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人教部編版: 必修上冊
教材版本
人教部編版 人教新版 蘇教新版 魯人新版 粵教新版 語文新版 北師大新版 華師大版
年級
必修上冊 必修下冊 選擇性必修上冊 選擇性必修中冊 選擇性必修下冊
更多>>
已完結
開學模擬 溫故知新 夯實基礎 穩(wěn)步提升
瀏覽次數(shù):59 更新:2025年02月10日
已完結
熱點預測 高考復習 難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520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119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禮治社會并不是指文質彬彬,禮并不帶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見了人點個頭”、不窮兇極惡的意思。禮也可以殺人,可以很“野蠻”。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禮里被別人用火燒死,這是禮。又好像在緬甸有些地方,一個人成年時,一定要去殺幾個人頭回來,才能完成為成年禮而舉行的儀式。我們在舊小說里也常讀到殺了人來祭旗,那是軍禮。禮的內容在現(xiàn)代標準看去,可能是很殘酷的。殘酷與否并非合禮與否的問題?!白迂曈ジ嫠分q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惻隱之心并沒有使孔子同意于取消相當殘忍的行為。
          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的?!皣摇笔侵刚蔚臋嗔?,在現(xiàn)代國家沒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權力。而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力機構來維持。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
    “禮”字本是從豊從示。豊是一種祭器,示是指一種儀式。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禮是可以為人所好的,所謂“富而好禮”。孔子很重視服禮的主動性,在下面一段話里說得很清楚: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br />      這顯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謂道德。法律是從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罰是由特定的權力所加之于個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網,逃得脫還可以自己驕傲、得意。道德是社會輿論所維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見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棄,是恥。禮則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禮,不但不好,而且不對、不合、不成。這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沒有人的地方也會不能自己。曾子易簀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禮是合式的路子,是經教化過程而成為主動性的服膺于傳統(tǒng)的習慣。
          禮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們行為不受規(guī)律拘束而自動形成的秩序。其實自動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只是主動地服于成規(guī)罷了??鬃右辉俚赜谩翱恕弊?,用“約”字,來形容禮的養(yǎng)成,可見禮治并不是離開社會,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構成的秩序了。
          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tǒng)可以有效地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鄉(xiāng)土社會滿足了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禮來維持。這里所謂禮治也許就是普通所謂人治,但是“禮治”一詞不會像“人治”一詞那樣容易引起誤解,以致有人覺得社會秩序是可以由個人好惡來維持的了。禮治和這種個人好惡的統(tǒng)治相差很遠,因為禮是傳統(tǒng),是整個社會歷史在維持這種秩序。禮治社會并不能在變遷很快的時代中出現(xiàn),這是鄉(xiāng)土社會的特色。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材料二:
          我曾在有關論著中指出,在中國文化中,當制度沒有了禮的精神,就成為機械死板的框框;當社會沒有了禮的統(tǒng)治,就變成沒有靈魂的機器。今天的人,在西方思想影響下,或者普遍認為只有民主、法治等制度才是決定一個社會是文明、進步還是野蠻、落后的主要標準但若衡諸中國文化,因為文化的邏輯不同,制度至上、規(guī)則主義在中國文化中是行不通的。
          禮治思想代表了中國文代需要從倫理道德角度來建設理想社會秩序的重要特點。盡管近代以來人們大量批評儒學的所謂“泛道德主義”,可是如果我們從中國文化的習性出發(fā),即可發(fā)現(xiàn)這一批評之片面。不管現(xiàn)代人是否承認,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還是要從倫理道德的角度來重建秩序,而不能過多地指望法治等制度建設。所謂倫理道德,并不就是今人通常所理解的道德說教,而主要包括社會風氣的改造,行為規(guī)矩的塑造,社會道德的提升等內容。我們要明白,中國人歷來都是相信非正式的制度勝過正式的制度,習俗、傳統(tǒng)的力量大于制度、法律的力量,心理上認可的權威大于官方政策的權威。
