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于教,優(yōu)于學
旗下產品
校本題庫
菁優(yōu)備課
開放平臺
菁優(yōu)測評
菁優(yōu)公式
小優(yōu)同學
菁優(yōu)App
數字備考
充值服務
試卷征集
申請校本題庫
智能組卷
錯題庫
五大核心功能
組卷功能
資源共享
在線作業(yè)
在線測評
試卷加工
游客模式
登錄
試題
試題
試卷
課件
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高中語文
小學
數學
語文
英語
奧數
科學
道德與法治
初中
數學
物理
化學
生物
地理
語文
英語
道德與法治
歷史
科學
信息技術
高中
數學
物理
化學
生物
地理
語文
英語
政治
歷史
信息
通用
中職
數學
語文
英語
推薦
章節(jié)挑題
知識點挑題
智能挑題
收藏挑題
試卷中心
匯編專輯
細目表組卷
組卷圈
當前位置:
2023-2024學年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周莊高級中學高一(上)開學語文試卷
>
試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今年8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內現存最長木拱廊橋——福建寧德屏南萬安橋突發(fā)大火,橋體燒毀坍塌,引發(fā)社會對文物保護的極大關注。
由于木質結構尤為顯著的脆弱性,對木拱廊橋來說,“水火無情”的形容十分貼切。根據建筑學者劉妍的研究,留存至今的木拱廊橋,不少也都經過重建,有的更是以50年至100年為周期頻繁重建。究其原因,基本不離火毀或水毀。專家提醒,時至今日,除無可避免的自然災害外,更應警惕人為因素對古橋安全帶來的深重隱患。
中國廊橋研究會副會長戴志堅說,木拱廊橋往往與當地民眾生活環(huán)境關系密切,是周邊居民重要聚集場所,不少群眾日常會在橋屋下聊天,在橋頭開設小賣部,甚至在橋上安裝電燈、電視等電器。節(jié)慶時,廊橋周圍都可能是燃放煙花爆竹的熱鬧所在。凡此種種,都對木拱廊橋的安全造成一定威脅。
近年來,多地已經認識到古橋面臨的威脅,文物保護單位采取了相應措施加強管理。不過,由于現存木拱古廊橋多位于偏遠山區(qū),一旦發(fā)生火警,消防人員不易到達,這是需要直面的難題。另外,古廊橋保護還沒有國家層面的系統(tǒng)性政策,地方各自為政也造成保護效果的參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著眼于區(qū)域發(fā)展的建設項目如修路、水庫建設等,若影響到古橋,如何協調,目前基層很為難。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詹長法說,目前國內文物保護跟蹤機制還不夠健全。發(fā)生事故后,更重要的是追溯事故發(fā)生之前是否采取以及采取了什么預防性保護措施,根據暴露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升文物監(jiān)測預警和日常維護的水平,盡可能把工作做細做實。
他建議,從技術層面來講,相關部門應對包括木拱廊橋等容易遭受火災、水災等災害的文物提前做好風險評估,根據不同文物的特點制定“一事一案”、因地制宜的具體保護措施。在文物的日常保護中,可以引入數字化、智能化管理系統(tǒng),安裝實時預警裝置,敷設防火材料等,并形成常態(tài)化巡查機制。
鑒于木拱廊橋這樣的古建筑已經與公眾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尤應通過向公眾普及文物知識,讓公眾充分了解文物的脆弱性和保護的重要性,讓全社會形成文物保護的共識。
(摘編自馬曉澄、鄧瑞璇《守護木拱古廊橋》)
材料二:
文化遺產記述著燦爛文明,傳承著悠久歷史和博大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不可復制,不能重造。保護歷史文物不僅是法律賦予每個人的責任,也是時代交給我們的重大課題。對那些“不僅屬于我們,也屬于后代子孫”的歷史文物,首先要保存下來,才能做好維護。當前,仍有個別地方對文物保護的認識不足,出現拆真建假、“修舊如新”等現象,這些都是文物保護亟待破解的難題。
文物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社會發(fā)展、文明進步的重要表現,也是鞏固精神文明成果和提高民眾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據介紹,截至2019年底,全國已備案博物館達到5535家,比上年增加181家;免費開放博物館達到4929家,全年接待觀眾10.22億人次。
