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人教部編版: 必修上冊
教材版本
人教部編版 人教新版 蘇教新版 魯人新版 粵教新版 語文新版 北師大新版 華師大版
年級
必修上冊 必修下冊 選擇性必修上冊 選擇性必修中冊 選擇性必修下冊
更多>>
已完結
分階訓練 循序漸進 單元測試 穩(wěn)步提升
瀏覽次數:5 更新:2025年02月12日
已完結
開學模擬 溫故知新 夯實基礎 穩(wěn)步提升
瀏覽次數:64 更新:2025年02月10日
  • 130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百合花
    茹志鵑
          1946年的中秋。
          這天打海岸的部隊決定晚上總攻。我們文工團創(chuàng)作室的幾個同志,就由主攻團的團長分派到各個戰(zhàn)斗連去幫助工作。大概因為我是個女同志吧!團長對我抓了半天后腦勺,最后才叫一個通訊員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包扎所就包扎所吧!反正不叫我進保險箱就行。我背上背包,跟通訊員走了。
          通訊員撒開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我實在沒力氣趕了,索性一個人在后面慢慢晃。不過這一次還好,他沒讓我撂得太遠,但也不讓我走近,總和我保持著丈把遠的距離。剛才在團部我沒注意看他,現在從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的個子,塊頭不大,但從他那副厚實實的肩膀看來,是個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黃軍裝,綁腿直打到膝蓋上。肩上的步槍筒里,稀疏地插了幾根樹枝,這要說是偽裝,倒不如算作裝飾點綴。
          我隨便地問他是哪里人。他沒回答,臉漲得像個關公,訥訥半晌,才說清自己是天目山人。原來他還是我的同鄉(xiāng)呢!
    “家里還有什么人呢?”
    “娘,爹,弟弟妹妹,還有一個姑姑也住在我家里?!薄澳氵€沒娶媳婦吧?”
    “……”他飛紅了臉,更加田悅起來,兩只手不停地數摸著腰皮帶上的扣眼。我們到包扎所,已是下午兩點鐘了。因為部隊上的被子還沒發(fā)下來,但傷員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我便自告奮勇討了這件差事,怕來不及就順便也請了我那位同鄉(xiāng),請他幫我動員幾家再走。他躊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我們先到附近一個村子,分頭行動。不一會兒,我已寫了三張借條出去,借到兩條棉絮、一條被子,正準備送回去再來借時,看見通訊員從對面走來,兩手還是空空的。“怎么,沒借到?”我覺得這里老百姓覺悟高,又很開通,怎么會沒有借到呢?我有點驚奇地問。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很封建。”
    “哪一家?你帶我去。”但他執(zhí)拗地低著頭,像釘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聲地把群眾影響的話對他說了。他聽了,果然就松松奧爽地帶我走了。
          我們走進老鄉(xiāng)的院子里,只見堂屋里靜靜的,我們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一會兒,門簾一挑,露出一個年輕媳婦來。這媳婦長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彎彎的眉,額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我看地頭上已硬撓撓的挽了耆,使大坡長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說剛才這個同志來,說話不好別見怪等等。地聽著,臉扭向里面,盡咬著嘴后笑。我說完了,她也不作聲,還是低頭咬著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沒笑完。這一來,我倒有些尷尬了,下面的話怎么說呢!我看通訊員站在一邊,眼睛一眨不題的看著我,好像在看連長做示范動作似的。我硬了頭皮,訕訓的向她開口借被子,接著還對她說了一遍共產黨的部隊打仗是為了老百姓的道理。我說完了,地看看我,看看通訊員,好像在掂量我剛才那些話的斤兩。半晌,她轉身進去抱被子了。
          通訊員乘這機會,頗不服氣地對我說道:“我剛才也是說的這幾句話,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趕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說??墒莵聿患傲?,那個媳婦抱了被子,已經在房門口了。被子一拿出來,我方才明白她剛才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這原來是一條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緞的,棗紅底,上面撒滿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氣通訊員,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說:“抱去吧?!?br />      我開口叫他,他繃了臉,垂著眼皮,上去接過被子,慌慌張張地轉身就走。不想他一步還沒有走出去,就聽見“嘶”的一聲,衣服掛住了門鉤,在肩膀處,掛下一片布來。
          剛走出門不遠,就有人告訴我們,剛才那位年輕媳婦,是剛過門三天的新娘子,這條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妝。我聽了,心里便有些過意不去,通訊員也皺起了眉,我便故作嚴肅地說:“是呀!也許地為了這條被子,在做姑娘時,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積起了做被子的錢,或許她曾為了這條花被,睡不著覺呢??墒沁€有人罵她死封建……”