          如果法治代表的是用統(tǒng)一的、一刀切的制度來管理這個社會的話,禮治代表的則是通過習俗、傳統(tǒng)和規(guī)范的力量來管理。中國人認為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凡是不符合人情的制度、法律和規(guī)則,隨時會被人們根據具體情況變通。所以,禮才是維護社會和人間秩序最重要的紐帶,禮比法更能發(fā)揮約束中國人行為的作用。“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保ㄋ抉R談《論六家要旨》)這當然不是說中國人自古以來不重視法律,或中國文化不需要法律。我只是說在中國文化中禮大于法,沒有說以禮代法??梢赃@樣說,禮是中華文明成為文明的關鍵所在。
    (摘編自方朝暉《禮治與法治:中西方制度的基礎研究》)(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禮并不一定是文明的或是慈善的,也可能是含有野蠻與殘酷的行為規(guī)范。在某種特定的環(huán)境與條件下,殺人也是符合“禮”的。
    B.禮與法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都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不同的是維持禮與法的機構不同,法律要依靠國家來維持,禮則不需要。
    C.禮治似乎是一種在人們自覺意識下自動形成的秩序,實際上是在社會的發(fā)展中經過教化而主動迎合成規(guī)的結果。
    D.作者認為鄉(xiāng)土社會滿足了以傳統(tǒng)應付生活的條件,且變遷更迭較為緩慢,因此它的秩序就可以依靠禮治來維持。
    (2)根據材料一、二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中舉顏淵問仁的例子就是為了證明法律制度是從外部約束人的,而禮治是人們自動自覺形成的道德規(guī)范,從內部教化人的。
    B.材料一將“禮治”與“人治”對比,說明“禮治”與“人治”有本質的區(qū)別,因為禮”是整個社會歷史在維持的,而“人治”是依靠個人好惡來維持的。
    C.材料二中作者認為從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心理出發(fā),“禮治”是建立于倫理道德基礎之上的。而這種倫理道德與現(xiàn)代社會中的道德說教是不同的。
    D.材料二認為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對中國人來說,禮大于法,比法更能約束中國人,且成為了中華文明的關鍵因素。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符合“禮”的一項是
     

    A.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B.逢國家大事要行祭祀之儀,祭祀的對象包括天地、社稷、祖先等。
    C.古代官員父母去世,不歸鄉(xiāng),仍然在朝為官。
    D.對長輩晨昏定省,冬溫夏清。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脈絡。
    (5)孔子有言:“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發(fā)布:2024/11/9 9:30:1組卷:3引用:3難度:0.2
  • 1192.下列文學常識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1/9 9:30:1組卷:205引用:7難度:0.9
  • 119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從字出發(fā),走向紙與書的密林
    鮑爾吉?原野
          ①瑞安的名字好。遇到好地名,喜歡在口中多念幾遍,讀出聲來——瑞安、瑞安,仿佛這樣可以吃透這個名字。如同見到好瓷罐,想趨前敲上幾下,俯耳聞聽其音才釋然。瑞安不光地名好,江名也好——飛云江。我私下想,有好地名的地方,大多有“寶”。
          ②“寶”是你沒有,但人家有的東西,是順著歷史一直能捋到文明源頭的物件,比高樓大廈貴重得多。瑞安有啥?第一樣東西叫木活字。漢字最早刻在龜甲獸骨上,鑿于石巖表面。到了北宋,畢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從此誕生。書是隨印刷術而問世,字是書的核心。在古代,它叫活字,是體現(xiàn)典籍內容的獨立信息碼。這種發(fā)明,類似于神明為一個民族加冕,沒有字的族群難見天日,而沒有書的民族談不上教化昌明。在瑞安的東元村,我們走進了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中國活字印刷展示館”,見到了生機勃勃的木活字。我們的目光從智能手機上的字,到紙書激光照排的字,再到舊報紙鉛字的字,最終在這個屋子里找到了字的源頭。在瑞安,至今還有近百人從事木活字印刷這一古老的職業(yè)。這些棠梨木刻就的木活字讓人喜歡,覺得它們比印在紙上的字跡更有生命力。咱們所說的“宋體字”悉在于此,在它們有棱有角的橫豎撇捺之中,字上的每一處直線與曲線都由刀法誕生。光是這些字,就是難得的藝術品??椿钭挚床欢畠热?,它們是反的,但更顯神秘。當下的人回不到宋朝,可是目睹這些活字,靈光一閃,人在瞬間與古代接通了。在這些字面前,我想起站在西安博物館土坑里的秦兵俑,它們是泥做的武士;而活字如文士,是面目清晰的木文俑,擺在紅金絲絨襯底的玻璃柜里。
          ③瑞安另一個讓人驚異的“寶”是造紙術。此地的造紙采用古法造紙,而非污染環(huán)境的小造紙廠。在瑞安,見到了水活字之后又見到古法造紙就不奇怪了。古人講“敬惜字紙”,實為敬畏智慧,而造字與造紙都是智慧的產物。我們在茂林修竹與潺源流水的清雅環(huán)境中見到造紙的全過程,地點在芳莊鄉(xiāng)的東元村。進這個村子,須按《桃花源記》所說的“緣溪行”,清澈的溪水一路歡唱流到山下,循著水的歌唱爬到山頂,沿途就看見了古法造紙的作坊。古法造紙,離不開水碓。每座水碓五米見方,石板砌就。工匠利用水的落差,以湍急的水力推動木碓上啟下砸。把腌好的水竹搗碎,取其竹絨造紙。這一片作坊保留了明代的傳統(tǒng)工藝,人稱“六連碓”。六座水碓分布在三十二溪上,依山而建,借水做工,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④造紙由東漢蔡倫發(fā)明,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古籍說明,溫州紙業(yè)源遠流長。不止瑞安一地,甌海澤雅的紙業(yè)名聲更盛,表明溫州在古時已形成造紙集群。明代姜準在《歧?,嵳劇分袑懙溃簻刂菰谔拼蜕a蠲紙,設造紙局,將蠲紙作為貢品進獻朝廷。至明宣德五年,因制作蠲紙導致溪水渾濁,撤造紙局,停止蠲紙生產與朝貢,民間開始生產屏紙。屏紙之屏,實為閩北南平之謂也。溫州的文明更多來自南邊的福建,而非中原,如活字印刷與造紙術。許多溫州人祖籍閩北,再往上追則來自中原。在朝廷更迭與戰(zhàn)亂中,中原士子攜帶文化南下福建,把文化保留在閩地。其中一些人轉徙偏隅海邊的溫州,又把文化藏在了溫州的深山之中。造紙與印刷術,是古文化遺存在這里的活化石。