傳承歷史文脈,既要讓文物留得住,也要讓文物“活起來”。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推動文物保護成果創(chuàng)造性轉化,就能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就能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更好地傳承文化、凝聚精神。
同時,圍繞文物的一系列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也在快速壯大,不斷推動文物與市場融合,使其更好地走向千家萬戶。這些都充分表明,人民群眾對歷史文物的熱情與日俱增;而另一方面,文物也只有揭開“神秘面紗”,更加可觀可感,才能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價值。
涵養(yǎng)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向心力,必須把握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發(fā)展、文脈傳承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辯證關系,既要大力宣傳普及歷史文化知識,也要不斷提高文物保護意識、豐富文物保護措施。文物保護事業(yè),離不開規(guī)章制度的保駕護航。當前,有關部門正在推進文物保護法修訂、科學編制“十四五”文物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等。這其中,既有長遠的科學謀劃,也有嚴格的法律規(guī)定,這些都為加強文物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撐。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敝腥A文明延綿至今,離不開這種根的意識。加強文物保護,涵養(yǎng)文化根脈,為的是筑牢民族之魂。我們要繼續(xù)珍存歷史、珍愛文化、珍惜文物,加強文物保護利用,讓更多的文化遺產煥發(fā)新光彩,講好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輝煌歷史。
(摘編自楊寶成《加強文物保護 涵養(yǎng)文化根脈》)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C
C
A.留存至今的木拱廊橋,不少都經過重建,但由于“水火無情”,大多毀于人為造成的火災和水災。
B.現存的木拱古廊橋都處于偏遠的山區(qū),雖采取了相應的管理措施,但面臨消防人員不易到達的難題。
C.當前,個別地方出現的拆真建假、“修舊如新”等做法,這不是對文物的保護,而是對文物的破壞。
D.只有筑牢民族之魂,才能涵養(yǎng)文化根脈,因此需要加強文物保護,讓更多的文化遺產煥發(fā)新光彩。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木拱廊橋往往與當地民眾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應強制要求民眾搬離木拱廊橋。
B.如果詹長法提出的保護建議能夠得到有效實施,將對我國文物保護起到極大推動作用。
C.保護好文物不僅能促進社會發(fā)展、文明進步,還能鞏固精神文明成果和提高民眾素養(yǎng)。
D.要煥發(fā)文物新的生命價值,就應讓它說話,揭開其“神秘面紗”,使群眾能夠觀察、感受。
(3)下列選項中,能夠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D
D
A.四川開展紅色文化理論及資源開發(fā)利用的研究活動,推出紅軍長征四川線路旅游項目。
B.安徽工程大學學生到眾藏文化藝術館參加“汲取文化營養(yǎng),傳承文化根脈”主題活動。
C.河北、遼寧等地為提升區(qū)域影響力,突顯文化底蘊,展開了對“曹雪芹故里”的爭奪。
D.故宮博物院打造數字文物,用三維數據展示文物細節(jié)和全貌,讓民眾零距離觸摸文物。
(4)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
(5)文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請結合材料提出你對保護文物的建議。
【考點】
非連續(xù)性文本
;
篩選信息,歸納要點
;
分析論點、論據、論證方法
;
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
.
【答案】
C;A;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當前模式為游客模式,
立即登錄
查看試卷全部內容及下載
發(fā)布:2024/8/9 8:0:9
組卷:8
引用:2
難度:0.5
相似題
1.