          他聽到這里,突然站住腳,待了一會兒,說:“那……那我們送回去吧!”我看他那副認真、為難的樣子,又好笑,又覺得可愛。不知怎么的,我已從心底愛上了這個傻乎乎的小同鄉(xiāng)。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讓他回團部去。他精神頓時活潑起來了,向我敬了禮就跑了。走不幾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掛包里掏了一陣,摸出兩個饅頭,朝我揚了揚,順手放在路邊石頭上,說:“給你開飯啦!”說完就腳不點地地走了。我走過去拿起那兩個干硬的饅頭,看見他背的槍筒里不知在什么時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樹枝一起,在他耳邊抖抖地顫動著。
          他已走遠了,但還見他肩上撕掛下來的布片,在風里一飄一飄。我真后悔沒給他縫上再走。現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包扎所的工作人員很少。鄉(xiāng)干部動員了幾個婦女,那位新媳婦也來了,幫我們打水,燒鍋,做些零碎活兒。
          天黑了,天邊涌起一輪滿月。我們的總攻還沒發(fā)起。
          一會兒,我們的炮響了,斷斷續(xù)續(xù)地有幾個傷員下來,包扎所的空氣立即緊張起來。我拿著小本子,去登記他們的姓名、單位,輕傷的問問,重傷的就得拉開他們的符號,或是翻看他們的衣襟。
          前面的槍聲,已響得稀落了。感覺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實還只是半夜。前面又下來一個重傷員。他安詳地合著眼,軍裝的肩頭上,露著那個大洞,一片布還掛在那里。
    “這都是為了我們……”那個擔架員負罪地說道,“這位同志走在我們后面,可誰知道反動派不知從哪個屋頂上撂下顆手榴彈來,手榴彈就在我們人縫里冒著煙亂轉,這時這位同志叫我們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撲在那個東西上了……”
          新媳婦短促地“啊”了一聲。我強忍著眼淚,回轉身看見新媳婦輕輕移過一盞油燈,解開他的衣服,她剛才那種怛怩羞澀已經完全消失,只是莊嚴而虔誠地給他拭著身子。……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絆絆地跑去找醫(yī)生,等我和醫(yī)生拿了針藥趕來,新媳婦正側著身子坐在他旁邊。
          她低著頭,正一針一針地在縫他衣肩上那個破洞。醫(yī)生聽了聽通訊員的心臟,默默地站起身說:“不用打針了。”我低聲地對新媳婦說:“不要縫了?!毙孪眿D卻對我異樣地瞟了一眼,低下頭,還是一針一針地縫。我想拉開她,我想推開這沉重的氛圍,我想看見他坐起來,看見他羞澀的笑。但我無意中碰到了身邊一個什么東西,伸手一摸,是他給我開的飯,兩個干硬的饅頭。
          衛(wèi)生員讓人抬了一口棺材來,動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進棺材去。新媳婦這時臉發(fā)白,劈手奪過被子,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自己動手把半條被子平展展地鋪在棺材底,半條蓋在他身上。
          外邊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懸得高。新媳婦扭過臉去,在月光下,我看見她眼里晶瑩發(fā)亮;我也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灑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這象征純潔與感情的花,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臉。
    (有刪節(jié))(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沒讓我撂得太遠,但也不讓我走近,總和我保持著丈把遠的距離”,通訊員以保持一定距離的方式來表示對女同志的關心,體現出他的膽怯與木訥。
    B.小說將戰(zhàn)火紛飛的戰(zhàn)斗場面設為背景,將通訊員從第一次向新媳婦借被碰壁的沖突作正面描寫,可以看出作者取材是非常講究的。
    C.作者著力描寫通訊員犧牲過程,并集中寫新媳婦的種種行為和反應,讓小說的高潮部分彌漫著深深的憂傷和悲涼的氣氛。
    D.“劈手奪過被子”“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這一連串的舉動,寫出她對通訊員的痛惜、悼念、歉疚的復雜心理,展示新媳婦的淳樸與善良。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通訊員為借被子向“我”求助時欲言又止;“我”向新媳婦解釋后,她只是笑,卻不說明第一次借被子時的情形,這兩處“留白”都引發(fā)了讀者聯想。
    B.通訊員槍筒中插的樹枝,他衣肩上的破洞,給我開飯的兩個“饅頭”等細節(jié),在作品中反復出現,前后呼應,渲染情境氣氛,使作品極富感染力。
    C.小說的語言,不論敘述還是描寫,都給人華麗典雅之感,使一個流血犧牲的戰(zhàn)斗故事充滿了詩意,特別是人物語言,個性鮮明,生動傳神。
    D.小說以“我”的視角敘事寫人,不僅巧妙地在小通訊員和新媳婦之間穿針引線,而且將“借被”“獻被”的情節(jié)天衣無縫地連接起來,使結構嚴謹有序。
    (3)以“百合花”為題,有什么深刻含意?請結合選文簡要分析。
    (4)有評論家說:“《百合花》是女性視角下的抒情挽歌?!闭埥Y合小說內容,簡要分析“女性視角”的藝術效果。