          ⑤古法造紙不容易,共有竹、料、刷、漿、紙五個步驟,十七道工序和一百零九個環(huán)節(jié)。上天對人類發(fā)現(xiàn)發(fā)明字紙、燭火、筆墨總是設置重重障礙,人類正是翻越這些障礙而迎接到文明之光的來臨。人拿著薄薄一張紙,謂之輕,又稱“人情薄如紙”。然而紙乃厚重之物,是可以印上字的載體,凡能記載教化的事物均重過金石。
          ⑥瑞安第三處讓人贊賞的是心蘭書社,這是中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建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比同為公共圖書館的上?!皬妼W書藏”早23年,比京師大學堂藏書樓早26年。瑞安偏隅東南,然而文明潮流卻進入的很早。在國家的文化史上,公共圖書館是衡量民智開啟的標志。心蘭書社距今已有140多年,這座圖書館的建筑風格仿西洋會館,坐北朝南,進深三間,占地280平方米。進去參觀,見其藏書中西合璧,除國學書籍外,還藏有《天演論》等西方名著以及當年鼓吹革命的《蘇報》和《時務報》等書刊。心蘭書社的創(chuàng)始人為許啟疇、陳虬等開明士紳,他們聯(lián)系20多位同道出資購書,并將集資款中的一部分購置田產,以田息補充日常運營開支。根據《時務報》的統(tǒng)計,在縣級行政區(qū)內,瑞安當年讀報的人最多,培養(yǎng)了新一代睜眼看世界的瑞安人。民國前后,一大批瑞安人飄洋過海,負笈求學,與心蘭書社的風氣傳播大有關系。心蘭書社面向公眾開放,免費借閱,貧寒學子在這里可以讀到書,同時造就了一批杰出人才,如中醫(yī)師何迪啟、陳葆善等。
          ⑦瑞安的木活字、造紙術和最早的公共圖書館,猶如一股清流,為中華文脈的森林里留下一抹蒼翠。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②段對“什么是寶”的解釋,說明了瑞安的“木活字”是獨一無二的,它是文明源頭無比珍貴的標志物。
    B.文中說進東元村須按《桃花源記》所說的“緣溪行”,意在表明東元村與世隔絕、環(huán)境優(yōu)美民風淳樸、讓人流連忘返。
    C.文章第⑤段敘述古法造紙繁雜的步驟、工序環(huán)節(jié),表明了人類發(fā)明造紙術的艱難,突出了紙的厚重及其文化價值。
    D.文章列舉心蘭書社的藏書,意在凸顯它既承載了傳統(tǒng)文化,也吸納了西方文明,說明了瑞安人具有海納百川的氣質。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從“瑞安的名字好”寫起,娓娓道來,自然引出“瑞安的寶”,親切樸實,既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又總領下文對瑞安寶物的敘寫。
    B.文章將“木活字”和“秦兵俑”作對比,把“木活字”比作“文士”,既指出了兩者的不同,也說明了“木活字”象“秦兵俑”樣具有重要價值。
    C.文章引述“《時務報》的統(tǒng)計”來印證心蘭書社良好風氣的影響,它造就了大批杰出人才,也表達了作者對心蘭書社的由衷贊美。
    D.文章以“寶”為線索,將與瑞安的“木活字”“造紙術”“心蘭書社”相關的材料串聯(lián)起來,集中表達主題,結構嚴謹,思路清晰。
    (3)文章第④段敘寫有關“造紙的歷史”有什么作用?請概述。
    (4)請賞析文章結尾段的妙處。

    發(fā)布:2024/11/9 8:30:2組卷:29引用:5難度:0.4
  • 1194.下列對《芣苢》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br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發(fā)布:2024/11/9 6:0:1組卷:27引用:4難度:0.5
  • 119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整體而言,網絡小說的典型形態(tài)和傳統(tǒng)通俗文學是一脈相承的?;ヂ?lián)網的作用體現(xiàn)在使小說創(chuàng)作者與讀者之間建立新的聯(lián)系,讀者通過互聯(lián)網推動創(chuàng)作者開發(fā)出更多新題材、新創(chuàng)作方式和新內容。創(chuàng)作者們在同一平臺上相互競爭,也會推動內容進化,使得內容走向“多元化”。
          可以說,中國網絡小說在全球都是走在前列的,對中國當代文化發(fā)展產生了很強的推動力?;ヂ?lián)網傳播和反饋速度更快,交流更直接。用戶通過互聯(lián)網貼出小說,瞬間就能到達讀者手中。作家可以快速調整內容,寫作水平也會快速提高。很多小說開頭很一般,甚至漏洞百出,但寫了幾個月之后,作品漸入佳境,讓人無法割舍?;ヂ?lián)網對創(chuàng)作的提升幫助非常大。
          網絡文學的面貌幾年就會發(fā)生一次巨大變化,不斷推陳出新。近20年來,網絡文學有三個最直觀的變化:一是數(shù)量更加龐大。最早的時候,論壇上前一晚所有小說的更新內容,早上起來花一兩個小時就可以看完?,F(xiàn)在網絡小說每天的更新量之大,無論你怎么翻頁都翻不完。
          二是從模仿到原創(chuàng)。當時大部分內容,10部有9部是玄幻類作品,題材比較單一,而現(xiàn)在僅大類就有200多個,下面小流派更多,原創(chuàng)性大大提高。三是質量大幅提高。當時作品大多模仿痕跡很重,語言和構思也比較稚嫩。現(xiàn)在很多作家文筆老練。今天,網絡小說可以說聚集了通俗文學領域的很多優(yōu)秀作家作品。
          在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各國,我們的網絡小說已經大量進入,翻譯后不存在接受障礙,國內的熱門作品,在國外受歡迎程度也很高。在歐美,近兩年也開始出現(xiàn)翻譯中國網絡小說的趨勢,截至2019年初已翻譯100多部,起點國際上線后,有了專業(yè)譯者組的幫助,迄今已翻譯500多部。這是我們以前很難想象的,尤其是我們網絡小說都很長,幾百萬字、上千萬字的都有。有國外愛好者花如此大的精力和成本主動翻譯,說明我們的網絡文學有內容品質優(yōu)勢,成功走出去本身很能說明問題。
