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者王承福傳
韓愈
      圬之為技,賤且勞者也。有業(yè)之,其色若自得者。聽其言,而盡。問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為京兆長安農夫。天寶之亂,發(fā)人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勛,棄之來歸。喪其土田,手鏝②衣食,馀三十年,舍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③之焉。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有馀,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又曰:粟,而生者也;若布與帛,必蠶績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養(yǎng)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賴之。 然人不可遍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鏝以嬉。夫鏝易能,可力焉,又誠有功;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強而有功也;心難強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其亦宜也。吾特擇其易為而無愧者取焉。
      嘻!吾操鏝入富貴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過之,則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過之,則為墟矣。問之其鄰,或曰:“噫!刑戮也?!被蛟唬骸吧砑人?,而其子孫不能有也?!被蛟唬骸八蓝鴼w之官也。”吾以是觀之,非所謂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強心以智而不足,不擇其才之稱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強為之者邪?將富貴難守,薄功而厚之者邪?抑豐悴有時,一去一來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憫焉,是故擇其力之可能者行焉。樂富貴而悲貧賤,我豈異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與子,皆養(yǎng)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謂勞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則心又勞也。”一身而二任焉,雖圣者不可也。
      愈始聞而惑之,又從而思之,蓋賢者也,蓋所謂獨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譏焉,謂其自為也過多,其為人也過少,其學楊朱之道者邪?楊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雖然,其賢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濟其生之欲,貪邪而亡道以喪其身者,其亦遠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為之傳而自焉。
(節(jié)選自《古文鑒賞辭典》)【注】①圬者:泥瓦匠。圬,涂抹、粉刷墻壁。②鏝:泥瓦匠抹墻的工具。③屋食:房租和伙食費。
(1)對下列各詞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聽其言,而盡 約:簡約
B.而歸其屋食之 當:適當
C.薄功而厚之者邪 饗:用酒食招待人
D.故余為之傳而自 鑒:借鑒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B
B

A.舍市之主人 留待作遺施,今無會因
B.其他所以養(yǎng)生之具 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規(guī)聽之娛
C.吾操鏝入富貴之家有年矣 指扣門扉曰
D.雖圣者不可 仲卿母所遣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D
D

A.楊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
B.楊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
C.楊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
D.楊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
(4)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京兆,“京”是大,“兆”是眾多,原為地方大而人口多之地,指京城及其郊區(qū),唐時長安屬京兆府,故稱京兆長安。
B.天寶之亂,指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發(fā)動的安史之亂,因爆發(fā)于唐玄宗天寶年間,故也稱天寶之亂。
C.稼,本意為“收割”,常與表示種植含義的“穡”字組合使用,如《詩經魏風伐檀》中“不稼不穡”。
D.楊朱,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哲學家,楊朱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主張“貴己”“重生”“人人不損一毫”的思想。
(5)下列句子分為四組,其中全都體現王承福正直善良品格的一組是
C
C

①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勛②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
③有馀,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④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
⑤身既死,而其子孫不能有也⑥知其不可而強為之者邪
A.①②⑤B.②④⑥C.②③④D.①④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D

A.本文的主人公王承福是個有戰(zhàn)功、可以獲得官職的人,卻放棄了做官回到家鄉(xiāng),操鏝做工謀生,租住在雇傭他的人家中。
B.本文先敘事后議論,簡于敘事,重在議論,表面上是傳記體,實際上是一篇借傳記展開議論的雜文。
C.本文肯定自食其力的人,鞭撻多行可愧食焉而怠其事的富貴者,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難能可貴的。
D.本文作者借一個棄官操鏝、自食其力的圬者之口,提出各致其能以相生和獨善其身的主張。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然人不可遍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②樂富貴而悲貧賤,我豈異于人哉?