    發(fā)布:2024/11/6 4:30:1組卷:25引用:3難度:0.7
  • 1302.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小題。
    社會歷史的決定性基礎尊敬的先生:
    對您的問題回答如下:
          (1)我們視之為社會歷史的決定性基礎的經濟關系,是指一定社會的人們生產生活資料和彼此交換產品(在有分工的條件下)的方式。因此,這里包括生產和運輸的全部技術。這種技術,照我們的觀點看來,也決定著產品的交換方式以及分配方式,從而在氏族社會解體后也決定著階級的劃分,決定著統治關系和奴役關系,決定著國家、政治,法等等。此外,在經濟關系中還包括這些關系賴以發(fā)展的地理基礎和事實上由過去沿襲下來的先前各經濟發(fā)展階段的殘余(這些殘余往往只是由于傳統或惰性才繼續(xù)保存著),當然還包括圍繞著這一社會形式的外部環(huán)境。
          如果像您所說的,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科學狀況,那么,科學則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賴于技術的狀況和需要。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整個流體靜力學(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紀和17世紀意大利治理山區(qū)河流的需要而產生的。關于電,只是在發(fā)現它在技術上的實用價值以后,我們才知道了一些理性的東西??上г诘聡?,人們撰寫科學史時習慣于把科學看作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2)我們把經濟條件看作歸根到底制約著歷史發(fā)展的東西。而種族本身就是一種經濟因素。不過這里有兩點不應當忽視:
          (a)政治、法、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等的發(fā)展是以經濟發(fā)展為基礎的。但是,它們又都互相作用并對經濟基礎發(fā)生作用。這并不是說,只有經濟狀況才是原因,才是積極的,其余一切都不過是消極的結果,而是說,這是在歸根到底不斷為自己開辟道路的經濟必然性的基礎上的相互作用。例如,國家就是通過保護關稅,自由貿易、好的或者壞的財政制度發(fā)生作用的,甚至德國庸人的那種從1648—1830年德國經濟的可憐狀況中產生的致命的疲憊和軟弱(最初表現為虔誠主義,而后表現為多愁善感和對諸侯貴族的奴顏婢膝),也不是沒有對經濟起過作用。這曾是重新振興的最大障礙之一,而這一障礙只是由于革命戰(zhàn)爭和拿破侖戰(zhàn)爭把慢性的窮困變成了急性的窮困才動搖了。所以,并不像人們有時不加思考地想象的那樣是經濟狀況自動發(fā)生作用,而是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他們是在既定的、制約著他們的環(huán)境中,是在現有的現實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的,在這些現實關系中,經濟關系不管受到其他關系――政治的和意識形態(tài)的――多大影響,歸根到底還是具有決定意義的,它構成一條貫穿始終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紅線。
          (b)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到現在為止,他們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據一個共同的計劃,甚至不是在一個有明確界限的既定社會內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他們的意向是相互交錯的,正因為如此,在所有這樣的社會里,都是那種以偶然性為其補充和表現形式的必然性占統治地位。在這里通過各種偶然性來為自己開辟道路的必然性,歸根到底仍然是經濟的必然性。這里我們就來談談所謂偉大人物問題。恰巧某個偉大人物在一定時間出現于某一國家,這當然純粹是一種偶然現象。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人去掉,那時就會需要有另外一個人來代替他,并且這個代替者是會出現的,不論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終總是會出現的。恰巧拿破侖這個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戰(zhàn)爭弄得精疲力竭的法蘭西共和國所需要的軍事獨裁者,這是個偶然現象。但是,假如沒有拿破侖這個人,他的角色就會由另一個人來扮演。這一點可以由下面的事實來證明:每當需要有這樣一個人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如凱撒、奧古斯都、克倫威爾等等。如果說馬克思發(fā)現了唯物史觀,那么梯葉里、米涅、基佐以及1850年以前英國所有的歷史編纂學家則表明,人們已經在這方面作過努力,而摩爾根對于同一觀點的發(fā)現表明,發(fā)現這一觀點的時機已經成熟了,這一觀點必定被發(fā)現。
          歷史上所有其他的偶然現象和表面的偶然現象都是如此。我們所研究的領域越是遠離經濟,越是接近于純粹抽象的意識形態(tài),我們就越是發(fā)現它在自己的發(fā)展中表現為偶然現象,它的曲線就越是曲折。如果您畫出曲線的中軸線,您就會發(fā)現,所考察的時期越長,所考察的范圍越廣。這個軸線就越是接近經濟發(fā)展的軸線,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進。
          在德國,達到正確理解的最大障礙,就是著作界對于經濟史的不負責任的忽視。不僅很難拋掉學校里濯輸的那些歷史觀,而且更難搜集為此所必需的材料。例如,老古?馮?居利希在自己的枯燥的材料匯集中的確收集了能夠說明無數政治事實的大量材料,可是他的著作又有誰讀過呢!
          此外,我認為馬克思在《霧月十八日》一書中所作出的光輝范例,能對您的問題給予頗為圓滿的回答,正是因為那是一個實際的例子。我還認為,大多數問題都已經在《反杜林論》第一編第九至十一章、第二編第二至四章和第三編第一章或導言里,后來又在《費爾巴哈》最后一章里談到了。
          請您不要過分推敲上面所說的每一句話,而要把握總的聯系;
          可惜我沒有時間能像給報刊寫文章那樣字斟句酌地向您闡述這一切。
          請代我……先生問好并代我感謝送來……,它使我十分高興。
    致以崇高的敬意。
    您的弗?恩格斯
    (1)以下哪一項可能不屬于第一部分加點詞“理性的東西”所指涉的內容
     