閱讀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20年12月2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fā)布?!秷蟾妗凤@示,目前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過50%,6歲至17歲的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專家分析,能量攝入和能量支出不平衡是導致個體超重肥胖的直接原因。
《報告》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體重分別為69.6千克和59千克,與2015年發(fā)布的結果相比分別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城鄉(xiāng)各年齡組居民超重肥胖率繼續(xù)上升,18歲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4.3%和16.4%,6至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11.1%和7.9%,6歲以下兒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6.8%和3.6%。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學首席專家趙文華表示,超重肥胖的防控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政府、社會、個人和家庭共同努力。未來,要繼續(xù)加大推進健康支持性環(huán)境建設,改善飲食和食物的供應環(huán)境,比如推動健康食堂、健康餐廳,鼓勵食品企業(yè)生產低油、低糖食品,為居民選擇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實現合理膳食,提供更多支持條件。同時,改善促進人們身體活動的支持環(huán)境,加強人行道、自行車道、健康步道的建設,鼓勵綠色出行;加大體育、健身、娛樂場所和公園等促進身體活動設施的建設,并向公眾開放。
(摘編自劉歡《成人平均身高持續(xù)增長 超重肥胖問題凸顯》(北京日報》2020年12月24日)
材料二:
中華飲食的平衡構成了一個“寶塔”結構,水、谷薯類、蔬菜和水果占最下面兩層,支撐居民的健康,然而,12月23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國新辦就《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有關情況舉行的發(fā)布會上獲悉,本來在第三層的豬牛羊肉等攝入近年來持續(xù)增加,我國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已經達到了34.6%,多于整個日常消耗的1/3?!熬用裨谕饩筒捅壤粩嗌仙?、食堂、餐館、加工食品中的油和鹽應引起關注?!眹倚l(wèi)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指出,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續(xù)上升,農村首次突破30%的推薦上限,家庭人均每日烹調用鹽和用油量仍遠高于推薦值,這些都是《報告》提示的健康挑戰(zhàn)。
圖片來源:《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摘編自《中華飲食結構有了“直筒腰”?》,“央廣網”2020年12月24日)
材料三:
英國廣播公司12月24日報道,一份官方報告顯示,如今中國半數以上的成年人超重。與2002年相比,這個數字大幅上升,當時是29%的成年人超重。
近幾十年來,中國經濟迅猛發(fā)展,導致民眾的生活方式、膳食結構和鍛煉習慣等發(fā)生重大變化。更大的身體質量指數(BMI)
①
會增加人們患上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風險。有關研究顯示,超重或肥胖個體更可能遭受新冠肺炎引發(fā)的嚴重并發(fā)癥甚至死亡。疫情期間肥胖問題在中國引起新的重視,政府已發(fā)布應對居民肥胖程度日益加劇的相關計劃。報告將中國民眾日漸變粗的腰圍歸咎于身體活動減少,例如每周至少鍛煉一次的成年人口比例不足1/4,對肉食與日俱增的胃口和較低的水果攝入量,也被確定為肥胖背后的一個因素。
中國并非唯一近年來超重或肥胖人數增加的國家。世衛(wèi)組織今年早些時候發(fā)布報告稱,包括中低收入國家在內,全球人口肥胖程度已增至1975年的3倍,近40%成年人超重,肥胖率約為13%。海灣國家卡塔爾是受肥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70%以上的人超重或肥胖。在亞洲,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是馬來西亞,約65%的成人超重或肥胖。但無論在富裕地區(qū)還是在較貧困地區(qū),全世界各地的成人肥胖率都在上升。
(摘編自《英媒:半數以上中國成年人,超重!》《環(huán)球時報》2020年12月25日)
(注)①目前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一規(guī)定使用身體質量指數(BMI)為衡量肥胖以及超重的標準,BMI=體重(千克)/身高(米)。BMI指數超過25為超重,超過30為肥胖,超過35則為過度肥胖。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目前我國半數以上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與2002年的不到三成相比,這個數字大幅上升;17歲及以下的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則接近30%。
