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于教,優(yōu)于學
旗下產品
校本題庫
菁優(yōu)備課
開放平臺
菁優(yōu)測評
菁優(yōu)公式
小優(yōu)同學
菁優(yōu)App
數字備考
充值服務
試卷征集
申請校本題庫
智能組卷
錯題庫
五大核心功能
組卷功能
資源共享
在線作業(yè)
在線測評
試卷加工
游客模式
登錄
試題
試題
試卷
課件
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初中語文
小學
數學
語文
英語
奧數
科學
道德與法治
初中
數學
物理
化學
生物
地理
語文
英語
道德與法治
歷史
科學
信息技術
高中
數學
物理
化學
生物
地理
語文
英語
政治
歷史
信息
通用
中職
數學
語文
英語
推薦
章節(jié)挑題
知識點挑題
智能挑題
收藏挑題
試卷中心
匯編專輯
細目表組卷
組卷圈
當前位置: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9課 蘇州園林》2023年同步練習卷(6)
>
試題詳情
閱讀《蘇州園林》,完成小題。
①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②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③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
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④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⑤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1)“寂寞”一詞的語境義是
冷清、單調
冷清、單調
,其反義詞是
豐富
豐富
。
(2)第④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第五句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4)這段文字以說明為主,同時也適當穿插了描寫和議論。請找出描寫、議論的文字,并說說他們在文中的作用。
【考點】
說明文閱讀
;
舉例子
;
說明文語言
;
字詞的含義
.
【答案】
冷清、單調;豐富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當前模式為游客模式,
立即登錄
查看試卷全部內容及下載
發(fā)布:2024/4/20 14:35:0
組卷:7
引用:4
難度:0.6
相似題
1.
閱讀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問題。
??①柳畔鴛鴦作伴,花邊蝴蝶為家。蝴蝶離不開花兒,花兒也離不開蝴蝶,蝴蝶與開花植物的相互適應是協(xié)同進化的典范。那么,地球上是先有蝶還是先有花呢?以前科學界認為:虹吸式口器的出現是適應吮吸花蜜而發(fā)生的進化。然而,荷蘭進化生物學家蒂莫?范爾代克等人最近的研究顯示,雖然在當今的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蝴蝶扮演著關鍵的授粉角色,但早在開花植物出現之前蝴蝶就已存在。只不過在進化的早期——大約2億年前蝴蝶剛出現時,它們可能靠吮吸水滴和破損葉片的滲出物來補充水分。至今,仍然有少數蝴蝶保留了這種原始特性,例如,枯葉蛺蝶和琉璃蛺蝶主要以腐爛的水果或樹液為食。另一些蝴蝶則將這種原始特性發(fā)揚光大,例如,炎熱的夏天,燕鳳蝶常在溪灘上一邊吸水,一邊從尾部有節(jié)奏地射水,利用水分帶走熱量,降低體溫。隨著進化歷程的推進,裸子植物出現了,蝴蝶很快就嘗到了裸子植物營養(yǎng)豐富的傳粉滴的甜頭。不過,原始蝴蝶對裸子植物僅僅是單方面利用,直到大約1.5億年前開花植物誕生后,蝴蝶在吸食花蜜時也起到了傳粉作用,雙方形成了互利關系,于是蝴蝶和開花植物就開始協(xié)同進化。
??②關于蝶戀花,蘇軾有一句詩特別有名:“明日黃花蝶也愁?!鼻锾欤栈í毞?,是蝴蝶唯一的依傍,重陽節(jié)后菊花色香大減、即將凋零,迷戀菊花的蝴蝶,也不禁愁眉緊鎖?;ê秃嗷ヒ来?,斷掉任何一環(huán),都可能引發(fā)一系列難以預料的問題。正如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所言:“亞馬孫叢林里一只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兩周后可能會引發(fā)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痹谏锝缰写_實存在著類似的蝴蝶效應: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行為,正因為喜歡花朵的芬芳而隨手采摘,或者因為欣賞蝴蝶的美麗而隨意捕捉,都可能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不可預測的影響。正如社會生物學的奠基人愛德華?威爾遜所說:“地球表面的土壤、水、大氣層,經由生物圈的活動,進化了幾億年才達到現在這種狀態(tài)。而這個由生物構成、極端復雜的生物圈,其中的活動都是以極精確但又脆弱的地球能量流動及有機物質循環(huán)緊密地環(huán)環(huán)相扣?!?br />??③“鮮紅未許佳人見,蝴蝶爭知早到來”是唐朝詩人戎昱寫槿花的精彩詩句,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蝴蝶對于鮮花的熱愛。時逢舞蝶尋香至,春暖花開之時,蝴蝶與花共舞。蝶是花卉的愛情使者,花卉是蝴蝶的食品供應商,二者合作共贏。然而,蝴蝶既有天使般可愛的模樣,也有魔鬼般惡毒的心腸。它們在與花卉合作時也經常夾帶一點私貨:悄悄把蟲卵產在這些植物的枝葉上,以便其幼蟲孵化出來時不愁吃喝。例如,菜粉蝶就是這樣對待十字花科植物的。用咀嚼式口器啃食植物的蝴蝶幼蟲可能是害蟲,但是,蝴蝶的成蟲卻是益蟲,它們幫植物傳粉授精,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方面功不可沒。
