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創(chuàng)新是科學家的靈魂和本質(zhì)      有人說,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戰(zhàn)的勇氣和信心。他在決定選擇水稻雜種優(yōu)勢利用作為自己的攻關方向時,并不知道世界上已有美國、日本等國的科學家從事過研究,但沒有成功。這無疑是一道世界難題。況且,他還得頂著研究水稻雜種優(yōu)勢利用是“對遺傳學的無知”等權威學者的指責和壓力。他根據(jù)自己的實踐,以科學家的膽識和眼光斷定雜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輝的前景,他決心義無反顧地堅持研究。
      因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雜交無優(yōu)勢”的論斷明白無誤地寫在美國著名遺傳學家辛諾特和鄧恩的經(jīng)典著作、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大學教科書《遺傳學原理》中,由此有人嘲笑“提出雜交水稻課題是對遺傳學的無知”。
      在理論與事實發(fā)生矛盾時,袁隆平的態(tài)度是尊重權威但不崇拜權威,不能跟在權威后面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不迷信權威的每一個觀點。他知道,自己直接觀察到的一些事實表明水稻具有雜種優(yōu)勢,“無優(yōu)勢論”是沒有試險依據(jù)的推論,這一推論與自交系的雜交優(yōu)勢現(xiàn)象相矛盾,袁隆平堅信搞雜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無優(yōu)勢論”這一傳統(tǒng)觀念挑戰(zhàn),從而拉開了我國水稻雜種優(yōu)勢利用的序幕。
      袁隆平認為,水稻的雜種優(yōu)勢利用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進行人工去雄,如果用人工去雄雜交,就得一朵花一朵花進行,產(chǎn)生的種子數(shù)量極為有限,不可能在生產(chǎn)上推廣應用;再一條路就是培育出一個雄蕊不育的“母稻”,即雄性不育系,然后用其他品種的花粉去給它授粉雜交,產(chǎn)生出用于生產(chǎn)的雜交種子。然而國內(nèi)外都沒有這一先例,甚至有著名學者斷言這“不可能”。還有學者認為,像水稻這樣一朵花只結一粒種子的“單穎果作物”,利用雜種優(yōu)勢必然制種困難,無法應用于生產(chǎn)。在獨立開展雜交水稻研究很長時間之后,袁隆平才從國外資料中了解到,早在1926年,美國的瓊斯就發(fā)現(xiàn)了水稻雜種優(yōu)勢現(xiàn)象。最早開展這項研究的是日本的科學家,時為20世紀50年代。此外美國、國際水稻研究所的科學家也相繼開始了這項研究。盡管實驗手段先進,但都因這項研究難度確實太大,無法在生產(chǎn)中得到應用。
      袁隆平不打算退卻,他很清楚他擁有的有利條件是其他國家科學家少有的:進行這項研究,中國有中國的有利條件,中國是古老的農(nóng)業(yè)國,又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之一,有眾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種,蘊藏著豐富的種質(zhì)資源;有遼闊的國土和充足的光溫條件,海南島是理想的天然溫室,育種者的樂國;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優(yōu)越的社會主義制度,可以組織科研協(xié)作攻關;有黨的正確領導,任何困難都可以組織力量克服。直到今天,袁隆平都對為攻克雜交水稻難關在全國13個省區(qū)的18個科研單位進行的科研大協(xié)作感慨不已,認為沒有這樣的大協(xié)作,雜交水稻研究絕不會取得今天這樣世界矚目的成果。
      1964年7月5日,“泥腿子專家”袁隆平又走進了安江農(nóng)校的稻田,去尋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他頭頂烈日腳踩淤泥彎腰駝背去尋找這種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開裂、性狀奇特的植株上,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馬上把這株洞庭早秈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條標記。袁隆平欣喜異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終于找到了。
      兩年后,袁隆平的一篇論文《水稻雄性的不孕性》發(fā)表,它宣示了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的理論設想和實現(xiàn)途徑,開創(chuàng)了水稻研究的新紀元。
(節(jié)選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材料二:
種子達人      2000年,鐘揚辭去武漢植物研究所的工作來到復旦大學。
      那年5月鐘揚報到時,學校還沒有過渡房,臨時給他找了一套系里別的老師提供的毛坯房。他毫無怨言地接受了這個連煤氣、熱水器都沒有的房子,洗著冷水澡住了半年。
      盡管鐘揚對生活品質(zhì)不講究,但對于種子卻一點也不將就。為了自己的“種子事業(yè)”,他的足跡延伸到了氣候惡劣、人煙稀少的青藏高原。
      從他到復旦大學的第二年起,鐘揚就開始主動到西藏采集種子。2009年,鐘揚正式成為中組部援藏干部。據(jù)統(tǒng)計,在這十幾年間,他和同伴收集了上千種植物的4000萬顆種子,占到西藏高等植物的1/5。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鐘揚為什么要收集種子?
