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題跋:綿延千年的點贊藝術      ①題跋是寫在書籍、字畫等前后的文字的總稱。寫在前面即右側的文字稱題,寫在后面即左側的文字稱跋。這是由卷軸的形式特點決定,符合中國古代從右到左、從上到下的觀賞習慣的。內容多為品評、鑒賞、考訂、記事等。鑒于字畫中的題跋更常見、更典型,因此以字畫為例解說題跋更合適些。
      ②魏晉南北朝是題跋的萌芽期,那時繪畫是一種職業(yè),畫師無需讀書認字,主要任務就是在寺廟里畫壁畫,或者去宮廷畫皇帝、妃子的肖像,當然不會在畫上署名,只有極少的王公貴族才會在作品上留下簽名,顧愷之就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在畫作上留下簽名的人。
      ③宋代是題跋的發(fā)展期,皇帝藝術家宋徽宗功不可沒,他用瘦金體獨創(chuàng)了一種簽名——天下一人,這四個字可作花押款,就好像是自己對自己的畫進行認證。上行下效,于是更多的畫家開始在畫上簽名。起初他們不敢堂而皇之的簽名,只能愉偷的把名字寫在樹干上、山峰上。所以,如果一幅畫上有畫家自己的簽名,那通常是宋代以后的作品。
      ④元代是題跋的興盛期。到了元代,倪瓚那一批畫家就徹底不顧忌簽名。他們的文人畫,講究詩書入畫,有詩有序,作品才算完整,于是題跋成了書畫的重要組成部分。題跋中除了簽名,一般還要交代創(chuàng)作的時間、地點、人物,或者寫首詩配合畫面,生怕后人感受不到畫家的情緒。這樣一來,對畫家的要求就高了,不僅要會寫詩,還要書法好,最重要的是會搭配,整體美觀。畫畫的人變了,畫作自然也就不同了,就好比文藝青年喜歡往各種無聊的地方增加難度,并且樂此不疲。
      ⑤題跋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夠像破案一樣提供這幅畫的創(chuàng)作線索,這幅畫怎么來的?我的看法是什么后一個寫題跋的人也是拫據前一個人提供的線索對這幅畫作出自己的判斷。所以我們在看一幅畫的時唉千萬不能略過題跋,比如《清明上河圖》的題跋就足以拍一部穿越古今三生三世的電視連續(xù)劇了。金人張著的題跋讓后人破解了《清明上河圖》的作者之謎,但還有一個謎沒有破解。張著在題跋中說,宋徽宗也為《清明上河圖》寫過題跋,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畫卷中卻沒有,而且畫卷的長度也比明代李東陽題跋中所記錄的少了近兩米,這消失的部分去了哪兒呢?《清明上河圖》又經歷了怎樣的命運呢?
      ⑥題跋是不是比原畫更有看頭?總之,題跋就是一幅畫存在的證據,是一幅畫背后的故事,字里行間,骨肉豐滿。所以,請好好對待一幅畫的題跋吧!
(選自《山山水水聊聊畫畫》,有刪改)(1)下列對選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shù)囊豁検?
C
C

A.本文標題交代說明對象:題跋,吸引讀者閱讀興趣;體現(xiàn)出題跋的歷史悠久,綿延不絕,表達了作者對題跋的贊美。
B.選文主要從定義、發(fā)展歷史、藝術價值、重要作用這些方面介紹了“題跋”。
C.選文②-④段采用邏輯順序,層層深入的介紹了題跋的發(fā)展過程。
D.第⑤段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舉了《清明上河圖》題跋揭示作者部分缺失的例子,具體直觀的說明了題跋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創(chuàng)作線索。進一步說明了題跋是綿延千年的點贊藝術,增加文章趣味性。
(2)第②段加點字“目前所知”能否刪去,為什么?

