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人教部編版: 必修上冊
教材版本
人教部編版 人教新版 蘇教新版 魯人新版 粵教新版 語文新版 北師大新版 華師大版
年級
必修上冊 必修下冊 選擇性必修上冊 選擇性必修中冊 選擇性必修下冊
更多>>
已完結(jié)
熱點預測 高考復習 難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460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已完結(jié)
熱點預測 高考復習 新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171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901.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1)下列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兩句表露了詩人清高自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性格,這是他最終辭官的主觀原因。
    B.“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這兩句是上下詩文的過渡,既總結(jié)了上文辭官歸隱的原因,又為下文描寫歸田后的田園生活作引子。
    C.用“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作結(jié),既回答了為什么津津樂道于茅舍草木、雞鳴狗吠,又表達了作者回歸田園后的愉悅心情。
    D.本詩運用夸張的手法,描繪了一幅恬靜幽美、清新質(zhì)樸的圖畫,田園風光以其毫無矯揉造作的天然之美,使人悠然神往。
    (2)簡析詩中比喻手法的運用。

    發(fā)布:2024/11/19 16:30:9組卷:21引用:5難度:0.6
  • 902.以下選項不屬于《登高》詩中詩人“苦恨”原因的一項是(  )

    發(fā)布:2024/11/19 16:30:9組卷:41引用:4難度:0.7
  • 903.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1/19 15:30:1組卷:287引用:6難度:0.5
  • 90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患。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患,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節(jié)選自韓愈《師》)
          文本二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豈特弟子之過哉,亦為師者有以致之耳。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者也;道之未聞,業(yè)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矣。本無可師,強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師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師,習其句讀,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授以藝術(shù)者之有其實也。傳道受業(yè)解惑,既無所籍于師,則生不為之憐,死不為之喪,亦非過也。
          今世以無忌憚相高。代筆門客,張口輒罵歐曾;兔園蒙師,搖筆即毀朱陸。古人姓氏,道聽未審,議論其學術(shù)文章,已累幅見于坊書矣。乳兒粉子輕偎淺躁動欲越過前人抗然自命世無孔子不當在弟子之列蓋不特恥為弟子,相率而恥不為師。吁!其可怪也。若是,則師之為道,人心之盈賊也,吾惟恐其傳也矣。
          昔者孫明復之為師也,以石守道為之弟子。執(zhí)杖展,待左右。明復坐則立,升降拜則扶之,師弟子之禮,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來學,未嘗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為茍無其德,寧虛其位,以待后之學者,不可使師道自我而壞也。北山可以為師,進師名而不為,其慎重如此!
          羲老而失學,欲求為弟子者也。諸君子過情推獎,羲其敢冒今世之無恥哉?反昌黎之意,作《續(xù)師說》以謝之。
    (節(jié)選自黃宗羲《續(xù)師說》)
    【注】①歐曾:指文學家歐陽修和曾鞏。②兔園蒙師:指知識淺陋的讀書人。③朱陸:指宋代理學家朱嘉和陸九淵。④何北山:何基,以讀書講學為平生志向,教授門生,不遺余力。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乳兒粉子/輕偎淺躁動/欲越過前人/抗然自命/世無孔子/不當在弟子之列/
    B.乳兒粉子/輕偎淺躁/動欲越過前人/抗然自命/世無孔子/不當在弟子之列/
    C.乳兒粉子/輕偎淺躁動/欲越過前人/抗然自命世/無孔子/不當在弟子之列/
    D.乳兒粉子/輕偎淺躁/動欲越過前人/抗然自命世/無孔子/不當在弟子之列/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讀,俗稱斷句,也稱為句逗,指斷開句子的知識。古書沒有標點,所以要學習句讀。
    B.巫醫(yī),即巫師和醫(yī)師,古代巫和醫(yī)不分,巫主要以祝禱、占卜等為業(yè),也常為人治病。
    C.說,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觀點,一般語言簡明,寓意深刻。
    D.藝術(shù),古代指六藝以及術(shù)數(shù)方技等各種技能:特指經(jīng)術(shù)。選文即使用了該詞的特指義。
    (3)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用三組對比,分層論述,從不同層次批判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
    B.文本(一)通過“嗟乎”“嗚呼”的點染,加上感嘆、反問的語氣,批判鮮明,發(fā)人深思。
    C.“代筆門客,張口輒罵歐曾:兔園蒙師,搖筆即毀朱陸”批判當時追名逐利、華而不實的學風。
    D.文本(二)舉孫、何二人之例,意在說明執(zhí)師弟子之禮,乃莊重之事:為人之師,應慎重對待。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②道之未聞,業(yè)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矣。
    (5)在文本(二)中,作者認為“師道之不傳”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說明。