      “一個基因能夠拯救一個國家,一粒種子能夠造福萬千蒼生。青藏高原這個占我國領土面積1/7的地區(qū),植物種類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百年來無人涉足,植物資源被嚴重低估?!辩姄P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這樣介紹。
      他扎根在此,努力為人類建一個來自世界屋脊的種子“寶庫”。
      對鐘揚來說,采種子是一件樂事?!白鳛橐粋€植物學家,我最喜歡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發(fā)現(xiàn)它開花并且結了種子,我會用手抓一把,一攤開里面一般有200顆。我最討厭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顆,8000顆的樣本,我們需要兩臺卡車把它們拉回來?!辩姄P調(diào)侃道。
      然而,在西藏采集種子更多的是隨時出現(xiàn)的高原反應和長時間的體力透支。而鐘揚卻背著他經(jīng)典的黑色雙肩包,穿著磨白了的牛仔辭,戴著一頂寬檐帽,邁著長期痛風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個植物學家的極限,連藏族同事都稱他為“鐘大膽”。
      鐘揚在西藏大學理學院的一位同事說:“每次和鐘老師采種子都是驚險和驚喜并存?!?br />      “那次,我們跟著鐘老師去采集高山雪蓮。我們從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出發(fā)向更高的山地挺進時,鐘老師出現(xiàn)了嚴重的高原反應,頭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無力,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边@位同事回憶。
      大家都建議鐘揚待在帳篷里,他卻說:“我最清楚植物的情況,我不去的話,你們更難找。你們能爬,我也能爬。”最終,鐘揚帶著學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認為是世界上生長在海拔最高處的種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國植物學家采樣的最高點。
      如今,這些種子靜靜地沉睡在一個又一個玻璃罐里,等待著有一天,改變?nèi)祟惖拿\。按鐘揚的話說,也許那個時候,胖胖的鐘教授已經(jīng)不在了,但是他期待著它們可以派上用場。
(節(jié)選自葉雨婷《“探界者”鐘揚》)(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nèi)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袁隆平不僅發(fā)現(xiàn)了研究所需的天然雄性不育稻,而且用理論闡述培育雄性不育稻的可行性,進而展望培育優(yōu)質(zhì)雜交水稻的前景、水稻雜種優(yōu)勢的研究前無古人。
B.袁隆平認為中國在雜交水稻研究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有優(yōu)越的社會主義制度,可以組織跨地區(qū)跨部門的密切協(xié)作,進行科技攻關。
C.辭去武漢的工作來到復旦大學,鐘揚住的是臨時的毛坯房,但是他毫無怨言,對種子一點也不將就,這也產(chǎn)生了一種反差。
D.經(jīng)過數(shù)年的尋找,鐘揚帶著學生最終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尋獲“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國植物學家采樣的最高點。
(2)下列對文章相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材料一中的畫線句通過細節(jié)描寫,充分表現(xiàn)袁隆平尋找新品種的艱辛,表現(xiàn)他不畏任何艱難困苦、矢志不渝為科學獻身的崇高精神。
B.材料二標題中的“種子”一語雙關,既指鐘揚收集的種子和培養(yǎng)的學生,又指鐘揚自己。他就像一顆種子,在西藏生根、開花、結果。
C.材料一反映了袁隆平進行水稻實驗的艱辛和付出,但我們也充分感受到袁隆平對雜交水稻研究不斷取得成功的信心和自豪感。
D.材料二多次引用鐘揚說過的話,表現(xiàn)了鐘揚的內(nèi)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鐘揚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實、準確、可信
(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兩則材料都運用了兩位科學家的原話,體現(xiàn)了人物的真實性。
B.兩則材料都在矛盾沖突中體現(xiàn)兩位科學家的品質(zhì)。
C.兩則材料都圍繞主題,選取典型事例。
D.兩則材料都以人物的行動為新聞,體現(xiàn)人物鮮明個性。
(4)請結合材料內(nèi)容,簡述兩位科學家分別具備怎樣的可貴品質(zhì)。
(5)請分析兩則材料分別是如何表現(xiàn)人物的。

