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聲聲慢》,完成問題。
(1)起頭三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在尋覓什么?她在尋覓過程中有過哪些心理活動?你讀這七組疊字時,感受到怎樣的音調(diào)節(jié)奏?
(2)“愁”是《聲聲慢》的核心詞,作者的“愁”外化為哪些物象?你從這些物象中感受到詞人怎樣的愁情?
【考點】課文內(nèi)容分析.
【答案】(1)李清照尋覓南渡前美好生活的回憶。外族人侵,政權崩潰,夫君病逝,流離失所,使得詞人異常空虛,無可寄托,讓她產(chǎn)生一種“尋尋覓覓”的心理;尋而不可得,詞人如夢初醒,頓感處境之冷清、心境之清冷;此時,長時間的寂寞,留在詞人內(nèi)心深處的悲哀和苦痛齊涌心頭,“凄凄慘慘戚戚”便是最真實的內(nèi)心獨白。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凄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李清照的音律造詣極深原來《聲聲慢》的曲調(diào),韻腳押平聲字,音調(diào)比較徐緩。而這七組疊字押入聲韻,在音調(diào)上就變舒緩為急促,變哀婉為凄厲。疊字在節(jié)奏上有反復吟唱之效果,徘徊低迷,層層加重,確有“雨打芭蕉”點點錘心頭的沉重。
(2)李清照的愁外化為六層可傷可愁之物象:忽寒忽暖的天氣,浸透涼意的秋風,空中飛掠的大雁,滿地怒放的菊花,窗外飄飛的細雨,黃昏時分的梧桐。這些最能牽動人們愁思的景物,層層遞進地營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成百倍地加深了詞人的內(nèi)在愁緒。詞人從這些悲秋意象中感受到生命所共有的哀傷以及對過去事物的惋惜和人生無常的悲哀,使愁情抒發(fā)得更為深刻。
(2)李清照的愁外化為六層可傷可愁之物象:忽寒忽暖的天氣,浸透涼意的秋風,空中飛掠的大雁,滿地怒放的菊花,窗外飄飛的細雨,黃昏時分的梧桐。這些最能牽動人們愁思的景物,層層遞進地營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成百倍地加深了詞人的內(nèi)在愁緒。詞人從這些悲秋意象中感受到生命所共有的哀傷以及對過去事物的惋惜和人生無常的悲哀,使愁情抒發(fā)得更為深刻。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3引用:2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問題。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問諫議大夫褚遂良:“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當時諫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間,何須苦諫?”
請引用《伶官傳序》中的某個觀點并結合自己的思考,簡要回答唐太宗的這個問題。發(fā)布:2024/12/19 0:30:2組卷:11引用:3難度:0.6 -
2.下列與課文相關的文化文學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2/19 17:30:2組卷:13引用:3難度:0.5 -
3.下列各句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2/31 23:30:1組卷:15引用:5難度:0.8