【答案】C;B;D;C;C;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3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鄭和,云南人。世所謂三保太監(jiān)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從起兵有功。累擢太監(jiān)。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余人,多貴金幣。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五年九月,和等還,諸國使者隨和朝見。帝大悅,爵賞有差。舊港者,故三佛齊國也,其首陳祖義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諭,祖義詐降,而潛謀邀劫。和大敗其眾,擒祖義。六年九月,再往錫蘭山。國王亞烈苦柰兒誘和至國中,索金幣,發(fā)兵劫和舟。和覘賊大眾既出,國內虛,率所統(tǒng)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亞烈苦柰兒及其妻子官屬。劫和舟者聞之,還自救,官軍復大破之。九年六月獻俘于朝。是時,交趾已破滅,郡縣其地,諸邦益震替,來者日多。十年十一月,復命和等往使,至蘇門答剌。其前偽王子蘇干剌者,怒和賜不及己,率兵邀擊官軍。和力戰(zhàn),擒之,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還朝。帝大喜,賚諸將士有差。十四年冬,滿剌加、古里等十九國造使朝貢,辭還。復命和等館往,賜其君長。十七年七月還。十九年春復往,明年八月還。二十二年正月,舊港酋長施濟孫請襲宣慰使職,和賞敕印往賜之。比還,成祖已晏駕。洪照元年二月,仁宗命和守備南京。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踐阼歲久,而諸番國遠者猶未朝貢,于是和復奉命歷忽魯謨斯等十七國而還。和歷三朝,先后七奉使,所歷凡三十余國。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廢亦不貲。自宣德以還,遠方時有至者,要不如永樂時。自和后,凡將命海表者,莫不盛稱和以夸外番。故俗傳三保太監(jiān)下西洋,為明初盛事云。
    (選自《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二)(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宜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
    B.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
    C.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
    D.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藩邸,指漕王的宅第,藩王是指擁有封地或封國的親王、郡王。
    B.爵賞,是指有一定爵位的公卿給予下屬或同僚的巨額賞賜。
    C.晏駕,是古時帝王死亡的諱稱,意思相同的詞還有駕崩、賓天等。
    D.朝貢,指古代外國或藩屬國的使臣來朝見君主,并敬獻禮物。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鄭和出使海外,使命重大。他受成祖之命出使,一是要追尋明惠帝,查知其逃亡何處;二是要宣揚明朝的國威,顯示中原的富強。
    B.鄭和富有智謀,思慮周全。錫蘭山國王誘捕鄭和,欲索金帛,鄭和對此作出詳細的計劃,先破其城,后以伏兵打敗其軍,大獲全勝。
    C.鄭和善于作戰(zhàn),屢敗敵寇。他俘獲了想借詐降來搶劫明軍的陳祖義,又擒拿了前偽王子蘇干刺及其妻子兒女,顯了軍威保了安全。
    D.鄭和七次出使,功勛卓著。鄭和歷事三朝,先后出使過三十多個國家,獲得了許多寶物,使明朝與海外許多國家建立了外交聯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交趾已破滅,郡縣其地,諸邦益震替,來者日多。
    ②自和后,凡將命海表者,莫不盛稱和以夸外番。
    (5)根據文本材料,談談鄭和下西洋的經濟得失。

    發(fā)布:2024/11/19 15:0:1組卷:165引用:10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乎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念眾莫不知每一念出乎其功以為韭我莫能為也王怒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半x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
          令尹子蘭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節(jié)選自《屈原列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于治亂”與“君子敏于事”(《<論語>十二章》)兩句中“于”用法相同。
    B.“平伐其功”與“自伐者無功”(《老子四章》)兩句中“伐”字的意義相同。
    C.“王怒而疏屈平”與“人而不仁,如禮何”(《<論語>十二章》)兩句中的“而”字的用法不同。
    D.“屈平屬草稿未定”與“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兩句中“屬”字意義相同。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②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br />(4)屈原憂愁幽思而作《離騷》的具體原因有哪些?