          在中國整個文化市場中,網絡文學行業(yè)發(fā)展是超前的,廣度大,種類豐富,內容質量過硬。但一個國家的文化實力不是單一文藝領域就能造就的,它是各行各業(yè)協(xié)作的結果。目前為止,除了孫悟空這樣的傳統(tǒng)經典形象之外,我們還沒有一個全新創(chuàng)作的、在全球市場都廣受歡迎的當代文化符號。如果我們能在網絡文學作品中發(fā)掘出這樣的資源,再通過下游改編把它放大,打造出一個代表新時代中國的文化符號,才算是中國流行文化真正的成功。
    (摘編自《互聯(lián)網加速文學進化》)材料二:
          網絡文學,作為改革開放帶來的文化成果,于20世紀90年代隨著互聯(lián)網進入中國而誕生。作為一種大眾文學樣式,網絡文學在誕生之初,從技術上實現(xiàn)了普通文學青年的寫作零準入,同時打破了傳統(tǒng)文學通過印刷出版的高門檻,情感爆發(fā)力、創(chuàng)作想象力空前高漲,大批玄幻、仙俠、科幻、都市等類型作品紛紛登場,并得以迅速發(fā)展壯大。同時,在內容表現(xiàn)和手法運用上,網絡作者自覺、自發(fā)、自愿地接續(xù)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文學經典的脈絡,大量優(yōu)秀作品隨之產生。經過二十幾年的發(fā)展,網絡文學一路走來,逐漸進入主流視野,不斷邁向經典化、精品化。
          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作者、讀者加入到網絡文學中來,這與網絡文學的本體特征和屬性有著內在的關聯(lián)。網絡小說作為互聯(lián)網時代的產物,作為大眾文化的果實,作為以青年為主體的廣大作者抒發(fā)情感和想象的載體,也作為以青年為主體的廣大讀者寄予情感和夢想的陣地,隨科技更新迭代,從PC到移動,從文字到IP,以文字為源頭的主體性從沒改變。創(chuàng)作與閱讀的主體關系不僅互為表里,也伴隨著網絡文學的發(fā)展進程,成為以青年為主體的娛樂化的必然訴求。網絡文學成為當代中國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同時也成為創(chuàng)作與閱讀雙方的日常,陪伴著他們成長。
          網絡文學的熱血幻想不僅是一個“白日夢”,而且是基于人類社會的終極愿望,攜帶著人類文化基因密碼,合乎人類情感的發(fā)生發(fā)展。如果說網絡文學是專指在網絡上發(fā)表并傳播的一種帶有大眾文化屬性的外在表達,那么,熱血幻想就是網絡文學內在的本體特征,也是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體標識。
    (摘編自《凸顯本體特征,深植現(xiàn)實觀照——二零一九年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管窺》)
    材料三:
          在新媒介語境中,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應該重新得到重視與強調,被賦予新的生命力。這可以從可能性與必要性兩個層面來理解。
          從可能性來講,數(shù)字媒介深刻地改寫了現(xiàn)實與自我的定義,改變了人與現(xiàn)實的關系,客觀上要求重新審視文藝、現(xiàn)實、真實等理論命題。在此情況下,網絡文學開始出現(xiàn)現(xiàn)實題材的創(chuàng)作熱潮。在中國作協(xié)發(fā)布的“2018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上,現(xiàn)實類題材作品占據了一半的席位,如起點中文網站“現(xiàn)實頻道”上線不到一年,就有4萬多部現(xiàn)實題材作品。與此同時,傳統(tǒng)的幻想類題材也開始生活化。被稱為“生活流”。這種現(xiàn)實題材的創(chuàng)作傾向既是網絡文學發(fā)展20年之后自我轉型、突破瓶頸、擴大創(chuàng)作空間的需要,也與網絡社會由早期的虛擬空間日漸轉向虛擬與現(xiàn)實的互滲相關。這在客觀上為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回歸與重建奠定了基礎。
          從必要性來講,重建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不僅有助于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表現(xiàn)二次元等虛擬世界,也有助于表現(xiàn)被淡忘的線下生活,加強網絡文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從而實現(xiàn)網絡文學發(fā)展過程中的轉型。網絡文學突出的社會性,要求重建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數(shù)字媒介前所未有地加強了文學的社會性。網絡文學成為一種社會形式,它的生產、運營與閱讀模式具有突出的社會性特征。
          寫作與閱讀不再是傳統(tǒng)文學的個人行為,而是社會性、群體性事件。與此同時,網絡文學與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相關性,并通過影視、游戲、動漫等衍生品進行了廣泛地傳播,改造著參與者的日常生活,發(fā)揮著重要的社會與文化功能。由于網絡文學的過度商業(yè)化,部分網絡文學作品呈現(xiàn)出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想傾向。面對這種情況,顯然需要重新強調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思想性、傾向性,強調文學的教育作用與社會責任意識,要求網絡文學傳遞社會正能量,提升整個社會的人文精神。這樣既有利于中國年輕一代價值觀的塑造,也有利于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
    (摘編自《開啟新媒介現(xiàn)實主義,切近網絡文學發(fā)展實際》)(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網絡小說盡管依賴新興的互聯(lián)網而產生、發(fā)展,但從整體上說,在題材、創(chuàng)作方式等方面還是和傳統(tǒng)通俗文學一致。
    B.近20年來中國網絡文學數(shù)量更加龐大,原創(chuàng)性大大提高,質量大幅提高,優(yōu)秀作家作品大都聚集于通俗文學領域。