【答案】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37引用:3難度:0.3
相似題
  • 1.現(xiàn)代文閱讀。
    黑白雙風暴      ①回顧歷史,一個現(xiàn)象顯而易見:文明越發(fā)達,衰亡越徹底。在人類大規(guī)模無節(jié)制的開發(fā)下,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毀滅性的破壞,文明被迫淪落他鄉(xiāng)。進入工業(yè)社會以來,由于人類改造自然的手段“高明”了,終于短時間即釀成了大規(guī)模的自然災害。
          ②19世紀,美國鼓勵向半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開荒,認為這是既能發(fā)展西部又能解決飯碗的聰明之舉。1860-1890年,90萬平方公里處女地被開墾。孰料過度墾牧造成大面積沙化,20世紀30年代,沙塵暴漸成氣候,1932年爆發(fā)14次,1933年達38次,1934年春季終于發(fā)展成災害性的沙塵暴,掃蕩了中西部大平原,使全國小麥減產1/3。1935年,震驚世界的黑風暴降臨了,裹挾著大量新耕地表層黑土的西風“長成”了東西長2400公里、南北寬1440公里、高約3公里的“黑龍”,3天中橫掃了美國2/3的地區(qū),把3億噸肥沃的地表土送進了大西洋。黑風暴所經之處,農田水井道路被毀,小溪河流干涸,16萬農民逃離西部地區(qū)。當年美國農業(yè)損失慘重,糧食減產一半以上。
          ③可是,前蘇聯(lián)并沒有接受美國的教訓。從1954年開始,為“讓荒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在哈薩克、烏拉爾等地的半干旱草原,10年之內開墾了約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一度使前蘇聯(lián)糧食年產量增加了2/3。但植被和表土結構被破壞的結果是:1960年3月和4月兩次出現(xiàn)了大面積黑風暴,僅哈薩克新墾區(qū)農田就被毀了20萬平方公里,新墾區(qū)農耕系統(tǒng)幾乎癱瘓,連鄰國羅馬尼亞、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都塵霧迷漫。
          ④比黑風暴波及更廣、持續(xù)更長且已覆水難收的是同時發(fā)生并綿延至今的白風暴。前蘇聯(lián)在土庫曼斯坦卡拉庫姆沙漠中修建的卡拉庫姆運河,每年可從亞洲第三大湖咸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調水灌溉10萬平方公里的農田和草場。這種“創(chuàng)造性地再造自然”帶來了一系列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阿姆河水被截走,使得阿姆河下游的咸海水位急劇下降,30年間湖岸線后退10至20公里,咸海湖底鹽堿裸露,周圍地區(qū)沙化嚴重,“白風暴”(含鹽塵的風暴)接踵而至,不僅使咸海附近的環(huán)境荒漠化,白風暴還永久性地毀滅了60%的新墾區(qū),使其成為生命的禁區(qū),導致了不可逆轉的生態(tài)災難。
    (1)閱讀第②段,請簡要概括美國黑風暴具有哪些特點?(每點不超過6個字)
    (2)文中第②自然段主要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畫線句中“永久性”一詞不能刪去,請說明理由。

    發(fā)布:2024/11/20 8:0:2組卷:14引用:1難度:0.5
  • 2.黑白雙風暴    ①回顧歷史,一個現(xiàn)象顯而易見:文明越發(fā)達,衰亡越徹底。在人類大規(guī)模無節(jié)制的開發(fā)下,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毀滅性的破壞,文明被迫淪落他鄉(xiāng)。進入工業(yè)社會以來,由于人類改造自然的手段“高明”了,終于短時間即釀成了大規(guī)模的自然災害。
          ②19世紀,美國鼓勵向半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開荒,認為這是既能發(fā)展西部又能解決飯碗的聰明之舉。1860-1890年,90萬平方公里處女地被開墾。孰料過度墾牧造成大面積沙化,20世紀30年代,沙塵暴漸成氣候,1932年爆發(fā)14次,1933年達38次,1934年春季終于發(fā)展成災害性的沙塵暴,掃蕩了中西部大平原,使全國小麥減產1/3.1935年,震驚世界的黑風暴降臨了,裹挾著大量新耕地表層黑土的西風“長成”了東西長2400公里、南北寬1440公里、高約3公里的“黑龍”,3天中橫掃了美國2/3的地區(qū),把3億噸肥沃的地表土送進了大西洋。黑風暴所經之處,農田水井道路被毀,小溪河流干涸,16萬農民逃離西部地區(qū)。當年美國農業(yè)損失慘重,糧食減產一半以上。
          ③可是,前蘇聯(lián)并沒有接受美國的教訓。從1954年開始,為“讓荒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在哈薩克、烏拉爾等地的半干旱草原,10年之內開墾了約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一度使前蘇聯(lián)糧食年產量增加了2/3.但植被和表土結構被破壞的結果是:1960年3月和4月兩次出現(xiàn)了大面積黑風暴,僅哈薩克新墾區(qū)農田就被毀了20萬平方公里,新墾區(qū)農耕系統(tǒng)幾乎癱瘓,連鄰國羅馬尼亞、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都塵霧迷漫。
          ④比黑風暴波及更廣、持續(xù)更長且已覆水難收的是同時發(fā)生并綿延至今的白風暴。前蘇聯(lián)在土庫曼斯坦卡拉庫姆沙漠中修建的卡拉庫姆運河,每年可從亞洲第三大湖成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調水灌溉10萬平方公里的農田和草場。這種“創(chuàng)造性地再造自然”帶來了一系列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阿姆河水被截走,使得阿姆河下游的咸海水位急劇下降,30年間湖岸線后退10至20公里,成海湖底鹽堿裸露,周圍地區(qū)沙化嚴重,“白風暴”(含鹽塵的風暴)接踵而至,不僅使咸海附近的環(huán)境荒漠化,白風暴還永久性地毀滅了60%的新墾區(qū),使其成為生命的禁區(qū),導致了不可逆轉的生態(tài)災難。
    (1)閱讀第②段,請簡要概括美國黑風暴具有哪些特點?(每點不超過6個字)
    (2)通讀全文,請簡要說明第④段中“創(chuàng)造性地再造自然”的含義。
    (3)第④段畫線句中“永久性”一詞不能刪去,請說明理由。