B.專家認為能量攝入和能量支出的不平衡直接導致了個體的超重肥胖,而這會增加人們患上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風險。
C.根據“中國居民每日平衡膳食寶塔”圖,位居第三層的肉、蛋、水產品類攝入量每天最好不超過200克,但如今我國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已超過推薦上限。
D.由于超重或肥胖個體更可能遭受新冠肺炎引發(fā)的嚴重并發(fā)癥甚至死亡,因此疫情期間肥胖問題已引起全球的重視,中國政府已發(fā)布應對的相關計劃。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前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體重均高于2015年的統(tǒng)計數據,城鄉(xiāng)各年齡組居民的超重肥胖率也繼續(xù)上升,超重肥胖問題凸顯。
B.我國居民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普遍存在,比如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斷上升,家庭人均每日烹調用鹽和用油量超標等,這些都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
C.根據世衛(wèi)組織發(fā)布的報告,全球面臨肥胖問題,全世界各地的成人肥胖率都在上升,其中海灣國家卡塔爾肥胖人口最多,七成以上的人超重或肥胖。
D.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fā)展,民眾的生活方式、膳食結構和鍛煉習慣等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從而直接或間接導致了中國民眾的腰圍日益變粗。
(3)請根據材料內容,簡要概括我國應該怎樣加強對超重肥胖的預防和控制。
發(fā)布:2024/11/5 8:0:2
組卷:3
引用:4
難度:0.5
解析
2.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濕地泛指暫時或長期覆蓋水深不超過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時水深不過6米的沿海地區(qū),包括各種咸水淡水沼澤地、濕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灘涂、河邊洼地或漫灘、濕草原等。濕地具有強大的降解污染功能,被稱為“地球之腎”,與森林、海洋并稱地球三大生態(tài)系統(tǒng)。
據2013年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統(tǒng)計,我國濕地面積5360.26萬公頃,較2003年減少339.63萬公頃,減少8.82%,濕地面積平均以500萬畝/年的速度減少,近70%的重要濕地受到污染。受到圍墾、過度捕撈、基建占用等因素威脅,濕地保護形勢嚴峻、需求緊迫。
國家林業(yè)局“十三五”生態(tài)濕地規(guī)劃明確目標,至2020年濕地面積不低于8億畝。自2010年起,財政部每年對濕地保護給予財政補助。在濕地保護十三五”規(guī)劃中,國家級重大項目規(guī)劃總投入176.81億元,較“十二五”期間67.02億元的實際投入增加164%。
自2018年1月1日起,林業(yè)局對國家濕地公園實行“審批制”,要求各地區(qū)申請晉升為國家級的濕地公園,需先成為省級濕地公園2年以上?!皶x升制”極大促進了各省、市、地區(qū)的濕地公園建設需求。至2020年,各地合計規(guī)劃新建省級濕地公園485個。
(摘編自《2018年我國濕地保護行業(yè)現狀及十三五規(guī)劃投資額分析》,中國產業(yè)信息網2018年6月14日)
材料二:
3月22日,湖北省荊門市仙居河國家濕地公園正式開園,向公眾免費開放。公園管理處組織游客在科普廣場簽名臺開展了“保護濕地”自愿者簽名儀式,號召人們一起保護大自然,維護美好環(huán)境,倡導綠色低碳生活。
仙居河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東寶區(qū)仙居鄉(xiāng)南河水庫與北河水庫交匯處,2013年12月,經國家林業(yè)局批準后開始建設,2018年12月,國家林草局驗收合格并批準授牌。園區(qū)總面積6045畝,總投資2860萬元,打造出集濕地保護、生態(tài)修復、文化展示、科普宣教、休閑觀光于一體的國家級濕地公園。
仙居河國家濕地公園的開放,將全面提升濕地科普宣教能力,為廣大市民和外來游客普及濕地知識,提高社會公眾認識濕地、保護濕地的意識,并為中小學生開展?jié)竦乜破战逃峁湫碌钠脚_。
(摘編自陳朝宏、劉洋《荊門東寶仙居河國家濕地公園正式開園》,中新網2019年3月22日)
材料三:
2017年12月27日,昆明撈漁河濕地開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工作獲批,意味著連續(xù)兩年申報的云南昆明撈漁河國家濕地公園項目有了實質性進展。
云南昆明撈漁河國家濕地公園投資為11.32億元,總面積11000畝(含部分湖濱近岸水體),岸線全長14.7公里,擬劃分為濕地保育區(qū)、恢復重建區(qū)、宣教展示區(qū)、合理利用區(qū)和管理服務區(qū)5個功能區(qū)。
截至目前,滇池度假區(qū)完成原有800畝撈漁河濕地的水上森林布水系統(tǒng)優(yōu)化、清理水生植物、拓寬水道等提升改造工作,移植中山杉143棵,修砌布水堰新建土壩711.7米,修砌布水口(木樁)46米,修割蘆葦面積達2400平方米,開挖溝渠576米。