    C.作為改革開放的文化成果的網絡文學,憑借寫作的零準入、發(fā)表的無門檻,表現(xiàn)出強大的情感爆發(fā)力、創(chuàng)作想象力。
    D.當前網絡文學出現(xiàn)向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回歸的趨勢,具體表現(xiàn)為現(xiàn)實類題材作品數(shù)量增多,傳統(tǒng)的幻想類題材生活化。
    (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網絡小說走在世界前列,推動中國當代文化發(fā)展,大量進入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各國,頗受歡迎,近兩年開始走進歐美。
    B.憑借著互聯(lián)網迅捷的傳播與反饋速度,網絡小說創(chuàng)作者與讀者可以互相交流,作家能快速調整內容,甚至迅速提高寫作水平。
    C.網絡文學誕生之初,玄幻、仙俠、科幻、都市等類型作品紛紛登場;網絡作者并未丟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學經典的脈絡。
    D.網絡文學是大眾文化的果實,成為以青年為主體的娛樂化的必然訴求,其本體特征與創(chuàng)作的主體標識是基于現(xiàn)實的熱血幻想。
    (3)下列說法中,不屬于文中“網絡文學中重建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表現(xiàn)的一項是
     

    A.《大國旗艦》《大國重工》雖然是穿越文,但分別展現(xiàn)了中國造船工業(yè)、重型裝備工業(yè)的發(fā)展壯大。
    B.《你在萬丈榮光中》有穿越元素,也有以大篇幅文字展現(xiàn)“最美逆行者”消防員的生活,充滿正能量。
    C.由網絡小說改編成的電視劇《大江大河》的熱播,讓投資方看到了現(xiàn)實類題材劇的廣闊商業(yè)前景。
    D.網絡文學作品《上海繁華》展現(xiàn)了社會底層小人物艱苦奮斗、頑強創(chuàng)業(yè)、自強不息的精神。
    (4)材料三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5)當前如何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fā)展?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發(fā)布:2024/11/9 6:0:1組卷:88引用:13難度:0.6
  • 1196.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各題。
    滿江紅?贛州席上呈太守陳季陵侍郎[注]
    辛棄疾
          落日蒼茫,風才定、片帆無力。還記得、眉來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遠近,佳人已卜歸消息。便歸來、只是賦行云,襄王客。
          些個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憶。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過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頭白。笑江州、司馬太多情,青衫濕。
    【注】陳季陵罷職辭行,辛棄疾在宴席上作此詞贈之。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A.“落日蒼?!奔赛c明了離別的時間,也給離別的宴席涂上了一層凄苦的色彩;“暮云凝碧”再次寫到暮色,照應開頭,情含景中,形象鮮明。
    B.上片的景物描寫有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的特點,其中實景是眼前的蒼茫落日、一葉孤舟,虛景是記憶中的水光山色。
    C.“眉來眼去”寫山水的美好,詞人使用擬人的手法把無生命的山水寫得有生命有感情,以樂景寫哀情,表達了濃重的離愁別緒。
    D.“倦客不知身遠近,佳人已卜歸消息”中,“倦客”是對罷職者的委婉說法,此處是指陳季陵;而此時佳人也離開詞人,二人均有難言的悲情。
    E.本詞除了在景物描寫上獨具匠心外,還大量使用了議論的寫作手法,如下片中的“過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頭白”就是議論句。
    (2)這首詞的下片抒發(fā)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發(fā)布:2024/11/9 4:30:1組卷:31引用:10難度:0.7
  • 119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2017年度熱詞,“懟”字當之無愧。這個幾乎已入土為安的歷史詞匯,一夜之間就火了起來?!墩f文》曰:“懟,怨也?!闭Z言學家說,“懟”字在清代之后的書面文獻中就很鮮見了,因此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把“懟”歸為歷史詞匯、文言詞匯都不為過。如今,“懟”這個泛動作性文字,屢上微博、微信關鍵詞排行榜,好像什么熱門事件都能跟“懟”扯上關系。經過網絡語境的熏陶,“懟”的意思已與最初大不相同。今天我們對“懟”的理解,可以是批評、斥責,在一些地區(qū)方言里,也有捅、捶、搡、擠兌、沖撞的意思。
    (摘編自《澎湃新聞》,有刪改)      材料二:“懟”是一個漢語字,拼音為duì,會意字,《說文》“心”部,從“對”聲。“對”,相持也,可以理解成是互相對峙,底下加“心”,表示心里抵觸,對抗,引申為怨恨,故而懟,怨也。
          北方方言中表達“用手推撞”或者“用語言拒斥反駁”的意思并且讀音為“duǐ”的字,應當為“?”?!?”字從手部,本意是“排、推”的動作,引申為“拒斥、反駁”的行為。東北方言中“?咕”“?搡”即該字用法的例證。大眾媒體中使用“懟”來表達該含義和讀音是一種錯誤。
    (摘編自“百度百科”,有刪改)      材料三:“懟”,看似簡單,卻能解釋當下許多沖突的狀態(tài)?!靶摹钡摹跋鄬Α?,那是一種情感的碰撞--“不爽了就要懟”,單個字直搗黃龍,情緒十分飽滿。就字形來看,和“囧”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藺偉認為,值得注意的是,“懟”這個詞所體現(xiàn)出的攻擊性或較勁的意義在不同語境下會呈現(xiàn)不同的感情色彩。當雙方處于嚴重的敵對立場時,“懟”具有很強的攻擊性,甚至伴隨肢體沖突。這種“懟”往往有非理性的成分。當雙方立場并不構成嚴重對立甚至關系較好時,“懟”的攻擊性較小,甚至很多時候是一種無傷大雅的輕松、友愛互動,這就為其進入年輕人主導的網絡交際系統(tǒng)提供了可能。