【答案】A;B;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7/29 8:0:9組卷:11引用:2難度:0.7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杜甫在夔州       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蓋起的簡陋的房屋:這類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鳥巢一般。他到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習慣,用竹筒把水從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為烏雞能醫(yī)治風痹,他養(yǎng)了許多雞,并且催促他的長子宗文在墻東豎立雞柵……對于生活上的一些瑣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
          夔州是三峽里的山城,這里的山川既雄壯又險惡,杜甫一到這里,便愛用驚險的文字描畫它們。他一再歌詠的是白帝城,他感到這座城是“江城含變態(tài),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城二首》之一)。另一方面,給杜甫印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見夔州的許多女子因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歲還沒有結婚,她們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賣,供養(yǎng)一家,有時還冒著危險販賣一些私鹽回來。人們不深究原因,只說,她們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卻反過來問:“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負薪行》他看見峽中的男子,少數(shù)富有的駕著大船經(jīng)商,大多數(shù)貧窮的終生充當勞苦的船夫。人們說,這里的人都器量狹窄,只圖眼前利益;杜甫也反過來問:“若道士無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峽中的人民大部分過著窮苦可憐的生活,而夔州卻是闊綽的賈客胡商必經(jīng)之地,這兩種生活的對照杜甫也寫得很清楚。
          除了歌詠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這時有了充裕的時間,回憶他的青年時代。他在偏僻的山城,與外邊廣大的世界隔絕,朋友稀少,生活平靜,因此過去的一切經(jīng)歷在他面前活動起來。他寫了不少長篇的詩敘述他過去的生活。他寫《壯游》詩,從七歲學詩起,經(jīng)過吳越齊趙的漫游、長安時代、安史之亂,一直到滯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傳。他還寫了八首長詩,懷念八個人物,集在一起,叫作《八哀詩》,但它們只有歷史價值,在藝術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
          杜甫在這時因為與外面的世界脫離,作詩的態(tài)度有時改變了。他在成都草堂時說他寫詩的態(tài)度是:“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保ā督现邓绾萘亩淌觥罚┣皟删湔f他長安時代以來對于詩的努力,極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艱難,作詩也越刻苦;后兩句則說明在草堂的生活較為清閑,對著美麗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無論是刻苦努力,或是信口成章,由于他有充實的生活體驗,都能寫出像他天寶末年以后那樣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詩歌。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邊去了。他在《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里說“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又在《解悶十二首》里說“頗學陰何苦用心”。并且在指導兒子宗武學詩時,也教他熟讀《文選》,以便從中采擷詞藻:這好像又把詩歌扯回到“研揣聲病、尋章摘句”的時代里去了。但杜甫夔州時代的詩并不是每一首都是這樣寫成的,他用這種態(tài)度寫出來的代表作品最明顯的是《秋興八首》《諸將五首》。這些詩里不是沒有接觸到實際的問題,不是沒有說到國家的災難與人民的貧困,不是沒有寫出時代的變遷和自己熱烈的想望,可是這些寶貴的內(nèi)容被鏗鏘的音節(jié)與華麗的詞藻給蒙蓋住了,使后來杜詩的讀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節(jié)與詞藻的迷惑與陶醉,翻來覆去地誦讀,而不去追問:里邊到底說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釋上也發(fā)生了分歧。與此相反,反倒是在《寫懷》里毫不費力寫出來的“無貴賤不悲,無富貧亦足”,讀起來覺得親切動人;而像《宿江邊閣》里“不眠憂戰(zhàn)伐,無力正乾坤”那樣的詩句足以表達出詩人的品格。