    發(fā)布:2024/11/19 15:0:1組卷:14引用:4難度:0.6
  • 90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鄭和,云南人。世所謂三保太監(jiān)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從起兵有功。累擢太監(jiān)。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余人,多貴金幣。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五年九月,和等還,諸國使者隨和朝見。帝大悅,爵賞有差。舊港者,故三佛齊國也,其首陳祖義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諭,祖義詐降,而潛謀邀劫。和大敗其眾,擒祖義。六年九月,再往錫蘭山。國王亞烈苦柰兒誘和至國中,索金幣,發(fā)兵劫和舟。和覘賊大眾既出,國內(nèi)虛,率所統(tǒng)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亞烈苦柰兒及其妻子官屬。劫和舟者聞之,還自救,官軍復大破之。九年六月獻俘于朝。是時,交趾已破滅,郡縣其地,諸邦益震替,來者日多。十年十一月,復命和等往使,至蘇門答剌。其前偽王子蘇干剌者,怒和賜不及己,率兵邀擊官軍。和力戰(zhàn),擒之,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還朝。帝大喜,賚諸將士有差。十四年冬,滿剌加、古里等十九國造使朝貢,辭還。復命和等館往,賜其君長。十七年七月還。十九年春復往,明年八月還。二十二年正月,舊港酋長施濟孫請襲宣慰使職,和賞敕印往賜之。比還,成祖已晏駕。洪照元年二月,仁宗命和守備南京。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踐阼歲久,而諸番國遠者猶未朝貢,于是和復奉命歷忽魯謨斯等十七國而還。和歷三朝,先后七奉使,所歷凡三十余國。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廢亦不貲。自宣德以還,遠方時有至者,要不如永樂時。自和后,凡將命海表者,莫不盛稱和以夸外番。故俗傳三保太監(jiān)下西洋,為明初盛事云。
    (選自《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二)(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宜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
    B.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
    C.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
    D.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藩邸,指漕王的宅第,藩王是指擁有封地或封國的親王、郡王。
    B.爵賞,是指有一定爵位的公卿給予下屬或同僚的巨額賞賜。
    C.晏駕,是古時帝王死亡的諱稱,意思相同的詞還有駕崩、賓天等。
    D.朝貢,指古代外國或藩屬國的使臣來朝見君主,并敬獻禮物。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鄭和出使海外,使命重大。他受成祖之命出使,一是要追尋明惠帝,查知其逃亡何處;二是要宣揚明朝的國威,顯示中原的富強。
    B.鄭和富有智謀,思慮周全。錫蘭山國王誘捕鄭和,欲索金帛,鄭和對此作出詳細的計劃,先破其城,后以伏兵打敗其軍,大獲全勝。
    C.鄭和善于作戰(zhàn),屢敗敵寇。他俘獲了想借詐降來搶劫明軍的陳祖義,又擒拿了前偽王子蘇干刺及其妻子兒女,顯了軍威保了安全。
    D.鄭和七次出使,功勛卓著。鄭和歷事三朝,先后出使過三十多個國家,獲得了許多寶物,使明朝與海外許多國家建立了外交聯(lián)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交趾已破滅,郡縣其地,諸邦益震替,來者日多。
    ②自和后,凡將命海表者,莫不盛稱和以夸外番。
    (5)根據(jù)文本材料,談談鄭和下西洋的經(jīng)濟得失。

    發(fā)布:2024/11/19 15:0:1組卷:168引用:10難度:0.5
  • 906.下列詞語中加線字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1/19 14:0:1組卷:138引用:21難度:0.9
  • 907.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問題。
          工匠精神,匠心為本。有沒有工匠精神,關(guān)鍵是看有沒有一顆安于默默無聞、執(zhí)著于追求卓越的匠心。樹匠心,就要堅守初心、執(zhí)著專注,秉持赤子之心,摒棄浮躁喧囂,在工作崗位上坐得住、做得好。怎樣才能坐得住、做得好?關(guān)鍵是要做到專心專注,追求至精至善,將每一個細節(jié)都盡可能做到極致。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diào)(  )

    發(fā)布:2024/11/19 11:0:1組卷:55引用:9難度:0.7
  • 90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節(jié)選自蘇軾《赤壁賦》)(乙)      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乎!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節(jié)選自蘇軾《后赤壁賦》)
    (1)下列對句子中加橫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莫消長也 最終
    B.一毫而莫取 雖然
    C.攀棲鶻之
    D.掠予舟而西 向西飛去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B.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C.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D.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3)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赤壁賦》中“客亦知夫水與月乎”在結(jié)構(gòu)上承上啟下,緊扣上文的“水”與“月”,以答客的方式,展開了富有哲理的議論。
    B.《赤壁賦》中蘇軾認為,無論宇宙還是人生,變與不變都是相對的,皆有短暫與永恒的兩面,人對天地萬物不必“羨其無窮”。
    C.《赤壁賦》以談玄說理為主,議論風生;《后赤壁賦》則以記敘描寫為主,奇境迭出。
    D.《赤壁賦》以夢醒結(jié),表現(xiàn)作者暫得解脫的曠達;《后赤壁賦》以入夢結(jié),表現(xiàn)作者內(nèi)心的矛盾與苦悶。
    (4)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①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②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
    (5)《后赤壁賦》最后寫道士化鶴及夢醒不見道士,有何作用?