          除了和與“懟”在一起產生的各種詞組配搭成口頭禪,多數(shù)年輕人的手機收藏夾里,都有幾個經典的“懟人”表情包。“就喜歡你看不慣又干不掉我的樣子”“看在你丑的份上,就當你是對的吧”,還有人用英文、日文來助陣。
          社會學家認為,“懟”作為一個從方言中演變而來的流行語,有代替網絡用語“撕”“掐”的趨勢,“懟得好”比“罵得兇”更有話語權,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的進步。
          網評人“竺子”說,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語境中,向來有明哲保身的哲學。不少人的人生軌跡,都會經歷從“初生牛犢不怕虎”到“人到中年萬事休”的演變。我們不否認,這種處世哲學與行為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若發(fā)展到極致,則未免顯得平庸。
          當“懟”作為一種維護正確價值觀、明確底線、合理表達憤怒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年輕人中時,不失為一種個性的張揚。自習室里,你想看書總有人嘻嘻哈哈;深夜的宿舍,你想睡覺偏有人開著音響打游戲……網民“柴爾德”覺得,遇到這樣的事情,“該炸就要炸,該懟絕不慫”。
          比起發(fā)個朋友圈抱怨一下,當下的部分年輕人更信奉“機智懟回去,瀟灑懟一回”,認為這更有利于解決問題、糾正錯誤?!爸酢本W民“simple”說:“懟完幾次,生活明顯不一樣了。思考懟和不懟的結果哪個能讓你現(xiàn)在和以后更舒服,后果你能接受,承擔得住,那就量力而行地懟吧?!?br />(摘編自《半月談》,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懟”字因情緒飽滿,屢上微博、微信關鍵詞的排行榜,再經過網絡語境的熏陶,很多大眾媒體借用“懟”字表達了本該是“?”的含義和讀音。
    B.“懟”字在現(xiàn)代漢語里鮮用“怨懟”之意,其作為流行語,有代替網絡用語“撕”“掐”的趨勢,這是社會進步的一個側面反映。
    C.《說文》對“懟”的解釋為“心”部,從“對”聲,可以看出該字具有形聲字的特點;但《說文》又按會意字將之解釋為“心里的相持和對峙”。
    D.網絡語境中使用中國某些傳統(tǒng)文字的時候,有時可以讓一些歷史詞匯“起死回生”,甚至“一夜而火”。
    (2)下列句子中“懟”字的含義與我們今天對“懟”的意義理解不同的一項是
     

    A.《戰(zhàn)狼2》主角吳京說:“可能某些人自卑,被洋人欺負慣了,就覺得中國人不能強,我就是懟這個,我就懟。”
    B.宮斗劇《甄嬛傳》中,眉莊“懟斥”安陵容,被網民譽為“手撕白蓮花虛假面具”之經典,用在當今職場、情場居然都十分妥帖。
    C.竇娥含冤受死,臨刑前懟天懟地,說:“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
    D.杭州一男子在車廂內隨地吐痰,被一名阿姨批評教育。這名男子又故意把一口痰吐在地上,結果引起眾人怒懟。
    (3)結合以上材料,談談現(xiàn)代語境下的“懟”有何特點。

    發(fā)布:2024/11/9 4:30:1組卷:27引用:4難度:0.6
  • 119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騎自行車去拉薩
    王奎山
          羅西在送兒子上大學的一個星期之后,在晚報上刊登了征集驢友一起騎自行車去拉薩的啟事。羅西喜愛旅游,特別是喜愛騎自行車旅游。羅西早就想騎自行車去拉薩了。妻子問他,為什么要去拉薩?羅西說,有人問一個登山家,你為什么要登山呢?登山家說,因為那座山在那里存在著。羅西的妻子想了半天,不知道應該如何回答羅西。
          羅西的啟事登出來后,很快就收到了幾個驢友的電話,表示愿意和羅西一起騎自行車去拉薩。幾個人還一起推舉羅西為召集人。羅西非常高興,擬定了具體的計劃,并且開始付諸行動。
          羅西的妻子很快就知道了這件事。羅西的妻子知道這件事之后,和羅西大吵大鬧起來。羅西的妻子說,兒子才剛剛考上大學,光本科四年就得花多少錢?羅西說,兒子上大學的錢不是早就存在那里了么?妻子說,讀完本科還要讀研究生,讀完碩士還要讀博士。再說,讀完博士還要找工作,還要結婚,還要買房,你想沒想過,這些事得多少錢?羅西笑了,說,結過婚還要生兒子呢,生了兒子還要生孫子呢,你累不累呀?妻子說,我不跟你耍嘴皮子!只要兒子大學沒畢業(yè),只要兒子工作沒找好,房沒買,婚沒結,你休想離開這個家。等兒子大學畢業(yè)找了工作,買了房,結了婚,你愛上哪兒上哪兒,你哪怕是去阿拉斯加呢,我也不攔你。羅西哈哈地笑了,照你這樣說,我這一輩子不是賣給你啦?妻子說,我還賣給你了呢!人家馬麗早就住上別墅,開上私家車了。馬麗,是妻子的閨中密友。妻子還把雙方的父母都叫到一起,說,你要走也中,咱先把婚離掉再說。
          于是,騎自行車去拉薩的事只好泡湯。
          這事本來就是羅西挑起來的。羅西去不成,那幾個驢友也一時有些泄氣。但驢友中有個晚報社的首席記者叫杜平的,不服氣,說,咱離了羅西就去不成拉薩了?咱非去不行。咱不但要去,還要搞得轟轟烈烈的。于是,杜平接替了羅西,成了驢友們的頭頭。杜平到底是晚報社的首席記者,懂得輿論的重要性。驢友隊出發(fā)那天,在世紀廣場那里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連市委宣傳部長都到了場。
          從驢友隊出發(fā)的那一天開始,晚報特意辟出了專門的版面,刊登杜平撰寫的旅途見聞的文章。這個專欄受到了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有的人甚至跑到報社說,我買晚報就是沖著這專欄的。這個專欄在晚報上一直持續(xù)了半年多的時間。驢友隊從拉薩回來之后,杜平還把那些文章匯集成一本書,書的名字就叫《騎自行車去拉薩》。
          再說羅西。不管怎么說,騎自行車去拉薩這件事是由羅西挑起來的。沒有羅西就沒有驢友隊的拉薩之行。驢友隊出發(fā)那天的歡送儀式,羅西是參加了的,不僅參加了,還發(fā)了言。羅西的發(fā)言十分簡單,只有短短的幾句話。羅西是這樣說的:騎自行車去拉薩,是我多年來的夢想。今天,我的這個夢想,就要由你們付諸實施了。我非常羨慕你們。但是,我要說,只要我不死,我還活著,總有一天,我也要騎自行車去拉薩!說罷,羅西的眼淚嘩嘩地流下來了。羅西的話,贏得了一片熱烈的掌聲。