          杜甫在夔州,身體時好時壞,瘧疾、肺病、風痹、糖尿病都不斷地纏繞著他,最后牙齒落了一半,耳也聾了,幾乎成了一個殘廢的老人。他在這種情形下,兩年內(nèi)寫了四百三十余篇詩,占他全集詩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長篇,這是一個豐富的創(chuàng)作時期。由于生活的限制,在內(nèi)容和思想上比起過去的作品都略有遜色,但其中也不缺《登高》這樣的杰作。
    (節(jié)選自馮至《杜甫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甫愛用驚險的文字描畫三峽里山城的雄壯險惡,這說明詩人十分注重以恰當?shù)奈淖中问奖憩F(xiàn)作品內(nèi)容。
    B.“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頗學陰何苦用心”,說明杜甫晚年作詩時在字句和音律上下了很大功夫。
    C.杜甫的一些注重音節(jié)與詞藻的詩使讀者迷惑與陶醉,以至于翻來覆去地誦讀也難以知道詩里邊到底說了些什么。
    D.“不眠憂戰(zhàn)伐,無力正乾坤”,詩人在老病時也沒忘記國家的災難和自己的責任,質(zhì)樸的詩句中表現(xiàn)了詩人的品格。
    (2)下列對影響杜甫創(chuàng)作的因素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山城夔州雄壯險惡的山川。
    B.夔州人民貧富之間巨大差異的生活。
    C.與外界隔絕,朋友稀少,生活動蕩。
    D.把一部分精力用于雕琢字句、推敲音律。
    (3)第四段說杜甫“作詩的態(tài)度有時改變了”,你認為“變”在何處?這一改變產(chǎn)生了怎樣的結果?請依據(jù)文本加以闡述。
    (4)從文中看,杜甫在夔州時的詩歌創(chuàng)作題材上具有哪些特色?請簡要分析。

    發(fā)布:2024/11/5 20:30:1組卷:20引用:4難度:0.5
  • 2.實用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亂世出奇才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jié),別號五柳先生。生于晉哀帝興寧三年(公元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既是中國文學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詩人和大散文家,又是歧見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引人注目之處一在于他的五度出仕而后堅隱不出,二在于他的詩文沖淡清雅、天然純真而又偶現(xiàn)豪壯之氣,三在于他的長期被埋沒而后又被奉為一代宗師。多年來,陶淵明作為人們心目中才華超卓,情志雅遠,曠群脫俗,率真任情的文學奇才和士林怪杰,對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發(fā)生了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只有從陶淵明所處時代環(huán)境入手,審視他的心路歷程和詩文道路,才能夠予以更全面、恰切的評判與顯揚。
          奇才怪杰的誕生,常常是有條件的。正常的時代,人的思想融入生活之中,不會有多余的意識來反觀生命本身。只有在不平凡的時代,人們在得失、成敗、榮辱、幸運與乖蹇之中驚喜、向往、痛苦、迷惑,在心理的不平衡中追求和諧,又從和諧中產(chǎn)生新的裂變,這才有了美到極致的陶淵明。情感和意緒,有了深到極致的哲理認識,這才產(chǎn)生了詩人、作家、哲學家。所謂憤怒出詩人,痛苦出哲學家,就是這個道理。人之所以超越于凡人,并不是因為天賦靈氣,而是不平凡的人生,所謂“天才”只是一種美譽,一種羨嘆,歸根結底是由于后天的不平凡的經(jīng)歷,不同于一般人的主觀追求與客觀歷練。而時代,則又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個人的心態(tài)和生命歷程,將其不平凡加諸于個人,并常常以文學或哲學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這就是亂世出奇才的必然性。
          陶淵明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東晉王朝中度過的,晚年經(jīng)歷了晉宋易代。他生活在我國封建社會史上一個大分裂、大混亂的時期,整個中國社會矛盾重重、危機四伏、戰(zhàn)爭頻仍、禍亂不已,陶淵明降世之時,西晉滅亡已48年,東晉偏處一隅,時時受到北方的進犯,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卻并不勵精圖治,團結御侮,更不思收復失地,而是沉湎于江南魚米之鄉(xiāng)的安樂而不能自拔。大批兵權在握的將領,多以擴展個人實力、相互勾心斗角為能事,致使少數(shù)愛國志士如祖逖等發(fā)起的幾次北伐復土運動,都半途而廢。所以青少年時的陶淵明,雖然也曾經(jīng)“猛志逸四海”,也曾經(jīng)“撫劍獨行游”,卻終因報國無門,建功無望,終于選擇了田園。
