豁検?
     

    A.材料一簡要敘述了“‘五經(jīng)’始終難以在世界范圍內(nèi)傳播”的原因,介紹了國家漢辦關于“五經(jīng)”翻譯工作的計劃和安排,并闡述了翻譯“五經(jīng)”的意義。
    B.“五經(jīng)”是對《詩》《書》《禮》《易》和《春秋》的約定俗成的叫法,“五經(jīng)”缺乏現(xiàn)代譯本,因此不能在世界范圍內(nèi)傳播。
    C.“五經(jīng)”和世界其它重要文明的經(jīng)典在形式上有相似之處,但在內(nèi)容上有很大區(qū)別,它最大的特色是與人有關,是關于人的作品。
    D.施舟人先生舉出在國學界與季羨林先生一起被稱為“北季南饒”的饒宗頤先生的一次經(jīng)歷,是用典型事實證明翻譯“五經(jīng)”的重要性。
    (3)你認為由中國國家漢辦組織海內(nèi)外相關領域?qū)W者共同翻譯“五經(jīng)”的做法合適嗎?為什么?

    組卷:4引用:2難度:0.7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我的一位國文老師
    梁實秋
          我在十八九歲的時候,遇見一位國文先生,他給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記他。
          先生姓徐,名錦澄,我們給他取的綽號是“徐老虎”,因為他兇。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腦袋的輪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為漫畫的對象。頭很尖,禿禿的,亮亮的,臉形卻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齋志異》繪圖中的夜叉的模樣。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過分的集中在臉上很小的一塊區(qū)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鏡,銀絲小鏡框,這兩塊黑色便成了他臉上最顯著的特征。我常給他畫漫畫,勾一個輪廓,中間點上兩塊橢圓形的黑塊,便惟妙惟肖。他經(jīng)常是仰著頭,邁著八字步,兩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兒似的。我很難看見他笑,如果笑起來,是獰笑,樣子更兇。
          我的學校是很特殊的。國文成績與畢業(yè)無關。所以課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員用拿毛筆的姿勢舉著鉛筆點名的時候,學生卻個個都到了,因為一個學生不只答一聲到。真到了的學生,一部分是從事午睡,微發(fā)鼾聲,一部分看小說如《官場現(xiàn)形記》《玉梨魂》之類,一部分寫“父母親大人膝下”式的家書,一部分干脆瞪著大眼發(fā)呆,神游八方。在這種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總是很兇,老是繃著臉,老是開口就罵人。
          有一天上作文課,徐老先生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了兩個字,題目尚未寫完,一位性急的同學發(fā)問了:“這題目怎樣講呀?”老先生轉(zhuǎn)過身來,冷笑兩聲,勃然大怒:“題目還沒有寫完,寫完了當然還要講,沒寫完你為什么就要問?……”滔滔不絕地吼叫起來,大家都為之愕然。這時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個上午搗亂下午安分的學生,我覺得現(xiàn)在受了無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辯了幾句。這一下我可惹了禍,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潑在我的頭上了。他在講臺上來回地踱著,足足罵了我一個鐘頭,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還記得這樣的一句:
    “×××!你是什么東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這一句頗為同學們所傳誦。誰和我有點爭論遇到糾纏不清的時候,都會引用這一句“你是什么東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當時我看形勢不妙,也就沒有再多說,讓下課鈴結束了先生的怒罵。
          但是從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認識我了。我這一個“一眼望到底”的學生,后來居然成為一個受益最多的學生了。如今想來,當初的“兇”何嘗不是一種負責。徐先生自己選輯教材,有古文,有白話,油印分發(fā)給大家。這樣新舊兼收的教材,在當時還是很難得的開通的榜樣。我也因此逐漸領教了他的才學。還有他的朗誦也非常有意思。他打著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齒的大聲讀一遍,不論是古文或白話,一字不茍的吟詠一番,好像是演員在背臺詞,他把文字里的蘊藏著的意義好像都給宣泄出來了。他念得有腔有調(diào),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氣勢,有抑揚頓挫,我們聽了之后,好像是已經(jīng)領會到原文的意義的一半了。好文章擲地作金石聲,那也許是過分夸張,但必須可以瑯瑯上口,那卻是真的。我對于國文的興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徐先生最獨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語“精通”“尚可”“氣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長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頁整頁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經(jīng)他勾抹之后,所余無幾了。我初次經(jīng)此打擊,很灰心,很覺得氣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謅出來的句子,輕輕的被他幾杠子就給抹了。但是他鄭重的給我解釋一會,他說:“你拿了去細細的體味,你的原文是軟爬爬的,冗長,懈啦光唧的,我給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讀讀看,原來的意思并沒有失,但是筆筆都立起來了,虎虎有生氣了?!蔽易屑氁淮?,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虛泡囊腫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這刪削之間見出他的功夫。如果我以后寫文章還能不多說廢話,還能有一點點硬朗挺拔之氣,還知道一點“割愛”的道理,就不能不歸功于我這位老師的教誨。
          我離開先生已將近五十年了,未曾與先生一通音訊,不知他云游何處。同學們偶爾還談起“徐老虎”,我在回憶他的音容之余,不禁還懷著悵惘敬慕之意。
    (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shù)囊豁検?
     

    A.作者不愧為散文大家,在他的筆下,人物栩栩如生。究其因是作者善抓特征所致。那有棱有角的腦袋輪廓,那禿禿亮亮的尖頭,那方方扁扁的臉形。寥寥幾筆,便把徐先生刻畫的形神兼?zhèn)洹?br />B.本文欲揚先抑,似貶實褒??此瀑H損的描寫并無惡意,作者實際上是在通過這些富有個性特征的描寫來突出徐先生的有趣和可愛。
    C.作者描寫徐先生既突出其優(yōu)點,也不回避其極其可怕丑陋的長相。如從文章的第二自然段開始,不惜筆墨交代了其可怕的綽號、怪異的相貌、猙獰的兇笑等。這反映了作者寫人敘事力求客觀公正的寫作態(tài)度。
    D.作者在塑造徐先生這一形象時運用了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細節(jié)描寫等多種方法。
    (2)文中的徐先生具有怎樣的形象特點?請結合文章分析。
    (3)文章最后寫道:我在回憶他的音容之余,不禁懷著悵惘敬慕之意。結合文章內(nèi)容,說一說作者為何會悵惘敬慕。

    組卷:6引用:3難度:0.6

三、語言文字應用(20分)

  • 9.閱讀下面新聞,并用一句話概括其主要內(nèi)容。(不超過25個字)
          新京報3月13日訊(首席記者王姝)按照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議程,今天上午,將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監(jiān)察法草案的說明。這是2017年6月以來,監(jiān)察法草案第三次提請審議。
          早在2016年1月,在十八屆中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監(jiān)察體制改革作出了部署。
          監(jiān)察法立法工作隨后啟動,2017年6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初次審議監(jiān)察法草案。去年12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二審草案。
          今年1月29日至30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決定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監(jiān)察法草案根據(jù)憲法修改的精神做了進一步修改。

    組卷:1引用:2難度:0.7

四、作文(60分)

  • 10.寫作
    《論語》中有很多啟人心智、引人深思的經(jīng)典名句,千百年來滋潤著人們的心靈。這些閃耀著思想光芒的語句,往往會在不經(jīng)意間帶給我們深深的心靈觸動。請從《論語》中選取你感觸最深的語句寫一篇作文,寫出它帶給你的啟示。
          要求: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不少于800字。

    組卷:2引用:3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