          從那天開始,羅西在家里該干啥干啥,但就是不說話,一句話也不說了。妻子知道羅西是在賭氣,也不理他。
          驢友隊從拉薩歸來的第二天,羅西失蹤了。羅西的妻子知道羅西肯定是去拉薩了,就找到羅西的爸爸,問怎么辦?羅西的爸爸說,還能怎么辦,我權當是沒有他這個兒子。羅西的妻子問,找不找?羅西的爸爸說,找個啥,不找!我生的兒子我知道,王八蛋是個犟種,十頭牛也拉不回來。
          于是就不找。
          誰也沒有想到,羅西這一去竟是八年。
          八年后,當羅西出現(xiàn)在家人面前的時候,他已經變成了一個純粹的西藏人,頭發(fā)胡子都很長,臉色黑紅,身上有一股濃重的羊膻味兒。那時,羅西的兒子已經娶妻生子。羅西說,兒子,爸爸對不住你。說這話的時候,羅西流出了眼淚。沒想到,兒子哈哈地笑了。兒子說,爸爸,你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爸爸。我要告訴你我的一個決定,等我的兒子考上大學以后,我也要騎自行車去拉薩!說完這句話,羅西父子兩個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羅西對于為什么要去拉薩這個問題的回答,讓妻子想了半天,且不知如何回復,說明妻子對羅西的做法不贊成,但又找不到理由反駁。
    B.羅西的妻子不讓羅西去拉薩,主要是擔心這一趟花多了錢,影響兒子的教育大業(yè),也因為時間較長,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無法照顧家里。
    C.杜平接替羅西成了驢友隊的頭頭,他之所以把這次騎行活動搞得轟轟烈烈,一方面是職業(yè)思維定勢的作用,其次就是特意做給羅西看。
    D.羅西在驢友隊出發(fā)時的歡送儀式上的發(fā)言,五味雜陳:既有遺憾,也有鼓勵;既有自己半途而廢的歉意,更有獨自騎行前往拉薩的決心。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羅西的妻子雖然是一個次要人物,但對羅西的人物塑造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都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一是襯托了羅西的形象,二是使情節(jié)曲折跌宕。
    B.杜平把騎行活動搞得有聲有色,既在晚報辟了專欄刊載文章,又把文章匯成一本書,這些情節(jié)極大地豐富了小說的內容,突出了小說主題。
    C.羅西父親說的“我生的兒子我知道,王八蛋是個犟種,十頭牛也拉不回來”,從側面印證了羅西的獨自騎行前往拉薩的倔勁,增強了真實感。
    D.羅西從拉薩回來,作者通過“頭發(fā)胡子都很長,臉色黑紅”“濃重的羊膻味兒”等外貌描寫,表明八年時間西藏生活和文化對羅西改造之深。
    (3)小說結尾安排羅西與兒子見面,有何用意?請簡要分析。
    (4)小說在情節(jié)結構方面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發(fā)布:2024/11/9 4:30:1組卷:105引用:6難度:0.5
  • 119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1/9 4:30:1組卷:16引用:4難度:0.9
  • 120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百合花
    茹志鵑
          被子一拿出來,我方才明白她剛才為什么不肯借了。這原來是一條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緞的,棗紅底,上面撒滿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氣通訊員,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說:“抱去吧。”
          我手里已捧滿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訊員來拿。沒想到他竟揚起臉,裝作沒看見。我只好開口叫他,他這才繃了臉,垂著眼皮,上去接過被子,慌慌張張地轉身就走。不想他一步還沒走出去,就聽見“嘶”的一聲,衣服掛住了門鉤,在肩膀處,掛下一片布來,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婦一面笑著,一面趕忙找針拿線,要給他縫上。通訊員卻高低不肯,挾了被子就走。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讓他回團部去。他精神頓時活潑起來了,向我敬了禮就跑了。走不幾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挎包里掏了一陣,摸出兩個饅頭,朝我揚了揚,順手放在路邊石頭上,說:“給你開飯啦!”說完就腳不點地地走了。我走過去拿起那兩個干硬的饅頭,看見他背的槍筒里不知在什么時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樹枝一起,在他耳邊抖抖地顫動著。
          包扎所的工作人員很少。鄉(xiāng)干部動員了幾個婦女,幫我們打水,燒鍋,做些零碎活兒。那位新媳婦也來了,她還是那樣,笑瞇瞇地抿著嘴,偶然從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時不時地東張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來她到底問我說:“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訴她同志弟不是這里的,他現(xiàn)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說:“剛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氣了!”說完又抿了嘴笑著,動手把借來的幾十條被子、棉絮,整整齊齊地分鋪在門板上、桌子上。我看見她把自己那條白百合花的新被,鋪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塊門板上。
          天黑了,天邊涌起一輪滿月。我們的總攻還沒發(fā)起。在這樣一個“白夜”里來攻擊,有多困難,要付出多大的代價?。∥疫B那一輪皎潔的月亮,也憎惡起來了。
          鄉(xiāng)干部又來了,慰勞了我們幾個家做的干菜月餅。原來今天是中秋節(jié)了。