          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戰(zhàn)以東晉大敗前秦告捷,但外患稍緩,內(nèi)亂繼起,這就是公元399年爆發(fā)的歷時十二年、波及南方大部分地區(qū)的孫恩、盧循大起義。義軍與官軍的長期戰(zhàn)爭,給勞動群眾帶來更大災難。陶淵明的故鄉(xiāng)江洲潯陽是京都金陵的屏障,為兵家必爭之地,遭受戰(zhàn)火的毀壞更為慘重。陶淵明的詩文中對這次戰(zhàn)亂雖無直接描寫,但觸目驚心,他的悲觀、避世的情緒,他的桃花源理想,都因此油然而生。外患內(nèi)亂使人們連生存都成問題,更不用說展其才志了。東晉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相互傾軋,更是令一切有識之士失望、厭倦。陶淵明一度在桓玄手下為吏,后又入劉裕幕府中任鎮(zhèn)軍參軍,親睹了一幫野心家們爭權奪利、犯上作亂的一幕幕,其心中那種不齒而無奈,渴盼遠離塵囂的情緒可想而知。
          陶淵明是在數(shù)番入仕過程中認識到他的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無從在這個動蕩不堪的時代實現(xiàn)的。所以他才最后下決心歸田。這既是一種消極退避,也確實是無可奈何,是無力回天的情形下做出的明智抉擇??鬃又洳豢蔀槎鵀橹鬃幽菚r還是能夠有所為的,而陶淵明非退避不得免禍消災,非隱居不能獨善其身,以其才,以其情,以其時,他實在是除了吟詩作賦,再也不能別有所為了,轉(zhuǎn)為歇斯底里,墜井而死,年僅57歲。
    (摘編自龔斌《中華名人傳記》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shù)囊豁検?!--BA-->
     

    A.陶淵明一生大部分時間是生活在一個大分裂、大混亂的時期,也曾幾度出仕,最后下決心歸田,雖消極退避,但也是明智的抉擇。
    B.陶淵明報國無門,建功無望,終于選擇了田園,由此,他曾經(jīng)“猛志逸四?!保皳釀Κ毿杏巍钡睦硐雺阎疽簿筒粡痛嬖诹?。
    C.“外患內(nèi)亂使人們連生存都成問題,更不用說展其才志了”。但外患內(nèi)亂則又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個人的心態(tài)和生命歷程,對文學家或哲學家或許是大幸。
    D.陶淵明曠群脫俗,率真任情的做法不合封建正統(tǒng)思想也是他成為“又是歧見最多的作家之一”的一方面原因。
    (2)奇才怪杰的誕生,常常是有條件的”,請簡要分析其“條件”。
    (3)在動蕩不堪的時代,是像陶淵明一樣“歸隱”呢,還是像孔子所說“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呢?對此你贊成哪種看法呢?請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

    發(fā)布:2024/11/3 8:0:2組卷:8引用:1難度:0.7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世界石油部長”亞馬尼
    胡曉圓
          艾哈邁德?扎基?亞馬尼,1930年生于沙特阿拉伯麥加,年輕的亞馬尼為沙特的幾家報紙撰寫過法律方面的評論文章,觀點犀利,引起了外交大臣費薩爾親王的注意。1962年,亞馬尼被費薩爾聘為顧問。費薩爾在掌握了朝廷的實權后,亞馬尼在1962-1986年間出任沙特石油大臣。
          他奠定了沙特在全球石油市場上的地位。他利用多種策略,控制了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堪稱“世界石油部長”;他領導了震驚世界的1973年石油戰(zhàn)爭,把油價短期內(nèi)提高了4倍,導致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jīng)濟體系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陷入滯脹的怪圈。
          沙特王國政府定下的方針,是在歐佩克內(nèi)部,在石油問題上對美國采取耐心和溫和的態(tài)度,以換取華盛頓的支持。亞馬尼不僅擁護這個方針,而且是忠實的執(zhí)行者。這使得歐佩克內(nèi)外被公認為親美的溫和派。但事實不是這樣,在沙特獲取了石油組織的地位和權力后開始對西方施壓。
          1970年12月,歐佩克在加拉加斯召開會議,決定西方國家石油公司向歐佩克成員國政府繳納的稅收至少應占公司純收入的55%,取消給石油公司的回扣等等。會議還決定,由海灣地區(qū)的成員國組團,一個月內(nèi)同西方石油公司巨頭們在德黑蘭舉行談判,以求逐步提高稅率和石油標價。
          為了這場談判,西方石油巨頭們在華盛頓和倫敦分別成立兩個政策小組,為談判代表團出謀劃策。美國政府派副國務卿約翰?歐文去伊朗等四國游說。但是伊朗態(tài)度強硬,如果石油巨頭們不同海灣集團談,歐佩克可能切斷石油供應。美國政府看形勢不妙,命令石油公司同海灣國家談判,最終以石油公司方妥協(xié)而結束。
          阿拉伯產(chǎn)油國采取石油禁運來懲罰美國等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被稱為是動用石油武器。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爆發(fā)。戰(zhàn)爭爆發(fā)的第三天,應埃及和敘利亞的要求,亞馬尼和其他幾個阿拉伯產(chǎn)油國的石油部長在巴格達舉行緊急會議。6月7日,亞馬尼通知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四家美國母公司,根據(jù)阿拉伯產(chǎn)油國石油部長會議的決定,阿美公司停止向美國、英國運送石油。6月8日,阿拉伯產(chǎn)油國的石油產(chǎn)量下降60%。