    發(fā)布:2024/11/20 8:0:2組卷:100引用:3難度:0.5
  • 3.現(xiàn)代文閱讀Ⅰ
    黑白雙風暴
          ①回顧歷史,一個現(xiàn)象顯而易見:文明越發(fā)達,衰亡越徹底。在人類大規(guī)模無節(jié)制的開發(fā)下,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毀滅性的破壞,文明被迫淪落他鄉(xiāng)。進入工業(yè)社會以來,由于人類改造自然的手段“高明”了,終于短時間即釀成了大規(guī)模的自然災害。
          ②19世紀,美國鼓勵向半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開荒,認為這是既能發(fā)展西部又能解決飯碗的聰明之舉。1860-1890年,90萬平方公里處女地被開墾。孰料過度墾牧造成大面積沙化,20世紀30年代,沙塵暴漸成氣候,1932年爆發(fā)14次,1933年達38次,1934年春季終于發(fā)展成災害性的沙塵暴,掃蕩了中西部大平原,使全國小麥減產1/3.1935年,震驚世界的黑風暴降臨了,裹挾著大量新耕地表層黑土的西風“長成”了東西長2400公里、南北寬1440公里、高約3公里的“黑龍”,3天中橫掃了美國2/3的地區(qū),把3億噸肥沃的地表土送進了大西洋。黑風暴所經之處,農田水井道路被毀,小溪河流干涸,16萬農民逃離西部地區(qū)。當年美國農業(yè)損失慘重,糧食減產一半以上。
          ③可是,前蘇聯(lián)并沒有接受美國的教訓。從1954年開始,為“讓荒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在哈薩克、烏拉爾等地的半干旱草原,10年之內開墾了約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一度使前蘇聯(lián)糧食年產量增加了2/3.但植被和表土結構被破壞的結果是:1960年3月和4月兩次出現(xiàn)了大面積黑風暴,僅哈薩克新墾區(qū)農田就被毀了20萬平方公里,新墾區(qū)農耕系統(tǒng)幾乎癱瘓,連鄰國羅馬尼亞、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都塵霧迷漫。
          ④比黑風暴波及更廣、持續(xù)更長且已覆水難收的是同時發(fā)生并綿延至今的白風暴。前蘇聯(lián)在土庫曼斯坦卡拉庫姆沙漠中修建的卡拉庫姆運河,每年可從亞洲第三大湖成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調水灌溉10萬平方公里的農田和草場。這種“創(chuàng)造性地再造自然”帶來了一系列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阿姆河水被截走,使得阿姆河下游的咸海水位急劇下降,30年間湖岸線后退10至20公里,成海湖底鹽堿裸露,周圍地區(qū)沙化嚴重,“白風暴”(含鹽塵的風暴)接踵而至,不僅使咸海附近的環(huán)境荒漠化,白風暴還永久性地毀滅了60%的新墾區(qū),使其成為生命的禁區(qū),導致了不可逆轉的生態(tài)災難。
    (1)根據第②段的內容,依次概括美國黑風暴的另外兩個特點。
     
      ②波及范圍廣 ③
     

    (2)通讀全文,簡要說明第④段中“創(chuàng)造性地再造自然”的含義。
    (3)第②段主要運用的一種說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第④段畫線句中“永久性”一詞可以刪去嗎?請說明理由。

    發(fā)布:2024/11/20 8:0:2組卷:19引用:2難度:0.3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網站地圖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