    A.電荷性質
    B.電磁感應
    C.電力運用
    D.電流成因
    (2)對第二部分a小節(jié)的理解符合文意的是
     

    A.國家的全部意義在于發(fā)展經濟。
    B.經濟狀況惡化動搖了德國封建統治。
    C.宗教藝術對經濟難以施加影響。
    D.改造社會可以無視當時的經濟關系。
    (3)能夠依據文意做出的一項推斷是
     

    A.如果費迪南大公未被刺殺,一戰(zhàn)便可以避免。
    B.王朝的興衰主要由統治者的能力素質所決定。
    C.研究文學史應著眼于文學自身的演化規(guī)律。
    D.歷史上偉大人物的出現有其必然的先決條件。
    (4)以下做法不是文中恩格斯向博爾吉烏斯所建議的一項是
     

    A.參與革命實踐
    B.把握總體關聯
    C.研讀經濟史
    D.多讀馬恩原著
    (5)本文論證手法多樣、有效,試結合文本進行分析。

    發(fā)布:2024/11/6 3:0:1組卷:24引用:5難度:0.6
  • 1303.句子翻譯。
    (1)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2)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發(fā)布:2024/11/6 2:30:4組卷:9引用:2難度:0.8
  • 1304.下面文段有四處語言表達的問題,請指出有問題句子的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
          ①舊書店與圖書館的意義有著某種相通之處,既是知識的海洋,蘊藏著精神財富,②更重要的是探尋文化的寶地,是人與書親密接觸的地方。③可以說,因為舊書店絕不是故紙堆里的舊時光,④恰恰相反,是一個傳承知識、傳遞書香的文化場所。⑤讓舊書店成為城市的有機部分,不僅能讓更多人與好書相遇、被書香浸潤,⑥更能塑造文化地標、裝點城市風景、提升城市氣質。⑦在這個意義上,有其存在的文化價值。⑧留住舊書店,不能只靠情懷。⑨這些年來,不少舊書店都在尋找新的生長點,或是在開發(fā)文創(chuàng)產品上做文章,或是在書籍品質提高上下功夫,線上線下齊發(fā)力。