    發(fā)布:2024/11/19 11:0:1組卷:3引用:2難度:0.5
  • 90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      明皇封禪泰山,張說為封禪使。說女婿鄭鎰,本九品官,舊例封禪后,自三公以下皆遷轉(zhuǎn)一級,惟鄭鎰因說驟遷五品,兼賜緋服。因大脯次,玄宗見鎰官位騰躍,怪而問之,鎰無詞以對。黃幡綽曰:“此乃泰山之力也?!?br />(段成式《酉陽雜俎》節(jié)選)(乙)      同治四年,福成參督師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防紆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盤曲上,將四十里,經(jīng)名跡尤著者十數(shù),皆縱覽徘徊始去。越南天門,折而東行。又北上為岱頂,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勢,桐城姚姬傳先生嘗記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當?shù)勒呔悴煌?br />      方余未至南天門時,級道陡聳,巍矗天半。俯視則一線危磴,窈深莫測,目眩神駭,趑趄卻顧。屏息釋慮,鼓勇復前。俄登天門,道忽坦夷,異境頓辟,睹所未見,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趨岱頂,極目四眺。諸峰起伏環(huán)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東來,蜿蜒似帶。遙睇穹碧,渺若無外。俯視云煙,瞬息變滅。是夕宿碧霞宮。四更后,趨岱頂東之日觀峰,候日出。風雨驟至,寒甚,良久雨止。極東紅光一縷,橫亙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輪晃漾,若自地面涌出。體不甚圓,色正赤,可逼視。其上明霞五色,如數(shù)百匹錦。顧視女墻,日景甚微,忽又不見。侯相以陰雨竟夕,未觀日出,笑曰:“君等識之,天下事未閱歷者,不可以臆測;稍艱難者,不可以中阻也?!?br />(薛福成《登泰山記》節(jié)選)(丙)      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姚鼐《登泰山記》節(jié)選)[注釋]①大脯:皇帝詔賜大臣聚飲。②曾公:曾國藩。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防紆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
    B.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防/紆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
    C.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防紆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
    D.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防/紆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
    (2)下列對材料中的詞語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泰山,又名岱宗、東岳等。源于“泰山之力”的典故,后人轉(zhuǎn)稱妻父為“泰山”“岳父”,稱妻母為“泰水”“岳母”。
    B.同治四年,是帝王年號紀年。與姚鼐《登泰山記》中提到的“戊申晦”干支紀年一樣,都是古人記錄時間的方法。
    C.四更,在十二時辰的丑時,即凌晨一時至三時,也叫“四鼓”。古代一夜分為五更,每更一個時辰,以打更擊鼓報時。
    D.女墻,城墻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墻,是古代傳統(tǒng)的防御建筑。劉禹錫就有“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的詩句。
    (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泰山”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泰山文化博大精深。從古至今泰山就是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祭拜游歷的名山,其中也寄予了他們的家國情思和人生感懷。
    B.泰山景色險峻秀麗。薛福成筆下的泰山,山勢險峻,道路崎嶇,諸峰環(huán)抱,形態(tài)各異,博大壯美,如詩如畫,令人沉醉。
    C.泰山日出氣象萬千。薛、姚撰文從登山循道到觀日寫景如出一轍,都寫了泰山日出前中后,變幻莫測異彩紛呈的景象。
    D.泰山給人創(chuàng)作靈感。觀泰山景抒人文情,薛福成文末自語含意深刻,給人以啟迪;姚鼐的描寫形象生動,使讀者如臨其境。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舊例封禪后,自三公以下皆遷轉(zhuǎn)一級,惟鄭鎰因說驟遷五品,兼賜緋服。
    ②俄登天門,道忽坦夷,異境頓辟,睹所未見,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
    (5)乙、丙二文都描述泰山之巔觀日出,從中你悟出哪些道理?

    發(fā)布:2024/11/19 10:0:2組卷:61引用:12難度:0.5
  • 910.下列諺語與鄉(xiāng)土社會的人倫關(guān)系不相契合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1/19 10:0:2組卷:113引用:9難度:0.7
login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