楊慶介紹,大漁文化旅游綜合體項目主要建設管理服務區(qū)、酒店住宿區(qū)、旅游購物區(qū)三大旅游服務區(qū)塊。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集商務、文化、寫字樓等為一體的商業(yè)性地標建筑,對度假區(qū)旅游文化產業(yè)聚集區(qū)的打造起到標桿示范作用,全面推動度假區(qū)產業(yè)功能進一步提升,引領和帶動大漁片區(qū)發(fā)展。
(摘編自繆亞平《昆明撈漁河濕地加快“國”字號建設》,《昆明日報》2019年3月25日)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濕地包括各種湖泊、河流、洪泛平原以及沿海地區(qū)等,由于具有強大的降解污染功能而被稱為“地球之腎”,是地球三大生態(tài)系統(tǒng)之一。
B.我國濕地保護形勢嚴峻、需求緊迫。從2003年到2013年,我國濕地面積平均以500萬畝/年的速度減少,近70%的重要濕地被污染。
C.國家林業(yè)局“十三五”生態(tài)濕地規(guī)劃目標明確指出,到2020年我國濕地面積不低于8億畝,與之相應的規(guī)劃投入較“十二五”也有大幅增加。
D.云南昆明撈漁河濕地公園試點項目獲得批準,該濕地公園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滇池度假區(qū)對撈漁河原有濕地的改造也已經開始。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國家林業(yè)局對國家濕地公園實行“審批制”,對于晉升國家濕地公園的申請,設定資格、年限的要求,滿足了各地濕地公園建設需求。
B.湖北荊門仙居河總面積6045畝的國家濕地公園,歷時五年授牌開園,這意味著云南昆明撈漁河國家濕地公園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C.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不僅僅是濕地保護、生態(tài)修復等生態(tài)方面的必需,也是旅游度假、休閑觀光的美好去處,更是文化展示、科普宣教的平臺。
D.至2020年,各地合計規(guī)劃新建省級濕地公園485個,這說明許多地方政府的生態(tài)保護意識有所加強,以污染環(huán)境為代價的經濟發(fā)展模式正在改變。
(3)如何搞好我國的濕地保護工作?請結合材料說說你的看法。
發(fā)布:2024/11/5 8:0:2
組卷:2
引用:2
難度:0.6
解析
3.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談到科學技術對經濟發(fā)展的貢獻,自然科學好像比較容易量化。但是,反過來,如果沒有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不可能轉化為生產力。因為科學轉變?yōu)榧夹g,技術轉變?yōu)楫a品,這需要社會的動力、機制和資源的配置。一種產品能不能生產,在什么地方生產,以多大規(guī)模生產,生產的動機和動力是什么,這些問題解決不好,任何技術都不可能轉化為產品。做一張桌子,要用到物理的、化學的、數學的知識,但是,這張桌子做成什么款式、什么風格能反映出美學觀點、審美情趣、文化傳統(tǒng),這就體現了人文精神,是人文社會科學的范疇,而不是自然科學技術本身的問題。中國要解決的環(huán)境問題,光有自然科學知識不行,還要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而光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沒有自然科學知識同樣解決不了。任何一種實際問題都是多個學科綜合起來解決??茖W轉變?yōu)榧夹g,技術轉變?yōu)楫a品,是一步一步投入人文社會科學懷抱的過程。
人文社會科學對自然科學技術起到導向和支撐作用。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導向、價值判斷,自然科學技術不一定是第一生產力,它完全可能是第一破壞力,完全可能禍害人類。比如核技術、克隆技術,如果沒有價值判斷,沒有正確的人文科學理論和價值導向來引導它,科學家完全可能變成瘋子,完全可能禍害人類。正如愛因斯坦講過的那樣:“科學雖然偉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問題,‘應當如何’的價值目標,卻在它的視野和職能范圍之外。”
(《人大校長: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受到擠壓》)
材料二:
在人文科學中重要的是正確處理科學與價值的關系問題。在自然科學中,當然也存在科學與價值的關系,因為自然科學既具有人文價值又具有社會價值。但就自然科學知識的客觀性而言,價值是中立的,價值觀屬于科學研究的主體。自然科學學者的理想與信仰、愛國主義感情和對科學成果及效用的人文關懷,與自然科學知識的真理性無直接關聯。二戰(zhàn)期間為德國納粹服務的科學家,同樣可以有新的科學發(fā)現和發(fā)明。而在人文科學中,科學性與價值性是同一的。在人文科學中,如果抽象掉價值性,只追求人文知識的客觀性,就會把人文科學變?yōu)楹翢o意義和價值的死的知識的倉庫。
人文科學的價值性問題,包括相互聯系但又不同的兩個方面:一個是人文學者的價值觀念問題,他們持有什么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即個人的理想、信仰和抱負問題;另一個是人文學者的精神產品作為人文文化所蘊涵的價值問題。前者是主觀的,它屬于人文學者自身,可以說是人品;后者是客觀的,是文化作為對象化的精神產品所蘊涵的,可以說是文品。這兩者當然不可分,但并不絕對符合。雖然一個人文學者自身的道德素質和人品必然影響他的作品,但不能簡單化為壞書是壞人寫的,好書是好人寫的,即所謂“好人”寫“好書”,“壞人”寫“壞書”。這是過分簡單化的說法。因為人文科學作為科學的一種類型,它的內容并不是作者價值觀念的簡單移植,而是取決于多方面的條件,要求作者對本科學的內容有著扎實的基礎,要進行艱苦的深入的科學研究。人品與作品之間存在矛盾,在中外文化史和藝術史上并不罕見。