    發(fā)布:2024/11/6 2:0:2組卷:43引用:9難度:0.8
  • 130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鄉(xiāng)土中國》是社會學家費孝通的代表作。作者獨辟蹊徑,專從社會結構的角度來講授“鄉(xiāng)村社會學”,較為全面地①
     
    ,以“鄉(xiāng)土”概念來描述廣大農民的生存和生活狀態(tài),對中國基層社會的主要特征進行了理論上的概述和分析,以“禮治秩序”來概括中國鄉(xiāng)土社會傳統文化和社會治理結構。作者通過實地考察寫成此書,對中國基層社會——傳統農村的主要特征進行了理論上的分析和定位。該書所提出的“鄉(xiāng)土中國”這一概念,成為中國社會發(fā)展研究的重要理論基礎。在費孝通眼中,( ?。H缃?,現代社會覆蓋了中國大多數地方,②
     
    ,但這些讓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魂”并沒有消散,它們仍在方方面面影響著現代中國。所以,《鄉(xiāng)土中國》是一部重要的學術著作,③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鄉(xiāng)土社會”是從“鄉(xiāng)土”一點點走向“現代”的
    B.“鄉(xiāng)土社會”走向“現代”是從“鄉(xiāng)土”開始的
    C.現代社會是“鄉(xiāng)土社會”一點點發(fā)展而來的
    D.現代社會是由“鄉(xiāng)土”一點點走向“現代”的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8個字。

    發(fā)布:2024/11/6 0:30:1組卷:36引用:11難度:0.6
  • 130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文本一: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嘉佑二年,試禮部,主司歐陽修驚喜,殿試中乙科,后以書見修,修語梅圣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br />      元祐元年,軾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賜銀緋,遷中書舍人。四年,積以論事,為當軸者所恨。軾恐不見容,請外,拜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上供米三之一,復得賜度僧牒,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春,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繾鍋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軾曰:“杭,水陸之會,疫死比他處常多。”乃袁美緡得二千,復發(fā)橐中黃金五十兩,以作病坊,稍畜錢糧待之。
          徒知徐州。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彬屖箯腿搿]Y詣武衛(wèi)管,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弊溟L曰:“太守猶不避涂潦,吾儕小人,當效命?!甭势渫匠舟窝猿?,筑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復請調來歲夫增筑故城,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從之。
          徒知湖州,上表以謝。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詩托諷,庶有補于國。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掖其表語,并媒蘗所為詩以為訕謗,逮赴臺獄,欲置之死,鍛煉久之不決。神宗獨憐之,以黃州團練副使安置。軾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筑室于東坡,自“東坡居士。”
    (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文本二: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舶鏟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諸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袍樽以相屬。寄釁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br />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美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共適?!?br />(節(jié)選自《赤壁賦》)(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河決/曾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
    B.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
    C.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
    D.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禮部,六部之一,長官為禮部尚書,主管禮儀、外交和學校科舉等方面的事務。
    B.路,是宋代的行政區(qū)域名,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烽火揚州路”中的“路”也為此意。
    C.號,又叫別號、表號。古人幼時命名,成年取字,名、字由尊長代取,而號多為自取,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fā)某種情感。
    D.須臾,指極短的時間,片刻,與“須臾”意思相近的時間詞還有“未幾”“俄而”“既而”“而已”“尋”等。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自幼聰穎,深受時賢賞識。母親親自為他授課,他往往能說出要點。歐陽修十分看重他,曾對梅圣俞表示,應當避開此人讓他出人頭地。
    B.蘇軾直面饑疫,解救受災百姓。他在任職杭州時遭遇旱災病疫,減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纖緩災情;同時又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以防備疫病。
    C.蘇軾關注民生,憂慮國家政事。他因作詩諷喻新法之不便于民,被奸臣誣蔑陷害,出獄后被貶黃州,從此自稱“東坡居士?!?br />D.蘇軾心胸豁達,能夠隨遇而安?!冻啾谫x》節(jié)選中的主客問答,實為蘇軾被貶黃州時積極與消極情感的矛盾沖突,但蘇軾終在赤壁的“江水”“清風”“明月”中與自己和解,讓內心釋然。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四年,積以論事,為當軸者所恨。軾恐不見容,請外。
    ②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5)在徐州任上,黃河水決堤,蘇軾是如何保全徐州城的?