(選自《百科知識》,有改動)
(1)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最近,科學界一致認為:蝴蝶的虹吸式口器并不是為適應吮吸花蜜而發(fā)生的進化。
B.蝴蝶與開花植物之間的協(xié)同進化,是經歷了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才逐漸形成的。
C.花和蝴蝶相互依存,失去任何一方,都會產生一系列難以預料的破壞性后果。
D.蝴蝶幼蟲以啃食植物為生,是害蟲;它的口器為咀嚼式口器,與成蟲不同。
(2)下列對原文說明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舉枯葉蛺蝶和燕鳳蝶的例子,說明早在開花植物之前蝴蝶就已存在。
B.第二段為了說明花與蝴蝶的依存關系,引用科學家觀點,邏輯性強,增強說服力。
C.“愛情使者”“食品供應商”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說明語言形象、生動。
D.文章在說明過程中,多處引用古典詩詞,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具可讀性。
(3)下列有關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人早就發(fā)現了蝴蝶與花之間的緊密關系,這在古典詩詞中多有反映。
B.通過傳授花粉,蝴蝶對維持當今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C.地球生物圈極易受到人為因素影響,保護地球,人類需要控制好自己的行為。
D.作者認為蝴蝶是情緒敏感的生物,“明日黃花蝶也愁”,菊花凋零也會引發(fā)它的愁緒。
發(fā)布:2024/10/27 17:0:2
組卷:0
引用:2
難度:0.3
解析
2.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①作為首飛的航天員,出了一些小難題,其他突發(fā)的、原因不明的、沒有預案的情況還有許多。
②比如,當飛船剛剛進入軌道,處于失重狀態(tài)時,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員都會產生一種“本末倒置”的錯覺。這種錯覺很難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卻感覺腦袋沖下。如果不消除這種倒懸的錯覺,就會覺得自己一直在倒著飛,很難受,嚴重時還可能誘發(fā)空間運動病,影響任務的完成。
③在地面沒人提到過這種情況,即使有人知道,訓練也無法模擬。估計在我之前遨游太空的國外航天員會有類似體會,但他們從未對我說起過。
④在這個情況下,沒別的辦法,只有完全靠意志力克服這種錯覺。想像自己在地面訓練的情景,眼睛閉著猛想,不停地想,給身體一個適應過程。幾十分鐘后,我終于調整過來了。
⑤“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升空后,航天員都產生了這種錯覺,但他們已有心理準備,因為我跟他們仔細講過。而且,飛船艙體也經過改進,內壁上下刷著不同的顏色,天花板是白色的,地板是褐色的,這樣便于幫助航天員迅速調整感覺。
⑥我在太空還遇到另外一個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況,那就是時不時出現的敲擊聲。
⑦這個聲音是突然出現的,并不一直響,而是一陣一陣的,不管白天還是黑夜,毫無規(guī)律,說不準什么時候就響幾聲。既不是外面?zhèn)鬟M來的聲音,也不是飛船里面的聲音,仿佛誰在外面敲飛船的船體。很難準確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當當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頭錘子敲鐵桶,咚……咚咚……咚……
⑧鑒于飛船的運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沒有向地面報告這一情況。但自己還是很緊張,因為第一次飛行,生怕哪里出了問題。每當響聲傳來的時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邊聽邊看,試圖找出響聲所在,卻沒能發(fā)現什么。
⑨回到地面后,人們對這個神秘的聲音做過許多猜測。技術人員想弄清它到底來自哪里,就用各種辦法模擬它,拿著錄音讓我一次又一次聽,我卻總是覺得不像。對航天員的最基本要求是嚴謹,不是當時的聲音,我就不能簽字,所以就讓我反復聽,斷斷續(xù)續(xù)聽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現在也沒有確認,那個神秘的聲音頁沒有在我耳邊準確地再現過。
⑩在“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飛行時,這個聲音又出現了,但我告訴航天員:“出現這個聲音別害怕,是正?,F象?!?br />(1)選文中寫到的“突發(fā)的、原因不明的、沒有預案的情況”有哪些?
(2)第②段“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員都會產生一種‘本末倒置’的錯覺”中的“百分之八九十的”能否去掉?為什么?
(3)解決“倒懸的錯覺”的方法是什么?
(4)結合第⑨段的內容說說作者具有怎樣的品質?