我們追求的人文科學的科學性與價值性的和諧,最重要的是作品自身的科學性與它的價值性之間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不同于作者的人品與作品的關系,它是作品以自身的具有真理性的內容,創(chuàng)造一個具有人文關懷的價值世界和意義世界。這極其鮮明地表明人文科學的特點,因為人文科學是人類文化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一個社會的人文環(huán)境,對于生活其中的成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狀況,對于他們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理解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具有濃郁人文氣氛的社會,雖不能保證使所有社會成員都具有高尚的品格和人文素質,但可以說這種人文環(huán)境為人的品性的健康成長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客觀文化環(huán)境。就一個民族而言,最能鑄就一個民族的民族性和國民性的主要是人文文化。它的優(yōu)秀成果的不斷積累和沉淀,形成一個民族的優(yōu)良品格,而它的糟粕的累積往往沉積為民族的劣根性。中華民族的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就與我們國家傳統(tǒng)文化的人文精神不可分。所以,人文科學的作用不同于自然科學與技術,它的價值和功能不在于直接提高物質生產,促進社會經濟增長發(fā)展,而在于提高人的人文素質,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審美素質,使人越來越擺脫由之起源的動物界,更加社會化人性化,從而推進人類發(fā)展和社會整體的進步。這就是它的價值所在。人文科學的這種價值并不是根源于人心,根源于不變的天道,而是根源于人的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對社會生活與人類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性的把握。人是在實踐中不斷認識自然和社會的,也是通過在實踐中認識自然和社會,不斷返回主體,不斷認識人類自身和精神活動的本質。
(選自陳先達《尋求科學與價值之間的和諧》)
(1)下列對材料二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然科學中,科學與價值間不具備同一關系,學者的人文情懷與其科學成果沒有必然聯系。
B.人文科學的價值性問題涉及學者和作品兩個方面,后者是文化的載體,其價值具有客觀性。
C.人品固然會影響作品,但作品好壞不能與人品高下畫等號,體現了人品與作品之間的矛盾。
D.人文科學很難直接帶來經濟增長,但其人文環(huán)境使社會成員具有了高尚的品格和人文素養(yǎng)。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研發(fā)核彈所需要的物理知識與人文科學沒有直接關聯,技術的轉化與應用卻離不開人文科學。
B.神舟十號成功發(fā)射后,女航天員王亞平進行首次太空授課,體現的是自然科學技術的價值導向。
C.開設豪放派詩詞研究專題時,研究的核心應是詩詞的含義和修辭、煉字、煉句等技法知識。
D.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成為家庭乃至一個地方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靠的是國人骨子里的美德。
(3)下列論斷,不能證明材料一中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關系的一項是
A.“(好的電子產品)光有技術是不夠的,它是與藝術、與人文精神的結合,這樣才能產生震撼心靈的效果?!?br />B.“自然科學是探討與價值無關的自然世界的學問,人文科學是探討與價值相聯系的文化世界的學問。”
C.“高新技術問題固然迫切,但同等重要甚至更為突出的是觀念、體制的更新,是機制、理論的創(chuàng)新?!?br />D.“科學是在特定社會經濟背景下運作的,如果不了解人類行為、態(tài)度和組織的動向,科學也走不了太遠。”
(4)材料二第一段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簡要分析。
(5)澳大利亞某政客曾對他認為“荒謬”和浪費政府撥款的人文科學進行抨擊,聲稱:“我們要在澳大利亞開展科學研究,但我們希望把研究重點放在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上?!闭堃罁牧舷嚓P內容,指出這一言論的錯誤之處,并闡明理由。
發(fā)布:2024/11/5 14:0:2
組卷:10
引用:4
難度:0.5
解析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商務合作
服務條款
走進菁優(yōu)
幫助中心
兼職招聘
意見反饋
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粵ICP備10006842號
公網安備44030502001846號
?2010-2024 jyeoo.com 版權所有
深圳市市場監(jiān)管
主體身份認證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網站地圖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