    發(fā)布:2024/11/20 2:30:1組卷:7引用:3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王英,邦杰,益都人。性剛果,有大節(jié),膂力絕人,善騎射。父職,為莒州翼千戶。父子皆善用雙刀,人號之曰刀王。至元二十九年,江西行樞密院命帥師南雄討賊丘大老賊六百余人突至英與戰(zhàn)殺其渠帥劉把東獲九十余人。元貞元年,從左丞董士選討大山賊劉貴,擒之。延祐二年,寧都賊起,行省命英率各萬戶軍討之。賊勢甚張,英屢戰(zhàn)皆勝,斬獲不可勝數,積尸盈野,水為不流。行省平章李世安,遣英迓江浙平章張閭所領軍于境,至木麻坑,擒賊蔡五九。又追賊至上虎嶂,遇賊三千余人,盡殲之。至順二年,行省命英招捕桂陽州賊張思進等二千人。英至,布以威信,皆相率請降。元統(tǒng)元年,授懷遠大將軍、同知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事。至元三年,李志甫起漳州,劉虎仔起潮州,詔命江西行省右丞燕帖木兒討之。方賊起時,英已致仕,平章政事伯撒里謂僚佐曰:“是雖鼠竊狗偷,非刀王行不可。其人雖投老,必可以義激?!蹦耸褂轮S⒃唬骸皣矣惺?,吾雖老,其可坐視乎!”據鞍橫,精神飛動,馳赴焉。及賊平,英功居多。至正中,毛貴陷益都,英時年九十有六,乃謂其子弘曰:“我世受國恩,美官厚祿,備嘗享之。今老矣,縱不能事戎馬以報天子,尚忍食異姓之粟以求生乎!”水漿不入口者數日,遂卒。毛貴聞之,使具棺衾以葬。將斂,舉其尸不動,焚香祝曰:“公子弘請公歸葬先塋。”祝畢,尸遂起,觀者莫不驚異。山東宣慰使普顏不花及憲司請恤典于朝,有曰:“不食寇粟,餓死芹泉,有夷、齊之風,為臣之清者也?!鼻廴?,谷名,英所居也。
    (選自《元史?王英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江西行樞密院命帥師南雄/討賊丘大老/賊六百余人突至/英與戰(zhàn)/殺其渠帥劉把東/獲九十余人。
    B.江西行樞密院命帥師南雄/討賊丘大老/賊六百余人突至/英與戰(zhàn)/殺其渠帥/劉把東獲九十余人。
    C.江西行樞密院命帥/師南雄/討賊丘大老/賊六百余人突至/英與戰(zhàn)/殺其渠帥/劉把東獲九十余人。
    D.江西行樞密院命帥/師南雄/討賊丘大老/賊六百余人突至/英與戰(zhàn)/殺其渠帥劉把東/獲九十余人。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據本名涵義而另起的別名,稱為字。
    B.襲,世襲,即世代承襲。古代多指帝位、爵位、官職、領地等世代相傳。
    C.閩,古種族名,生活在浙南和福建一帶,因以為地名,后為福建的簡稱。
    D.槊,長柄大刀,古代的一種兵器。“橫槊”,即橫持大刀,指從軍或習武。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英是位元朝將領,他性格剛毅,為人果敢,力大無比,箭法了得,善用雙刀,被人們稱為“刀王”。
    B.至順二年,張思進等人在桂陽起事,王英奉命前往招降抓捕,到達后,他廣布威信,賊寇都相繼乞降。
    C.李志甫、劉虎仔兩人舉事時,王英雖已退休,但不忘為國分憂,毅然披掛上陣,積極平叛,戰(zhàn)功顯赫。
    D.家鄉(xiāng)淪陷后,96歲的王英,不愿變節(jié)茍活,決意不食寇粟,最終絕食殉國,其忠義之舉感動世人。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今老矣,縱不能事戎馬以報天子,尚忍食異姓之粟以求生乎!
    ②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③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發(fā)布:2024/11/19 8:0:1組卷:1引用:1難度:0.7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網站地圖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