          頭痛的是,當時美國正在進行越南戰(zhàn)爭,2/3石油來自中東。因此它宣布,石油供應處于緊急狀態(tài)。這一次石油禁運,產(chǎn)油國之間沒有形成聯(lián)合陣線,甚至有的阿拉伯產(chǎn)油國還在趁機加大出口。
          這場禁運只持續(xù)到9月2日,效果有限??墒?,這一斗爭卻使亞馬尼嶄露頭角。通過這次斗爭,亞馬尼認為,阿拉伯產(chǎn)油國或歐佩克集體使用石油武器,為時尚早。當務之急是要把阿拉伯產(chǎn)油國組織起來,形成集體,石油武器才會發(fā)揮作用,才會有力地支持阿拉伯事業(yè)。在亞馬尼的組織下,成立了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亞馬尼宣布,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宗旨是:協(xié)調(diào)成員國的石油政策,維護成員國利益,決定成員國之間在石油方面合作的方式和方法,這為十月戰(zhàn)爭動用石油武器打下了基礎。
          20世紀70年代中期,世界各主要石油生產(chǎn)國紛紛把石油工業(yè)收歸國有。做法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有代價地收回全部石油資產(chǎn),由國家石油公司接管,外國公司不再擁有資源和權益;另一種是在外資公司中逐步提高參股比例,最后控制石油工業(yè)。亞馬尼是國有化的積極推動者,但他主張和推動的是逐步提高參股的漸進式改革。
          1971年9月22日,歐佩克在貝魯特舉行會議,討論美元貶值問題的同時,提出了產(chǎn)油國在有特許權的外國公司中參股問題。1972年6月1日,伊拉克率先把伊拉克石油公司收歸國有。1972年10月5日亞馬尼聯(lián)合海灣五個阿拉伯產(chǎn)油國的石油部長一齊到紐約,同在海外的大石油公司進行參股問題的談判。這次談判沒有發(fā)生人的沖突。雙方達成協(xié)議,各主權國政府立即在各石油公司中參股25%;1979年增加5%,1980-1982年每年再增加5%,1983年增加5%,從而使參股比例上升到 51%。
          亞馬尼報告--《塔伊夫宣言》說:“我們準備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一道,必須同工業(yè)化國家談判有關建立新的世界秩序的各個主要問題,制定一個全面的共同綱領?!?br />(選自《人物傳記?財富人物》),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亞馬尼代表沙特,在國有化問題上,他的政策是不贊成立即國有化,而是逐步增加參股;在油價問題上,他的主張是適可而止,降價不能過高。
    (《能源獨立之路》)
        ②亞馬尼認為,生活就是活力,就是精力和振奮,人生最主要的責任就是主宰人生。雖然人生有許多的痛苦和困境,只要內(nèi)心充滿積極的希望和奮爭的活力,就可以散發(fā)積極樂觀的想法,依著因果循環(huán)的原則,四周的世界會以積極樂觀的成果回報。
    (《風云人物采訪記》)
    (1)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
     

    A.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爆發(fā),阿拉伯產(chǎn)油國采取石油禁運來懲罰美國等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產(chǎn)油國之間沒有形成聯(lián)合陣線,禁運效果有限。
    B.亞馬尼主張把石油工業(yè)收歸國有,但不是通過有代價地收回全部石油資產(chǎn)的方式,而是通過逐步提高參股的漸進式改革,推動石油工業(yè)的國有化。
    C.亞馬尼利用多種策略控制了歐佩克,同時奠定了沙特在石油市場的地位。因領導了1973年石油戰(zhàn)爭,被稱為“世界石油部長”。
    D.沙特政府在石油問題上,對美國采取耐心和溫和的態(tài)度,目的就是換取美國的強大支持,亞馬尼矢志不渝地執(zhí)行此政策。
    E.亞馬尼在出任沙特石油大臣,控制了歐佩克后,開始向西方施壓。西方大國成立政策小組,積極面對,由于伊朗態(tài)度強硬,他們不得不采取妥協(xié)的辦法。
    (2)作為“世界石油部長”的亞馬尼,做出過哪些重大貢獻?請簡要概括。
    (3)請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分析“世界石油部長”亞馬尼的性格特點。
    (4)請概括亞馬尼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結合本文簡要分析。并就其中一點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談對你的啟示。

    發(fā)布:2024/11/5 8:0:2組卷:5引用:1難度:0.7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