    發(fā)布:2024/11/6 0:30:1組卷:34難度:0.6
  • 130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習得性無助,是指個體經歷了失敗與挫折后,面對問題時產生的         、喪失信心的心理狀態(tài)與行為。在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中,習得性無助常常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倦怠現象,( ?。?。持久的學習倦怠容易使學生          ,找不到學習的應對策略,從而使學生逐漸對做事情都缺乏信心,對身邊的人或事不在乎,         。
          學習倦怠所引發(fā)的消極學業(yè)情緒、認知疲倦和不良氛圍,一般會導致學生產生消極的學習行為,如敷衍了事、消極怠工、學業(yè)拖延、厭學恐考與害怕進教室等,再加上課上分心、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等情況誘發(fā)的一系列課堂問題行為,容易使學生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一旦有了以上行為,在上課的時候他就會處處被動,處處落在其他同學的后面,這種學習行為上的落后,不僅會影響到學生在本課堂所學習的內容,而且還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會導致其自學能力的降低,從而對學習產生持久性的消極影響。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無能為力 茫然失措 漠不關心 長此以往
    B.有心無力 茫然失措 掉以輕心 積微成著
    C.無能為力 茫然若失 掉以輕心 長此以往
    D.有心無力 茫然若失 漠不關心 積微成著
    (2)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這雖然會對學生造成比較大的消極影響,但是它屬于正常的心理現象
    B.這即使是正常的心理現象,也還是會對學生造成比較大的消極影響
    C.這雖然是正常的心理現象,但是還是會對學生造成比較大的消極影響
    D.這盡管是正常的心理現象,但是肯定會對學生造成比較大的消極影響
    (3)文中畫橫線的語句可改寫成“這種學習行為上的落后,既影響到學生在本課堂所學習的內容,也影響到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

    發(fā)布:2024/11/5 22:0:2組卷:9引用:8難度:0.6
  • 1308.下列各句中加線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發(fā)布:2024/11/5 22:0:2組卷:87引用:7難度:0.9
  • 1309.根據《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完成小題。
    (1)下列對《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鑒賞評析有誤的一項是
     

    A.詞的上闋由當地風光引出歷史人物,將寫景、敘事、抒情融為一體,筆調沉雄凄婉,意境蒼涼悲壯,寄寓了詞人對國事的感慨和憂慮。
    B.“可堪回首”一句一語千鈞,不但使后面內容具有了深刻的政治意義,而且也表達出了詞人憂時傷世的強烈感情。
    C.詞的結尾處,詞人以廉頗自比,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現了詞人有心殺敵報國,卻力不從心的苦悶心情。
    D.這首詞用典雖多,卻十分貼切,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千百年來為人所傳誦。
    (2)“用典”即借用歷史典故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辛棄疾詞中用典很多,內容大多跟詞人的政治態(tài)度和個人遭遇有關,特別是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除了回顧詞人四十三年前南下歸來的經歷之外,全屬用典。有人認為辛棄疾“掉書袋”,覺得這是一個缺點,對此,你有何看法?