(5)根據選文內容,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①作者為了調整“本末倒置”的錯覺,往往需要一兩天的時間。
②在太空中聽到的神秘的敲擊聲會有規(guī)律地一直響個不停。
③作者認為這個神秘的聲音很害怕。但屬于正?,F象。
發(fā)布:2024/10/26 17:0:2
組卷:2
引用:2
難度:0.6
解析
3.
閱讀下面選文片段,回答問題。
【甲】
①在地球的其他大陸上也都發(fā)現有恐龍化石。這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在南極的出現,說明恐龍確實遍布于世界各地。
②如果把這個發(fā)現與南極大陸聯系起來,這比僅考慮恐龍來說要重要得多??铸埲绾文茉谀蠘O地區(qū)生存呢?恐龍實際上并不適應寒冷的氣候。但1986年在南極確實發(fā)現了這種古老的兩棲動物的化石。
③恐龍不可能在每一塊大陸上獨立生存,那么他們是如何越過大洋到另一個大陸上去的呢?
④這一問題的答案是: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幾十年前,人們發(fā)現地殼是由一些緊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緩慢運動的大板塊構成的。一些板塊被拉開,而另一些則擠壓在一起,一個板塊也許會緩慢地向另一板塊下面俯沖。“板塊構造”理論很快為地質界
幾乎
所有的問題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島嶼鏈、海洋深淵等等,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謎。
⑤可以這樣比喻,板塊背上馱著許多大陸,當板塊向一個或另一個方向運動時,大陸也隨之一起運動。每隔一段時期,板塊會將所有的大陸匯聚在一起,地球此時僅由一個主要陸地構成,稱為“泛大陸”。當板塊繼續(xù)運動時,大陸又重新被分離開。
⑥在四十多億年的地球發(fā)展史中,泛大陸形成和分裂過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陸大約是在2.25億年前形成的。這個泛大陸存在了數百萬年以后,又開始顯示出破裂的跡象。
⑦早期恐龍在那時已經開始出現,并且有機會分散到泛大陸的各個地方。所有陸地似乎都處在熱帶和溫帶環(huán)境內,所以恐龍可以在泛大陸的不同地區(qū)舒適地生活。
(《恐龍無處不在》節(jié)選)
【乙】
①人類在古代就發(fā)現“地可動山可搖”。
②1912年,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認為較輕的大陸地殼可以在較重的大洋地殼上做大尺度的水平漂移,遂造成了今天這樣的海陸分布。
③到了20世紀60年代,隨著海洋地質和地球物理研究的進展,形成了海底擴張說。結合海底擴張說和大陸漂移說,進而形成了板塊構造說。這種假說認為,地殼(其平均厚度約50千米)和上地幔(厚度100多千米)一起組成地球堅固的外層——巖石圈,其下是易于發(fā)生蠕變的軟流圈(大約到700千米深處)。
④巖石圈并非是完整的一塊,它被一些活動構造帶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板塊。板塊的邊界并不就是海陸的邊界,大部分板塊既有陸地又有海洋。作為板塊邊界的活動構造帶,有裂谷、俯沖帶、碰撞帶這三種類型。大洋中綿延數萬米的大洋中脊,中間就是裂谷。地幔物質從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巖石,并把兩邊的板塊不斷推向兩側,裂谷是洋底的誕生地。
⑤某些陸上裂谷(知東非裂谷)可能會產生出新的海洋。與裂谷相反,位于大洋邊緣的海溝是海洋板塊的消亡帶。洋底巖石圈在這里俯沖到大陸巖石圈之下,并潛入軟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邊界兩邊都是陸地,這就成為碰撞帶。隨著碰撞角度不同,這里或因擠壓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斷層,或兼而有之。
⑥板塊構造說是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的合理引申。大陸的漂移是板塊移動的表現之一。
板塊運動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孤島、陸緣山、海溝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現代地殼運動和地球動力學研究》節(jié)選)
(1)下列說法不符合【甲】【乙】兩文內容的一項是
A.恐龍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為恐龍四處遷移。
B.南極洲恐龍化石的發(fā)現,為大陸漂移學說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證據。
C.“板塊構造說”認為,地殼和上地幔組成巖石圈,巖石圈被活動構造帶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板塊。
D.板塊運動是火山、地震等事件及孤島、陸緣山、海溝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2)【甲】文第④段中“‘板塊構造’理論很快為地質界
幾乎
所有的問題提供了答案”一句中的“幾乎”一詞可否去掉,為什么?
(3)請用【甲】文所陳述的“板塊構造”理論解釋【乙】文末句“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孤島、陸緣山、海溝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發(fā)布:2024/11/1 8:0:2
組卷:10
引用:2
難度:0.8
解析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商務合作
服務條款
走進菁優(yōu)
幫助中心
兼職招聘
意見反饋
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粵ICP備10006842號
公網安備44030502001846號
?2010-2024 jyeoo.com 版權所有
深圳市市場監(jiān)管
主體身份認證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網站地圖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