          ?。≈星锕?jié),在我的故鄉(xiāng),現(xiàn)在一定又是家家門前放一張竹茶幾,上面供一副香燭,幾碟瓜果月餅。孩子們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盡,好早些分攤給月亮娘娘享用過的東西,他們在茶幾旁邊跳著唱著:“月亮堂堂,敲鑼買糖……”我想到這里,又想起我那個小同鄉(xiāng),那個拖毛竹的小伙,也許,幾年以前,他還唱過這些歌吧!……
          一會兒,我們的炮響了,天空劃過幾顆紅色的信號彈,攻擊開始了。不久,斷斷續(xù)續(xù)地有幾個傷員下來,包扎所的空氣立即緊張起來。
          戰(zhàn)斗開始后的幾十分鐘里,一切順利,傷員一次次帶下來的消息,都是我們突破第一道鹿寨,第二道鐵絲網,占領敵人前沿工事打進街了。但從他們滿身泥濘,極度疲乏的神色上,甚至從那些似乎剛從泥里掘出來的擔架上,大家明白,前面在進行著一場什么樣的戰(zhàn)斗。
          前面的槍聲,已響得稀落了。感覺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實還只是半夜。外邊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懸得高。前面又下來一個重傷員。屋里鋪位都滿了,我就把這位重傷員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塊門板上。擔架員把傷員抬上門板,但還圍在床邊不肯走。一個上了年紀的擔架員,大概把我當作醫(yī)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說:“大夫,你可無論如何要想辦法治好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們全體擔架隊員給你掛匾!……”只見新媳婦端著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聲。我急撥開他們上前一看,我看見了一張十分年輕稚氣的圓臉,原來棕紅的臉色,現(xiàn)已變得灰黃。他安詳?shù)睾现郏娧b的肩頭上露著那個大洞,一片布還掛在那里。
    “這都是為了我們……”那個擔架員負罪地說道,“我們十多副擔架擠在一個小巷子里,準備往前運動,這位同志走在我們后面,可誰知道反動派不知從哪個屋頂上撂下顆手榴彈來,手榴彈就在我們人縫里冒著煙亂轉,這時這位同志叫我們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lián)湓谀莻€東西上了……”
          新媳婦又短促地“啊”了一聲……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絆絆地跑去找醫(yī)生,等我和醫(yī)生拿了針藥趕來,新媳婦正側著身子坐在他旁邊。
          她低著頭,正一針一針地在縫他衣肩上那個破洞。醫(yī)生聽了聽通訊員的心臟,默默地站起身說:“不用打針了。”我過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婦卻像什么也沒看見,什么也沒聽到,依然拿著針,細細地、密密地縫著那個破洞。我實在看不下去了,低聲地說:“不要縫了?!?br />      她卻對我異樣地瞟了一眼,低下頭,還是一針一針地縫。我想拉開她,我想推開這沉重的氛圍,我想看見他坐起來,看見他羞澀地笑。但我無意中碰到了身邊一個什么東西,伸手一摸,是他給我開的飯,兩個干硬的饅頭……
          衛(wèi)生員讓人抬了一口棺材來,動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進棺材去。新媳婦這時臉發(fā)白,劈手奪過被子,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自己動手把半條被子平展展地鋪在棺材底,半條蓋在他身上。衛(wèi)生員為難地說:“被子……是借老百姓的?!?br />“是我的——”她氣洶洶地嚷了半句,就扭過臉去。在月光下,我看見她眼里晶瑩發(fā)亮,我也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撒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這象征純潔與感情的花,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臉。
    (有刪節(jié))(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讓通訊員回團部去,他精神頓時活潑起來了,說明他在“我”面前是緊張局促的,也說明他認為投身到戰(zhàn)斗中去才更有價值。
    B.文中多次寫明月,體現(xiàn)了“我”對戰(zhàn)事的擔憂,也通過月聯(lián)想到故鄉(xiāng)中秋的風俗,進而想起了那個拖毛竹的“小同鄉(xiāng)”。
    C.文中兩次寫新媳婦短促的“啊”,第一次表現(xiàn)新媳婦發(fā)現(xiàn)傷員是通訊員的驚訝,第二次表現(xiàn)她對通訊員犧牲精神的感嘆。
    D.通訊員死后,我說“不要縫了”,但新媳婦仍然低下頭在縫,這更加表現(xiàn)出新媳婦內心的愧疚悲痛之情。
    (2)下列關于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是小說行文的重要線索,“我”的見聞推動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我”的心理感受讓人物形象更加飽滿。
    B.對比手法的運用是小說的一大特色,通訊員的稚氣與英勇犧牲、新媳婦的笑與“氣洶洶”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C.作者沒有直接描寫戰(zhàn)爭場面的慘烈,而是通過新媳婦縫衣服、奪被子等行為和從前線抬回來的傷員的狀態(tài)來側面表現(xiàn)。
    D.本文善于從小處著眼,以小見大,選取幾個普通的生活橫截面,揭示出解放軍進行戰(zhàn)斗的基礎和力量源泉。
    (3)寓意深刻的典型細節(jié)描寫是這部小說突出的藝術特色。請在文中找出兩處使用了細節(jié)描寫的事物,并簡要分析。
    (4)百合花具有豐富的意蘊,本文以“百合花”為題,表達了怎樣的主旨?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發(fā)布:2024/11/9 3:30:2組卷:10引用:3難度:0.6
login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