    發(fā)布:2024/11/5 21:30:2組卷:17難度:0.5
  • 131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杜甫在夔州      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蓋起的簡陋的房屋:這類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鳥巢一般。他到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習慣,用竹筒把水從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為烏雞能醫(yī)治風痹,他養(yǎng)了許多雞,并且催促他的長子宗文在墻東豎立雞柵……對于生活上的一些瑣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
          夔州是三峽里的山城,這里的山川既雄壯又險惡,杜甫一到這里,便愛用驚險的文字描畫它們。他一再歌詠的是白帝城,他感到這座城是“江城含變態(tài),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城二首》之一)。另一方面,給杜甫印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見夔州的許多女子因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歲還沒有結婚,她們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賣,供養(yǎng)一家,有時還冒著危險販賣一些私鹽回來。人們不深究原因,只說,她們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卻反過來問:“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負薪行》他看見峽中的男子,少數富有的駕著大船經商,大多數貧窮的終生充當勞苦的船夫。人們說,這里的人都器量狹窄,只圖眼前利益;杜甫也反過來問:“若道士無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峽中的人民大部分過著窮苦可憐的生活,而夔州卻是闊綽的賈客胡商必經之地,這兩種生活的對照杜甫也寫得很清楚。
          除了歌詠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這時有了充裕的時間,回憶他的青年時代。他在偏僻的山城,與外邊廣大的世界隔絕,朋友稀少,生活平靜,因此過去的一切經歷在他面前活動起來。他寫了不少長篇的詩敘述他過去的生活。他寫《壯游》詩,從七歲學詩起,經過吳越齊趙的漫游、長安時代、安史之亂,一直到滯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傳。他還寫了八首長詩,懷念八個人物,集在一起,叫作《八哀詩》,但它們只有歷史價值,在藝術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
          杜甫在這時因為與外面的世界脫離,作詩的態(tài)度有時改變了。他在成都草堂時說他寫詩的態(tài)度是:“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保ā督现邓绾萘亩淌觥罚┣皟删湔f他長安時代以來對于詩的努力,極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艱難,作詩也越刻苦;后兩句則說明在草堂的生活較為清閑,對著美麗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無論是刻苦努力,或是信口成章,由于他有充實的生活體驗,都能寫出像他天寶末年以后那樣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詩歌。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邊去了。他在《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里說“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又在《解悶十二首》里說“頗學陰何苦用心”。并且在指導兒子宗武學詩時,也教他熟讀《文選》,以便從中采擷詞藻:這好像又把詩歌扯回到“研揣聲病、尋章摘句”的時代里去了。但杜甫夔州時代的詩并不是每一首都是這樣寫成的,他用這種態(tài)度寫出來的代表作品最明顯的是《秋興八首》《諸將五首》。這些詩里不是沒有接觸到實際的問題,不是沒有說到國家的災難與人民的貧困,不是沒有寫出時代的變遷和自己熱烈的想望,可是這些寶貴的內容被鏗鏘的音節(jié)與華麗的詞藻給蒙蓋住了,使后來杜詩的讀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節(jié)與詞藻的迷惑與陶醉,翻來覆去地誦讀,而不去追問:里邊到底說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釋上也發(fā)生了分歧。與此相反,反倒是在《寫懷》里毫不費力寫出來的“無貴賤不悲,無富貧亦足”,讀起來覺得親切動人;而像《宿江邊閣》里“不眠憂戰(zhàn)伐,無力正乾坤”那樣的詩句足以表達出詩人的品格。
          杜甫在夔州,身體時好時壞,瘧疾、肺病、風痹、糖尿病都不斷地纏繞著他,最后牙齒落了一半,耳也聾了,幾乎成了一個殘廢的老人。他在這種情形下,兩年內寫了四百三十余篇詩,占他全集詩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長篇,這是一個豐富的創(chuàng)作時期。由于生活的限制,在內容和思想上比起過去的作品都略有遜色,但其中也不缺《登高》這樣的杰作。
    (節(jié)選自馮至《杜甫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甫愛用驚險的文字描畫三峽里山城的雄壯險惡,這說明詩人十分注重以恰當的文字形式表現作品內容。
    B.“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頗學陰何苦用心”,說明杜甫晚年作詩時在字句和音律上下了很大功夫。
    C.杜甫的一些注重音節(jié)與詞藻的詩使讀者迷惑與陶醉,以至于翻來覆去地誦讀也難以知道詩里邊到底說了些什么。
    D.“不眠憂戰(zhàn)伐,無力正乾坤”,詩人在老病時也沒忘記國家的災難和自己的責任,質樸的詩句中表現了詩人的品格。
    (2)下列對影響杜甫創(chuàng)作的因素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山城夔州雄壯險惡的山川。
    B.夔州人民貧富之間巨大差異的生活。
    C.與外界隔絕,朋友稀少,生活動蕩。
    D.把一部分精力用于雕琢字句、推敲音律。
    (3)第四段說杜甫“作詩的態(tài)度有時改變了”,你認為“變”在何處?這一改變產生了怎樣的結果?請依據文本加以闡述。
    (4)從文中看,杜甫在夔州時的詩歌創(chuàng)作題材上具有哪些特色?請簡要分析。

    發(fā)布:2024/11/5 20:30:1組卷:21引用:4難度:0.5
login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